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4104U - 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74104U CN204474104U CN201520135346.2U CN201520135346U CN204474104U CN 204474104 U CN204474104 U CN 204474104U CN 201520135346 U CN201520135346 U CN 201520135346U CN 204474104 U CN204474104 U CN 2044741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door
- mentioned
- machine base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16),能够降低成本,减少轿厢门从门坎脱离的风险。该电梯轿厢(16)具备:轿厢门(12),对上述电梯轿厢(16)的轿厢主体(161)的出入口(11)进行开闭;轿厢门楣(2),设置在上述轿厢主体(161)的上述出入口(11)的上方,构成上述电梯轿厢(16)的前轿厢壁(4)的一部分;轿厢门坎(13),设置在上述轿厢主体(161)的上述出入口(11)的下方,上述轿厢门(12)的下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轿厢门坎(13);以及门机底座(1),沿上述轿厢门(12)的开闭方向固定于上述轿厢门楣(2),上述轿厢门(12)的上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门机底座(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具体地说涉及将门机底座安装于轿厢门楣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梯轿厢中,为了使轿厢门对电梯轿厢的出入口进行开闭,而具备用于安装对轿厢门进行驱动的包括门机等在内的门驱动机构。在该情况下,轿厢门的上端经由门吊架等与门机底座卡合,轿厢门的下端经由滑动靴等与设置在电梯轿厢下端的门坎的滑动槽卡合。由此,在电梯轿厢停靠在层站时,通过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而轿厢门对电梯轿厢的出入口进行开闭。
以往,作为这种电梯轿厢,已知存在日本特开2011-20757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轿厢。图7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轿厢的概略构成图,在该电梯轿厢16中设置有门机底座1,该门机底座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梯轿厢16的轿厢纵框架15a、15b上。在门机底座1上设置有供轿厢门卡合用的门导轨,经由具备能够在该门导轨上自由移动的辊的门吊架而分别悬吊有轿厢门12。另外,在电梯轿厢16的下方设置有轿厢门坎13,在轿厢门坎13上设置有沿着轿厢门开闭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轿厢门12的下端经由滑动靴等与该滑动槽滑动自如地卡合。由此,在电梯轿厢16停靠在层站时,通过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而轿厢门12的上下端分别沿门导轨以及滑动槽进行滑动,由此对电梯轿厢的出入口11进行开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7570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轿厢16中,轿厢门的上端与固定于轿厢纵框架的门机底座卡合,也就是说轿厢门的上端间接与轿厢纵框架卡合。与此相对,轿厢门的下端与安装于轿厢主体的下方的轿厢门坎卡合,也就是说,轿厢门的下端见解与轿厢主体卡合。在该情况下,由于电梯运转时的振动、电梯井道中的强风等的影响,有时轿厢主体相对于轿厢纵框架会产生相对位移,由此在与轿厢主体卡合的轿厢门的下端和与轿厢纵框架卡合的轿厢门的上端之间也会产生相对位移。在该相对位移较大的情况下,轿厢门的下端的滑动靴存在从轿厢门坎的滑动槽脱离的可能,而导致电梯故障。
另外,在现有的电梯轿厢中,如上所述那样,为了设置门机底座而必须设置轿厢纵框架,因此电梯轿厢整体的成本上升,而且由于该轿厢纵框架的存在还会对电梯轿厢的设计性产生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能够降低电梯轿厢的成本,提高电梯轿厢的设计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电梯轿厢,具备:
轿厢门,对上述电梯轿厢的轿厢主体的出入口进行开闭;
轿厢门楣,设置在轿厢主体的上述出入口的上方,构成上述轿厢主体的前轿厢壁的一部分;
轿厢门坎,设置在上述轿厢主体的上述出入口的下方,上述轿厢门的下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轿厢门坎;以及
门机底座,沿着上述轿厢门的开闭方向固定于上述轿厢门楣,上述轿厢门的上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门机底座。
技术方案2的电梯轿厢为,在技术方案1的电梯轿厢中,还具备门机底座调整机构,该门机底座调整机构安装于上述轿厢主体,对上述门机底座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技术方案3的电梯轿厢为,在技术方案1的电梯轿厢中,上述门机底座还固定于上述前轿厢壁。
技术方案4的电梯轿厢为,在技术方案2的电梯轿厢中,还具备轿厢加强梁,该轿厢加强梁设置于上述轿厢主体的顶面的上述出入口侧的边缘,对上述轿厢主体进行加强,上述门机底座调整机构设置于该轿厢加强梁。
