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6989U - 耳机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耳机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6989U
CN204516989U CN201520117811.XU CN201520117811U CN204516989U CN 204516989 U CN204516989 U CN 204516989U CN 201520117811 U CN201520117811 U CN 201520117811U CN 204516989 U CN204516989 U CN 204516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slot
contact jaw
metal
termina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78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望全
陈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Mangostee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Mangostee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Mangostee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Mangostee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78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6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6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69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连接器,其绝缘壳体具有第一、二端部,自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凹设有插槽;第一、二端部外侧面分别套设有第一、二金属壳;绝缘壳体的第一端部内朝向插槽开设有收容腔,收容腔朝向插槽和第一金属壳分别形成有第一、二连通槽,收容腔内隐藏式设置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包括有端子本体、第一弹性臂、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第一接触端穿过第一连通槽并凸露于插槽内,第二接触端穿过第二连通槽连接于第一金属壳上,当插头插入插槽内后,插头外壁抵接于第一接触端,实现接地连接;其第一、二金属壳的设置,有效增强了耳机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接地端子的隐藏式设置及其与插头的接触方式,提高了接地端子保持力及接触稳定性。

Description

耳机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强度好、接地端子保持力及接触稳定性佳的耳机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带音讯输出的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等,通常设置有可供连接耳机插头的耳机连接器;传统的耳机连接器(即耳机插座)包括有绝缘壳体和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的若干接触端子(如接地端子、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麦克风端子),该绝缘壳体内设置有供耳机插头插接的插槽,其接触端子露于插槽内壁;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内后,耳机插头外壁相应紧配于耳机插座的各接触端子,以实现彼此电性连接。
在多次插接使用过程中,其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还有,传统的耳机插座其仅由绝缘壳体作为支撑框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结构强度不够,容易出现损坏、变形等现象,这些严重影响接触稳定性,尤其是靠近插槽开口处的接地端子,更易出现前述变形现象,其接触稳定性更是成为业内难题,局限了耳机信号干扰方面的改善。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连接器,其有效增强了耳机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尤其是通过插头抵接方式实现接地,提高了接地端子保持力及接触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壳体和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的若干接触端子,该绝缘壳体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自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凹设形成有供耳机插头插接的插槽,该第一端部形成有插槽开口;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外侧面分别相应套设有第一金属壳、第二金属壳,以及,该绝缘壳体的第一端部内朝向插槽开设有收容腔,该收容腔朝向插槽和第一金属壳分别相应形成有第一连通槽、第二连通槽,该收容腔内隐藏式设置有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包括有端子本体、第一弹性臂、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该第一弹性臂连接于端子本体上,该第一接触端设置于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并朝向插槽设置,该第二接触端连接于端子本体上并朝向第一金属壳设置,该第一接触端穿过第一连通槽并凸露于插槽内,该第二接触端穿过第二连通槽连接于第一金属壳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本体上一体连接有第二弹性臂,前述第二接触端设置于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接触端通过激光点焊于第一金属壳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本体上一体冲裁形成有朝向绝缘壳体凸设的限位弹片,该绝缘壳体的收容腔内壁进一步凹设有限位凹腔,该限位弹片卡入限位凹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端为凸包结构,其凸包周缘呈逐渐远离插槽的过渡弧形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及第四延伸部;其中,该第一延伸部自端子本体一体朝向插槽斜向延伸设置,其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前述第二延伸部自第一斜面处弯折延伸而成,且该第二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小于第一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该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彼此不平行;该第三延伸部自第二斜面处弯折延伸而成,且该第三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小于第二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该第三延伸部的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三斜面;该第四延伸部自第三斜面处反向弯折并一体延伸而成,该第四延伸部及其弯折部位整体呈自右往左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部的顶壁后段部位呈斜向下的斜面,前述收容腔于该斜面上形成有顶部开口,前述接地端子自该顶部开口嵌入收容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容腔于第一端部的后壁亦形成有后部开口,前述接地端子自该