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0377U -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0377U
CN204510377U CN201520100296.4U CN201520100296U CN204510377U CN 204510377 U CN204510377 U CN 204510377U CN 201520100296 U CN201520100296 U CN 201520100296U CN 204510377 U CN204510377 U CN 204510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ing tube
list blade
spiral list
spiral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02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建萍
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HAI HO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HAI HO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HAI HO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HAI HO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002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0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0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037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包括塑料立管本体,在塑料立管本体内壁沿立管轴线方向同轴设置有一螺旋单叶片,所述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所述塑料立管本体内壁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塑料立管本体内壁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曲率大大减小(曲率半径增大),依据流体附壁效应的理论,当管内水流沿管壁下落时,水流被吸附在管壁且不会离开,形成很好的附壁水膜流态,避免了水流向立管中央运动产生水塞流的情况,减小了管内压力的波动,提高了在一定压力波动范围内的排水流量,还避免了水流对管壁的交替冲击,使管道振动和排水噪声大大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特殊排水性能(具有排水能大、排水压力波动小、排水噪声小等优点)的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背景技术
塑料管是一种建筑排水常用的管材,但由于塑料管材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用于建筑排水立管时,水流速度较高,当流量稍大时,容易形成水塞流(水塞流:是指建筑排水立管用于重力排水时,当流量过大、附着在管壁的水膜厚度过大或受到结构的影响水流形成中央水团在管道内下落,形成管道内下落的团塞状水流。在这种水流状态下,水流受管壁摩擦阻力影响小,下速度降快,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加速流动。造成压力波动剧烈,水流噪声大,容易造成卫生间地漏水封破坏,出现返臭现象。),造成管内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和卫生间返臭。这个缺点限制了塑料管材排水能力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十多年一种新型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被研制出来,并被广泛推广应用。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目前的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10的结构特征是在管材内壁11具有数条一定螺距一定高度的三角形螺旋肋筋12,三角形螺旋肋筋12的根部与管材内壁11的连接处13无圆弧过渡。三角形螺旋肋筋12的目的是使沿管壁下落的水流形成螺旋形附壁水流(螺旋形附壁水流:是指建筑排水立管用于重力排水时,水流附着在管道内壁呈螺旋形下落,形成沿管道内壁下落的螺旋形膜状水流。在这种水流状态下,水流在管壁摩擦阻力和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下落速度降低,形成匀速流动,水膜厚度增加。有利于改善管道排水性能,降低压力波动,防止卫生间地漏返臭,降低水流噪声,提高排水能力。),降低水流下落速度,增加管壁摩擦阻力,以达到降低立管排水时的压力波动,防止地漏水封破坏,减少卫生间返臭现象的发生。在排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管内压力波动和水流下落速度明显降低。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10排水能力也较光壁塑料管有所提高。
但是在实际使用和排水能力测试时,当排水量增大时,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10内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和振动噪声。结合图4所示,其原因在于:1)受到重力和管壁摩擦阻力的影响,沿管壁下落的水流1是越过三角形螺旋肋筋12沿管壁流动的,无法沿着三角形螺旋肋筋12形成螺旋水流;2)当水流1沿管壁下落流经三角形螺旋肋筋12表面时,由于三角形螺旋肋筋12表面曲率极大(曲率半径极小),根据流体附壁效应(附壁效应:是指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流体的流速会减慢。只要物体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依据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定律,流速的减缓会导致流体被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流动。)的理论,水流1具有离开曲率极大面向立管中心运动的强烈倾向,且排水量越大,水流1向立管中心运动的水量越大。造成水流1在管内剧烈波动,形成交替冲击管壁下落的水塞流,阻塞管内气流通道,造成压力波动急剧升高,噪声增大,从而出现水封破坏,卫生间返臭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在排水量增大时容易出现压力波动、破坏水封、地漏返臭、噪声增大等不足和缺陷,通过改变现有的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的螺旋肋筋结构形状,提供一种达到改变排水立管内下落水流形态、降低排水时管内压力波动、降低下落水流速度、避免水封破坏和卫生间返臭、降低排水噪声、提高排水能力等目的的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包括塑料立管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料立管本体内壁沿立管轴线方向同轴设置有一螺旋单叶片,所述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所述塑料立管本体内壁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单叶片的截面结构为等腰梯形结构,其中所述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为该等腰梯形结构的较长的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单叶片的高度为4~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圆弧过渡结构的曲率半径为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单叶片的叶片螺距为400~76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立管本体与所述螺旋单叶片采用塑料材料热塑挤出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塑料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单叶片的螺旋方向沿轴线从上往下看为逆时针方向。