CN204538966U -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8966U
CN204538966U CN201520128335.1U CN201520128335U CN204538966U CN 204538966 U CN204538966 U CN 204538966U CN 201520128335 U CN201520128335 U CN 201520128335U CN 204538966 U CN204538966 U CN 204538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diode
switch arm
voltage
clamping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83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鸣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283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8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8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89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该双向变换器由第一开关臂、第二开关臂、第三开关臂和第四开关臂串联组成,第一开关臂并联在双向变换器的输入端电压上,第四开关臂与双向变换器的输出端电压上,第一开关臂2和第三开关臂之间,通过一个储能电感串联。本变换器可以在输入、输出两个方向上同时实现升压或降压。采用开关模块级联组合,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增大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可以应用在电压较高或功率较大的场合。以耐压值低的电力电子器件代替耐压值高的电力电子器件去完成大功率高压下的工作,降低了设备成本。并且通过交错开关方式,减小了开关损耗,降低了装置的电磁干扰,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输入和输出电压可以双向变化的装置,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多采用两电平降压/升压结构,每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均为输入或输出电压,受开关管的限制,很难实现大电压下的应用,并且目前这种采用两电平降压/升压的结构对稳定输出电压的效果不明显。随着直流双向变换器逐渐在电动汽车、电力系统、国防军工、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直流双向变换器能够处理越来越高的电压等级和容量等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直流输入和输出电压可以双向变化的装置,运用拓扑综合方法,对开关臂进行扩展,构建一个由开关管、二极管、钳位电容组成的开关臂,建立直流双向变换器的拓扑,以得到更大的电压或电流范围,使其能够用于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以及储能系统等中高压大容量场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由第一开关臂1、第二开关臂2、第三开关臂3和第四开关臂4串联组成,所述的第一开关臂1并联在双向变换器的输入端电压U1上,第四开关臂4并联在双向变换器的输出端电压U2上,所述的第一开关臂2和第三开关臂3之间,通过一个储能电感L串联;
所述的第一开关臂1包括第一开关管S11、第二开关管S12、第三开关管S13、第四开关管S14、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箝位电容C11和第二箝位电容C12,所述的第一开关管S11、第二开关管S12、第三开关管S13和第四开关管S14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开关管S11、第二开关管S12、第三开关管S13和第四开关管S14并联,第一箝位电容C11与串联后的第一开关管S11和第二开关管S12并联,第二箝位电容C12与串联后的第三开关管S13和第四开关管S14并联;
所述的第二开关臂2包括第五开关管S21、第六开关管S22、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三箝位电容C21,第五开关管S21和第六开关管S22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分别与第五开关管S21和第六开关管S22相互并联,所述的第三箝位电容C21与串联后的第五开关管S21和第六开关管S22并联;
所述的第三开关臂3包括第七开关管S31、第八开关管S32、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和第四箝位电容C31,所述的第七开关管S31和第八开关管S32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分别与第七开关管S31和第八开关管S32相互并联,所述的第四箝位电容C31与串联后的第七开关管S31和第八开关管S32并联;
所述的第四开关臂4包括第九开关管41、第十开关管42、第十一开关管43、第十二开关管44、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五箝位电容C41和第六箝位电容C42,所述的第九开关管41、第十开关管42、第十一开关管43和第十二开关管44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和第十二二极管分别与第九开关管41、第十开关管42、第十一开关管43和第十二开关管44并联,所述的第五箝位电容C41与串联后的第九开关管41和第十开关管42并联,所述的第六箝位电容C42与串联后的第十一开关管43和第十二开关管44并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其优点是:当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用于大功率高压场合时,可以降低开关管的承受电压水平,因此可以以耐压值低的电力电子器件代替耐压值高的电力电子器件去完成大功率高压下的工作,从而降低设备成本。本变换器中,每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水平仅为母线电压的1/(n-1)(n为电平数),从而增大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使变换器可以工作在电压较高或功率较大的场合。通过调整变换器中左侧、右侧桥臂的占空比,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实现升压或降压,控制策略更为灵活,应用领域更广,而且无需变压器就能够实现大变压比变换,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减小设备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a)是占空比D1<0.5时直流双向变换器的脉宽调制PWM控制信号时序图,图2(b)是占空比D1≥0.5时的脉宽调制PWM控制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其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由第一开关臂1、第二开关臂2、第三开关臂3和第四开关臂4串联组成,所述的第一开关臂1并联在双向变换器的输入端电压U1上,第四开关臂4并联在双向变换器的输出端电压U2上,所述的第一开关臂2和第三开关臂3之间,通过一个储能电感L串联;
