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8055U -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8055U
CN204518055U CN201520045049.9U CN201520045049U CN204518055U CN 204518055 U CN204518055 U CN 204518055U CN 201520045049 U CN201520045049 U CN 201520045049U CN 204518055 U CN204518055 U CN 204518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vibration unit
outstanding
bullet
vo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50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YA ELECTRONIC CO Ltd NINGBO
Original Assignee
SHENGYA ELECTRONIC CO Ltd NINGB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YA ELECTRONIC CO Ltd NINGBO filed Critical SHENGYA ELECTRONIC CO Ltd NINGBO
Priority to CN2015200450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8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8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8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所述鼓纸包括悬边和振动单元,所述悬边进一步地包括:内悬边部分,该内悬边部分包括一内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该内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内侧弹肋,各个该内侧弹肋在该内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以及外悬边部分,该外悬边部分包括一外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该外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外侧弹肋,各个该外侧弹肋在该外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所述悬边将扬声器的振动单元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振动方向,以防止该振动单元的偏移。

Description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其悬边具有弹肋以减小振动单元的偏移。
背景技术
现有声效装置,例如扬声器,一般包括一扬声器框架,由所述扬声器框架支撑的一振膜,与所述振膜耦联的一音圈,以及一磁回单元以与所述音圈电磁感应,从而驱使所述振膜振动,从而再现声音。特别地,所述振膜安装在所述扬声器框架的一开口处,其中当电磁地诱导所述音圈往复运动时,相应地驱动了所述振膜振动。但是,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是不受控制的,从而所述振膜不能再现好的声音音质。为了得到较好的声音音质,所述振膜应以均匀的振幅仅在一个方向上往复地运动。例如,当所述振膜被水平地安置时,所述振膜应该仅在竖直(向上和向下)方向上往复地运动,而所述振膜的向上的位移应该与所述振膜的向下的位移是相同的。
弹波,也称为定心支片,通常由棉用以及人造纤维制成,一般配置于所述现有的声效装置中以控制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所述弹波具有耦联于所述音圈的一内边以及耦联于所述扬声器框架的一外边。所述弹波的作用是被支撑用来提供稳定的弹力,从而保持所述音圈以及所述振膜返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例如,当所述振膜运动到它的最上面的位置时,所述弹波的弹力将会拉动所述振膜返回至它的初始位置。
由于所述弹波与所述振膜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弹波与所述振膜弹力也是不同的。特别地,所述振膜的弹力是大于所述弹波的弹力,从而当所述振膜运动到它的最上面的位置时,拉动所述振膜返回至它的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当所述振膜回到其初始位置时,所述振膜不会有向下的运动。所述弹波将仅向下拉动所述振膜从最上面的位置回到初始位置。另外,由于所述弹波较大的弹力,所述振膜向下的拉动运动快于所述振膜的向上的运动。结果是,所述振膜的往复运动在运动速度上是不均匀的。由于所述弹波使得所述音圈以非线性的方式运动。一旦所述音圈没有对准它的中心轴运动,所述音圈可能会刮碰到所述扬声器的内侧。所述音圈的保护涂层将会逐渐地受到损坏。更为重要的是,所述振膜的振幅受到所述弹波大的弹力的限制。尤其是对于产生低频声音的声音装置,所述振膜需要一相对大的振幅往复地振动。换言之,所述弹波将影响低频声音的再现。
因为设置了所述弹波,所述音圈与所述扬声器框架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而且传统的扬声器中,所述磁回系统与所述振膜之间的距离也较大,这样,在所述振膜,所述音圈,所述磁回系统和所述扬声器框架之间形成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在传统扬声器中,所述音圈能够偏离其轴向位移的方向产生较大的左右晃动和位移,从而导致声音不纯。
另外,传统扬声器中,所述音圈连接到振膜以及所述弹波,这样,所述音圈在受到所述磁回单元的磁力作用下来回运动时,所述弹波会对所述音圈起到拉扯限位作用,从而所述振膜需要达到较大的振幅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所述弹波的拉扯力,从而所述磁架单元的磁石需要产生足够大的磁力,以保证所述振膜克服所述弹波的拉扯力而达到理想的振幅。
对于许多含有声音装置的小巧型产品来说,例如,平板电视,移动手机,手提电脑,希望使用的所述声音装置尽可能地既平又薄,从而使其小巧型产品能维持独特的设计以及外形。由于所述弹波必须由远离所述振膜的所述扬声器所支撑,所述扬声器的尺寸必须是足够大的,从而为所述定心支架的运动提供足够的空间。换言之,体积大的声音装置不能设计于这些小巧型产品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具有弹肋的悬边和鼓纸组装的扬声器不需要在音圈周围设置弹波,从而提供了无弹波扬声器,以使结构更紧凑,制作工艺更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的悬边包括多组弹肋,所述多组弹肋将无弹波扬声器的振动单元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振动方向,以防止所述振动单元的偏移,从而不需要设置弹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各组弹肋包括形成于所述悬边的内悬边部分的内侧弹肋和形成于外悬边部分的外侧弹肋,当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竖直方向放置并且当所述振动单元从初始位置向下运动时,所述外侧弹肋起到控制所述振动单元的运动方向并且防止其偏移的作用,而当所述振动单元从初始位置向上运动时,所述内侧弹肋起到控制所述振动单元的运动方向并且防止其偏移的作用,这样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位移方向始终维持在其轴向方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所述内侧弹肋和所述外侧弹肋各自形成凹凸结构,也就是说其第一面是向外凸起地设置,而相反的另一面是向内凹地设置,从而增强其