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4926U - 多联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4926U
CN204534926U CN201520135786.8U CN201520135786U CN204534926U CN 204534926 U CN204534926 U CN 204534926U CN 201520135786 U CN201520135786 U CN 201520135786U CN 204534926 U CN204534926 U CN 204534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unit
refrigeration
heat exchang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357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超
黄桂良
胡荣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201357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4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4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492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联制冷系统,该多联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制冷单元、至少一个室外制冷单元、以及用于连接室内制冷单元和室外制冷单元的冷量输送单元;冷量输送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相变制冷剂的储液装置和与储液装置相连的输送泵;室外制冷单元包括间壁式换热单元,间壁式换热单元包括相互独立的用于进行热量交换的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室外制冷单元还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第二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部,室内制冷单元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阀、室内蒸发器以及第一控制部;室内制冷单元、冷量输送单元及第一换热管道形成封闭循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换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且其系统控制更方便简单,可有效避免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多联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多联制冷系统,尤其是应用于计算机房、数据中心等的多联制冷机组中,如风冷冷水机组、水冷冷水机组,均通过冷冻水或乙二醇等进行制冷量输送,此类制冷剂输送冷量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其一,需要较多的制冷剂较多;其二,需求较高的制冷剂循环量,对应较高的制冷剂传送泵的功率;其三,换热效率低。而且当前的制冷系统中,室内机的体积较大、效率低、能效比低。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制冷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在当前的多联制冷系统中,采用冷冻水在5度温差下每千克输送冷量为21千焦,100kW制冷量的机组,冷冻水的循环量需要达到17.2吨/小时;按照常规机组计算,输送泵的功率需要达到10kW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多联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联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制冷单元、至少一个室外制冷单元、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室内制冷单元和所述室外制冷单元的冷量输送单元;
所述冷量输送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相变制冷剂的储液装置和与所述储液装置相连的输送泵;
所述室外制冷单元包括间壁式换热单元,所述间壁式换热单元包括相互独立的用于进行热量交换的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所述室内制冷单元、所述冷量输送单元及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形成封闭循环;
所述室内制冷单元包括与所述输送泵出口相连的第一流量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出口和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入口相连的室内蒸发器、以及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和所述输送泵相连,用于根据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和所述输送泵的启停,根据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室内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根据所述输送泵前后的压差值控制所述输送泵的容量输出。
所述室外制冷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出口相连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相连的冷凝装置、与所述冷凝装置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入口相连的第二流量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和所述冷凝装置相连,用于根据室外制冷需求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启停或容量输出,根据所述冷凝装置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和/或第一出口温度控制所述冷凝装置的容量输出,并根据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室外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室内制冷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内制冷单元。
优选地,还包括与室内蒸发器配合的室内风机,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室内风机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开度或容量输出。
优选地,所述室内制冷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入口的第一截止阀和所述室内蒸发器出口的第二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室外制冷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的第一换热管道相连。
优选地,所述室外制冷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共用一所述间壁式换热单元和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的至少两个压缩机并联接入所述间壁式换热单元的第二换热管道出口,至少两个冷凝装置并联接入所述至少两个压缩机出口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入口。
优选地,所述室外制冷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的第一换热管道出口分别所述储液装置相连。