后部开口嵌入收容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二金属壳均具有顶壁、底壁及左、右侧壁,其顶壁由左、右侧壁相向弯折对接拼合而成,其拼合部位通过激光点焊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壳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前述绝缘壳体的第一端部相应凸设有若干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嵌入相应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绝缘壳体的第一、二端部外侧分别相应套设第一、二金属壳,从而有效增强了耳机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将接地端子隐藏式设置于绝缘壳体的收容腔内,其第一接触端穿过第一连通槽并凸露于插槽内,其第二接触端穿过第二连通槽连接于第一金属壳上,当插头插入插槽内后,插头外壁抵接于第一接触端,实现接地连接,提高了接地端子保持力及接触稳定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分解结构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接地端子的结构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接地端子的另一结构示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中耳机插头插接于该耳机连接器内的应用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中接地端子的结构示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中接地端子的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壳体              11、第一端部
12、第二端部              13、插槽
14、收容腔                141、第一连通槽
142、第二连通槽           15、限位凸部
16、限位凹腔              17、顶部开口
18、后部开口              20、第一金属壳
21、限位槽                22、引脚
30、第二金属壳            40、接地端子
41、端子本体              42、第一弹性臂
421、第一延伸部           422、第二延伸部
423、第三延伸部           424、第四延伸部
43、第一接触端            44、第二弹性臂
45、第二接触端            46、限位弹片
44′、第二弹性臂          45′、第二接触端
46′、限位弹片            A、激光点焊部位
100、耳机连接器           200、耳机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三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三种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相同,其包括有绝缘壳体10和设置于绝缘壳体10内的若干接触端子,该绝缘壳体10具有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自第一端部11朝向第二端部12凹设形成有供耳机插头200插接的插槽13,该第一端部11形成有插槽开口。
该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外侧面分别相应套设有第一金属壳20、第二金属壳30,以及,该绝缘壳体10的第一端部11内朝向插槽13开设有收容腔14,该收容腔14朝向插槽13和第一金属壳20分别相应形成有第一连通槽141、第二连通槽142,该收容腔14内隐藏式设置有接地端子40,该接地端子40包括有端子本体41、第一弹性臂42、第一接触端43及第二接触端45,该第一弹性臂42连接于端子本体41上,该第一接触端43设置于第一弹性臂42的自由端并朝向插槽13设置,该第二接触端45连接于端子本体41上并朝向第一金属壳11设置,该第一接触端43穿过第一连通槽141并凸露于插槽13内,该第二接触端45穿过第二连通槽142连接于第一金属壳11上;如图9所示,当耳机插头200插入插槽13内后,耳机插头200外壁抵接于第一接触端43,实现接地连接,其接触稳定性佳,且能够防止外壳引脚在上PCB板时进入锡渣。
该第一、二金属壳均具有顶壁、底壁及左、右侧壁,其顶壁由左、右侧壁相向弯折对接拼合而成,其拼合部位通过激光点焊连接,其激光点焊部位如图3中A标记部位所示;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壳20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21,前述绝缘壳体10的第一端部相应凸设有若干限位凸部15,该限位凸部15嵌入相应限位槽21内。
于该三种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41上一体连接有第二弹性臂44,前述第二接触端45设置于第二弹性臂44的自由端,这样,提高了接地端子40的保持力,有利于耳机插头200与接地端子40间的接触稳定性;该第二接触端45可以抵接于第一金属壳20上,也可将第二接触端45通过激光点焊于第一金属壳20上。
作为对端子本体41于收容腔14内的定位设计,可以于所述端子本体41上一体冲裁形成有朝向绝缘壳体10凸设的限位弹片46(46′),该绝缘壳体10的收容腔14内壁进一步凹设有限位凹腔16,该限位弹片46(46′)卡入限位凹腔16内。
前述接地端子40的第一接触端43为凸包结构,其凸包周缘呈逐渐远离插槽的过渡弧形面结构,从附图可以看出,接地端子40的第一弹性臂42包括有第一延伸部421、第二延伸部422、第三延伸部423及第四延伸部424,三种实施例中,其第一弹性臂42均呈S形曲折结构,以提供第一接触端43沿左右方向的弹力;
其中,于第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4以及图7至图9所示,其第一弹性臂呈扭曲式结构(异形的S形结构),其区别于第二、三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臂结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臂更好地防止第一接触端刮伤耳机手头;具体而言:
其中,该第一延伸部421自端子本体41一体朝向插槽13斜向延伸设置,其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前述第二延伸部422自第一斜面处弯折延伸而成,且该第二延伸部422相对端子本体41形成的夹角小于第一延伸部421相对端子本体41形成的夹角,该第二延伸部422的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彼此不平行;该第三延伸部423自第二斜面处弯折延伸而成,且该第三延伸部423相对端子本体41形成的夹角小于第二延伸部422相对端子本体41形成的夹角,该第三延伸部423的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三斜面;该第四延伸部424自第三斜面处反向弯折并一体延伸而成,该第四延伸部424及其弯折部位整体呈自右往左向下倾斜设置。
从图1、图6、图15及图17可以看出,第一、三实施例中,其第一端部11的顶壁后段部位呈斜向下的斜面,前述收容腔14于该斜面上形成有顶部开口17,其接地端子40也作了相应结构设计,即其限位弹片46自下往上、自右往左斜向延伸设置,其第二弹性臂44自端子本体41斜向上延伸设置,其第二接触端45设置于第二弹性臂44的延伸上段部位;如此,在组装接地端子40时,可以将前述接地端子40自该顶部开口17嵌入收容腔14内;
从图10和图13所示,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14于第一端部11的后壁亦形成有后部开口18,其接地端子40上的部分结构设计不同于第二、三实施例,即其限位弹片46′自前往后、自右往左斜向延伸设置,其第二弹性臂44′自端子本体41向后往右延伸设置,其第二接触端45′设置于第二弹性臂44′的延伸上段部位;如此,在组装接地端子40时,可以将前述接地端子40自该后部开口18嵌入收容腔14内。