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所述内侧弹肋和所述外侧弹肋没有一体地形成在一起,而是通过中间的连接缘隔开,从而所述内侧弹肋和所述外侧弹肋各自起到的限位作用不会互相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所述多组弹肋在所述振动单元的周围呈辐射状地并且相对于所述振动单元呈对称地排列,从而通过位于相反侧的对称地设置的所述弹肋的拉扯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振动单元沿着垂直于所述振动单元的轴向方向上的各个方向的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因为没有设置弹波,所述音圈只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而只受到所述振动单元的拉扯力,而不像传统扬声器还受到弹波的拉扯,从而所述音圈能够将磁回单元的的电磁驱动力更有效地应用于其轴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因为所述磁回单元的电磁驱动力能更有效地应用于音圈的轴向位移,从而所述磁回单元提供磁强不会浪费,从而相比于传统的扬声器,当所述振动单元是同样的振幅时,所需要的所述磁回单元的磁石的尺寸会更小,从而更加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相邻的所述内侧弹肋和所述外侧弹肋可以没有对称地排列,而是可以错位地布置,从而增强限位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沿环向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凸齿(呈锯齿状排列),其中所述内侧弹肋可以各自从所述振动单元的相邻两个所述凸齿之间向外地延伸,并且用于固定所述悬边的框架的内侧也包括沿环向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突齿(呈锯齿状排列),其中所述外侧弹肋可以各自从所述框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突齿之间向外地延伸,从而增强所述内侧弹肋和所述外侧弹肋的稳固性并且更能增强其发挥限位功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其连接于一框架,用于将音圈振动方向限制在其轴向上,其包括:
一弹肋式悬边,所述弹肋式悬边连接于所述框架并包括一内悬边部分和一外悬边部分,其中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至少之一包括一组凸起的弹肋;以及
一振动单元,所述内悬边部分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适合于连接于所述音圈。
优选地,所述内悬边部分包括一内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内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内侧弹肋,各个所述内侧弹肋在所述内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所述外悬边部分包括一外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外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外侧弹肋,各个所述外侧弹肋在所述外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其中相邻的一个所述内侧弹肋与一个所述外侧弹肋呈对齐地排列或错位地布置。
优选地,所述振动单元外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凸齿,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之间形成缺口,其中各个所述内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口的相邻两个所述凸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框架内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突齿,相邻的两个所述突齿之间形成缺槽,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槽的相邻两个所述突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框架内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突齿,相邻的两个所述突齿之间形成缺槽,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槽的相邻两个所述突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内侧弹肋互相间隔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外侧弹肋互相间隔地设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内侧弹肋呈辐射状地排列,多个所述外侧弹肋呈辐射状地排列。
优选地,多个所述内侧弹肋相对于所述振动单元呈对称地排列,多个所述外侧弹肋相对于所述振动单元呈对称地排列。
优选地,多个所述内侧弹肋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外侧弹肋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
优选地,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内侧弹肋与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外侧弹肋共轴地排列。
优选地,各个所述内侧弹肋的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选自弓形、拱形、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倒置的U形和倒置的V形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的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选自弓形、拱形、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倒置的U形和倒置的V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一体成型,并且不沿着同一平面延伸。
优选地,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沿着从内侧至外侧的方向的截面呈褶皱形、拱形或波形。
优选地,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之间形成连接缘,所述内侧弹肋和所述外侧弹肋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缘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扬声器,其包括:
一振动单元;
一音圈,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
一磁回系统,所述磁回系统耦联于所述音圈;
一框架;以及
一弹肋式悬边,其设置在所述振动单元周围并且位于所述振动单元和所述框架之间,用于将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限制在其轴向上,其中所述弹肋式悬边包括:
一内悬边部分,所述内悬边部分包括一内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内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内侧弹肋,各个所述内侧弹肋在所述内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以及