技术方案5的电梯轿厢为,在技术方案2的电梯轿厢中,上述门机底座调整机构由顶起螺栓构成。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那样的电梯轿厢,其具有:轿厢门楣,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厢主体的出入口的上方,构成轿厢主体的前轿厢壁的一部分;轿厢门坎,设置在轿厢主体的出入口的下方,轿厢门的下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轿厢门坎;以及门机底座,沿轿厢门的开闭方向固定于轿厢门楣,轿厢门的上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门机底座。
由此,轿厢门的上端与固定于轿厢门楣的门机底座卡合,而轿厢门的下端与设置于轿厢主体的轿厢门坎卡合,因此轿厢门的上下端都是与轿厢主体卡合。因此,与轿厢主体和轿厢纵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移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轿厢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因此轿厢门相对于轿厢主体不容易产生相对位移,因此轿厢门的下端的滑动靴不容易从轿厢门坎的滑动槽脱离,不容易导致电梯故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中,不需要设置轿厢纵框架,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使电梯轿厢整体的成本降低,而且不会由于该轿厢纵框架的存在而限制电梯轿厢的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的整体构造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的示意构成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机底座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机底座固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机底座调整机构的详细构成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电梯轿厢的示意构成图。
符号的说明
1-门机底座 2-轿厢门楣 3-轿厢顶棚 4-前轿厢壁 5-顶起螺栓(门机底座调整机构) 6-螺母 7-螺母调整支架 8-门机底座固定架(门机底座固定机构) 9-门机 10-轿厢加强梁 10a-调整支架 11-出入口 12-轿厢门 13-门坎15a、15b-轿厢纵框架 16-轿厢 161-轿厢主体 162-轿厢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在各个附图中,对于与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部件相同或者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首先,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的整体构造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那样,在通常情况下,电梯轿厢16包括轿厢主体161和支承该轿厢主体161的轿厢框架162。并且,该轿厢主体161包括构成轿厢顶棚3(参照图5)的轿厢顶板、构成轿厢四壁的轿厢侧板以及构成轿厢地板的轿厢底板。另外,轿厢框架162包括顶部框架、2个侧部框架以及底部框架。通常,在轿厢主体161的与侯梯厅相对一侧的前轿厢壁4上设置有出入口11,并设置有对该出入口11进行开闭的轿厢门12。轿厢门12的形式并不特别限定,可以是单门式、对开式、折叠式等。并且,出入口11也不限定于仅设置于前轿厢壁4,也可以在分别在各个轿厢壁上设置有多出出入口11以及轿厢门12。
在该电梯轿厢16中,在电梯轿厢16的轿厢门12的上方安装有门机底座1。在门机底座1上设置有供轿厢门12卡合用的门导轨,经由具备能够在该门导轨上自由移动的辊的门吊架而分别悬吊有轿厢门12。另外,在电梯轿厢16的下方设置有轿厢门坎13,在轿厢门坎13上设置有沿着轿厢门开闭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轿厢门12的下端经由滑动靴等滑动构件与该滑动槽滑动自如地卡合。由此,在电梯轿厢16停靠在层站时,通过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而使轿厢门12的上下端分别沿门导轨以及滑动槽进行滑动,由此对电梯轿厢的出入口11进行开闭。
接着,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的示意构成图。在本实用新型中,与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在现有技术中,门机底座1在两侧端固定于用于增加电梯轿厢的整体强度的轿厢纵框架15a、15b;与此相对,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梯轿厢16并没有设置轿厢纵框架15a、15b,门机底座1直接固定在轿厢主体161的出入口11的上方、即轿厢门楣2上。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省略轿厢纵框架15a、15b,由此能够降低电梯轿厢的成本,并且能够减小轿厢主体的宽度,因此能够减小设置该轿厢主体的电梯井道的宽度,并且还能够消除轿厢纵框架对轿厢主体的设计性的不良影响,而使轿厢主体的设计性增加。
