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7042U - 车用扰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扰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07042U
CN204507042U CN201520073421.7U CN201520073421U CN204507042U CN 204507042 U CN204507042 U CN 204507042U CN 201520073421 U CN201520073421 U CN 201520073421U CN 204507042 U CN204507042 U CN 204507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main body
flow device
disturbing flow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734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734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07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07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070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扰流装置,设置于车体上,所述车用扰流装置设置包括扰流板主体、连接机构、速度传感单元、驱动装置及控制器。所述扰流板主体可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预定位置。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与所述车体之间,用于改变所述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所述速度传感单元用于侦测车速以产生速度信号。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及所述连接机构,用于接收所述速度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接机构,使得所述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根据所述车速不同而变化。

Description

车用扰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车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随着车速自动改变高度及角度的车用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所装的扰流板(俗称“尾翼”)多见于跑车和运动型轿车上。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高速行驶时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容易导致车辆过度转向、后轮抓地力减小以及高速稳定性变差。
参照图1,图1为现有改装用尾翼的立体示意图。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提供给一般车辆加装的改装用尾翼10。由于一般改装用尾翼10是透过尾翼座12与车辆(图未示)固定,而尾翼座12与扰流部14固定,因此扰流部14的高度及角度皆为固定的。然而,国产车大多以前驱车为主,固然尾翼可增加高速行驶时的下压力,如果这个下压力太大的话,稳定性是有了,但同时也使车辆的油耗增加。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通常在高级跑车才配备有可随速度升起或改变水平角度的尾翼。惟上述可升降尾翼均在车辆出厂时已高度整合于车体中,一般车辆想额外安装可升降尾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扰流装置,其除了具有扰流板主体之外,还具有设置于其中的速度传感单元,可独立地感知扰流板主体的速度,进而根据速度改变其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扰流装置设置于车体上,所述车用扰流装置设置包括扰流板主体、连接机构、速度传感单元、驱动装置及控制器。所述扰流板主体可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一预定位置。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与所述车体之间,用于改变所述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所述速度传感单元用于侦测车速以产生一速度信号。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及所述连接机构,用于接收所述速度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接机构,使得所述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根据所述车速不同而变化。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速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中。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速度传感单元为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块。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包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量测不同车速之间的温度差。此外,所述速度传感单元还包括所述车速对应所述温度差的一查找表,所述速度信号是由所述查找表所得。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包括一应变计,用于量测不同车速下的风压。具体而言,所述风压与所述车速平方呈正比。此外,本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风压板,所述风压板固定于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扰流板主体的一侧,其中所述应变计设置于所述风压板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置为车顶后缘、前保险杆下方或者叶子板两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升降的扰流板主体连结于车体,并且配有独立的速度传感单元可侦测车速,且所述驱动装置可动态调整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扰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改装用尾翼无法升降的缺点,也达成一般车辆也可额外装有升降尾翼的目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改装用尾翼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扰流板主体的行驶于低速时的示意图;
图3B绘示此优选实施例的扰流板主体的行驶于高速时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D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的为于车体的预定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借助所附图式与下面的说明作详细描述,在不同的图式中,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扰流装置优选是用于汽车改装市场上提供给消费者额外加装的扰流装置。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其也可供汽车制造商所采用。
请参照图2,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20设置于车体30上。车用扰流装置20包括扰流板主体210、连接机构220、速度传感单元230、驱动装置240及控制器250。