一外悬边部分,所述外悬边部分包括一外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外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外侧弹肋,各个所述外侧弹肋在所述外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
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弹肋式悬边的一第一框架,和用于支撑所述磁架单元的一第二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与所述第二框架通过超声波、热熔接或互相搭配的锁扣元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内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突齿,相邻的两个所述突齿之间形成缺槽,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槽的相邻两个所述突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振动单元外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凸齿,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之间形成缺口,其中各个所述内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口的相邻两个所述凸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优选地,相邻的一个所述内侧弹肋与一个所述外侧弹肋呈对齐或错位地布置。
优选地,所述振动单元包括一帽部和一裙部,所述裙部设置在所述帽部周围并且所述帽部的外缘和所述裙部的内缘之间形成安装槽,以用于安装所述音圈。
优选地,所述帽部包括整体平滑过渡的一主体部分或分段式呈波浪形地连接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裙部在安装所述音圈的那一侧沿环形方向形成有多个补强肋,以加强所述振动单元的回复和限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弹肋式悬边的扬声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及振动单元和框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背面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背面的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正面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正面的附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的振动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的振动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半剖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弹肋式悬边的扬声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及振动单元和框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正面附视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的半剖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的振动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的振动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的振动单元的变形实施方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1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弹肋的悬边20和鼓纸及其所组装的无弹波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无弹波扬声器包括框架10,悬边20、振动单元30,音圈40,磁回单元50以及其他需要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扬声器中,没有传统扬声器的弹波。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具有弹肋的悬边20和鼓纸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各种扬声器或声效装置中,包括传统的具有弹波的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悬边20,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所述振动单元30和所述框架10之间,所述音圈40一端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30,另一端与所述磁回单元50耦联。所述音圈40在所述磁回单元50的电磁驱动力的作用下来回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振动单元30沿着其轴向方向,如图12中所示的X轴,来回运动,从而鼓动所述无弹波扬声器内的空气而产生声音。所述悬边20用于将所述振动单元30的运动限制在其轴向方向即沿着X轴的方向上。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鼓纸包括所述悬边20和所述振动单元30,所述鼓纸只沿着其轴向方向运动,而不会产生偏移。
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悬边20包括内悬边部分21和外悬边部分22,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可以一体成形,并且都可以呈环形地围绕在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沿着横截面的方向,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成型在一起并形成褶皱形、拱形、或波形结构。在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一体地连接并且形成拱形结构,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分别位于拱形结构的拱峰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悬边20的所述内悬边部分包括内悬边主体211和互相间隔地并且沿着环形方向设置的多个内侧弹肋212,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一体地并且凸起地延伸于所述内悬边主体211。
相邻两个所述内侧弹肋212互相间隔地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呈辐射状地均匀地排列,以起到将所述悬边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作用。具体地,当所述悬边20将要产生一个预定方向的偏离轴向的位移时,位于相反方向的所述内侧弹肋212就会起到限制作用,防止所述悬边20的进一步偏移。