所述的第一开关臂1包括第一开关管S11、第二开关管S12、第三开关管S13、第四开关管S14、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箝位电容C11和第二箝位电容C12,所述的第一开关管S11、第二开关管S12、第三开关管S13和第四开关管S14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开关管S11、第二开关管S12、第三开关管S13和第四开关管S14并联,第一箝位电容C11与串联后的第一开关管S11和第二开关管S12并联,第二箝位电容C12与串联后的第三开关管S13和第四开关管S14并联;
所述的第二开关臂2包括第五开关管S21、第六开关管S22、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三箝位电容C21,第五开关管S21和第六开关管S22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分别与第五开关管S21和第六开关管S22相互并联,所述的第三箝位电容C21与串联后的第五开关管S21和第六开关管S22并联;
所述的第三开关臂3包括第七开关管S31、第八开关管S32、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和第四箝位电容C31,所述的第七开关管S31和第八开关管S32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分别与第七开关管S31和第八开关管S32相互并联,所述的第四箝位电容C31与串联后的第七开关管S31和第八开关管S32并联;
所述的第四开关臂4包括第九开关管41、第十开关管42、第十一开关管43、第十二开关管44、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五箝位电容C41和第六箝位电容C42,所述的第九开关管41、第十开关管42、第十一开关管43和第十二开关管44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和第十二二极管分别与第九开关管41、第十开关管42、第十一开关管43和第十二开关管44并联,所述的第五箝位电容C41与串联后的第九开关管41和第十开关管42并联,所述的第六箝位电容C42与串联后的第十一开关管43和第十二开关管44并联。
上述变换器中,箝位电容C11,C12、C21、C31、C41、C42的作用是,在开关管截止时将其电压箝位在一个恒定值,从而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当能量从图1所示的直流输入U1向直流输出U2转换时,U1侧的功率开关管S11、S13、S21工作在图2所示开关臂1和开关臂2的脉宽调制PWM方式,S12、S14、S22截止。U2侧的功率开关管S32、S42、S44工作在图2所示开关臂3和开关臂4的脉宽调制PWM方式下,S31、S41、S43截止。在U1侧S11、S13、S21导通时,如果U2侧的S32、S42、S44导通,输入电压U1全部加到电感L上,电能以磁场能的形式存储在电感L中,负载由C41、C42供电。在U1侧S11、S13、S21导通时,如果U2侧的S32、S42、S44关断,输入电压U1和电感L的储能,向电容C31、C41、C42和负载转移。从而实现从输入端U1向输出端U2方向流动。
当能量从图1所示的直流输出U2向直流输入U1转换时,U1侧的功率开关管S11、S13、S21截止,S12、S14、S22工作在图2所示开关臂1和开关臂2的脉宽调制PWM方式。U2侧的功率开关管S32、S42、S44截止,S31、S41、S43工作在图2所示开关臂3和开关臂4的脉宽调制PWM方式。在U2侧S31、S41、S43导通时,如果U1侧的S12、S14、S22导通,输出电压U2全部加到电感L上,电能以磁场能的形式存储在电感L中,输入侧由C11、C12供电。在U2侧S31、S41、S43导通时,如果U1侧的S12、S14、S22关断,输出电压U2和电感L的储能,向电容C21、C11、C12和输入侧转移。从而实现从输出端U2向输入端U1方向流动。
通过调整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时间,就可以改变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当变换器要将能量从U1向U2正向流动时,对开关臂1和开关臂2施加频率都为1/T1,占空比为D1的脉宽调制PWM信号,对开关臂3和开关臂4施以频率都为1/T2,占空比为D2的脉宽调制PWM信号,如图所示,图2(a)是占空比D1<0.5时直流双向变换器的脉宽调制PWM控制信号时序图,图2(b)是占空比D1≥0.5时的脉宽调制PWM控制信号时序图。可以推导出,变换器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间的关系为:U2/U1=D1/D2。当输入电压一定时,输出电压的大小不仅跟左侧桥臂开关管的占空比有关,也与右侧桥臂的占空比有关。输入输出电压始终与左、右侧桥臂的占空比比例大小成反比。通过调整占空比D1、D2,就能实现不同的电压、电流输出。
由于结构的完全对称性,上述关系也适用于从U2向U1流动时的情况。

Claims (1)

1.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双向变换器由第一开关臂、第二开关臂、第三开关臂和第四开关臂串联组成,所述的第一开关臂并联在双向变换器的输入端电压U1上,第四开关臂并联在双向变换器的输出端电压U2上,所述的第一开关臂和第三开关臂之间,通过一个储能电感L串联;
所述的第一开关臂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箝位电容和第二箝位电容,所述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联,第一箝位电容与串联后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并联,第二箝位电容与串联后的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联;
所述的第二开关臂包括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三箝位电容,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分别与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相互并联,所述的第三箝位电容与串联后的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并联;
所述的第三开关臂包括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和第四箝位电容,所述的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分别与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相互并联,所述的第四箝位电容与串联后的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并联;