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塑料立管本体内壁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曲率大大减小(曲率半径增大),依据流体附壁效应的理论,当管内水流沿管壁下落时,水流被吸附在管壁且不会离开,形成很好的附壁水膜流态,避免了水流向立管中央运动产生水塞流的情况,减小了管内压力的波动,提高了在一定压力波动范围内的排水流量,还避免了水流对管壁的交替冲击,使管道振动和排水噪声大大降低。再者,被吸附的水流受到管壁摩擦阻力的作用,下落速度大大降低,避免破坏水封,防止地漏返臭。由于下落水流被吸附在管壁,增加了管壁摩擦阻力对水流的作用,同时螺旋曲线状的水流下落路径延长了单位下落高度的水流运动长度,使水流下落速度进一步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目前现有技术的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排水量增大时水流在现有技术的内螺旋塑料排水管材管内的流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5至图7所示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包括塑料立管本体100,在塑料立管本体100内壁110沿立管轴线方向同轴设置有一螺旋单叶片120。螺旋单叶片120的根部121与塑料立管本体内壁110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130,使得螺旋单叶片120的根部121与塑料立管本体内壁110的连接处曲率大大减小,即曲率半径增大,当管内水流沿管壁下落时,水流被吸附在管壁且不会离开,形成很好的附壁水膜流态,避免了水流向立管中央运动产生水塞流的情况,减小了管内压力的波动,提高了在一定压力波动范围内的排水流量,还避免了水流对管壁的交替冲击,使管道振动和排水噪声大大降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圆弧过渡结构130的曲率半径为1~5mm。
本实施例中,螺旋单叶片120的截面结构为等腰梯形结构140,其中螺旋单叶片120的根部121为该等腰梯形结构140的较长的底141,螺旋单叶片120的顶部为该等腰梯形结构140的较短的底142。而螺旋单叶片120的高度为4~15mm,即等腰梯形结构140的高为4~15mm。螺旋单叶片120的叶片螺距为400~760mm。将螺旋单叶片120设置为截面结构是等腰梯形结构,避免了传统的三角形螺旋肋筋因顶端尖锐而导致的水流具有离开曲率极大面向立管中心运动的强烈倾向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流的附壁效果。
由于地球自传方向,螺旋单叶片120的螺旋方向可以根据具体地点而定,例如当使用地点位于北半球时,螺旋单叶片120的螺旋方向沿轴线从上往下看为逆时针方向,以提高水流旋转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立管本体100与螺旋单叶片120采用塑料材料热塑挤出一体成型,塑料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本实用新型方便制作加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包括塑料立管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料立管本体内壁沿立管轴线方向同轴设置有一螺旋单叶片,所述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所述塑料立管本体内壁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单叶片的截面结构为等腰梯形结构,其中所述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为该等腰梯形结构的较长的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单叶片的高度为4~1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结构的曲率半径为1~5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单叶片的叶片螺距为400~760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立管本体与所述螺旋单叶片采用塑料材料热塑挤出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单叶片的螺旋方向沿轴线从上往下看为逆时针方向。
CN201520100296.4U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10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0296.4U CN204510377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0296.4U CN204510377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0377U true CN204510377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8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0296.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10377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03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4909A (zh) * 2015-02-11 2015-06-03 上海深海宏添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4909A (zh) * 2015-02-11 2015-06-03 上海深海宏添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N104674909B (zh) * 2015-02-11 2017-03-01 上海深海宏添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5566B (zh) 一种带螺旋肋筋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N104674909A (zh)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N104676132B (zh)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塑料管道排水系统
CN104594469A (zh) 一种建筑排水用的螺旋单叶片旋流器
CN103276688A (zh) 模拟瞬间全部溃坝的实验水槽装置
CN204403593U (zh) 一种带螺旋肋筋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N204510377U (zh)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N205604370U (zh) 一种消音速流螺旋排水管
CN203784546U (zh) 一种建筑排水用整流型旋流降噪管件
CN204403594U (zh) 一种带螺旋槽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N104565565B (zh) 一种带螺旋槽的建筑排水塑料立管
CN204512680U (zh) 一种带螺旋单叶片塑料管道排水系统
CN204510387U (zh) 一种建筑排水用的螺旋单叶片旋流器
CN205975837U (zh) 加强型螺旋管
CN203270511U (zh) 模拟瞬间全部溃坝的实验水槽装置
CN209164793U (zh) 一种建筑排水立管用稳压型内螺旋塑料管
CN205978962U (zh) 中孔螺旋管
CN207975072U (zh) 一种新型的涡流管道
CN209277246U (zh) 一种管材本体
CN204083619U (zh) 一种异径静音弯头管件
CN110886910A (zh) 一种建筑排水立管用稳压型内螺旋塑料管
CN206723697U (zh) 一种内螺旋通风管
CN208949980U (zh) 一种稳压静音双立管排水系统
CN205990654U (zh) 螺旋管
CN205314389U (zh) 螺旋式雨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