所述外悬边部分22包括外悬边主体221和互相间隔地并且沿着环形方向设置的多个外侧弹肋222,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一体地并且凸起地延伸于所述外悬边主体221。类似地,相邻两个所述外侧弹肋222互相间隔地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呈辐射状地均匀地排列,以起到将所述悬边20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鼓纸,可以包括所述悬边20和所述振动单元30,所述悬边20环绕在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从而将所述振动单元30的振动限制在其轴向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悬边20的所述内侧弹肋212和所述外侧弹肋222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凸起形状,如所述内侧弹肋212可以是延长形的凸起结构,并且沿着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和所述外侧弹肋222也可以是圆形凸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悬边2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体26,所述连接体26与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材料相同,所述悬边20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当注塑的材料形成所述悬边20的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时,注塑的材料也覆盖于所述振动单元30,形成所述连接体26,从而使所述悬边20与所述振动单元30形成一体结构,从而可以不像传统方法中,将悬边与振动单元通过胶水粘接。如图2中所示,所述连接体26由多个片段连接形成,内部可以形成多个孔261,从而既节省材料,又增强美观效果。
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悬边20包括内悬边部分21和外悬边部分22,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可以一体成形,并且都可以呈环形地围绕在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所述内悬边部分21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30,所述外悬边部分22连接于所述框架10,从而使所述悬边20延伸于所述振动单元30和所述框架10之间。
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成型在一起,并且形成褶皱形、拱形、或波形结构。也可以说,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没有沿着同一平面延伸,而是沿着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方向在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之间形成环形凹槽23。
所述内悬边部分21包括内悬边主体211和互相间隔地并且沿着环形方向设置的多个内侧弹肋212,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凸起地设置,从而所述内侧弹肋212在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第一侧形成凸起2121,相反的第二侧形成凹槽2122。也就是说,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在所述第一侧凸出于所述内悬边主体211所在的平面,而在所述相反的第二侧从所述内悬边主体211所在的平面向内凹。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内侧弹肋212互相间隔地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呈辐射状地均匀地排列在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以起到将所述振动单元30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如图中所示X轴方向上的作用。具体地,当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竖直地放置时,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可以从所述内悬边主体211向上地凸起地设置,以在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上侧形成所述凸起2121,并且在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下侧形成所述凹槽21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也可以从所述内悬边主体211向下地凸起地设置,以在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下侧形成所述凸起2121,并且在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上侧形成所述凹槽2122。
多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呈对称地排列在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其中多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可以包括左内侧弹肋212a和右内侧弹肋212b。所述内悬边部分21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的偏移的作用机理如下。当所述振动单元30离开其初始位置,沿着其轴向方向向上位移时,如果所述振动单元30想要离开其轴向位移方向并向左偏离,则所述右内侧弹肋212b向所述振动单元30施加拉扯力,以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进一步地向左偏离。或者,如果所述振动单元30想要离开其轴向位移方向并向右偏离,则所述左内侧弹肋212a向所述振动单元30施加拉扯力,以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进一步地向右偏离。这样所述振动单元30只能沿着其轴向方向位移,这样使所述无弹波扬声器产生的声音更纯净。
所述外悬边部分22包括外悬边主体221和互相间隔地并且沿着环形方向设置的多个外侧弹肋222,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凸起地设置,从而所述外侧弹肋222在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第一侧形成凸起2221,相反的第二侧形成凹槽2222。也就是说,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在所述第一侧凸出于所述外悬边主体221所在的平面,而在所述相反的第二侧从所述外悬边主体221所在的平面向内凹。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外侧弹肋222互相间隔地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呈辐射状地均匀地排列在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以起到将所述振动单元30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如图中所示X轴方向上的作用。具体地,当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竖直地放置时,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可以从所述外悬边主体221向上地凸起地设置,以在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上侧形成所述凸起2221,并且在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下侧形成所述凹槽22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也可以从所述外悬边主体221向下地凸起地设置,以在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下侧形成所述凸起2221,并且在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上侧形成所述凹槽2222。