所述的第四开关臂包括第九开关管、第十开关管、第十一开关管、第十二开关管、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五箝位电容和第六箝位电容,所述的第九开关管、第十开关管、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二开关管相互串联,所述的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和第十二二极管分别与第九开关管、第十开关管、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二开关管并联,所述的第五箝位电容与串联后的第九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并联,所述的第六箝位电容与串联后的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二开关管并联。
CN201520128335.1U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8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8335.1U CN204538966U (zh)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8335.1U CN204538966U (zh)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8966U true CN204538966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52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833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8966U (zh)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896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0560A (zh) * 2017-04-01 2017-07-21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中的双向通断电路
CN114094839A (zh) * 2022-01-11 2022-02-25 四川大学 一种电感储能型隔离式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72381A (zh) * 2022-02-11 2022-03-11 四川大学 一种电容储能型隔离式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52975A (zh) * 2022-02-05 2022-05-27 上海伏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系统、包括其的电子设备及集成电路
US11621638B1 (en) 2022-12-23 2023-04-04 Nuvolta Technologies (Hefei) Co., Lt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0560A (zh) * 2017-04-01 2017-07-21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中的双向通断电路
CN114094839A (zh) * 2022-01-11 2022-02-25 四川大学 一种电感储能型隔离式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94839B (zh) * 2022-01-11 2022-04-08 四川大学 一种电感储能型隔离式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52975A (zh) * 2022-02-05 2022-05-27 上海伏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系统、包括其的电子设备及集成电路
CN114172381A (zh) * 2022-02-11 2022-03-11 四川大学 一种电容储能型隔离式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621638B1 (en) 2022-12-23 2023-04-04 Nuvolta Technologies (Hefei) Co., Lt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38966U (zh) 一种大功率直流输入/输出双向变换器
CN1731661B (zh) 二级增压变换器
CN100438303C (zh) 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
CN209948954U (zh) 非隔离型双开关降压电路及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4753152A (zh) 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感应式充电系统
CN204633600U (zh)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升降压斩波电路拓扑结构
CN110224599A (zh) 一种多相buck-boost交错并联DC/DC变换电路
CN104124866A (zh) 升降压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
CN209948956U (zh) 降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7181409B (zh) 双向隔离式多阶直流-直流电能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09687717A (zh) 一种功率可调lc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直流变压器及控制方法
CN103560666A (zh) 具有低纹波的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50260B (zh) 一种电容串接式交错并联反激电路
CN103929065A (zh) 基于三绕组变压器的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
CN103457460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电压转移技术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CN203434860U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电压转移技术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CN204068701U (zh) 一种非隔离型高降压比dc/dc变换器
CN213661257U (zh) 充电装置和车辆
CN204794700U (zh) 一种升压电路系统及车载太阳能空调
CN203608084U (zh) 具有低纹波的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
CN104124867A (zh) 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
CN203457048U (zh) 一种低纹波四开关升降压直流变换器
CN202353464U (zh) 一种三电平Boost软开关变换器电路
CN211670790U (zh) 一种轨道列车应急通风逆变器电源
CN103701328A (zh) 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