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5042U -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 Google Patents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5042U
CN204485042U CN201520156226.0U CN201520156226U CN204485042U CN 204485042 U CN204485042 U CN 204485042U CN 201520156226 U CN201520156226 U CN 201520156226U CN 204485042 U CN204485042 U CN 204485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indwelling
ring
lumen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62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英
龚蓉
金骊珠
刘蔓莉
杨红
殷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562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5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5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50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动脉腔和动脉接管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和静脉接管构成无缝连接,动脉腔套合有引导管,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中,引导管上套合有留置环一和留置环二,留置环二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留置环二固定有连接片,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上设置有定位片,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穿过固定片和定位片之间的空隙。该导管结构简单,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能够埋于隧道口皮下,起到持续封堵导管与隧道口间缝隙以防止病原菌经缝隙移行并持续杀菌作用,预防感染疗效显著。

Description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背景技术
血透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充分透析及长期透析的必备条件。目前可以长期用于血液透析的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瘘及经皮下隧道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简称cuff导管)。虽然cuff导管不是通路的首选,但对各种原因导致造瘘失败、瘘未成熟、伴随疾病多(尤其心衰等)、血管资源耗竭、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患者等,cuff导管仍是不可替代的通路选择。在美国,超过37万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患者中,大于80%患者的初始通路就是cuff导管。来自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血透通路中导管总的使用率占29%,但在透析开始前半年,导管使用率高达69%,在透析第一年末,仍有41%的患者使用导管透析。在我国的血透通路中,导管比例占26.9%,即有约7.6万患者使用导管进行透析。因此确保 cuff导管的长期安全使用,就是维护了这部分患者的生命线。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影响导管功能及寿命的主要原因,不仅常导致拔管及患者通路丧失,而且还与感染导致的发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出口部位感染及导管细菌定殖三种类型。常用的预防CRI发生的方法包括:医护人员在导管插管操作过程及导管使用过程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对导管出口处进行定期的消毒护理及感染监测等。虽然采用以上方法预防CRI发生,但据报道,在维持性透析人群中CRI的发生率仍波动在4次/1000导管日~8.5次/1000导管日不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其他有效且安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
目前认为,病原菌从隧道口移行并定殖,再加上患者抵抗力下降,是导致感染的根本原因。一些对感染高危的血透患者,如介入引导下置管者,老年且并发症多者,并糖尿病、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抵抗力低下者,发生感染几率高,且一旦发生危害严重,故临床上预防该类患者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该导管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能够埋于隧道口皮下,起到持续封堵导管与隧道口间缝隙以防止病原菌经缝隙移行并持续杀菌作用,预防感染疗效显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且动脉腔的一端和动脉接管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动脉腔的外壁套合有引导管,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中,且引导管的外壁上套合有留置环一和留置环二,留置环二与引导管的套合处位于动脉腔和动脉接管的连接处,留置环二呈喇叭状结构,其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留置环一,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管部,留置环二的外壁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且抗生素涂层沿着留置环二的外壁呈圆周型贴合,留置环二的外壁固定有连接片,连接片沿着留置环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抗生素涂层设置在留置环一和连接片之间,连接片与留置环二的固定处靠近留置环二的直径较大的一端,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上设置有定位片,定位片的两端均与固定片固定,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穿过固定片和定位片之间的空隙,且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同时与固定片和定位片接触,连接片和固定片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将呈喇叭状结构的留置环二设置在切口处,通过皮肤的收缩功能将抗生素涂层卡紧并贴合,实现密封,杜绝细菌进入,防止病人产生感染。
所述动脉接管远离动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远离静脉腔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的一端设置在对应的动脉接管或静脉接管内部。
所述动脉接管的外壁和静脉接管的外壁上均套合有固定夹,且固定夹设置在固定片和密封塞之间。
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两组定位通孔,定位片设置在两组定位通孔之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导管结构简单,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能够埋于隧道口皮下,起到持续封堵导管与隧道口间缝隙以防止病原菌经缝隙移行并持续杀菌作用,预防感染疗效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引导管;2—抗生素涂层;3—固定扣;4—定位片;5—固定片;6—动脉接管;7—固定夹;8—定位通孔;9—连接片;10—留置环二;11—留置环一;12—密封塞;13—静脉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且动脉腔的一端和动脉接管6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13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动脉腔的外壁套合有引导管1,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1中,且引导管1的外壁上套合有留置环一11和留置环二10,留置环二10与引导管1的套合处位于动脉腔和动脉接管13的连接处,留置环二10呈喇叭状结构,其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留置环一11,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管部,留置环二10的外壁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2,且抗生素涂层2沿着留置环二10的外壁呈圆周型贴合,留置环二10的外壁固定有连接片9,连接片9沿着留置环二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抗生素涂层2设置在留置环一11和连接片9之间,连接片9与留置环二10的固定处靠近留置环二10的直径较大的一端,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5,固定片5上设置有定位片4,定位片4的两端均与固定片5固定,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穿过固定片5和定位片4之间的空隙,且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同时与固定片5和定位片4接触,连接片9和固定片4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管腔部设置在引导管1内部,图1中未画出管腔部的结构,这是现有技术,引导管1从切口处插入患者体内,留置环一11位于患者体内,留置环一1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留置环二10直径较小的一端,留置环二10位于切口处,部分在体内,部分在体外,连接片9上设置有固定扣3,固定片5上设置有相应的与固定扣3结合的装置,利用按下固定扣3就牢牢地将连接片9和固定片5固定在一起,同时管道和固定片5固定得更加牢固,留置环一11和留置环二10都是采用涤纶材质,因涤纶具有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等优点,留置环二10为中空的长椭圆形环状结构,长15mm,外腔直径10mm,内腔直径4.8mm,利用将留置环二10设置为喇叭状结构,其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体内,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体外,并且抗生素涂层2恰好位于皮肤的切口处,这样利用皮肤的收缩性能够将抗生素涂层2无缝贴紧,实现了密封性,减少了外界细菌进入的机会,防止病人受到感染。