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3820U - 锅具和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具和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83820U CN204483820U CN201520161526.8U CN201520161526U CN204483820U CN 204483820 U CN204483820 U CN 204483820U CN 201520161526 U CN201520161526 U CN 201520161526U CN 204483820 U CN204483820 U CN 2044838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pan
- outer pot
- contact electrode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和烹饪装置,其中,所述锅具,用于烹饪装置,包括:外锅;内锅,位于所述外锅内,且与所述外锅相组装;电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外壁与所述外锅的内壁之间;其中,所述内锅设置有透光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厨电产品的能效,同时减小了产品的噪音和辐射,并保证了产品加热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厨电产品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电热丝加热跟电磁加热,这两种加热方式都有明显的缺点。电热丝加热时会发出可见光,其热能转换效率较低。电磁加热以其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特点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但电磁加热存在噪音大、有辐射、加热不均匀等缺点。
因此,如何提高厨电产品的能效,同时减小产品的噪音和辐射,并保证产品加热的均匀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包括上述锅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用于烹饪装置,包括:外锅;内锅,位于所述外锅内,且与所述外锅相组装;电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外壁与所述外锅的内壁之间;其中,所述内锅设置有透光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采用电热膜层进行加热,其原理是电热膜层通电后产生远红外线,通过远红外线对锅中的水或食物进行加热。薄膜加热具有能效高、噪声小、加热均匀、无辐射等优点,锅具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产品的能效,同时减小产品的噪音和辐射,并保证产品加热的均匀性。但远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弱,很大一部分远红外线会被内锅的锅壁挡住,在内锅上设置透光壁可以提高远红外线的穿透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能效。将电热膜层设置在内锅与外锅之间,可以防止电热膜层在产品运输和使用中受到磨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其中,透光壁的具体位置及大小根据电热膜的位置及大小而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膜层通过磁控溅射法或沉积法复合在所述外锅的内壁上或所述内锅的外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通过磁控溅射法或沉积法产生电热膜层,可以保证电热膜层的薄厚均匀,从而保证产品加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膜层上喷涂有至少两个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电极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连接电热膜层的两侧,使电热膜层通电,为产品正常加热提供保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锅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接触式电极,其中,所述电极通过接触方式或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接触式电极的上端面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式电极的下端面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电极通过第一接触式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可采用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保证了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的连接强度,避免产品因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的连接出现问题而无法正常工作,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其中,电极也可采用与第一接触式电极相接触的方式相电连接,简化工艺流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还包括: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锅上或所述外锅上,且所述传感器的连接端与所述接触式电极的上端面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传感器设置在内锅或外锅上,用于检测加热的温度,为产品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还包括:锅盖,可开、合地盖装在所述内锅上方,且所述锅盖顶部设置有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锅具在加热时,会将热量传递给锅盖,从而使得锅盖变得很烫,在锅盖上设置把手,可以方便用户提起锅盖,防止用户被烫伤,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和产品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锅与所述内锅通过二次烧结或高温粘接剂等方式粘接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外锅与所述内锅通过二次烧结或高温粘接剂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可以避免内锅与外锅产生相对运动使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断开,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光壁为透明玻璃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其中,该透光壁为耐高温的透明玻璃制成,选用透明玻璃作为该透光壁,提高了远红外光的穿透率,从而提高对内锅里的物品的加热效率,并且透光壁采用透明玻璃壁在提高产品能效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中,该透光壁的具体位置及大小根据电热膜的位置及大小而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锅为陶瓷锅,且所述外锅的上端部设置有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外锅为低导热陶瓷锅,该外锅的内表面形状与内锅的外表面形状一致,内锅放入后可与外锅紧密贴合,且在外锅的上端部设置翻边,便于用户对锅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