另外,于该三种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金属壳20的左、右侧分别一体冲裁形成有引脚22,其引脚22的延伸设计结构可按需设计,例如,根据耳机连接器100内接触端子的引脚保持一致性设计等亦可;这些实施例中,从其引脚设计可以看出,该耳机连接器为沉板式连接器,例如,将其反沉深度设计为0.2-3.60毫米,当然,并不限制于该尺寸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绝缘壳体的第一、二端部外侧分别相应套设第一、二金属壳,从而有效增强了耳机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将接地端子隐藏式设置于绝缘壳体的收容腔内,其第一接触端穿过第一连通槽并凸露于插槽内,其第二接触端穿过第二连通槽连接于第一金属壳上,当插头插入插槽内后,插头外壁抵接于第一接触端,实现接地连接,提高了接地端子保持力及接触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壳体和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的若干接触端子,该绝缘壳体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自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凹设形成有供耳机插头插接的插槽,该第一端部形成有插槽开口,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外侧面分别相应套设有第一金属壳、第二金属壳,以及,该绝缘壳体的第一端部内朝向插槽开设有收容腔,该收容腔朝向插槽和第一金属壳分别相应形成有第一连通槽、第二连通槽,该收容腔内隐藏式设置有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包括有端子本体、第一弹性臂、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该第一弹性臂连接于端子本体上,该第一接触端设置于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并朝向插槽设置,该第二接触端连接于端子本体上并朝向第一金属壳设置,该第一接触端穿过第一连通槽并凸露于插槽内,该第二接触端穿过第二连通槽连接于第一金属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一体连接有第二弹性臂,前述第二接触端设置于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端通过激光点焊于第一金属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一体冲裁形成有朝向绝缘壳体凸设的限位弹片,该绝缘壳体的收容腔内壁进一步凹设有限位凹腔,该限位弹片卡入限位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为凸包结构,其凸包周缘呈逐渐远离插槽的过渡弧形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及第四延伸部;其中,该第一延伸部自端子本体一体朝向插槽斜向延伸设置,其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前述第二延伸部自第一斜面处弯折延伸而成,且该第二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小于第一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该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彼此不平行;该第三延伸部自第二斜面处弯折延伸而成,且该第三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小于第二延伸部相对端子本体形成的夹角,该第三延伸部的延伸末端面为自右往左斜向下延伸的第三斜面;该第四延伸部自第三斜面处反向弯折并一体延伸而成,该第四延伸部及其弯折部位整体呈自右往左向下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顶壁后段部位呈斜向下的斜面,前述收容腔于该斜面上形成有顶部开口,前述接地端子自该顶部开口嵌入收容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于第一端部的后壁亦形成有后部开口,前述接地端子自该后部开口嵌入收容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金属壳均具有顶壁、底壁及左、右侧壁,其顶壁由左、右侧壁相向弯折对接拼合而成,其拼合部位通过激光点焊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前述绝缘壳体的第一端部相应凸设有若干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嵌入相应限位槽内。
CN201520117811.XU 2015-02-27 2015-02-27 耳机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6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7811.XU CN204516989U (zh) 2015-02-27 2015-02-27 耳机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7811.XU CN204516989U (zh) 2015-02-27 2015-02-27 耳机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6989U true CN204516989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1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781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6989U (zh) 2015-02-27 2015-02-27 耳机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69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308A (zh) * 2017-06-08 2017-08-18 东莞市信为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的耳机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308A (zh) * 2017-06-08 2017-08-18 东莞市信为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的耳机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3034U (zh) 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
CN102195223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103811889B (zh) 通配型七针usb插座、七针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2723641A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CN200959398Y (zh) 电连接器
CN203967306U (zh)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CN201629421U (zh) 一种usb插头、usb连接结构以及无线终端
CN204516989U (zh) 耳机连接器
CN202749615U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204271373U (zh) 一种降噪耳机插座连接器
CN205159670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CN204243256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553418U (zh) 一种耳机插座
CN203850514U (zh) 一体式usb插座
CN202695851U (zh) 电连接器
CN20275907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349102U (zh) 插座连接器
CN220209357U (zh) 一种type-6p连接端子
CN203367605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座连接器
CN204361411U (zh) 高频连接器
CN203434343U (zh) 电连接器
CN204315765U (zh) 卡连接器
CN204376066U (zh) 一种可实现双面插接的usb公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