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0873U -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0873U
CN204520873U CN201520175398.2U CN201520175398U CN204520873U CN 204520873 U CN204520873 U CN 204520873U CN 201520175398 U CN201520175398 U CN 201520175398U CN 204520873 U CN204520873 U CN 204520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 arm
distraction forcep
tong
arm
forc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53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健
刘福增
王任直
张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201753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20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0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08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包括铰接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相对二者的铰接位置分布在两侧,以便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尾端互相靠近/远离时,二者的尖端互相远离/靠近;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尖端外侧对称地设有凸体,凸体凸出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而能够卡止于撑开部位;还具有限制体;限制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内侧,另一端朝向第二钳臂/第一钳臂,以限制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的靠近距离。这种形式的手术钳在用于撑开并维持患者开口时,符合手掌用力习惯,还能够获得较好的张开效果,包括撑开钳进入手术部位的深度和撑开手术部位的稳定程度等。

Description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开展一种新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即经皮穿刺气管套管置管术,这种手术具有微创、简单、快速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
在该过程中,其涉及的主要医疗设备包括用于分离皮下组织的血管钳、扩张钳、导丝等。其手术过程如下:
病人仰卧至合适位置,使颈部充分暴露,确认穿刺点后局部麻醉,在选择的穿刺点处切一个1.5厘米至2厘米的横切口,再使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之后,接好穿刺针穿入气道,再送入导丝,扩张器沿导丝将气管前壁穿刺点扩张,后将扩张钳夹在导丝上,沿导丝将扩张钳滑入气管前壁,张开钳子使得气管前壁前方的软组织及气管前壁撑开,在扩张钳打开的状态下移去扩张钳。将气管套管沿导丝顺着扩张钳撑开通道进入气管内,手术结束。
在上述步骤中,对扩张钳的使用具有严格要求,每次进入气管前,要保持扩张钳的顶端部与气管垂直;在气管内张开时要保持扩张钳纵轴与病人身体纵轴平行。
而上述扩张钳即为现在手术中常用的手术钳,其为X形,当手术使用时,为了张开钳子使其尖端张开一定角度,工作人员需要手指同时张开,并稳定保持在适当的角度,以适应上述对扩张钳使用的严格要求。对于手掌的张开操作,工作人员往往需要两手同时操作,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张开力度,还需要保持张开钳稳定,这给手术带来很大的不便。
并且,扩张钳进入气管的深度也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合适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使其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方便地为医务人员所使用,良好地撑开患者开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包括铰接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相对二者的铰接位置分布在两侧,以便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互相靠近/远离时,二者的尖端互相远离/靠近;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尖端外侧对称地设有凸体,所述凸体凸出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二钳臂,而能够卡止于撑开部位;还具有限制体;所述限制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内侧,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钳臂/第一钳臂,以限制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的靠近距离。
优选地,所述凸体具与所述撑开部位卡止的卡止面,所述卡止面与所述撑开钳的钳臂的尖端呈小于90度的夹角。优选地,所述凸体设置在距离所述撑开钳的钳口1厘米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限制体为柱形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二钳臂之间还设有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在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二钳臂之间形成弹性回复力,以维持所述撑开钳的钳口的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体为条状的簧片;所述簧片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内侧。
优选地,所述簧片所在的钳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簧片的两端相对错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的尖端内侧对称地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的尖端的延伸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钳在用于撑开并维持患者开口时,符合手掌用力习惯,即医务人员通过手掌捏合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手掌张开的方式,较小的用力便能够获得较好的张开效果,包括张开的大小和稳定程度,尤其适用于上文所述的经皮穿刺气管套管置管术。
以撑开部位为气管为例,由于气管软骨为C型,其后壁无软骨,撑开钳进入气管的深度不易掌握,一旦进入过深便可能擦伤甚至穿透气管,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凸体设置在撑开钳上,使用撑开钳这种手术器械本身即能够防止上述意外的发生,当撑开钳的凸体与气管壁卡止时,医务人员即收到插入到位的信息,如此,有利于手术高效安全地进行。
