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3083U - 半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半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3083U
CN204473083U CN201520090862.8U CN201520090862U CN204473083U CN 204473083 U CN204473083 U CN 204473083U CN 201520090862 U CN201520090862 U CN 201520090862U CN 204473083 U CN204473083 U CN 204473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board
empty cabin
cabin
floating drum
water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08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秀萍
任轶丽
杨艳
孙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telligent Ocean Engi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908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3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3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3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潜平台,包括浮筒和位于浮筒上的立柱,立柱内设有多个空舱,半潜平台还设有用以收集各空舱内水的落水收集系统;所述落水收集系统包括水收集槽、水收集槽落水管和多个空舱落水管路;空舱落水管路对应于各空舱设置,空舱落水管路上端与对应的空舱连通,空舱落水管路下端伸入浮筒内;水收集槽安装于浮筒内,并位于各空舱落水管路的下方,将各空舱落水管路的下端开口均收容于该水收集槽的范围内;水收集槽底部设有开孔;水收集槽落水管连接在水收集槽底部的开孔处,并向下延伸至浮筒的底板上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放泄管路难以集中布置的难题,为船员的日常检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Description

半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平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潜平台。
背景技术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主要结构大致由浮筒、立柱、甲板盒构成,立柱是贯通浮筒和甲板盒的连接区域。由于立柱高度正好处于易破损区,为了防止因碰撞等原因造成的破损导致平台内工作区灌水,立柱外围设置了若干空舱,以保证破损后即使水进入平台内也多了一层舱壁保护。
图1至图3分别示意了立柱在不同高度处的平面布置图,图1所示的立柱上层高度处设置了两个空舱C606、C607,图2所示的中层高度处设置了三个空舱C603、C604、C605,图3所示的下层高度处设置了四个空舱C601、C602、C608、C609。每一空舱C601~C609均有对应的放泄管路601~609,以将空舱内因破损泄漏进入的液体排出。
立柱结构类似于汉字的田字,人便于到达的空间只是其中的四分之一的空间,即图1至图3中所示的梯道间610,该梯道间610是用于逃生的电梯和楼梯间所在的位置,船员日常工作也基本在这个区域。规范中要求需要检查的管路和阀件都是要方便到达的,所以空舱C601~C609的放泄管路601~609都要终止在梯道间610这个区域,参阅图3和图4,放泄管路601~609的末端均在立柱下层高度的梯道间610处通往污水井BW5,污水井BW5内的水再通过管路611放泄至浮筒底部。
浮筒和立柱因为考虑平台稳性被设计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水密空间,如图3所示,浮筒和立柱之间通过水密滑动门612分隔,一旦浮筒破损,通过水密滑动门的关闭而不影响立柱区域的正常工作。浮筒梯道间和立柱梯道间属于安全逃生通道,逃生通道宽度一米之内不允许有任何妨碍物阻碍逃生,为了不妨碍安全逃生通道,在立柱内,污水井BW5只能布置在立柱楼梯的后面,当立柱尺寸较小时,这样会导致水密滑动门和立柱楼梯道之间距离小,会没有足够的检修通道,不符合规范要求,人无法通过到达。
并且,由于轮机管路电器通风都要维修检查,这就造成立柱下层高度处的梯道间区域空间拥挤,放泄管路也很难集中布置,一旦分散布置,立柱所设置的污水井又失去了集水的作用,也会造成船员在日常检查的不方便。
而如果将空舱的放泄管路引入浮筒区域,按照常规方法,需放泄至距离舱底30mm处。但由于浮筒底部管路密集,为便于走路,在浮筒内铺设了花钢板,在检测时还要拆卸花钢板观察放泄管末端是否滴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潜平台,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舱的放泄管路难以集中布置,维护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潜平台,包括浮筒和位于浮筒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内设有多个空舱,所述半潜平台还设有用以收集各空舱内水的落水收集系统;所述落水收集系统包括水收集槽、水收集槽落水管和多个空舱落水管路;空舱落水管路对应于各所述空舱设置,空舱落水管路上端与对应的空舱连通,空舱落水管路下端伸入所述浮筒内;水收集槽安装于所述浮筒内,并位于各空舱落水管路的下方,将各空舱落水管路的下端开口均收容于该水收集槽的范围内;水收集槽底部设有开孔;水收集槽落水管连接在所述水收集槽底部的开孔处,并向下延伸至所述浮筒的底板上方。