以及加热控制平台,位于所述锅具的下方,并与所述锅具的外锅底壁相接触,其中,所述加热控制平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接触式电极,所述第二接触式电极与所述外锅底壁上的第一接触式电极相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中的锅具包括具有透光壁的内锅、外锅及复合在内锅外壁上或外锅内壁上的电热膜,且该内锅上的透光壁或整个内锅壁都可由耐高温透明材料制成,为了使电热膜层产生的远红外光能够顺利的透过内锅,从而提高该锅具的加热效率,以及该外锅由低导热材料做成,并与内锅通过二次烧结或耐高温粘接剂紧密结合不可分离,且在外锅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触式电极,以及在外锅或内锅内嵌入有传感器,其中,电热膜层上的电极与传感器的引出端都是通过外锅底部上的第一接触式电极与外部电源电连通,其中,该外部电源是由加热控制平台提供的,具体地,外锅底部上的第一接触式电极与加热控制平台上表面的第二接触式电极通过接触的方式相电连接,从而为电热膜层和传感器提供电能,其中,电热膜层将该电能转化为热能,并辐射出远红外光线,远红外光先通过内锅上的透光壁直接照射到容器内的食材上,内锅中的食材吸收远红外光线后内外部同时发热,使得热能转换效率提高,同时,该锅具中嵌入的传感器发出的传感信号可通过第一接触式电极及第二接触式电极传到加热控制平台内部的控制器中,控制器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关逻辑判断,在控制供给电热膜层的电源的开端,从而控制加热过程。其中,该锅具需与加热控制平台配套使用才能实现加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具的外锅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控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用于烹饪装置,包括:外锅1;内锅2,位于所述外锅1内,且与所述外锅1相组装;电热膜层3,设置在所述内锅2的外壁与所述外锅1的内壁之间;其中,所述内锅2设置有透光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采用电热膜层3进行加热,其原理是电热膜层3通电后产生远红外线,通过远红外线对锅中的水或食物进行加热。薄膜加热具有能效高、噪声小、加热均匀、无辐射等优点,锅具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产品的能效,同时减小产品的噪音和辐射,并保证产品加热的均匀性。但远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弱,很大一部分远红外线会被内锅2的锅壁挡住,在内锅2上设置透光壁可以提高远红外线的穿透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能效。将电热膜层3设置在内锅2与外锅1之间,可以防止电热膜层3在产品运输和使用中受到磨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其中,透光壁的具体位置及大小根据电热膜的位置及大小而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膜层3通过磁控溅射法或沉积法复合在所述外锅1的内壁上或所述内锅2的外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通过磁控溅射法或沉积法产生电热膜层3,可以保证电热膜层3的薄厚均匀,从而保证产品加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膜层3上喷涂有至少两个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电极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连接电热膜层3的两侧,使电热膜层3通电,为产品正常加热提供保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外锅1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接触式电极12,其中,所述电极通过接触方式或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接触式电极12的上端面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式电极12的下端面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电极通过第一接触式电极12与外部电源连接。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12可采用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保证了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12的连接强度,避免产品因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12的连接出现问题而无法正常工作,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其中,电极也可采用与第一接触式电极12相接触的方式相电连接,简化工艺流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还包括: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锅2上或所述外锅1上,且所述传感器的连接端与所述接触式电极的上端面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传感器设置在内锅2或外锅1上,用于检测加热的温度,为产品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还包括:锅盖4,可开、合地盖装在所述内锅2上方,且所述锅盖4顶部设置有把手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锅具在加热时,会将热量传递给锅盖4,从而使得锅盖4变得很烫,在锅盖4上设置把手41,可以方便用户提起锅盖4,防止用户被烫伤,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和产品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锅1与所述内锅2通过二次烧结或高温粘接剂等方式粘接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外锅1与所述内锅2通过二次烧结或高温粘接剂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可以避免内锅2与外锅1产生相对运动使电极与第一接触式电极12断开,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光壁为透明玻璃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其中,该透光壁为耐高温的透明玻璃制成,选用透明玻璃作为该透光壁,提高了远红外光的穿透率,从而提高对内锅2里的物品的加热效率,并且透光壁采用透明玻璃壁在提高产品能效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中,该透光壁的具体位置及大小根据电热膜的位置及大小而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锅1为陶瓷锅,且所述外锅1的上端部设置有翻边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具,外锅1为低导热陶瓷锅,该外锅1的内表面形状与内锅2的外表面形状一致,内锅2放入后可与外锅1紧密贴合,且在外锅1的上端部设置翻边11,便于用户对锅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以及加热控制平台5,位于所述锅具的下方,并与所述锅具的外锅1底壁相接触,其中,所述加热控制平台5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接触式电极51,所述第二接触式电极51与所述外锅1底壁上的第一接触式电极12相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