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7887U -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7887U
CN219127887U CN202222254069.XU CN202222254069U CN219127887U CN 219127887 U CN219127887 U CN 219127887U CN 202222254069 U CN202222254069 U CN 202222254069U CN 219127887 U CN219127887 U CN 219127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main body
self
central venous
venous trans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40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天蕾
金骊珠
周莉
肖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2540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7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7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7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一端通过连接座连通外延管,所述导管主体外壁设有固定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本体上的固定环可将导管本体本身与皮下组织固定,形成密闭的皮下组织,减低留置用中心静脉输液导管的感染率,减少院感风险;保护有限血管资源、为后续治疗保有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输液用静脉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catheter,PV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catheter,PIC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输液港等,主要用于危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抢救、特殊药物(如化疗药物、高渗透性或黏度较高的液体)输注、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等。
然而,现有这些输液用长期留置血管通路装置在具体临床使用中仍存在一些并发症,比如导管功能障碍、感染等等,极大影响导管的使用寿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社会医疗成本。就不同类型静脉输液装置来说,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各自的优缺点:1.外周静脉导管、PICC等经外周血管置入的导管类型,虽然护理相对方便、感染率较CVC有所降低,但导管的长期留置会破坏有限的外周血管资源,同时导管堵塞等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较高。2.中心静脉输液用导管多由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中心静脉置入,虽然导管置入路径短、通畅率尚佳,但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对院感控制带来一定挑战。3.输液港是近年来由中心静脉导管演化而来的新型长期留置静脉输液装置,虽其感染率较低、通畅率佳,但价格较为昂贵,且置入及移除操作流程相对复杂、对患者创伤较大,因此也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程度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实现留置导管与皮下组织的自固定,形成密闭的皮下组织,降低导管留置的感染率,减少院感风险。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一端通过连接座连通外延管,所述导管主体外壁设有固定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结构,固定环的轴向垂直于导管主体的轴向,半圆环的开口侧与导管主体外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环沿导管主体周向均匀布设组成固定环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组设有多个,多个固定环组沿导管主体轴向紧邻排布。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组设有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主体尖端呈锥形,端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主体内部含两个管腔,第一管腔位于第二管腔内部,第一管腔底部与第二管腔融合形成盲端,第一管腔下端在管体侧壁设有若干侧孔;第二管腔下端成锥形管体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主体为单腔导管,导管主体尖端侧壁也设有侧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呈倒圆锥形,连接座的小端连接导管主体,连接座的大端连接外延管,所述连接座的外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设有贯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延管头端设有螺旋连接头,外延管上设有截止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的导管本体上的固定环可将导管本体本身与皮下组织固定,形成密闭的皮下组织,减低留置用中心静脉输液导管的感染率,减少院感风险;保护有限血管资源、为后续治疗保有空间;控制耗材成本费用,在增加留置时间、降低感染率的同时,其相对低廉的成本价格可使该研发导管能部分取代PICC、输液港的临床使用价值,减少患者个人及社会医疗成本的支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虚线框B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虚线框A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导管的横切面示意图;
图5是单腔导管的尖端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管主体,2-连接座,3-外延管,4-固定环,5-截止夹,6-尖端,8-侧孔,9-螺旋连接头,11-第一管腔,12-第二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无菌导管主体1,导管主体1一端通过连接座2连通外延管3,所述导管主体1外壁设有固定环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4呈半圆环结构,固定环4的轴向垂直于导管主体1的轴向,半圆环的开口侧与导管主体外壁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环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环4沿导管主体1周向均匀布设,组成固定环组;例如三个固定环4沿导管主体1周向间隔120°排布;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组设有多个,多个固定环组沿导管主体1轴向紧邻排布,如图2所示,共设置三个固定环组,不同固定环组内的固定环的尺寸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固定环4可供皮下组织生长包裹从而固定导管,后期伤口愈合后将皮肤入口和导管之间的缝隙封闭固定,避免细菌进入;从导管主体尖端6至固定环4之间的导管主体表面标有刻度,方便留置导管操作过程中准确提示留置深度。
所述导管主体1尖端6呈锥形,端部开口,易于穿刺进入血管;所述导管主体不限于单腔导管、双腔导管或多腔导管。优选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导管主体1内部含两个管腔,第一管腔11位于第二管腔12内部,第一管腔11底部与第二管腔12融合形成盲端,第一管腔11下端在管体侧壁设有若干侧孔8;第二管腔12下端成锥形管体开口,第二管腔12的侧壁也可设置侧孔,利于液体进出导管;如图5所示,导管主体为单腔导管时,导管主体尖端侧壁也可以设置侧孔,侧孔利于血液或药物进出导管主体;类似的,当导管主体为多腔导管时,导管主体内设置多个独立通道,并在出口端设置独立开口。