多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呈对称地排列在所述振动单元30的周围,其中多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可以包括左外侧弹肋222a和右外侧弹肋222b。所述外悬边部分22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的偏移的作用机理如下。当所述振动单元30离开其初始位置,沿着其轴向方向向下位移时,如果所述振动单元30想要离开其轴向位移方向并向左偏离,则所述右外侧弹肋222b向所述振动单元30施加拉扯力,以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进一步地向左偏离。或者,如果所述振动单元30想要离开其轴向位移方向并向右偏离,则所述左外侧弹肋222a向所述振动单元30施加拉扯力,以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进一步地向右偏离。这样所述振动单元30只能沿着其轴向方向位移,这样使所述无弹波扬声器产生的声音更纯净。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和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可以一一对应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都对应匹配有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一个所述外侧弹肋222。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悬边20包括多组弹肋,各组弹肋包括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一个所述内侧弹肋212以及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一个所述外侧弹肋222。所述多组弹肋沿着环形方向互相间隔地排列。并且以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竖直放置为例,当所述振动单元30离开其初始位置向上位移时,所述各组弹肋的所述内侧弹肋212限制所述振动单元30的位移方向以防止其偏移。当所述振动单元30离开其初始位置向下位移时,所述各组弹肋的所述外侧弹肋222限制所述振动单元30的位移方向以防止其偏移。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悬边20呈大致圆环形时,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和所述外侧弹肋222可以沿着径向方向排列,并且多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可以沿着圆周方向排列,相应的多个所述外侧弹肋222也沿着圆周方向排列。当然所述悬边20可能呈其他环形,如方环形、椭圆形环、三角环形或其他多边环形等。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弹波扬声器,通过所述内侧弹肋212和所述外侧弹肋222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振动单元30只在轴向方向上产生位移,这样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鼓动空气产生杂音。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弹波扬声器不需要设置传统扬声器中的弹波(定心支片)。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的所述音圈40离所述框架10的内表面的距离得以缩短,从而可以形成更紧凑的结构。另外,因为所述音圈40与所述框架10的内表面之间距离得以缩短,所述音圈40偏离其轴向方向的活动空间相应地减小,这样更有效地防止所述音圈40以较大的辐度偏离其轴向方向晃动。另外,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的所述音圈40的轴向运动都能更有效地用于带动所述振动单元30鼓动空气产生声音。也就是说,所述述无弹波扬声器响应音频信号的输入时,其功率都能有效地应用于所述音圈40的往复轴向运动,而不会往周边偏移而产生功率浪费。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音圈40与所述振动单元30相连接的连接端与所述磁回单元50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而同时保证所述振动单元30达到需要的振幅,从而所述音圈40的活动空间得到控制,以防止其打边和晃动。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并没有和对应的所述外侧弹肋222一体地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弹肋。如图中所示,所述内悬边部分21的外缘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的内缘一体地连接而形成连接缘24,其也呈环形设置从而形成环形连接缘24。如图1中所示,以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竖起方向放置为例,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一体地连接并且形成向上拱起的结构。如图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连接缘24相当于沿着所述内悬边部分21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之间形成的波峰位置延伸,而所述内侧弹肋212和所述外侧弹肋22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缘24的两侧。
因此,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的应力不会直接传递至对应的所述外侧弹肋222,而是受到中间的所述连接缘24的阻碍。这样,当所述振动单元30在沿着轴向方向位移时,例如所述振动单元30从其初始位置向上位移时,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防止其偏离其轴向方向的位移,但是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的弹性应力不会立即传递至对应的所述外侧弹肋222,并且到达所述框架10,从而所述框架10对所述振动单元30产生拉扯力而减小其轴向位移。
也就是说,所述悬边20不仅要起到防止所述振动单元30的晃动和偏移,而且要保证所述振动单元30具有足够大的振幅,即足够大的轴向位移,从而保证所述振动单元30的冲程能够理想地再现低音。
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连接缘24在中间起到的阻碍作用,使得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和对应的所述外侧弹肋222没有直接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弹肋,从而能够保证所述振动单元30能够有足够大的振幅。
另外,因为没有设置传统扬声器中的弹波,所述音圈40只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30而只受到所述振动单元30的拉扯力,而不像传统扬声器还受到弹波的拉扯,从而所述音圈40能够将所述磁回单元50的电磁驱动力更有效地应用于其轴向位移,从而所述磁回单元50提供磁强不会浪费,从而相比于传统的扬声器,当所述振动单元50是同样的振幅时,所需要的所述磁回单元50的磁石的尺寸会更小,从而更加节省成本。
