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6702U -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6702U
CN204536702U CN201520156921.7U CN201520156921U CN204536702U CN 204536702 U CN204536702 U CN 204536702U CN 201520156921 U CN201520156921 U CN 201520156921U CN 204536702 U CN204536702 U CN 204536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iquid crystal
coating layer
spacer
enhancing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69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晓达
宋亚军
陈寅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per Perfect Opt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per Perfect Optics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per Perfect Opt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569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6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6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67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该液晶透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所述液晶层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间隙子的表面和/或所述上基板。该立体显示装置包括:触控屏幕、液晶透镜、显示面板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液晶透镜和/或触控屏幕。本实用新型可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减少3D显示时间隙子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改进画面质量。

Description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透镜应用于裸眼立体显示领域,其具有控制简单,可靠性强及驱动电压低等优点,其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性。
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液晶透镜的液晶层厚度较大,需要使用较大的支撑液晶盒厚的支撑球spacer,即间隙子。而间隙子对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有一定影响从而改变观看区间的不同方位的光强分布,这样会导致显示效果的对比度下降,色彩变差,其体积越大影响越严重。特别是在黑屏情况下,当有较强光线反射时,间隙子对反射光会形成明显的亮斑,影响整体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用于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以及减少3D显示时间隙子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改进画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所述液晶层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上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间隙子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间隙子的表面、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用以减少入射至所述间隙子上的可见光。
进一步的,所述增反射膜层为多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10%~40%。
进一步的,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的大小与所述间隙子的大小成正比。
进一步的,当所述间隙子的尺寸在5μm~20μm时,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10%~25%。
进一步的,当所述间隙子的尺寸在20μm~40μm时,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25%~40%。
进一步的,所述增反射膜层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电介质材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包括触控屏幕、液晶透镜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液晶透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在所述液晶层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所述触控屏幕包括玻璃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和所述上基板之间的触控元器件;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玻璃基板、所述触控元器件、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及所述间隙子的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用以减少入射至所述间隙子上的可见光。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间隙子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触控元器件相对的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元器件包括一个与所述上基板相对的非触控面,以及与所述非触控面相对的触控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元器件的所述非触控面和/或所述触控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包括触控屏幕、液晶透镜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液晶透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在所述液晶层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所述触控屏幕包括玻璃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和所述上基板之间的触控元器件;所述触控元器件包括PET薄膜和电极;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玻璃基板、所述PET薄膜、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及所述间隙子的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用以减少入射至所述间隙子上的可见光。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间隙子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触控元器件相对的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PET薄膜包括一个与所述上基板相对的非触控面,以及与所述非触控面相对的触控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PET薄膜的所述非触控面和/或所述触控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PET薄膜的所述非触控面。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所述液晶透镜为如前所述的液晶透镜。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式液晶透镜,所述触控式液晶透镜为如前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触控屏幕、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及所述间隙子的表面,即增反射膜层可以设置于光线进入间隙子前的任意一层,用以调整显示装置的反射强度,反射一部分光线,减少进入间隙子的可见光,降低间隙子对可见光的反射,可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以及减少3D显示时间隙子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改进画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透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液晶透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液晶透镜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式液晶透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式液晶透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式液晶透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式液晶透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7提供的触控式液晶透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包含实施例1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包含实施例5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液晶透镜12,包括:上基板120、下基板121、设置于上基板120和下基板121之间的液晶层122、在液晶层1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123、以及增反射膜层124;上基板120包括一个与间隙子123相对的第一表面1201以及与第一表面1201相对的第二表面1202。