请一并参照图2、图3A及图3B,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扰流板主体的行驶于低速时的示意图,图3B绘示此优选实施例的扰流板主体的行驶于高速时的示意图。所述扰流板主体210为长形板片体型态,且可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30上的一预定位置。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扰流板主体210的具体形状。
具体而言,如图3A及图3B所示,连接机构220连接于所述扰流板主体210与所述车体30之间,用于改变所述扰流板主体210的高度及水平角度θ。在此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0是采用四连杆机构,其中扰流板主体210可视为一连接杆、车体30上的Q1及Q2视为固定轴。需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四连杆机构之外,其他可移动扰流板主体210的机械构造、如油压杆等升降设备都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中。
如图2所示,所述速度传感单元230用于侦测车速以产生一速度信号S。具体来说,所述速度传感单元230设置于所述扰流板主体210中,例如嵌设于扰流板主体210中,或者附着于扰流板主体210的表面上。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速度传感单元230也可设置在连接机构220上。
举例来说,速度传感单元230可为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块,其可根据定位的位置及时间推算出当前的车速,而发出所述速度信号S。值得一提的是,速度传感单元230还可为欧洲Galileo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或接收其他某种卫星定位系统的一种芯片。
在另一实施例中,速度传感单元230包括一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Sensor),其用于量测不同车速之间的温度差。接着,速度传感单元230可根据流体力学的公式速度差的平方正比于温度差,进而由温度差推算出当前的车速,而发出所述速度信号S。此外,所述速度传感单元230还包括所述车速对应所述温度差的一查找表(Lookup table),所述速度信号S是由所述查找表所得。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速度传感单元230包括一应变计(strain gage),用于量测不同车速下的风压。具体而言,所述风压与所述车速平方呈正比,进而由风压推算出当前的车速,而发出所述速度信号S。请参照图4,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的正视示意图。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风压板270,所述风压板270固定于所述车体30上且位于所述扰流板主体210的一侧。其中所述应变计设置于所述风压板270上。进一步来说,风压板270是以固定高度及固定角度设置于扰流板主体210的一侧,并不随扰流板主体210作动。优选地,风压板270可为一定风翼方式实施的。
请再参照图2,驱动装置240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220,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220。在此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40可为一马达、如直流马达、伺服马达、或步进马达,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机构220以改变扰流板主体210的高度及水平角度θ。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马达,例如油气压等动力设备也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中。以图3A及图3B的四连杆机构为例,驱动装置240可作用在摇杆R1上,使得摇杆R1绕着固定轴Q1旋转,用以改变扰流板主体210的高度。另外,驱动装置240也可延伸或缩短摇杆R2,以改变扰流板主体210的水平角度θ。
请再参照图2,控制器250电性连接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230及所述连接机构220,用于接收所述速度信号S,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40驱动所述连接机构220,使得所述扰流板主体10的高度及水平角度θ根据所述车速不同而变化。举例来说,如图3A所示,当控制器250收到速度信号S而判断出目前时行驶于低速时,则可降低扰流板主体10的高度及减少水平角度θ,以减少风阻,进而降低油耗。如图3B所示,当控制器250收到速度信号S而判断出目前时行驶于高速时,则可升高扰流板主体10的高度及增加水平角度θ,以加强撞风,进而增加高速行驶时的下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控制器250可根据车速的多寡来分段控制扰流板主体10的高度及水平角度θ。例如,以0至20Km/hr订为第一高度及第一水平角度;以20至40Km/hr订为第二高度及第二水平角度;以40至60Km/hr订为第三高度及第三水平角度;…依此类推。其中,第一高度<第二高度<第三高度…;第一水平角度<第二水平角度<第三水平角度…。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扰流装置20为一独立的系统,无须由车辆提供车速资料,因此与车辆的行车电脑并无关连。故可供一般消费者作额外改装的用。
请参照图5A至图5D,图5A至图5D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扰流装置的为于车体的预定位置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车用扰流装置20可设置在掀背车型的车体30的车顶末端,作为自动升降尾翼的用。图5B所示,车用扰流装置20可设置在一般轿车车型的车体30的行李箱盖末端,作为自动升降尾翼的用。图5B所示,车用扰流装置20亦可设置在一般轿车车型(如后驱车)的车体30的行李箱盖末端,作为自动升降尾翼的用。图5C所示,车用扰流装置20亦可设置在一般轿车车型(如前驱车)的车体30之前保险杆下方,作为扰流板的用。图5D所示,车用扰流装置20亦可设置在一般轿车车型的车体30的叶子板两侧,作为可动的定风翼的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升降的扰流板主体210连结于车体30,并且配有独立的速度传感单元230可侦测车速,且所述驱动装置240可动态调整扰流板主体210的高度及水平角度θ。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扰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改装用尾翼无法升降的缺点,也达成一般车辆也可额外装有升降尾翼的目标。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已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更和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用扰流装置,设置于车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扰流板主体,可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预定位置;
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与所述车体之间,用于改变所述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
速度传感单元,用于侦测车速以产生速度信号;
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以及
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及所述连接机构,用于接收所述速度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接机构,使得所述扰流板主体的高度及水平角度根据所述车速不同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量测不同车速之间的温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包括所述车速对应所述温度差的查找表,所述速度信号是由所述查找表所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传感单元包括应变计,用于量测不同车速下的风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与所述车速平方呈正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风压板,所述风压板固定于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扰流板主体的一侧,其中所述应变计设置于所述风压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车顶后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前保险杆下方或者为叶子板两侧。