限制体在限制两钳臂互相靠近的同时,也能够限制钳口的开度(钳口最远端的相对距离,如附图3中所示的L)限制在预定范围即可。可以对钳口的开度进行限制,防止其开口过大,造成撑开钳对软组织和气管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撑开钳的示意图,示出撑开钳处于非使用状态;
图3为图1中的撑开钳的示意图,示出撑开钳处于使用状态。
图1-图3中:
第一钳臂10、第二钳臂20、凸体30、限制体40、簧片50、滑槽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进行详细的介绍。显然,下述的实施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案,而并非全部的实施方案。基于以下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所做的改进、改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撑开钳的示意图,示出撑开钳处于非使用状态;图3为图1中的撑开钳的示意图,示出撑开钳处于使用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包括铰接的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两钳臂为手术钳的主要工作部件,二者配合形成钳口。
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相对二者的铰接位置相对地分布在两侧,即与现有技术中有所不同,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不具有任何的分布在二者铰接位置同一侧的部分。应该理解,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的布置形式使得二者的尾端互相靠近/远离时,二者的尖端互相远离/靠近。
本文中对尖端和尾端的定义仅为了方便描述,为了手术方便,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的钳臂具有弯折的角度,其中,尖端是指弯折的用于与目标物接触的一端,即钳口所在的一端,而尾端是指手术钳用于被操作者操作的一端。
使用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以下简称撑开钳)时,由于第一钳臂10与第二钳臂20的设置形式,尖端和尾端具有相反的运动趋势,即当需要尖端夹持目标物时,操作者应该控制尾端互相远离,即手掌用力形式为撑开形式;相应地,当需要尖端撑开时,比如,扩张或者维持患者开口时,操作者应该控制尾端互相靠近,即手掌用力形式为捏合形式。
这种形式的手术钳在用于撑开并维持患者开口时,符合手掌用力习惯,即医务人员通过手掌捏合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手掌张开的方式,较小的用力便能够获得较好的张开效果,包括张开的大小和稳定程度,尤其适用于上文所述的经皮穿刺气管套管置管术。
并且,撑开钳的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的尖端的外侧均设有凸体30,凸体30凸出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两钳臂上的凸体30对称设置。该凸体30的形状可以为多种,比如圆柱形,圆台形、半球形等,该凸体30的外形尺寸也可以为多种,只要凸体30的形式能够使其与手术的撑开部位卡止即可,以下以撑开部位为气管为例。
由于气管软骨为C型,其后壁无软骨,撑开钳进入气管的深度不易掌握,一旦进入过深便可能擦伤甚至穿透气管,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凸体30设置在撑开钳上,使用撑开钳这种手术器械本身即能够防止上述意外的发生,当撑开钳的凸体30与气管壁卡止时,医务人员即收到插入到位的信息,如此,有利于手术高效安全地进行。
当然,当应用在其它部位的手术时,凸体30依然起到上述控制撑开钳进入位置的作用。
本文将第一钳臂10与第二钳臂20互相朝向对方的一侧称为内侧,将撑开钳的与内侧相对的一侧称为外侧。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撑开钳还具有限制体40,该限制体4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钳臂10/第二钳臂20的内侧,另一端朝向第二钳臂20/第一钳臂10。
限制体40在限制两钳臂互相靠近的同时,也能够限制钳口的开度(钳口最远端的相对距离,如附图3中所示的L)限制在预定范围即可。从而,对钳口的开度进行限制,防止其开口过大,造成撑开钳对软组织和气管的损伤。
进一步地,上述凸体30具有与所述撑开部位卡止的卡止面,在手术时,卡止面可能与撑开部位,比如气管壁接触,在本实施方案中,将凸体30的卡止面设置为与其所在的钳臂呈小于90度角。
如此,在手术时,凸体30一旦与撑开部位卡止,凸体30的远离钳臂的一端将与撑开部位稳定相抵,若撑开钳具有进一步滑入的趋势,那么撑开部位将更为牢固地卡在凸体30与钳臂之间,而减小撑开钳进一步滑入手术部位的可能。
具体地,上述凸体30与钳口的距离设置为1cm。这样,由于人体的气管内径一般为1.5cm至2cm,在多数情况下,插入1cm深度时,已经足够手术使用,并不会损坏或者擦伤气管。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限制体40可以为直形的柱体,当然,也可以为折弯的两个柱体的组合,而将两个折弯的柱体分别沿垂直于两钳臂的方向设置,等等。
可见,限制体40的轴线方向与两钳臂的轴线方向可以并非为90度,即限制体40的设置方向可以为多种形式,限制体40可以不垂直于两钳臂设置,只要限制体40与两钳臂的夹角能够在两钳臂互相靠近至一定距离时,顶紧二者,禁止二者继续靠近即可。
上述预定范围优选为小于2.3cm,即设置限制体40的位置和尺寸,使得限制钳口开度在2.3cm之内。
进一步地,第一钳臂10与第二钳臂20之间还设有弹性支撑体,该弹性支撑体在第一钳臂10与第二钳臂20之间形成弹性回复力,以维持所述撑开钳的钳口的关闭状态。
应该适当地设置弹性支撑体的形式,使其产生的弹性恢复力的大小足以在非使用状态下保持钳口的关闭状态,还应当理解,该弹性回复力同时不影响钳口张开的操作。
钳口张开时,撑开钳的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的尾端互相靠近,在弹性支撑体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对于尾端的靠近动作,仅仅在于需要施加较前述实施方案更大的握力,但是,这种握力完全在正常操作能力之内。
钳口关闭时,撑开钳不再受到握力作用,此时,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钳口保持关闭状态,无论在运输还是储存过程中,均有利于撑开钳的整体操作,不会出现钳口张开而互相磕碰的现象。
更进一步地,弹性支撑体可以为条状的簧片50,簧片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内侧。这样,簧片50在撑开钳张开和关闭的过程中通过形变提供弹性回复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簧片50的外形特征,比如尺寸大小、折弯角度和方向等根据具体撑开钳的情况而定。除条形的簧片50之外,弹性支撑体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如弹簧、橡胶块等,而簧片50由于价格低廉,安装、保养方便而成为优选。
还可以将簧片50的两端沿各自所在的钳臂的延伸方向相对错开,如此,提高簧片50的作用长度,提高其提供弹性回复力的能力。
对于上述各方案,还可以做出以下改进:
在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的尖端内侧对称地设有滑槽60,即在钳口关闭时,两个钳臂的滑槽60应该处于相对的位置,并且,滑槽60沿两钳臂的延伸方向设置。
经过上述改进后,手术时,将导丝插入气管后,该撑开钳的钳口闭合,而使得滑槽60能够与导丝配合,而引导撑开钳沿着导丝限定的轨迹进入气管,再撑开皮肤、软组织和气管。