在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124设置于上基板120与间隙子123相对的第一表面1201上,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1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1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1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在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124为单层膜,且通过贴膜方式附着于第一表面1201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均有反射效果,防止反射时彩纹的生成,该增反射膜层14也可以为多层膜;其还可以通过涂布或者镀膜等方式平整紧密的附着于第一表面1201上。
增反射膜层124反射率的大小由液晶透镜12中的间隙子123的大小决定,当间隙子123较大时,膜层的反射率越高;当间隙子123较小时,膜层的反射率越低。一般地,该增反射膜层124的反射率控制在10%~40%之间。具体的,当间隙子123的尺寸在5μm~2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124的反射率为10%~25%;当间隙子123的尺寸在20μm~4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124的反射率为25%~40%。
当间隙子123的尺寸在5μm时,该增反射膜层124的反射率为10%;当间隙子123的尺寸在2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124的反射率为25%;当间隙子123的尺寸在4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124的反射率为40%。
本实施例的增反射膜层124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电介质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透镜12,通过在上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01上设置增反射膜层124,减少入射至间隙子123的可见光,调整立体显示装置的反光强度,可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1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也可减少3D显示时间隙子123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改进画面质量。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124也可设置于上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02上;或同时设置于上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01和第二表面1202上。
实施例2
如图2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液晶透镜22,包括:上基板220、下基板221、设置于上基板220和下基板221之间的液晶层222、在液晶层2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223、以及增反射膜层224。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224设置于间隙子223表面上。图3为设置增反射膜层224的间隙子223的局部放大图,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反射效果更好,增反射膜层224可以均匀覆盖在间隙子223的表面。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一种包含实施例1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包括:触控屏幕31,以及液晶透镜32;液晶透镜32包括上基板320、下基板321、设置于上基板320和下基板321之间的液晶层322、在液晶层3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323、以及增反射膜层324。
液晶透镜32的上基板320包括一个与间隙子323相对的第一表面3201以及与第一表面3201相对的第二表面3202。在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324设置于上基板320与间隙子323相对的第一表面3201上,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3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3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3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324也可设置于上基板320的第二表面3202上或间隙子323表面;或设置于上基板320的第一表面3201、第二表面3202,和间隙子323表面的至少一表面。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包括:触控屏幕41、液晶透镜42、以及增反射膜层44;液晶透镜42包括上基板420、下基板421、设置于上基板420和下基板421之间的液晶层422,以及在液晶层4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423。
触控屏幕41包括玻璃基板411和触控元器件412,玻璃基板411包括一个与触控元器件412相对的第三表面4111,以及与第三表面4111相对的第四表面4112。
在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44设置于玻璃基板411的第三表面4111上,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4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4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4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在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44为单层膜,且通过贴膜方式附着于第三表面4111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均有反射效果,防止反射时彩纹的生成,该增反射膜层44也可以为多层膜;其还可以通过涂布或者镀膜等方式平整紧密的附着于第三表面4111上。
增反射膜层44反射率的大小由液晶透镜42中的间隙子423的大小决定,当间隙子423较大时,膜层的反射率越高;当间隙子423较小时,膜层的反射率越低。一般地,该增反射膜层44的反射率控制在10%~40%之间。具体的,当间隙子423的尺寸在5μm~2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44的反射率为10%~25%;当间隙子423的尺寸在20μm~4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44的反射率为25%~40%。
当间隙子423的尺寸在5μm时,该增反射膜层44的反射率为10%;当间隙子423的尺寸在2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44的反射率为25%;当间隙子423的尺寸在4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44的反射率为40%。
本实施例的增反射膜层44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电介质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式液晶透镜,通过在玻璃基板411的第三表面4111上设置增反射膜层44,减少入射至间隙子423的可见光,调整立体显示装置的反光强度,可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4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也可减少3D显示时间隙子423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改进画面质量。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44也可设置于玻璃基板411的第四表面4112上;或同时设置于玻璃基板411的第三表面4111上和第四表面4112上。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包括:触控屏幕51、液晶透镜52、以及增反射膜层54;液晶透镜52包括上基板520、下基板521、设置于上基板520和下基板521之间的液晶层522,以及在液晶层5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523。
触控屏幕51包括玻璃基板511和设置于玻璃基板511和上基板520之间的触控元器件512;触控元器件512包括一个与上基板520相对的非触控面5121,以及与非触控面5121相对的触控面5122。
