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8111U -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8111U
CN204478111U CN201420792727.3U CN201420792727U CN204478111U CN 204478111 U CN204478111 U CN 204478111U CN 201420792727 U CN201420792727 U CN 201420792727U CN 204478111 U CN204478111 U CN 204478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ter
boiler
hot wat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27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兴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dong Dong Nengwangong Energy Conserv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dong Dong Nengwangong Energy Conserv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dong Dong Nengwangong Energy Conserv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dong Dong Nengwangong Energy Conserv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27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8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8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81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锅炉的排烟通道与分气器相连,分气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空气加热器的烟气入口和换热器的入烟口相连,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的入口相连,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单向阀一与热水设备的入水口相连,热水设备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其出水口通过机械启闭阀与换热器的入水口相连,换热器的补水口通过单向阀二与补水箱相连,换热器的余水出口通过单向阀三与热水箱相连,空气加热器的烟气出口和换热器的出烟口与除尘脱硫装置连通,除尘脱硫装置与引风机相连,引风机与烟囱相连。其能净化烟气且不阻碍烟气的排出,保证锅炉正常运行;能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能用余热加热锅炉的进入空气,有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节能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在锅炉的排烟通道上以充分利用锅炉的高温热烟气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的烟囱会排走含有大量热量的烟气,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节约能源,人们往往在锅炉的排烟通道上串联一换热器。通过高温烟气与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而给换热器中的水加热,从而利用所述高温烟气中的余热。常用的换热器的结构是在锅炉的排烟通道内设置多根与排烟通道垂直的水管。这种余热利用装置存在如下显著缺点:1、换热器的水管设置在锅炉的排烟通道内,对排烟通道的阻力很大,从而使得一方面不能设置太多水管,因此造成换热器效率低;另一方面,水管阻碍排烟,从而不利于锅炉的正常工作,降低了锅炉的效率。2、换热器中的水的温度无法进行控制,造成利用余热的热水设备,例如散热器等的温度无法控制,从而使得其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大大降低。3、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无法实现烟气的净化处理,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4、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不能解决锅炉的进气温度低,从而影响锅炉内的燃料的燃烧的问题。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一方面能够对锅炉的烟气进行净化,从而环保,同时不阻碍锅炉烟气的排出,能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保证余热不被浪费;再另一方面能够用余热加热锅炉的进入空气,有助于锅炉内燃料的充分燃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包括换热器,锅炉的排烟通道与分气器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气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空气加热器的烟气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入烟口相连,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的入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与热水设备的入水口相连,且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热水设备的入水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一,所述热水设备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设备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水口相连,且所述热水设备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水口之间设置有机械启闭阀,所述换热器的补水口与补水箱相连,且所述换热器的补水口与所述补水箱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二,所述换热器的余水出口与热水箱相连,且所述换热器的余水出口与所述热水箱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三,所述换热器的出烟口和所述空气加热器的烟气出口都与除尘脱硫装置连通,所述除尘脱硫装置与引风机相连,所述引风机与烟囱相连。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桶形外壳,且所述桶形外壳内部均匀分布多根纵向的烟气通道和位于所述烟气通道之间的水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烟口和出烟口相连,所述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入水口和补水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和余水出口相连。
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热水设备为散热器。
与现有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具有如下显著技术效果:
1.设置有除尘脱硫装置,可以对锅炉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处理,从而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更加环保。