CN201520073421.7U 2015-02-03 2015-02-03 车用扰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7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3421.7U CN204507042U (zh) 2015-02-03 2015-02-03 车用扰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3421.7U CN204507042U (zh) 2015-02-03 2015-02-03 车用扰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07042U true CN204507042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734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7042U (zh) 2015-02-03 2015-02-03 车用扰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0704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348A (zh) * 2015-02-03 2015-06-03 刘俊传 车用扰流装置
CN106476913A (zh) * 2015-08-31 2017-03-08 法乐第未来公司 汽车主动裙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53709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气动系统以及用于诊断气动系统并基于电动机电流验证下压力估算值的方法
CN106556505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动力学系统以及用于使用力传感器诊断该空气动力学系统并验证下压力估计值的方法
CN106553643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下压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28545A (zh) * 2018-04-03 2018-09-14 徐会宇 一种高效车用智能扰流板
CN110949550A (zh) * 2019-12-11 2020-04-03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尾翼控制方法、控制器、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348A (zh) * 2015-02-03 2015-06-03 刘俊传 车用扰流装置
CN106476913A (zh) * 2015-08-31 2017-03-08 法乐第未来公司 汽车主动裙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53709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气动系统以及用于诊断气动系统并基于电动机电流验证下压力估算值的方法
CN106556505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动力学系统以及用于使用力传感器诊断该空气动力学系统并验证下压力估计值的方法
CN106553643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下压力的方法和装置
US10102692B2 (en) 2015-09-25 2018-10-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erodynam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the aerodynamic system and verifying downforce estimation using a force sensor
CN106553709B (zh) * 2015-09-25 2019-0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气动系统以及诊断气动系统并验证下压力估算值的方法
CN106553643B (zh) * 2015-09-25 2019-04-1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下压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6505B (zh) * 2015-09-25 2019-10-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动力学系统以及用于使用力传感器诊断该空气动力学系统并验证下压力估计值的方法
CN108528545A (zh) * 2018-04-03 2018-09-14 徐会宇 一种高效车用智能扰流板
CN108528545B (zh) * 2018-04-03 2019-08-16 徐会宇 一种高效车用智能扰流板
CN110949550A (zh) * 2019-12-11 2020-04-03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尾翼控制方法、控制器、车辆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07042U (zh) 车用扰流装置
CN104670348A (zh) 车用扰流装置
US20090322048A1 (en) Tractor-trailer axle center heigh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630298B (zh) 汽车质量及质心位置动态辨识系统
US8191904B2 (en) Hybrid leveling system
EP1582382A3 (en) Rumble strip responsive systems
US20130173121A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position of at least one air deflector
CN108437998B (zh) 基于纵向动力学的纯电动汽车坡度识别方法
CN104827851A (zh) 基于阳光感知的车辆空调控制方法
CN104553659B (zh) 电控空气悬架高度可调控制装置
KR20120109535A (ko) 윈드실드 와이핑 장치
US11407269B2 (en) Ride heigh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20150279212A1 (en)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CN106183690B (zh) 一种悬挂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5332805A (zh) 车辆发动机的节能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工程车辆
CN104842735A (zh) 车辆减震装置、主动悬架及车辆
CN109606055A (zh) 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及方法和安装该系统的车辆
CN108860151A (zh) 一种纯电车驱动系统节能控制方法
CN107907182A (zh) 一种车辆行车用水位测量装置
KR20180015671A (ko) 차량의 실제 속도를 제어하는 방법
KR20120124670A (ko) 상용차 에어 서스펜션의 능동형 전자 제어 시스템
CN110525437A (zh) 一种汽车实时自动切换驾驶模式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4726179U (zh) 电控空气悬架高度可调控制装置
CN114096453A (zh) 用于调节行驶速度的装置
CN104833442A (zh) 用于车辆的车外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