实施例5与实施例4中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54设置于触控元器件512的非触控面5121,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5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5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5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54也可设置于触控元器件512的触控面5122上;或同时设置于触控元器件512的非触控面5121和触控面5122上。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包括:触控屏幕61、液晶透镜62、以及增反射膜层64;液晶透镜62包括上基板620、下基板621、设置于上基板620和下基板621之间的液晶层622,以及在液晶层6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623。
触控屏幕61包括玻璃基板611和设置于玻璃基板611和上基板620之间的触控元器件612;触控元器件612包括PET薄膜6121和电极6122;PET薄膜6121包括一个与上基板620相对的非触控面61211,以及与非触控面61211相对的触控面61212。本实施例中,电极6122设置于非触控面61211上,增反射膜层64设置于PET薄膜6121的非触控面61211,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6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6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6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在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64为单层膜,且通过贴膜方式附着于非触控面61211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均有反射效果,防止反射时彩纹的生成,该增反射膜层64也可以为多层膜;其还可以通过涂布或者镀膜等方式平整紧密的附着于非触控面61211上。
增反射膜层64反射率的大小由液晶透镜62中的间隙子623的大小决定,当间隙子623较大时,膜层的反射率越高;当间隙子623较小时,膜层的反射率越低。一般地,该增反射膜层64的反射率控制在10%~40%之间。具体的,当间隙子623的尺寸在5μm~2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64的反射率为10%~25%;当间隙子623的尺寸在20μm~4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64的反射率为25%~40%。
当间隙子623的尺寸在5μm时,该增反射膜层64的反射率为10%;当间隙子623的尺寸在2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64的反射率为25%;当间隙子623的尺寸在40μm时,该增反射膜层64的反射率为40%。
本实施例的增反射膜层64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电介质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式液晶透镜,通过在PET薄膜6121的非触控面61211上设置增反射膜层64,减少入射至间隙子623的可见光,调整立体显示装置的反光强度,可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6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也可减少3D显示时间隙子623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改进画面质量。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64也可设置于PET薄膜6121的触控面61212上;或同时设置于PET薄膜6121的非触控面61211和触控面61212上。
实施例7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包括:触控屏幕71、液晶透镜72、以及增反射膜层74;液晶透镜72包括上基板720、下基板721、设置于上基板720和下基板721之间的液晶层722,以及在液晶层7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723。
触控屏幕71包括玻璃基板711和设置于玻璃基板711和上基板720之间的触控元器件712;触控元器件712包括PET薄膜7121和电极7122;PET薄膜7121包括一个与上基板720相对的非触控面71211,以及与非触控面71211相对的触控面71212;液晶透镜72的上基板720包括一个与间隙子723相对的第一表面7201以及与第一表面7201相对的第二表面7202;电极7122设置于第一表面7201上。
实施例7与实施例6中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74设置于PET薄膜7121的非触控面71211,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7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7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7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74也可设置于PET薄膜7121的触控面71212上;或同时设置于PET薄膜7121的非触控面71211和触控面71212上。
实施例8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一种包含实施例1的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透镜82,以及显示面板83;液晶透镜82包括上基板820、下基板821、设置于上基板820和下基板821之间的液晶层822、在液晶层8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823、以及增反射膜层824。
液晶透镜82的上基板820包括一个与间隙子823相对的第一表面8201以及与第一表面8201相对的第二表面8202。在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824设置于上基板820与间隙子823相对的第一表面8201上,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8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8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8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824也可设置于上基板820的第二表面8202上或间隙子823表面;或设置于上基板820的第一表面8201、第二表面8202,和间隙子823表面的至少一表面。
实施例9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提供一种包含实施例5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包括:触控屏幕91、液晶透镜92、显示面板93以及增反射膜层94;液晶透镜92设置于触控屏幕91与显示面板93之间;液晶透镜92包括上基板920、下基板921、设置于上基板920和下基板921之间的液晶层922,以及在液晶层922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923。
触控屏幕91包括玻璃基板911和设置于玻璃基板911和上基板920之间的触控元器件912;触控元器件912包括一个与上基板920相对的非触控面9121,以及与非触控面9121相对的触控面9122。
本实施例中,增反射膜层94设置于触控元器件912的非触控面9121,用以减少入射至间隙子923的可见光,从而降低间隙子923的反光强度,消除黑屏状态下间隙子923在屏幕上形成的不均匀斑点。
可以理解的,增反射膜层94也可设置于触控元器件912的触控面9122上;或同时设置于触控元器件912的非触控面9121和触控面9122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所述液晶层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上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间隙子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间隙子的表面、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用以减少入射至所述间隙子上的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反射膜层为多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1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的大小与所述间隙子的大小成正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隙子的尺寸在5μm~20μm时,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10%~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隙子的尺寸在20μm~40μm时,所述增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25%~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反射膜层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电介质材质。