2.设置有引风机,从而可以在所述引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确保锅炉的烟气能够顺利通过换热器和空气加热器,不会造成锅炉烟气的阻塞,从而有助于锅炉的正常运行。
3.通过设置单向阀一、温度传感器和机械启闭阀,能够有效地控制热水设备的温度,从而使得热水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效果大大提高。
4.通过设置补水箱和热水箱,使得即使在所述热水设备不利用余热时,烟气的余热也能将补水加热成热水,从而使得烟气余热得到充分利用。
5.能够利用锅炉烟气的余热对进入锅炉的空气进行预热,从而提高进入锅炉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而有助于锅炉内燃料的充分有效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2、锅炉;3、循环泵;4、热水设备;5、温度传感器;6、单向阀一;7、机械启闭阀;8、补水箱;9、单向阀二;10、热水箱;11、单向阀三;12、除尘脱硫装置;13、引风机;14、烟囱;15、分气器;16、空气加热器;1.1、桶形外壳;1.2、入烟口;1.3、出烟口;1.4、烟气通道;1.5、水通道;1.6、入水口;1.7、出水口;1.8、补水口;1.9、余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能够对锅炉的烟气进行净化,从而环保,同时不阻碍锅炉烟气的排出,能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同时,其能够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保证余热不被浪费;并且,其能够用余热加热锅炉的进入空气,有助于锅炉燃料的充分燃烧。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1和与所述换热器1相连的各种设备。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器1包括桶形外壳1.1。在所述桶形外壳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烟口1.2和出烟口1.3。同时,所述桶形外壳1.1上还设置有入水口1.6、出水口1.7、补水口1.8和余水出口1.9。其中,所述桶形外壳1.1内部均匀分布多根纵向的烟气通道1.4。在所述多根烟气通道1.4之间设置有多根水通道1.5。通过将所述水通道1.5设置在所述烟气通道1.4之间,有助于所述水通道1.5中的水充分地吸收所述烟气通道1.4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而有助于余热的充分吸收和利用。所述烟气通道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烟口1.2和出烟口1.3相连。所述水通道1.5的一端与所述入水口1.6和补水口1.8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1.7和余水出口1.9相连。凉水从所述入水口1.6或补水口1.8进入所述水通道1.5中,在所述水通道1.5中从所述烟气通道1.4中的烟气吸热后形成的热水通过所述出水口1.7或余水出口1.9排出。
与所述换热器1的结构类似,所述空气加热器16包括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锅炉的高温烟气通过所述烟气入口进入所述空气加热器16中,低温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入口进入所述空气加热器中。所述高温烟气与所述低温空气在所述空气加热器16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将所述低温空气加热为高温空气,而将所述高温烟气降温为低温烟气。高温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出口排到锅炉2内,从而辅助锅炉内的燃料的燃烧。低温烟气通过所述烟气出口进入除尘脱硫装置中进行除尘和脱硫处理。
继续参考图1,所述锅炉2的排烟通道与分气器15的入口相连,通过所述分气器15将所述锅炉2排出的高温烟气分成两部分。所述分气器15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空气加热器16的烟气入口和所述换热器1的入烟口1.2相连,从而将所述锅炉2产生的高温烟气引入到所述换热器1中和所述空气加热器16中。所述换热器1中的高温烟气负责给水进行加热。所述空气加热器16中的高温烟气负责给进入所述锅炉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进入所述锅炉2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而有助于锅炉内的燃料的充分燃烧。所述换热器1的出水口1.7与循环水泵3的入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3的出口与热水设备4的入水口相连,且所述循环水泵3的出口与所述热水设备4的入水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一6。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热水设备4为散热器。所述热水设备4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热水设备4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1的入水口1.6相连,且所述热水设备4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1的入水口1.6之间设置有机械启闭阀7。此外,所述换热器1的补水口1.8与补水箱8相连,且所述换热器1的补水口1.8与所述补水箱8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二9。其中,所述补水箱8可以与自来水管相连,从而提供充足的补充水。所述换热器1的余水出口1.9与热水箱10相连,且所述换热器1的余水出口1.9与所述热水箱10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三11。
此外,所述空气加热器16的烟气出口和所述换热器1的出烟口1.3与除尘脱硫装置12连通。所述除尘脱硫装置12与引风机13相连。所述引风机13与烟囱14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中,所述锅炉2的高温烟气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所述换热器1对所述换热器1中的水进行加热,另一部分进入所述空气加热器16对所述空气加热器16中的空气进行加热。进入到所述空气加热器16中的高温烟气与所述空气加热器16中的空气进行换热,从而使得烟气温度降低,并通过所述空气加热器16的烟气出口进入所述除尘脱硫装置12。此外,正常使用时,所述循环水泵3、单向阀一6、机械启闭阀7打开,并且所述单向阀二9和单向阀三11关闭。来自所述锅炉2的高温烟气通过所述入烟口1.2进入所述换热器1的烟气通道1.4中,与所述换热器1的水通道1.5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水被加热,烟气被降温。在所述循环水泵3的作用下,被加热后的水通过所述出水口1.7排出所述换热器1并被送到所述热水设备4,通过所述热水设备4实现散热。通过所述热水设备4降温后的水再通过所述入水口1.6进入到所述换热器1中进行加热。同时,被降温后的烟气通过所述换热器的出烟口1.3进入所述除尘脱硫设备12,由所述除尘脱硫设备12进行除尘和脱硫处理,从而获得净化后的烟气。同时,由于所述引风机13的存在,其会对所述烟气形成吸力,从而有助于烟气顺利地通过所述换热器1和所述空气加热器16,进而使得所述换热器1和所述空气加热器16不会对所述锅炉2的排烟造成影响,有助于所述锅炉2的正常运行。由所述吸风机13抽吸过来的净化烟气通过所述烟囱14排出。当所述温度传感器5探测到所述热水设备4的温度已经达到要求时,此时不需要继续给所述热水设备4供热水。因此,此时要关闭所述循环水泵3、单向阀一6、机械启闭阀7,从而不向所述热水设备4供水。同时,打开所述单向阀二9,通过所述补水口1.8从所述补水箱8中向所述换热器1中补入凉水。并打开所述单向阀三11,使得加热后的热水通过所述余水出口1.9供给到所述热水箱10中,以供人们根据需要使用。