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之间的室外冷凝器与所述室外冷凝器配合的室外风机,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室外风机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室外冷凝器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和/或第一出口温度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容量输出。
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之间的室外冷凝器和与所述室外冷凝器配合的冷却水输出装置,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冷却水输出装置的容量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通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部根据第一控制部传输的所述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部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的冷量输送单元输送相变制冷剂作为冷量,其换热效率高,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较低,无需较高功率的输送泵;而且,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间壁式换热单元,其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此外,该多联制冷系统的室内制冷单元仅包括室内蒸发器及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一控制部,其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联制冷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联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联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联制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6是图5中步骤S12的流程图。
图7是图5中步骤S13的流程图。
图8是图5中步骤S14的流程图。
图9是图5中步骤S22的流程图。
图10是图5中步骤S23的流程图。
图11是图5中步骤S24的流程图。
图中:10、室内制冷单元;11、第一流量控制阀;12、室内蒸发器;13、第一控制部;14、室内风机;15、第一截止阀;16、第二截止阀;20、室外制冷单元;21、间壁式换热单元;211、第一换热管道;212、第二换热管道;22、压缩机;23、冷凝装置;231、室外冷凝器;232、室外风机;233、冷却水输出装置;24、第二流量控制阀;25、第二控制部;30、冷量输送单元;31、储液装置;32、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图4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多联制冷系统,该多联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制冷单元10、至少一个室外制冷单元20、以及用于连接室内制冷单元10和室外制冷单元20的冷量输送单元30。具体地,至少一个室内制冷单元10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内制冷单元10。可以理解地,至少两个室内制冷单元10并联设置,使得室内制冷单元10之间互不影响;每一室内制冷单元10的个数依用户需求确定,室外制冷单元20的个数依室内制冷单元10所需的制冷需求确定。
如图1-图4所示,冷量输送单元30包括用于存储相变制冷剂的储液装置31和与储液装置31相连的输送泵32。该相变制冷剂可以是氟里昂等液态相变制冷剂,其在低温状态下蒸发过程中向室内吸收热量(即制冷量)。可以理解地,相变制冷剂利用液体蒸发吸热的原理,与风冷或水冷机组中采用冷却水进行冷量输送相比,其换热效率更高,且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较低,无需较高功率的输送泵32。实验证明,采用相变制冷剂输送冷量,每千克可输送冷量214千焦,100kW制冷量的机组,制冷剂的循环量仅需要达到1.687吨/小时,其输送泵32的功率仅需要1.1kW。
如图1-图3所示,室外制冷单元20包括间壁式换热单元21,间壁式换热单元21包括相互独立的用于进行热量交换的第一换热管道211和第二换热管道212。可以理解地,该间壁式换热单元21可以是板式换热单元,板式换热单元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重要设备,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如图1-图4所示,室内制冷单元10、冷量输送单元30及第一换热管道211形成封闭循环。具体地,室内制冷单元10包括与输送泵32出口相连的第一流量控制阀11、与第一流量控制阀11出口和第一换热管道211入口相连的室内蒸发器12以及第一控制部13。第一控制部13分别与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相连,用于根据室内制冷需求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的启停,根据室内蒸发器12的室内出口过热度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开度,根据输送泵32前后的压差值控制输送泵32的容量输出。
可以理解地,存储于储液装置31中的液态的相变制冷剂在输送泵32作用下输送至室内蒸发器12,在室内蒸发器12作用下蒸发吸热转换成汽态的相变制冷剂,以给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冷量;汽态相变制冷剂流经间壁式换热单元21的第一换热管道211,通过第一换热管道211与第二换热管道212进行热量交换,使得汽态的相变制冷剂转换成液态的相变制冷剂并输送至储液装置31。
如图1-图4所示,室内制冷单元10还包括与室内蒸发器12配合的室内风机14,第一控制部13与室内风机14相连,用于根据室内制冷需求控制室内风机14的开度或容量输出。可以理解地,采用与室内蒸发器12配合的室内风机14,以提高室内蒸发器12的蒸发效率,进而提高室内制冷单元10的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地,室内制冷单元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流量控制阀11入口的第一截止阀15和室内蒸发器12出口的第二截止阀16(如图1-图4所示),通过第一截止阀15和第二截止阀16的设置,便于独立控制任一室内制冷单元10接入多联制冷系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室外制冷单元20还包括与第二换热管道212出口相连的压缩机22、与压缩机22出口相连的冷凝装置23、与冷凝装置23出口和第二换热管道212入口相连的第二流量控制阀24以及第二控制部25,第二控制部25分别与压缩机22、第二流量控制阀24和冷凝装置23相连,用于根据室外制冷需求控制压缩机22的启停或容量输出,根据冷凝装置23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和/或第一出口温度控制冷凝装置23的容量输出,并根据第二换热管道212的室外出口过热度控制第二流量控制阀24的开度。
可以理解地,置于室外制冷单元20循环管道中的汽态冷媒在压缩机22和冷凝装置23的冷凝作用下放热并转换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在间壁式换热单元21的第二换热管道212内吸热进行液态到汽态转换,并向压缩机22和冷凝装置23输出汽态冷媒。可以理解地,间壁式换热单元21的第一换热管道211和第二换热管道212内分别进行汽-液转换和液-汽转换,其换热效率高,热损失较小。