8.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屏幕、液晶透镜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液晶透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在所述液晶层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所述触控屏幕包括玻璃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和所述上基板之间的触控元器件;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玻璃基板、所述触控元器件、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及所述间隙子的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用以减少入射至所述间隙子上的可见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间隙子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触控元器件相对的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元器件包括一个与所述上基板相对的非触控面,以及与所述非触控面相对的触控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元器件的所述非触控面和/或所述触控面。
12.一种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屏幕、液晶透镜以及增反射膜层;所述液晶透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在所述液晶层内均匀分布的间隙子;所述触控屏幕包括玻璃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和所述上基板之间的触控元器件;所述触控元器件包括PET薄膜和电极;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玻璃基板、所述PET薄膜、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及所述间隙子的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用以减少入射至所述间隙子上的可见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上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间隙子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包括一个与所述触控元器件相对的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薄膜包括一个与所述上基板相对的非触控面,以及与所述非触控面相对的触控面;所述增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PET薄膜的所述非触控面和/或所述触控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PET薄膜的所述非触控面。
18.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镜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透镜。
19.一种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式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式液晶透镜为权利要求8~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式液晶透镜。
CN201520156921.7U 2015-03-19 2015-03-19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6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921.7U CN204536702U (zh) 2015-03-19 2015-03-19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921.7U CN204536702U (zh) 2015-03-19 2015-03-19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6702U true CN204536702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50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69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6702U (zh) 2015-03-19 2015-03-19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67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387A (zh) * 2016-06-22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和3d显示器
CN106773183A (zh) * 2017-01-19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立体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制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387A (zh) * 2016-06-22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和3d显示器
CN106094387B (zh) * 2016-06-22 2019-01-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和3d显示器
CN106773183A (zh) * 2017-01-19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立体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制作方法
CN106773183B (zh) * 2017-01-19 2019-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立体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0761B1 (en) Tiled flat-panel display having visually imperceptible seams, optimized for HDTV applications
US20150362644A1 (en) Color Filte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830553A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DE112011101994B4 (de) Anzeigevorrichtung mit berührungsempfindlicher Tafel
US20140168585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an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26232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647054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5278175A (zh)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5467692A (zh)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
CN104656307B (zh) 双视场显示面板和双视场显示装置
CN204536702U (zh)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CN105044991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6681073A (zh) 液晶显示面板
WO2020037716A1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41454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2270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10229823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2033561U (zh) 一种半透半反式的像素结构及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器
CN102621753B (zh) 像素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CN103018978B (zh) 一种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5771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064219A (zh) 具有高透光率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08333802A (zh) 一种贴合方法及其贴合的液晶显示屏
CN101369076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887196B (zh) 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7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UPER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East Guangdong H-1 East 101, overseas Chinese tow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UPER PERFECT OPTIC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