当所述温度传感器5探测到所述热水设备4的温度已经低于所要求的温度时,再次打开所述循环水泵3、单向阀一6、机械启闭阀7,并且关闭所述单向阀二9和单向阀三11,以给所述热水设备4供给热水。如此一直循环下去,即保证了所述热水设备4的温度得到了控制,又能保证所述锅炉2的烟气的余热能被完全充分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而描述的,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合适的修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实质内容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修改、变更和替换等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包括换热器(1),锅炉(2)的排烟通道与分气器(15)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气器(15)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空气加热器(16)的烟气入口和所述换热器(1)的入烟口(1.2)相连,所述换热器(1)的出水口(1.7)与循环水泵(3)的入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3)的出口与热水设备(4)的入水口相连,且所述循环水泵(3)的出口与所述热水设备(4)的入水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一(6),所述热水设备(4)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热水设备(4)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1)的入水口(1.6)相连,且所述热水设备(4)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1)的入水口(1.6)之间设置有机械启闭阀(7),所述换热器(1)的补水口(1.8)与补水箱(8)相连,且所述换热器(1)的补水口(1.8)与所述补水箱(8)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二(9),所述换热器(1)的余水出口(1.9)与热水箱(10)相连,且所述换热器(1)的余水出口(1.9)与所述热水箱(10)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三(11),所述换热器(1)的出烟口(1.3)和所述空气加热器(16)的烟气出口都与除尘脱硫装置(12)连通,所述除尘脱硫装置(12)与引风机(13)相连,所述引风机(13)与烟囱(1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中,所述换热器(1)包括桶形外壳(1.1),且所述桶形外壳(1.1)内部均匀分布多根纵向的烟气通道(1.4)和位于所述烟气通道(1.4)之间的水通道(1.5),所述烟气通道(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烟口(1.2)和出烟口(1.3)相连,所述水通道(1.5)的一端与所述入水口(1.6)和补水口(1.8)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1.7)和余水出口(1.9)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中,所述热水设备(4)为散热器。
CN201420792727.3U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8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2727.3U CN204478111U (zh)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2727.3U CN204478111U (zh)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8111U true CN204478111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272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8111U (zh)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81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7048A (zh) * 2015-08-21 2015-12-16 哈尔滨市金京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废气利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7048A (zh) * 2015-08-21 2015-12-16 哈尔滨市金京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废气利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9096B (zh)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3225834B (zh) 锅炉烟气排污余热回收热泵供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78023U (zh) 一种锅炉烟气利用装置
CN104801174A (zh) 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系统
CN105020734B (zh)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的方法与装置
CN203068534U (zh) 一种蓄热式有机废气氧化炉的进排气缓冲回流系统
CN107202318A (zh) 一种电站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利用及水回收系统
CN205592967U (zh) 一种用于工业危险废物处置行业的余热发电系统
CN103836609B (zh) 一种电厂锅炉烟气粉尘的减排系统
CN204478111U (zh) 一种锅炉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CN203489244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6257687U (zh) 一种组合型蒸汽烟气mggh系统
CN201454389U (zh) 有机废气热氧化装置
CN202692019U (zh) 蒸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5412650U (zh) 潜热回收净化装置
CN203336678U (zh) 锅炉烟气排污余热回收热泵供暖系统
CN204478112U (zh)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4943883U (zh) 一种带尾气余热处理装置的供热锅炉
CN205560803U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污染物处理中的低品位热能回收节能系统
CN105716281A (zh) 一种热管换热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4534546U (zh) 生物质锅炉环保节能控制系统
CN204514068U (zh) 一种高纯石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CN104235827A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6016718A (zh) 一种节能环保热水锅炉
CN203534221U (zh) 冶金炉窑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andong Dong Nengwangong energy conservation service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