如图1-图4所示,第一控制部13与第二控制部25通讯相连,第二控制部25根据第一控制部13传输的室内制冷需求控制第二控制部25的启停,即第一控制部13实时检测室内制冷需求,以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的启停,若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启停,则相应控制第二控制部25启动,以检测室外制冷需求、冷凝装置23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和/或第一出口温度、和第二换热管道212的室外出口过热度,以控制分别压缩机22、冷凝装置23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4。
可以理解地,设置于室外的冷凝装置23可以采用风冷机组(如图1-图3所示),其冷凝装置23包括连接在压缩机22与第二流量控制阀24之间的室外冷凝器231与室外冷凝器231配合的室外风机232,第二控制部25与室外风机232相连,用于根据室外冷凝器231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和/或第一出口温度控制室外风机232的容量输出。
可以理解地,置于室外的冷凝装置23还可以采用水冷机组(如图4所示),其冷凝装置23包括连接在压缩机22与第二流量控制阀24之间的室外冷凝器231和与室外冷凝器231配合的冷却水输出装置233,第二控制部25控制冷却水输出装置233的容量输出。
如图1所示,室外制冷单元20可以包括串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的第一换热管道211相连,以对流经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道212的相变制冷剂进行多级冷凝,以使其冷凝效率更佳,进而提高多联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
如图2所示,室外制冷单元20可以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共用一间壁式换热单元21和一第二流量控制阀24,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的至少两个压缩机22并联接入换热单元的第二换热管道212出口,至少两个冷凝装置23并联接入至少两个压缩机22出口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4入口。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采用如图2所示的压缩机22和冷凝装置23分别并联设置的方式,可有效加快室外制冷单元20的冷凝效率,进而加快第二换热管道212内的蒸发效率,提高第二换热管道212与第一换热管道211的换热效率。
如图3所示,室外制冷单元20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的第一换热管道211出口分别储液装置31相连。可以理解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采用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使得每一室外制冷单元20与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进行换热而互不影响,保证每一室外制冷单元20与至少两个室内制冷单元10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2
图5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控制部13执行的如下步骤:
S11:第一控制部13实时获取室内制冷需求CFr1、室内蒸发器12的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及输送泵32前后的压差值ΔP。具体地,步骤S11包括:室内制冷需求CFr1的获取通过采集室内环境温度T1,并将室内环境温度T1与第一预设温度值Tset1进行比较,计算两者温度差值作为室内制冷需求CFr1。室内蒸发器12的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的确定通过采集室内蒸发器12出口的第二出口温度T2和/或第二出口压力P1,根据过热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确定室内蒸发器12的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具体地,通过采集室内蒸发器12出口两点的第二出口温度T2、或两点的第二出口压力P1、或同时采集任一点的第二出口温度T2和第二出口压力P1,均可计算得到室内蒸发器12的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输送泵32前后的压差值ΔP的确定通过采集输送泵32的泵入口压力P2和泵出口压力P3,计算获取输送泵32前后的压差值ΔP。
S12:第一控制部13根据室内制冷需求CFr1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的启停。如图6所示,步骤S12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控制部13将室内制冷需求CFr1与预设的第一制冷阈值CFset1比较,若室内制冷需求CFr1大于或等于第一制冷阈值CFset1,则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启动,若否,则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停止工作。即只有计算到的室内制冷需求CFr1大于第二制冷阈值CFset1时,才需要控制室内制冷单元10制冷,进而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启动;室内制冷需求CFr1越大,表明其制冷输出要求越大,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开度Xr1和输送泵32的容量输出需进行相应调整。
和/或
S13:第一控制部13根据室内蒸发器12的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开度Xr1。如图7所示,步骤S13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控制部13将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与预设的第一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1比较,若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小于第一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1,则减小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开度Xr1。若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大于第一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1,则增大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开度Xr1。若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在第一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1之内,则维持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开度Xr1。
和/或
S14:第一控制部13根据输送泵32前后的压差值ΔP控制输送泵32的容量输出。如图8所示,步骤S14包括:第一控制部13将压差值ΔP与预设的压差阈值范围Pset比较,若压差值ΔP小于压差阈值范围Pset,则降低输送泵32的容量输出。若压差值ΔP大于压差阈值范围Pset,则增大输送泵32的容量输出;若压差值ΔP在压差阈值范围Pset之内,则维持输送泵32的容量输出。
可以理解地,第一控制部13对输送泵32和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相互控制互不影响,即两者之间无先后顺序,根据各自的控制条件独立控制。具体地,第一控制部13采用PID控制方法或P控制方法对输送泵32和第一流量控制阀11进行控制。
该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二控制部25执行的如下步骤:
S21:确定室外制冷需求CFr2、冷凝装置23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P4和/或第一出口温度T3、及第二换热管道212的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