抗生素涂层2用庆大霉素抗生素涂层,庆大霉素涂层内固定器材的抗菌活性能持续6周。使用时将已经灭菌处理的该涤纶环套于导管隧道口端,将该涤纶环埋于隧道口皮下,起到持续封堵导管与隧道口间缝隙以防止病原菌经缝隙移行并持续杀菌作用。该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所需材料价廉且易获取,预防感染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所述动脉接管6远离动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13远离静脉腔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12,密封塞12的一端设置在对应的动脉接管6或静脉接管13内部。密封塞12是用于密封接管部的端口,保持体内血液不会因为压力从接管部流出,需要输液时只需将针头插入密封塞12即可,快速而且卫生,阻断了细菌进入的通道。
所述动脉接管6的外壁和静脉接管13的外壁上均套合有固定夹7,且固定夹7设置在固定片5和密封塞12之间。固定夹7是用于将接管部与其他管道夹持固定,有的时候输液的管道太长,如果不将其收拢夹持,容易在病人翻身时拉动伤口,或者影响其他人通行,造成挂扯,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设置固定夹7后能够将上述隐患消除。
所述固定片5上设置有两组定位通孔8,定位片4设置在两组定位通孔8之间。定位通孔8是便于将固定片5与其他部件固定,在病人躺在病床上治疗时,能够在输液时保持其位置的固定,不会由于病人的身体轻微移动造成管道在病人体内移动,防止外部细菌有进入体内的机会,造成病人感染,通常优选每组定位通孔8设置两个通孔,方便固定。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4)

1.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且动脉腔的一端和动脉接管(6)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13)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腔的外壁套合有引导管(1),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1)中,且引导管(1)的外壁上套合有留置环一(11)和留置环二(10),留置环二(10)与引导管(1)的套合处位于动脉腔和动脉接管(13)的连接处,留置环二(10)呈喇叭状结构,其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留置环一(11),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管部,留置环二(10)的外壁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2),且抗生素涂层(2)沿着留置环二(10)的外壁呈圆周型贴合,留置环二(10)的外壁固定有连接片(9),连接片(9)沿着留置环二(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抗生素涂层(2)设置在留置环一(11)和连接片(9)之间,连接片(9)与留置环二(10)的固定处靠近留置环二(10)的直径较大的一端,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5),固定片(5)上设置有定位片(4),定位片(4)的两端均与固定片(5)固定,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穿过固定片(5)和定位片(4)之间的空隙,且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同时与固定片(5)和定位片(4)接触,连接片(9)和固定片(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接管(6)远离动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13)远离静脉腔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12),密封塞(12)的一端设置在对应的动脉接管(6)或静脉接管(13)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接管(6)的外壁和静脉接管(13)的外壁上均套合有固定夹(7),且固定夹(7)设置在固定片(5)和密封塞(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5)上设置有两组定位通孔(8),定位片(4)设置在两组定位通孔(8)之间。
CN201520156226.0U 2015-03-19 2015-03-19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5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226.0U CN204485042U (zh) 2015-03-19 2015-03-19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226.0U CN204485042U (zh) 2015-03-19 2015-03-19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5042U true CN204485042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622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5042U (zh) 2015-03-19 2015-03-19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50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2119A (zh) * 2016-11-21 2017-03-22 哈尔滨医科大学 血液透析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2119A (zh) * 2016-11-21 2017-03-22 哈尔滨医科大学 血液透析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9525B2 (en) Implantable vascular access system
Canaud et al. Dialock: a new vascular access device for extracorporeal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Preliminary clinical results.
KR100915028B1 (ko) 카테터 고정밴드
CN204485042U (zh)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CN106215276A (zh) 一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椎管给药装置
CN202096579U (zh) 一体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CN105944169A (zh) 一种抗感染血液透析管及其使用方法
EP2849835B1 (en) A non-temporar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for use in haemodialysis
CN206508315U (zh) 血液透析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装置
CN110051915B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带肝素涂层的深静脉输液管带帽管芯
CN217886656U (zh) 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冲洗器
Saes et al. Vascular Access
CN204723482U (zh) 聚维酮碘帽
Hodges et al. Bedside placement of an endobronchial valve to aid invasive ventilation and weaning from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CN211327260U (zh) 一种全植入式血液透析导管
Sharma et al. Image guided central venous line and port insertion
CN211751378U (zh) 双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JP7445751B2 (ja) 血管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Kelly Tunnel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haemodialysis
CN214911430U (zh) 一种腹膜透析隧道针
CN219127887U (zh)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CN218793514U (zh) 一种防贴壁中心静脉双腔导管
US8419694B2 (en) Extension tube clamps for use with a catheter
JP5063137B2 (ja) 体内留置用カテーテルの留置方法
CN106039534A (zh) 带有球囊的血液净化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