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5802U -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5802U
CN204525802U CN201520161603.XU CN201520161603U CN204525802U CN 204525802 U CN204525802 U CN 204525802U CN 201520161603 U CN201520161603 U CN 201520161603U CN 204525802 U CN204525802 U CN 204525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
modifier
water
concret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616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鑫
武书华
何锐
张中华
房建宏
徐安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HAI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5201616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25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5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58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A改性剂池和B改性剂池分别通过液压泵与A改性剂秤和B改性剂秤连通,B改性剂秤和A改性剂秤经液压泵与预混装置连通,预混装置通过管路与混合乳液秤连通,混合乳液秤和减水剂秤与水秤连通,水秤设置于搅拌锅上方;A改性剂和B改性剂分别经液压泵输送到各自称量系统,称量后再泵入预混装置进行拌合,在水秤中进行水的称量同时可以加入经过计量的减水剂,A改性剂与B改性剂混合液、水和减水剂从水秤流入搅拌锅,进行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拌合;对水秤进行改造,使计量精度高的二次投料程序得以实现,防止外掺料拌合不均匀及计量不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预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水泥混凝土存在脆性大、抗冲击性及疲劳能力弱,耐车轮磨耗磨光性能差等缺点,将其应用于路面面层很容易出现断板及表面结构破坏等病害,因而限制了其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另外,热沥青混凝土气味非常刺鼻,对施工人员健康危害大,施工环境恶劣,普通水泥用于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与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粘结力不足,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在原材料方面,我国缺乏优质沥青资源,但是水泥资源丰富。
因此,通过改善水泥的性质、加入聚合物改性剂等措施对水泥混凝土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对水泥混凝土改性效果最好的是掺加多种改性剂,这种改性混凝土具有高韧性、抗冲击、抗裂、防水、耐磨损、抗滑等性能优势,可有效提高行车舒适性、路面耐久性和经济性,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由于改性水泥混凝土增加了改性剂A、B两种材料,用水量也大大降低,要求混凝土拌和机搅拌程序与之配套。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搅拌程序是先将砂、石、水泥、纤维等干状材料干拌,再加水、各种改性剂等湿拌。目前一般的混凝土搅拌站只能实现一次混合湿拌的程序,其计量设备、搅拌程序与混合料设计要求不配套,使得用量少且作用巨大的液体外加剂一次称量后,直接与水、各种 粒径的集料等一起搅拌,造成混合料搅拌不均匀,称量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避免现有搅拌系统一次投料环节的人为干预及外加剂拌合不均匀而影响配料精度的问题,使混凝土计量系统满足高精度的二次投料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包括液体储存装置、称量系统、混合液预混装置、泵送设备和拌合装置;所述液体储存装置包括A改性剂池、B改性剂池,所述称量系统包括B改性剂秤、A改性剂秤、水秤和减水剂秤,泵送设备为液压泵,拌合装置为搅拌锅;A改性剂池和B改性剂池分别通过液压泵与A改性剂秤和B改性剂秤连通,B改性剂秤和A改性剂秤经液压泵与预混装置连通,预混装置通过管路与混合乳液秤连通,混合乳液秤和减水剂秤与水秤连通,水秤设置于搅拌锅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预混装置与混合乳液秤之间设置有用于存储混合乳液的储存罐。
进一步地,所述预混装置与储存罐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三通阀,三通阀通过回流管道再与预混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锅采用双卧轴搅拌机。
进一步地,所述B改性剂秤设置于A改性剂秤上方,B改性剂秤与A改性剂秤连通,A改性剂秤再与预混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A改性剂池、B改性剂池、A改性剂秤、B改性剂秤、 预混装置、混合乳液秤、减水剂秤、水秤相互连通的管路上均安装有蝶阀,水秤输出管路上安装有蝶阀。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混凝土搅拌站设备上增加A改性剂和B改性剂等预混装置及A改性剂秤、B改性剂秤和混合乳液的计量秤,对水秤进行改造,使计量精度高的二次投料程序得以实现,防止外掺料拌合不均匀及计量不准确;
(2)水秤处设计了混合乳液秤和减水剂秤,减少了人为干预及防治液体外加剂因管路长造成浪费,提高了计量精度;
(3)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简易、系统化、功能多、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可应用于不同地区的各种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它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提升搅拌站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配置和资源配置,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改性水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进一步,拌合锅采用双卧轴搅拌机,设有双卧轴搅拌叶片,提高了混合料拌合效率及均匀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由搅拌装置和称量系统组成,搅拌装置根据投料的先后及用量的多少采用不同粗细的管路与可控蝶阀,计量系统根据精度要求可采用传感器计量,使高精度的二次投料程序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A改性剂池;2-B改性剂池;3-液压泵;4-B改性剂秤;5-A改性剂秤;6-预混装置;7-回流管道;8-三通阀;9-储存罐;10-混合乳液秤;11-减水剂秤;12-水秤;13-搅拌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液体储存装置、称量系统、混合液预混装置、泵送设备和拌合装置;所述液体储存装置包括A改性剂池1、B改性剂池2,所述称量系统包括B改性剂秤4、A改性剂秤5、水秤12和减水剂秤11,泵送设备为液压泵3,拌合装置为搅拌锅13;A改性剂池1和B改性剂池2分别通过液压泵3与A改性剂秤5和B改性剂秤4连通,B改性剂秤4和A改性剂秤5经液压泵3与预混装置6连通,预混装置6通过管路与混合乳液秤10连通,混合乳液秤10和减水剂秤11与水秤12连通,水秤12设置于搅拌锅13上方。