所述步骤S21包括:室外制冷需求CFr2通过采集第一换热管道211出口的第三出口温度T4、第三出口压力P5、第一入口压力P6或第一入口温度T5,并将第三出口温度T4、第三出口压力P5、第一入口压力P6或第一入口温度T6与第二预设温度值Tset2进行计算,以获取室外制冷需求CFr2。采集冷凝装置23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P4和/或第一出口温度T3。第二换热管道212的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的确定通过采集第一换热管道211出口的第四出口温度T6和/或第四出口压力P7,根据过热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确定第二换热管道212的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具体地,通过采集第二换热管道212出口两点的第四出口温度T6、或两点的第四出口压力P6,或同时采集任一点的第四出口温度T6和第四出口压力P7,均可计算得到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
S22:第二控制部25根据室外制冷需求CFr2控制压缩机22的启停或容量输出。如图9所示,步骤S22包括如下步骤:将室外制冷需求CFr2与预设的第二制冷阈值CFset2比较,若室外制冷需求CFr2大于第二制冷阈值CFset2,则控制启动压缩机22并调整压缩机22的容量输出,若否,则控制压缩机22停止工作。
和/或
S23:第二控制部25根据冷凝装置23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P4和/或第一出口温度T3控制冷凝装置23的容量输出。如图10所示,步骤S23包括如下步骤:第二控制部25将第一出口温度T3通过计算转成对应的出口压力值,并将对应的出口压力值或第一出口压力P4与预设的压力阈值范围Pset1进行比较。若对应的出口压力值或第一出口压力P4大于压力阈值范围,则增大冷凝装置23的容量输出。若对应的出口压力值或第一出口压力P4小于压力阈值范围Pset1,则减小冷凝装置23的容量输出。若对应的出口压力值或第一出口压力P4在压力阈值范围Pset1之内,则维持冷凝装置23的容量输出。
可以理解地,若冷凝装置23采用风冷机组,即冷凝装置23包括连接在压缩机22与第二流量控制阀24之间的室外冷凝器231与室外冷凝器231配合的室外风机232,则第二控制部25可根据室外冷凝器231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P4和/或第一出口温度T3控制室外风机232的容量输出,即控制室外风机232的转速。
若冷凝装置23采用水冷机组,冷凝装置23包括连接在压缩机22与第二流量控制阀24之间的室外冷凝器231和与室外冷凝器231配合的冷却水输出装置233,则第二控制部25可根据室外冷凝器231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P4和/或第一出口温度T3控制控制冷却水输出装置233的容量输出。
和/或
S24:根据第二换热管道212的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控制第二流量控制阀24的开度Xr2。如图11所示,步骤S24包括如下步骤:第二控制部25将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与预设的第二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2比较,若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小于第二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2,则减小第二流量控制阀24的开度Xr2。若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大于第二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2,则增大第二流量控制阀24的开度Xr2。若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在第二过热度阈值范围SHset2之内,则维持第二流量控制阀24的开度Xr2。
可以理解地,第二控制部25对第二流量控制阀24、冷凝装置23和压缩机22的控制互不影响,即两者之间无先后顺序,根据各自的控制条件独立控制。具体地,第二控制部25采用PID控制方法或P控制方法对第二流量控制阀24、冷凝装置23和压缩机22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第一控制部13实时获取室内制冷需求CFr1、室内出口过热度SHr1和输送泵32前后的压差值ΔP,并独立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输送泵32;第二控制部25实时获取室外制冷需求CFr2、冷凝装置23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P4和/或第一出口温度T3和室外出口过热度SHr2,并独立控制压缩机22、冷凝装置23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4的开度,该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简单而易于实现,且对多联制冷系统的相应部件独立控制,以避免多个部件关联控制导致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和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室内制冷单元(10)、至少一个室外制冷单元(2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室内制冷单元(10)和所述室外制冷单元(20)的冷量输送单元(30);
所述冷量输送单元(30)包括用于存储相变制冷剂的储液装置(31)和与所述储液装置(31)相连的输送泵(32);
所述室外制冷单元(20)包括间壁式换热单元(21),所述间壁式换热单元(21)包括相互独立的用于进行热量交换的第一换热管道(211)和第二换热管道(212);所述室内制冷单元(10)、所述冷量输送单元(30)及所述第一换热管道(211)形成封闭循环;
所述室内制冷单元(10)包括与所述输送泵(32)出口相连的第一流量控制阀(11)、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11)出口和所述第一换热管道(211)入口相连的室内蒸发器(12)、以及第一控制部(13),所述第一控制部(13)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所述输送泵(32)相连,用于根据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11)和所述输送泵(32)的启停,根据所述室内蒸发器(12)的室内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11)的开度,根据所述输送泵(32)前后的压差值控制所述输送泵(32)的容量输出;
所述室外制冷单元(2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212)出口相连的压缩机(22)、与所述压缩机(22)出口相连的冷凝装置(23)、与所述冷凝装置(23)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212)入口相连的第二流量控制阀(24)以及第二控制部(25),所述第二控制部(25)分别与所述压缩机(22)、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24)和所述冷凝装置(23)相连,用于根据室外制冷需求控制所述压缩机(22)的启停或容量输出,根据所述冷凝装置(23)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和/或第一出口温度控制所述冷凝装置(23)的容量输出,并根据所述第二换热管道(212)的室外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24)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室内制冷单元(10)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内制冷单元(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室内蒸发器(12)配合的室内风机(14),所述第一控制部(13)与所述室内风机(14)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4)的开度或容量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制冷单元(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11)入口的第一截止阀(15)和所述室内蒸发器(12)出口的第二截止阀(16)。