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和所述外侧弹肋222所形成的凸起的形状可以不受限制,相应的在另一侧形成的凹槽也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的所述凸起2121和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的所述凸起2221其横截面可以呈弓形、拱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倒置的U形、倒置的V形等。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的所述凹槽2122和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的所述凹槽2222其横截面可以呈弓形、拱形、多边形如三角形或四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U形、V形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框架10包括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所述第一框架11用于与所述悬边20连接,所述第二框架12用于安装所述磁回单元及其他部件。以所述无弹波扬声器竖直放置为例,所述框架10的所述第一框架11可以是上框架,所述第二框架12可以是下框架。所述第一框架11和所述第二框架12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例如互相搭配的锁扣元件、螺纹元件、热熔接、超声波接合等。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11包括多个定位舌111,所述第二框架12具有定位槽121,各个所述定位舌111适合于插入对应的所述定位槽121中,从而将所述第一框架11和所述第二框架12组装在一起。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定位舌111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12而所述定位槽121形成于所述第一框架11,也可以所述第一框架11和所述第二框架12各自都具有所述定位舌111和所述定位槽121。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11内侧包括多个沿环向呈波浪形布置的突齿113,相邻突齿113之间形成缺槽114。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延伸于所述突齿113的外缘1131并且从相邻两个所述突齿113之间向外地延伸。优选地,各个所述突齿113截面呈三角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形状,如方形、梯形、半圆形等。这样,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得以稳固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11并且沿着径向相对于其他的外悬边主体221部分具有更长的长度,从而增强所述外侧弹肋222的限位作用。
如图7至图8中所示,所述振动单元30包括位于中间的帽部31和连接于所述帽部31的裙部32。所述裙部32环绕在所述帽部31周围并且在所述帽部31和所述裙部32之间形成环形槽33。
所述帽部31包括主体部分311,其外缘3111和所述裙部32的环形主体321的内缘3211之间互相间隔地设置,从而形成安装槽34,所述音圈4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34内。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振动单元30的所述帽部31和所述裙部32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其在一侧形成了用于安装所述音圈40的所述安装槽34,从而安装十分方便。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振膜的背面设置凹槽,本实用新型是在两个部件接合之处形成,从而制作工艺更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帽部31可以呈帽状,其也可以包括防尘帽的结构。在实际需要中,所述帽部31的所述主体部分311也可以包括加重块,如铝质铁,铜质体等。所述裙部32的所述环形主体321从所述帽部31的外缘3111向四周倾斜地延伸,即直径逐渐增大,从而形成类似锥形的结构。
所述振动单元30进一步地包括沿环向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凸齿35,相邻的两个凸齿35之间也形成缺口36。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延伸于所述凸齿35的外缘351并且从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35之间向外地延伸。优选地,各个所述突齿35截面呈三角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形状,如方形、梯形、半圆形等。这样,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得以稳固地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30并且沿着径向相对于其他的内悬边主体211部分具有更长的长度,从而增强所述内侧弹肋222的限位作用。
也就是说,所述悬边20两侧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振动单元30和所述第一框架11之间,从而对应的所述外侧弹肋222和所述内侧弹肋212都能起到增强其弹性限位性能。如图7中所示,所述裙部32还可以包括沿径向排列的多个加强肋37,从而进一步地增强所述振动单元30的轴向运动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述凸齿35和所述突齿113可以是实心的,也可能是空心的(如在另外一面形成凹槽),其只要从对应的所述振动单元外壁或所述框架11的内壁凸起地延伸出来即可。
如图12至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20A及其扬声器。这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20A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弹肋式悬边20具有类似的结构,其包括内悬边部分21A和外悬边部分22A,所述内悬边部分21A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A可以一体成形,并且都可以呈环形地围绕在所述振动单元30A的周围,沿着横截面的方向,所述内悬边部分21A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A成型在一起并形成褶皱形、拱形、或波形结构。在图12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内悬边部分21A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A一体地连接并且形成拱形结构,所述内悬边部分21A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A分别位于拱形结构的拱峰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悬边20A的所述内悬边部分包括内悬边主体211A和互相间隔地并且沿着环形方向设置的多个内侧弹肋212A,各个所述内侧弹肋212A一体地并且凸起地延伸于所述内悬边主体211A。