中的锅具包括具有透光壁的内锅2、外锅1及复合在内锅2外壁上或外锅1内壁上的电热膜,且该内锅2上的透光壁或整个内锅2壁都可由耐高温透明材料制成,为了使电热膜层3产生的远红外光能够顺利的透过内锅2,从而提高该锅具的加热效率,以及该外锅1由低导热材料做成,并与内锅2通过二次烧结或耐高温粘接剂紧密结合不可分离,且在外锅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触式电极12,以及在外锅1或内锅2内嵌入有传感器,其中,电热膜层3上的电极与传感器的引出端都是通过外锅1底部上的第一接触式电极12与外部电源电连通,其中,该外部电源是由加热控制平台5提供的,具体地,外锅1底部上的第一接触式电极12与加热控制平台5上表面的第二接触式电极51通过接触的方式相电连接,从而为电热膜层3和传感器提供电能,其中,电热膜层3将该电能转化为热能,并辐射出远红外光线,远红外光先通过内锅2上的透光壁直接照射到容器内的食材上,内锅2中的食材吸收远红外光线后内外部同时发热,使得热能转换效率提高,同时,该锅具中嵌入的传感器发出的传感信号可通过第一接触式电极12及第二接触式电极51传到加热控制平台5内部的控制器中,控制器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关逻辑判断,在控制供给电热膜层3的电源的开端,从而控制加热过程。其中,该锅具需与加热控制平台5配套使用才能实现加热功能,且该锅具和加热控制平台配套使用的方式及加热的放式,即加热装置位于锅具里,控制装置位于控制平台中,通过控制平台为锅具提供电源及控制,且该锅具与加热控制平台为分体式,可用在电饭煲领域、豆浆机领域、面包机、电饼铛、电烤箱,茶具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具,用于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锅;
内锅,位于所述外锅内,且与所述外锅相组装;
电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外壁与所述外锅的内壁之间;
其中,所述内锅设置有透光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热膜层通过磁控溅射法或沉积法复合在所述外锅的内壁上或所述内锅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热膜层上喷涂有至少两个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锅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接触式电极,其中,所述电极通过接触方式或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接触式电极的上端面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式电极的下端面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锅上或所述外锅上,且所述传感器的连接端与所述接触式电极的上端面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锅盖,可开、合地盖装在所述内锅上方,且所述锅盖顶部设置有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锅与所述内锅通过二次烧结或高温粘接剂等方式粘接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壁为透明玻璃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锅为陶瓷锅,且所述外锅的上端部设置有翻边。
10.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以及
加热控制平台,位于所述锅具的下方,并与所述锅具的外锅底壁相接触,其中,所述加热控制平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接触式电极,所述第二接触式电极与所述外锅底壁上的第一接触式电极相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61526.8U CN204483820U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锅具和烹饪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61526.8U CN204483820U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锅具和烹饪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83820U true CN204483820U (zh) | 2015-07-22 |
Family
ID=5356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6152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3820U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锅具和烹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838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0481A (zh) * | 2019-11-27 | 2020-04-17 | 广州市尤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锅用导磁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3-20 CN CN201520161526.8U patent/CN2044838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0481A (zh) * | 2019-11-27 | 2020-04-17 | 广州市尤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锅用导磁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09711U (zh) | 电磁-电阻组合厨具 | |
CN20444536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222587U (zh) | 一种防电磁泄露的电磁炉加热装置 | |
CN204483820U (zh) | 锅具和烹饪装置 | |
CN204520267U (zh) | 锅具和烹饪装置 | |
CN202714716U (zh) | 多功能加热茶壶 | |
CN204520265U (zh) | 锅具和烹饪装置 | |
CN207230630U (zh) | 一种挡热型灶具以及燃气灶 | |
CN205332286U (zh) | 一种闭环控制温度的保温辐热炉组件 | |
CN206252326U (zh) | 全玻璃电水壶 | |
CN206630435U (zh) | 具有组合加热方式的电烹饪器具 | |
CN202078142U (zh) | 多用节能水壶 | |
CN205041192U (zh) | 一种煮饭装置 | |
CN204483887U (zh) |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 |
CN204427749U (zh) | 内胆及烹饪器具 | |
CN203935026U (zh) | 家用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 |
CN204071721U (zh) | 一种新型玻璃养生壶 | |
CN201840342U (zh) | 一种新型烤炉 | |
CN221511639U (zh) | 一种能使玻璃内胆均匀受热的烹饪器具 | |
CN205006623U (zh) | 电烹饪锅 | |
CN204534717U (zh) | 一种新型两用电热炉 | |
CN204445472U (zh) | 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 |
CN203828635U (zh) | 一种多功能锅 | |
CN204600190U (zh) | 电热水杯 | |
CN201320075Y (zh) | 具有防烫提耳的陶瓷烹调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