以下,根据附图3-6对本实用新型的门机底座相对于轿厢主体的安装、调整构造等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机底座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机底座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机底座调整机构的详细构成图。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机底座1是用于对轿厢门12进行驱动、以使轿厢门12对电梯轿厢16的出入口11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部件。因此,该门机底座1具备门机9、轿厢门驱动带、固定于轿厢门驱动带的门吊架、供门吊架滑动的门导轨、以及侯梯厅门连动机构等,但此处对这些机构不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将图3所示那样的门机底座1安装到电梯轿厢16的出入口11上方的轿厢门楣2。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轿厢门楣2设置在电梯轿厢16的出入口11的上方,构成前轿厢壁4的一部分。该轿厢门楣2被设置为其宽度与出入口11的宽度大致相等。如图4所示那样,为了在轿厢门楣2上安装门机底座1,而在轿厢门楣2的两侧端部设置有门机底座固定架8(门机底座固定机构)。该门机底座固定架8通过一体形成、焊接、铆接、螺纹紧固等固定方式固定于轿厢门楣2。然后,门机底座1通过螺纹紧固、具体地说为螺栓和螺母来固定于门机底座固定架8。当然,也可以不经由门机底座固定架8而直接将门机底座1固定于轿厢门楣2。
接着,对门机底座1向轿厢门楣2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那样,在对门机底座1进行安装的情况下,首先,隔着螺母调整支架7将门机底座固定架8固定到轿厢门楣2上,接着经由多个螺栓、螺母将包括门机9在内的成为整体的门机底座1固定到门机底座固定架8上。由此,与以往那样将门机底座1的两侧端分别固定到轿厢纵框架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该轿厢纵框架,因此能够减小电梯轿厢16的宽度,由此能够缩小电梯井道的宽度,如此能够降低电梯整体的成本。并且,由于取消了轿厢纵框架,因此电梯轿厢的设计性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未具体图示,但是还能够将门机底座1进一步固定在电梯轿厢16的前轿厢壁4上,由此来进一步增加门机底座1的固定强度。
接下来,根据图5以及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门机底座1的调整机构5进行详细说明。门机底座1的调整机构5是用于对门机底座1相对于的电梯轿厢16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的机构。在对电梯门12进行安装或者维护的情况下,需要对电梯门12的上下端与门机底座1以及轿厢门坎13的卡合状况进行检修。在需要对其卡合状况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调整机构5对门机底座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以使电梯门12被牢固地卡合。
如图5所示那样,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电梯轿厢16的强度,在轿厢门楣2的上方、在电梯轿厢16的轿厢顶棚3的边缘部分设置有轿厢加强梁10,该轿厢加强梁10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电梯轿厢的宽度大致相等,并且使该轿厢加强梁10的前端面(出入口侧的端面)与前轿厢壁4的延长面接近。在该轿厢加强梁10上,在接近轿厢门楣2的宽度两端的两个部位,设置有用于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门机底座调整机构5的调整支架10a。当然,该调整支架10a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不限定于此。
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门机底座调整机构5由调整支架10a、10b、顶起螺栓5以及螺母6等构成。如上所述那样,在该轿厢加强梁10上的两个部位分别设置有调整支架10a,在与调整支架10对应的门机底座1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调整支架10b,并且在该调整支架10a、10b上分别形成有中心、大小一致的螺纹孔。使顶起螺栓5插通于这些螺纹孔,由此该顶起螺栓5能够相对于调整支架10a、10b移动。并且在调整支架10a的前侧以及调整支架10b的两侧设置有螺母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对门机底座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首先松缓各螺母6以及将门机底座1固定到轿厢门楣1上的各螺栓,之后将顶起螺栓5向规定方向进行旋转,由于调整支架10a固定在轿厢顶棚3上,而调整支架10b固定于门机底座1,因此能够对调整支架10a、10b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然后,在调整支架10a、10b之间成为规定距离、即门机底座1成为规定的倾斜角度时,将之前松缓的各个螺母紧固,以该规定的倾斜角度将门机底座1固定到轿厢门楣2上。在新设置电梯的情况下,能够省略松缓将门机底座1固定到轿厢门楣1上的各螺栓的步骤。
如上所述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电梯轿厢16,具备:轿厢门12,对电梯轿厢16的出入口11进行开闭;轿厢门楣2,设置在电梯轿厢16的轿厢主体161的出入口11的上方,构成轿厢主体161的前轿厢壁4的一部分;轿厢门坎13,设置在轿厢主体161的出入口11的下方,轿厢门12的下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轿厢门坎13;以及门机底座1,沿轿厢门12的开闭方向固定于轿厢门楣2,轿厢门12的上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门机底座1。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轿厢16,通过使门机底座1沿轿厢门12的开闭方向固定于轿厢门楣2,由此轿厢门12的上端与固定于轿厢门楣2的门机底座1卡合,而轿厢门12的下端与设置于轿厢主体161的轿厢门坎13卡合,因此轿厢门12整体都是与轿厢主体161卡合。因此,与在轿厢主体和轿厢纵框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位移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轿厢主体161不容易变形,因此轿厢门12相对于轿厢主体161不容易产生相对位移,因此轿厢门12的下端的滑动靴不容易从轿厢门坎13的滑动槽脱离,不容易导致电梯故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16中,并不需要设置轿厢纵框架,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使电梯轿厢16整体的宽度降低,由此能够使电梯井道的宽度减少,而能够使电梯设置成本降低,而且不会由于该轿厢纵框架的存在而限制电梯轿厢16的设计性。