这有利于撑开钳在手术中获得较准确的定位,避免撑开钳进入位置偏差,影响手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和应用范围之处均可以做出改变,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该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包括铰接的第一钳臂(10)和第二钳臂(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0)和所述第二钳臂(20)相对二者的铰接位置分布在两侧,以便所述第一钳臂(10)与所述第二钳臂(20)的尾端互相靠近/远离时,二者的尖端互相远离/靠近;所述第一钳臂(10)与所述第二钳臂(20)的尖端外侧对称地设有凸体(30),所述凸体(30)凸出所述第一钳臂(10)与所述第二钳臂(20),而能够卡止于撑开部位;还具有限制体(40),所述限制体(4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钳臂(10)/第二钳臂(20)的内侧,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钳臂(20)/第一钳臂(10),以限制所述第一钳臂(10)和所述第二钳臂(20)的靠近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30)具有与所述撑开部位卡止的卡止面,所述卡止面与所述撑开钳的钳臂的尖端呈小于90度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30)设置在距离所述撑开钳的钳口1厘米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体(40)为柱形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0)与所述第二钳臂(20)之间还设有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在所述第一钳臂(10)与所述第二钳臂(20)之间形成弹性回复力,以维持所述撑开钳的钳口的关闭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为条状的簧片(50);所述簧片(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钳臂(10)和所述第二钳臂(20)内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簧片(50)所在的钳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簧片(50)的两端相对错开。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0)和所述第二钳臂(20)的尖端内侧对称地设有滑槽(60),所述滑槽(60)沿所述第一钳臂(10)和所述第二钳臂(20)的尖端的延伸方向设置。
CN201520175398.2U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0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5398.2U CN204520873U (zh)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5398.2U CN204520873U (zh)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0873U true CN204520873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3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539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0873U (zh)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2087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0399A (zh) * 2016-12-21 2017-04-26 侯信明 一种外科用钳式镊
BE1026542B1 (nl) * 2018-12-21 2020-03-09 Annalyn Garcia Chirurgisch instrument
CN112790830A (zh) * 2021-01-26 2021-05-1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心脏手术用手术钳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17219A (zh) * 2021-04-19 2021-07-16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0399A (zh) * 2016-12-21 2017-04-26 侯信明 一种外科用钳式镊
BE1026542B1 (nl) * 2018-12-21 2020-03-09 Annalyn Garcia Chirurgisch instrument
WO2020128094A1 (en) 2018-12-21 2020-06-25 Garcia Annalyn Surgical instrument
CN112790830A (zh) * 2021-01-26 2021-05-1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心脏手术用手术钳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90830B (zh) * 2021-01-26 2022-02-2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心脏手术用手术钳
CN113117219A (zh) * 2021-04-19 2021-07-16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0873U (zh)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CN203169231U (zh) 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用扩张钳
CN104013445B (zh) 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
CN204864487U (zh) 一种多功能气腹针
US20170172567A1 (en) Surgical Device
CN204931757U (zh) 腹腔用疝气针
CN204049805U (zh) 枪式复位钳
CN204484195U (zh) 腹腔镜手术用拉钩
CN201542695U (zh) 无损伤腹腔镜皮肤提拉钳
CN205411130U (zh) 可吸引鼻扩器
CN203935220U (zh) 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
CN205697866U (zh) 肩关节镜工作通道定位扩张器
CN208989029U (zh) 拖曳式肋软骨片状切取器
CN204542045U (zh) 一种专用避孕腹腔镜
CN204971449U (zh) 薄片式椎弓根截骨刀
CN207236842U (zh) 可固定的一次性使用高频电刀笔
CN201551366U (zh) 气管穿刺扩张钳
CN214761337U (zh) 一种软组织扩张导管引导钳
CN204379357U (zh) 阴茎背静脉结扎专用止血钳
CN205626034U (zh) 肋软骨切取器
CN209253093U (zh) 一种胫骨平台骨折闭合复位器
CN202146389U (zh) 一种眼轮匝肌分离器
CN107198559B (zh) 可调式骨折复位器
CN208524928U (zh) 一种外科手术反向扩张手术钳
CN219439354U (zh) 一种腕管综合症手术用弯曲钝头套管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