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制冷单元(20)包括串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的第一换热管道(21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制冷单元(20)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共用一所述间壁式换热单元(21)和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24),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的至少两个压缩机(22)并联接入所述间壁式换热单元(21)的第二换热管道(212)出口,至少两个冷凝装置(23)并联接入所述至少两个压缩机(22)出口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24)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制冷单元(20)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所述至少两个室外制冷单元(20)的第一换热管道(211)出口分别与所述储液装置(3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23)包括连接在所述压缩机(22)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24)之间的室外冷凝器(231)与所述室外冷凝器(231)配合的室外风机(232),所述第二控制部(25)与所述室外风机(232)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室外冷凝器(231)出口的第一出口压力和/或第一出口温度控制所述室外风机(232)的容量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23)包括连接在所述压缩机(22)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24)之间的室外冷凝器(231)和与所述室外冷凝器(231)配合的冷却水输出装置(233),所述第二控制部(25)控制所述冷却水输出装置(233)的容量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13)与所述第二控制部(25)通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部(25)根据第一控制部(13)传输的所述室内制冷需求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部(25)的启停。
CN201520135786.8U 2015-03-10 2015-03-10 多联制冷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34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35786.8U CN204534926U (zh) 2015-03-10 2015-03-10 多联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35786.8U CN204534926U (zh) 2015-03-10 2015-03-10 多联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4926U true CN204534926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35786.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34926U (zh) 2015-03-10 2015-03-10 多联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49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630A (zh) * 2015-03-10 2015-09-09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490190A (zh) * 2023-12-27 2024-0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630A (zh) * 2015-03-10 2015-09-09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6141792A1 (zh) * 2015-03-10 2016-09-15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490190A (zh) * 2023-12-27 2024-0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7490190B (zh) * 2023-12-27 2024-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8392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6152840B (zh)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76524A (zh) 带自然冷的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37315A (zh) 制冷蓄冷系统
CN202835950U (zh) 带全年制冷功能的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CN204534926U (zh) 多联制冷系统
CN103868281B (zh) 一种单、双级压缩可切换的地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CN104896630A (zh) 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32368U (zh) 一种自由冷却机房空调机组
CN204574320U (zh) 带自然冷的多联制冷系统
CN111692635A (zh) 一种新型机房空调系统
US20230408125A1 (en) Easy-to-install multi-purpose cooling and heating machine system
CN203478671U (zh) 双冷凝系统的空调设备
CN102734973A (zh) 一种专用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双温高效水源热泵机组
CN215529686U (zh) 一种冷水型冷站系统
CN212457135U (zh) 一种新型机房空调系统
CN210602351U (zh) 可提高过冷度的冷凝器、冷水机组及空调
CN212132593U (zh) 一种冷热两用一体式热泵冷暖机
CN104422017A (zh) 主动型热管背板冷却系统
CN210320722U (zh) R410a制冷剂的制冷热泵装置
CN104807248B (zh) 一种用于车间循环水系统的集中式冷热源系统
CN203671807U (zh) 通信机房用节能一体化空调
CN102734878A (zh) 一种专用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双温高效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4633977A (zh) 一种多用途能量平衡机组
CN103528150A (zh) 通信机房用节能一体化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4

Address after: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TEAQ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Patentee before: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