A改性剂和B改性剂分别由A改性剂池1和B改性剂池2通过液压泵3泵送到A改性剂秤5和B改性剂秤4进行计量,计量完毕,打开B改性剂秤4的阀门,把计量好的B改性剂放入A改性剂秤5中,再打开A改性剂秤5的阀门,把A改性剂秤中A改性剂和B改性剂放入预混装置6进行拌和,搅拌完毕,把拌和好的混合乳液按改性水泥混凝土级配要求再泵送到混合乳液秤10进行计量,同时减水剂秤11和水秤12也在计量,然后把计量好的混合乳液和减水剂放入水秤12中,再打开水秤12的阀门,把所有液体放入搅拌锅13进行拌和。
进一步的,所述预混装置6与混合乳液秤10之间设置有用于存储混合乳液的储存罐9,预混装置6与储存罐9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三通阀8,三通阀通过回流管道7再与预混装置6连通。
A改性剂和B改性剂放入预混装置6进行拌和,搅拌完毕后打开三通阀8把拌和好的混合乳液泵送到储存罐9,如果储存罐9的混合液过满可打开三通阀 通过回流管道7至预混装置6,或者混合乳液不合格时通过回流管道7至预混装置6再次拌合,然后再把储存罐中的混合乳液按改性水泥混凝土级配要求再泵送到混合乳液秤10进行计量
进一步,所述搅拌锅13采用双卧轴搅拌机,搅拌更加均匀。
进一步,所述B改性剂秤4设置于A改性剂秤5上方,B改性剂秤4与A改性剂秤5连通,A改性剂秤5再与预混装置6连通。所述的A改性剂池1、B改性剂池2、A改性剂秤5、B改性剂秤4、预混装置6、混合乳液秤10、减水剂秤11、水秤12相互连通的管路上均安装有蝶阀,水秤12输出管路上安装有蝶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水秤进行改造,减少以往一次投料环节的人为干预及外加剂拌合不均匀而影响配料精度,使混凝土计量系统满足高精度的二次投料程序,提供一种可满足各地区的搅拌站、用于在混凝土中增加A改性剂、B改性剂和混合乳液等外加剂的预混装置及计量系统。

Claims (6)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储存装置、称量系统、混合液预混装置、泵送设备和拌合装置;所述液体储存装置包括A改性剂池(1)、B改性剂池(2),所述称量系统包括B改性剂秤(4)、A改性剂秤(5)、水秤(12)和减水剂秤(11),泵送设备为液压泵(3),拌合装置为搅拌锅(13);A改性剂池(1)和B改性剂池(2)分别通过液压泵(3)与A改性剂秤(5)和B改性剂秤(4)连通,B改性剂秤(4)和A改性剂秤(5)经液压泵(3)与预混装置(6)连通,预混装置(6)通过管路与混合乳液秤(10)连通,混合乳液秤(10)和减水剂秤(11)与水秤(12)连通,水秤(12)设置于搅拌锅(13)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装置(6)与混合乳液秤(10)之间设置有用于存储混合乳液的储存罐(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装置(6)与储存罐(9)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三通阀(8),三通阀通过回流管道(7)再与预混装置(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锅(13)采用双卧轴搅拌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改性剂秤(4)设置于A改性剂秤(5)上方,B改性剂秤(4)与A改性剂秤(5)连通,A改性剂秤(5)再与预混装置(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改性剂池(1)、B改性剂池(2)、A改性剂秤(5)、B改性 剂秤(4)、预混装置(6)、混合乳液秤(10)、减水剂秤(11)、水秤(12)相互连通的管路上均安装有蝶阀,水秤(12)输出管路上安装有蝶阀。
CN201520161603.XU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5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1603.XU CN204525802U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1603.XU CN204525802U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5802U true CN204525802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39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6160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5802U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258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8715A (zh) * 2015-03-20 2015-06-17 长安大学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8715A (zh) * 2015-03-20 2015-06-17 长安大学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CN104708715B (zh) * 2015-03-20 2017-04-26 长安大学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6360B (zh) 一种高效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2236B (zh) C50机制砂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
CN103755267B (zh) 一种淤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8030B (zh) 镍渣制备的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7012B (zh) 一种偏硅酸钠胶结岩石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7218A (zh) 混凝土连续式搅拌及输送系统装置
Zuo et al. Robustness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From dosage variations to yield stress fluctuations
CN204525802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CN205775721U (zh) 一种乳液添加装置
CN108256245A (zh)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方法
CN102040358B (zh) 混凝土泌水胶砂检测法
CN102531435A (zh) 一种泵送混凝土用特细砂拌合细集料
CN104708715B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改性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
CN202062507U (zh) 一种混凝土减水剂二次混合搅拌装置
CN106493859A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CN206752257U (zh) 一种骨料秤及沥青搅拌站
CN209381123U (zh) 一种泥浆水浓度自动调节装置
CN207083981U (zh) 一种农药油悬浮剂配制砂磨装置
CN203668798U (zh) 冷固性树脂沥青砼拌合设备
Long et al. A study on the strength surplus coefficient of cement
CN215619103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用混凝土配比装置
CN104072043A (zh) 一种混凝土中掺入石粉的试配方法
CN219726758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02519565U (zh) 一种沥青卸料装置和沥青混合料拌合楼
CN212241575U (zh) 一种公路施工混凝土搅拌浇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