相邻两个所述内侧弹肋212A互相间隔地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内侧弹肋212A呈辐射状地均匀地排列,以起到将所述悬边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作用。具体地,当所述悬边20A将要产生一个预定方向的偏离轴向的位移时,位于相反方向的所述内侧弹肋212A就会起到限制作用,防止所述悬边20A的进一步偏移。
所述外悬边部分22A包括外悬边主体221A和互相间隔地并且沿着环形方向设置的多个外侧弹肋222A,各个所述外侧弹肋222A一体地并且凸起地延伸于所述外悬边主体221A。类似地,相邻两个所述外侧弹肋222A互相间隔地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外侧弹肋222A呈辐射状地均匀地排列,以起到将所述悬边20A的位移方向限制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作用。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一个所述内侧弹肋212A和一个所述外侧弹肋222A没有对齐地排列,而是呈错位地布置。如图14至图16所示的这个优选实施例的具体例子,当所述振动单元30A大致呈圆形,并且所述悬边20A也对应地呈圆形时,相邻的一个所述内侧弹肋212A和一个所述外侧弹肋222A没有排列在同样的径向上,而是在不同的径向上,从而可以形成错位结构。这样,所述内侧弹肋212A和所述外侧弹肋222A在分别发挥限位作用时,会减小彼此的影响,而且这样的错位布置更加增强了整个所述内悬边部分21A和所述外悬边部分22A的弹性回复性能。如图中所示,相邻的两个所述内侧弹肋212A与拱峰另一侧一个所述外侧弹肋222A呈三角支撑排列方式,而相邻的两个所述外侧弹肋222A与拱峰另一侧一个所述内侧弹肋212A呈三角支撑排列方式。进一步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所述内侧弹肋212A与所述外悬边部分22A的一段外悬边主体221A位置对应,所述外侧弹肋222A与所述内悬边部分21A的一段内悬边主体211A位置对应。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11A的所述缺槽114A与所述振动单元30A的所述缺口36A位置可以错位地布置。
如图20至图21所示,所述振动单元30A的帽部31A可以不是规则的帽状,不像上述实施例中帽部顶端朝向音圈的相反方向呈拱起状态,而是由多段314A沿着环形方向互相转折连接而成,如也可以沿环形方向形成波浪形结构,并且可以使所述帽部31A的顶端朝向面对音圈的方向呈拱起状态。多段式波浪形结构的所述振动单元30A的帽部31A相应地增强所述振动单元30A的振动性能。
如图22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所述振动单元30B的裙部32B在安装音圈的那一侧沿着其环形方向设置多个补强肋38B,优选地,多个所述补强肋38B沿着环形方向可以呈波浪形形状,从而起到类似上述弹肋的限位作用,其横截面可以呈弓形、拱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倒置的U形、倒置的V形等等。并且,更优选地,在这个变形实施例中,各个所述补强肋38B与凸齿35B一体成形,即从所述凸齿35B一体地朝向所述帽部31B的方向延伸,从而起到补强作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2)

1.一种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其连接于一框架,用于将音圈振动方向限制在其轴向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弹肋式悬边,所述弹肋式悬边连接于所述框架并包括一内悬边部分和一外悬边部分,其中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至少之一包括一组凸起的弹肋;以及
一振动单元,所述内悬边部分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适合于连接于所述音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纸,其中所述内悬边部分包括一内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内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内侧弹肋,各个所述内侧弹肋在所述内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所述外悬边部分包括一外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外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外侧弹肋,各个所述外侧弹肋在所述外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其中相邻的一个所述内侧弹肋与一个所述外侧弹肋呈对齐地排列或错位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纸,其中所述振动单元外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凸齿,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之间形成缺口,其中各个所述内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口的相邻两个所述凸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鼓纸,其中所述框架内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突齿,相邻的两个所述突齿之间形成缺槽,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槽的相邻两个所述突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所述框架内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突齿,相邻的两个所述突齿之间形成缺槽,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槽的相邻两个所述突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内侧弹肋互相间隔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外侧弹肋互相间隔地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多个所述内侧弹肋呈辐射状地排列,多个所述外侧弹肋呈辐射状地排列。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多个所述内侧弹肋相对于所述振动单元呈对称地排列,多个所述外侧弹肋相对于所述振动单元呈对称地排列。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多个所述内侧弹肋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外侧弹肋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内侧弹肋与沿着环形的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外侧弹肋共轴地排列。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各个所述内侧弹肋的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选自弓形、拱形、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倒置的U形和倒置的V形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的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选自弓形、拱形、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倒置的U形和倒置的V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一体成型,并且不沿着同一平面延伸。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沿着从内侧至外侧的方向的截面呈褶皱形、拱形或波形。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纸,其中所述内悬边部分和所述外悬边部分之间形成连接缘,所述内侧弹肋和所述外侧弹肋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缘两侧。