所述连接座2呈倒圆锥形,连接座2的小端连接导管主体1,连接座2的大端连接外延管3,连接座内对应于单腔导管或双腔导管分别设有单通道或双通道与外延管相连,所述连接座2的外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设有贯通孔,用于缝合固定导管主体。
所述外延管3头端设有螺旋连接头9,可匹配肝素帽、注射器,以达到导管本身输液及封管的功能;外延管3上均设有截止夹5,用于防止血液、液体倒流、空气栓塞等。
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穿刺留置过程为:1.穿刺血管:本导管在使用时先依据人体体表标志准确定位穿刺点(可置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等),将穿刺针置入定位的中心静脉,由穿刺针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保留导丝。2.建立皮下隧道:预估导管在皮下走向、位置及长度后,通过皮下隧道针建立皮下隧道,并引导导管通过皮下隧道,导管尖端朝向血管穿刺点,固定环置于皮下隧道内,并距隧道出口至少2cm。3.置入导管:经导丝、使用扩皮器扩张穿刺点皮肤及皮下组织。退出扩皮器后,将导丝由导管尖端引入,并从导管末端露出导丝头。经导丝引导、置入导管至中心静脉,并拔出导丝。4.缝合皮下隧道切口,并缝合固定连接座。导管留置完成后,外延管通过连接座和导管主体连接,其外端可用于静脉输液及静脉药品推注,可完成静脉输液导管的基本使用功能。而连接座的固定翼通过缝线缝合固定,当2周左右患者伤口愈合、固定环长入皮下组织与皮肤组织连接紧密后可拆线,后期导管使用过程中导管与皮下自固定、无缝线,可避免线头反应、缝线感染等困扰,易于护理。同时该输液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体内后,其在导管穿刺点与导管皮下出口点之间存在皮下隧道包绕导管,形成封闭的皮下组织屏障,减少细菌侵入,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减少院感风险。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可经由相对直径较大的颈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置入,避免了PICC等这一类经外周置入导管对外周静脉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血管资源,为患者后续治疗留有空间。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导管主体(1)一端通过连接座(2)连通外延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外壁设有固定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呈半圆环结构,固定环(4)的轴向垂直于导管主体(1)的轴向,半圆环的开口侧与导管主体外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环(4)沿导管主体(1)周向均匀布设组成固定环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组设有多个,多个固定环组沿导管主体(1)轴向紧邻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组设有三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尖端(6)呈锥形,端部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内部含两个管腔,第一管腔(11)位于第二管腔(12)内部,第一管腔(11)底部与第二管腔(12)融合形成盲端,第一管腔(11)下端在管体侧壁设有若干侧孔(8);第二管腔(12)下端成锥形管体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为单腔导管,导管主体尖端侧壁也设有侧孔(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呈倒圆锥形,连接座(2)的小端连接导管主体(1),连接座(2)的大端连接外延管(3),所述连接座(2)的外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设有贯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管(3)头端设有螺旋连接头(9),外延管(3)上设有截止夹(5)。
CN202222254069.X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Active CN219127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4069.XU CN219127887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4069.XU CN219127887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7887U true CN21912788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4069.XU Active CN219127887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7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04466B2 (en) Catheter adapter with distal inner diameter curvature providing kink resistance
US4432752A (en) Procedure for introducing hyperalimentation catheters and the like
AU2019204458B2 (en) Catheter adapter providing catheter kink resistance
US5718692A (en) Self-retaining single insertion double cathet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double catheter systems
US7300430B2 (en) Multi-lumen catheter with attachable hub
US5776096A (en) Dual lumen vascular catheter with expanding side portal
AU2002240049B2 (en) Multi-lumen catheter with attachable hub
US5250038A (en) Multiple lumen vascular access introducer sheath
US20040193119A1 (en) Catheter port assembly for extracorporeal treatment
WO1988009678A1 (en) High flux threaded needle
US20100256487A1 (en) Micro central line vascular access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CN117137591A (zh) 穿刺系统
US7544184B2 (en) Bloodless percutaneous insertion system
US6113568A (en) Vein catheter for coaxial blood stream and use of a split needle for its introduction in a vein
US7361158B1 (en) Catheter including textured interface
CN219127887U (zh) 一种可自固定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CN203989399U (zh) 多孔中心静脉导管及穿刺包
CN218793514U (zh) 一种防贴壁中心静脉双腔导管
US20230067368A1 (en) Catheter Adapter with Flexible Strain Relief
CN215135649U (zh) 一种用于连接导尿管引流通道的三通接头
US20190001099A1 (en) Vascular catheter
US10933217B2 (en) Catheter assembly having coupleable por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6260229A (zh)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WO2000048663A1 (en) Needleless injection site and guidewir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