另外,以上仅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例如,在以上说明中,仅对设置两处调整支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设置多处。并且,也可以不设置轿厢加强梁而将调整支架直接设置到轿厢主体上。
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应变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的范围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具备:
轿厢门,对上述电梯轿厢的轿厢主体的出入口进行开闭;
轿厢门楣,设置在轿厢主体的上述出入口的上方,构成上述轿厢主体的前轿厢壁的一部分;
轿厢门坎,设置在上述轿厢主体的上述出入口的下方,上述轿厢门的下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轿厢门坎;以及
门机底座,沿着上述轿厢门的开闭方向固定于上述轿厢门楣,上述轿厢门的上端移动自如地卡合于该门机底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门机底座调整机构,该门机底座调整机构安装于上述轿厢主体,对上述门机底座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机底座还固定于上述前轿厢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轿厢加强梁,该轿厢加强梁设置于上述轿厢主体的顶面的上述出入口侧的边缘,对上述轿厢主体进行加强,
上述门机底座调整机构设置于该轿厢加强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机底座调整机构由顶起螺栓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35346.2U CN204474104U (zh) | 2015-03-10 | 2015-03-10 | 电梯轿厢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35346.2U CN204474104U (zh) | 2015-03-10 | 2015-03-10 | 电梯轿厢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74104U true CN204474104U (zh) | 2015-07-15 |
Family
ID=53629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35346.2U Active CN204474104U (zh) | 2015-03-10 | 2015-03-10 | 电梯轿厢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74104U (zh) |
-
2015
- 2015-03-10 CN CN201520135346.2U patent/CN2044741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22395U (zh) | 背包式三开门电梯装置 | |
US20200339395A1 (en) | Drive drum for overhead doors | |
CN104612550B (zh) | 重型折叠式自动隔断门 | |
CN204474104U (zh) | 电梯轿厢 | |
US9909348B2 (en) | Leaf of a sliding window or sliding door | |
CN203188759U (zh) | 一种带滑块的门窗铰接连接装置 | |
CN202810449U (zh) | 用于多门左右缓冲开合的导向滑轨 | |
CN202755742U (zh) | 一种连动套锁的可调节装饰板 | |
CN201742508U (zh) | 一种用于通讯机架的导轨及通讯机架 | |
CN204163569U (zh) | 平移门 | |
CN208416332U (zh) | 一种全开式折叠窗的防倾斜结构 | |
CN210688600U (zh) | 一种窗用新风净化器的固定装置 | |
CN205117041U (zh) | 一种平移门传动齿条调节固定装置 | |
CN208650744U (zh) | 一种推拉窗底框及推拉窗 | |
CN104329011B (zh) | 平移门 | |
CN203593505U (zh) | 一体式厅门 | |
CN208380367U (zh) | 一种菱形上滑轮 | |
CN1858391A (zh) | 一种带活动上滑道的推拉门窗 | |
CN101931185B (zh) | 一体式综合配电箱 | |
CN205840586U (zh) | 一种折叠门行走导向机构 | |
CN215255501U (zh) | 一种可调节高度和宽度的推拉门窗上轮结构 | |
CN202559943U (zh) | 推拉门缓冲器调位装置 | |
US20140182211A1 (en) | Support for a rolling closure | |
CN221140757U (zh) | 一种悬挂式电梯操纵盘机构 | |
KR20130045678A (ko) | 슬라이드 도어의 슬라이더 장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