15.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振动单元;
一音圈,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振动单元;
一磁回系统,所述磁回系统耦联于所述音圈;
一框架;以及
一弹肋式悬边,其设置在所述振动单元周围并且位于所述振动单元和所述框架之间,用于将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限制在其轴向上,其中所述弹肋式悬边包括:
一内悬边部分,所述内悬边部分包括一内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内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内侧弹肋,各个所述内侧弹肋在所述内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以及
一外悬边部分,所述外悬边部分包括一外悬边主体和一个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外悬边主体凸起地设置的外侧弹肋,各个所述外侧弹肋在所述外悬边部分的第一侧形成凸起,相反的另一侧形成凹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框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弹肋式悬边的一第一框架,和用于支撑所述磁回系统的一第二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与所述第二框架通过超声波、热熔接或互相搭配的锁扣元件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所述第一框架内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突齿,相邻的两个所述突齿之间形成缺槽,其中各个所述外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槽的相邻两个所述突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单元外侧包括沿环形呈波浪形排列的多个凸齿,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之间形成缺口,其中各个所述内侧弹肋从形成所述缺口的相邻两个所述凸齿的外缘向外地延伸。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扬声器,其中相邻的一个所述内侧弹肋与一个所述外侧弹肋呈对齐或错位地布置。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一帽部和一裙部,所述裙部设置在所述帽部周围并且所述帽部的外缘和所述裙部的内缘之间形成安装槽,以用于安装所述音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帽部包括整体平滑过渡的一主体部分或分段式呈波浪形地连接成一体。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裙部在安装所述音圈的那一侧沿环形方向形成有多个补强肋,以加强所述振动单元的回复和限位功能。
CN201520045049.9U 2015-01-22 2015-01-22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Active CN204518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5049.9U CN204518055U (zh) 2015-01-22 2015-01-22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5049.9U CN204518055U (zh) 2015-01-22 2015-01-22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8055U true CN204518055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1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5049.9U Active CN204518055U (zh) 2015-01-22 2015-01-22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80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7671A (zh) * 2016-04-01 2017-10-20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全方位发声式音箱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7671A (zh) * 2016-04-01 2017-10-20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全方位发声式音箱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77671B (zh) * 2016-04-01 2024-02-06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全方位发声式音箱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6799U (zh) 一种具有弹肋的悬边和鼓纸
CN102461210B (zh) 扬声器内部悬架
US7931115B2 (en) Diaphragm surrounding
JP4569476B2 (ja) スピーカ
CN102984631B (zh) 音效片、由音效片制成的扬声器、音箱及其制备工艺
CN102959984A (zh) 扬声器及其振动膜
CN1972528A (zh) 扬声器装置
WO2008023419A1 (fr) Haut-parleur
US20170280245A1 (en) Loudspeaker Diaphragm
CN107277671A (zh) 全方位发声式音箱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96825A (zh) 一种波浪形悬边结构
CN204518055U (zh) 具有弹肋式悬边的鼓纸和扬声器
CN204362299U (zh) 弹肋式悬边
CN105872916A (zh) 弹肋式悬边和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96824A (zh) 一种扬声器振动单元的悬边结构
CN204231653U (zh) 一种扬声器振动单元
JP4717666B2 (ja) スピーカ装置の連結体
CN202957949U (zh) 音效片、由音效片制成的扬声器及音箱
JP2018191289A (ja) 振動板アセンブリ、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ー及び製造方法
CN204046800U (zh) 一种波浪形振动单元
CN217116370U (zh) 振膜和发声装置
US9628902B2 (en) Passive radiator structure
CN204231654U (zh) 一种波浪形振动单元
JP4735275B2 (ja) スピーカ
JP2022120319A (ja) スピーカ振動板及び当該スピーカ振動板を備えた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