优选地,所述空舱落水管路包括落水管和设置于落水管上的放泄阀,所述放泄阀位于所述浮筒内。
优选地,所述各空舱落水管路位于所述浮筒内的部分并排布置。
优选地,所述各空舱落水管路上的放泄阀在高度上交错排布。
优选地,所述放泄阀与所述水收集槽的高度差为900mm~1200mm。
优选地,所述落水管由多段落水管段构成,所述放泄阀设置于两落水管段之间,并与两落水管段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泄阀与所述落水管段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收集槽在所述浮筒内的高度与浮筒内的花钢板高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空舱的底部设有开孔,该底部开孔处固定安装有一通舱件;所述空舱落水管路的上端与该通舱件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舱件上端焊接于所述空舱的底部开孔处,通舱件下端设有法兰,从而与所述空舱落水管路可拆卸地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半潜平台中,空舱落水管路在浮筒内集中,空舱内的水可经空舱落水管路引入浮筒区域,通过水收集槽收集,统一从水收集槽落水管放泄至浮筒底部。在保证立柱和浮筒是两个水密空间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放泄管路难以集中布置的难题,为船员的日常检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半潜平台立柱在距离基线第一高度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半潜平台立柱在距离基线第二高度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半潜平台立柱在距离基线第三高度处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图3的A-A视图。
图5是本发明半潜平台优选实施例立柱在距离基线第一高度处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半潜平台优选实施例立柱在距离基线第二高度处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半潜平台优选实施例立柱在距离基线第三高度处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7的B-B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浮筒;11、底板;2、立柱;21、空舱;22、梯道间;221、侧壁;3、落水收集系统;31、空舱落水管路;311、落水管段;312、放泄阀;32、水收集槽;33、水收集槽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潜平台,半潜平台具有浮筒1以及位于浮筒1上的立柱2,浮筒1和立柱2为相互独立的水密空间。立柱2内设有空舱21,作为一个示例,参阅图5至图7,立柱2在不同高度处共设有9个空舱21,为便于区分,这9个空舱分别标号为21a~21i。一并结合图8,半潜平台内设有用以收集各空舱21内水的落水收集系统3。
落水收集系统3具有对应于空舱21数量的多个空舱落水管路31、位于空舱落水管路31下方的水收集槽32,以及连接在水收集槽32下方的水收集槽落水管33。与立柱2的空舱21相应地,空舱落水管路31亦设有9套,分别标号为31a~31i,与空舱21a~21i一一对应。
空舱落水管路31上端与对应的空舱21连通,空舱落水管路31下端穿过立柱2的底板伸入浮筒1内,从而将对应空舱21内的水引入浮筒1区域。水收集槽32安装于浮筒1内,将各空舱落水管路31的下端开口均收容于该水收集槽32的范围内。水收集槽落水管33从水收集槽32底部延伸至浮筒1的底板11上方,将水收集槽32内的水直接放泄至浮筒1底部。
这种布置方式下,空舱落水管路31在浮筒1内集中,空舱21内的水可经空舱落水管路31引入浮筒1区域,通过水收集槽32收集,统一从水收集槽落水管33放泄至浮筒1底部。在保证立柱2和浮筒1是两个水密空间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放泄管路难以集中布置的难题,为船员的日常检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空舱落水管路31具有多段落水管段311,各落水管段311拼接构成供水流通的落水管通道。各空舱落水管路31优选地通过通舱件(图中未示出)与对应的空舱21连接,各空舱21的底部设置开孔(图中未示出),在该底部开孔处固定安装通舱件。通舱件一端设置为异径,与空舱21的底部开孔相配合,直接焊接于空舱21底部开孔处,空舱21底部开孔的直径略大于通舱件异径大头直径,便于通舱件的安装和焊接。通舱件的另一端较优地设置为法兰,从而与空舱落水管路31的落水管段311形成可拆卸地连接,便于落水管段311的安装。
空舱落水管路31从空舱21底部引出至立柱2的梯道间22,并靠近梯道间22的一侧壁221,不同空舱21的空舱落水管路31根据实际的布置情况合理布置管路走向。图5所示立柱2上层高度处设置了空舱21g、21f,相应的空舱落水管路31g、31f引入梯道间22后再继续向立柱2的中层、下层处延伸。图6所示立柱2中层高度处对应于空舱21c、21d、21e的空舱落水管路31c、31d、31e引入梯道间22靠近侧壁221后再继续向立柱2的下层延伸。图7所示立柱2下层高度处对应于空舱21a、21b、21h、21i的空舱落水管路31a、31b、31h、31i引入梯道间22靠近侧壁221处。各空舱落水管路31经类似的走管排布后,下端呈并排布置的形式继续向下伸入浮筒1内。
如图8所示,各空舱落水管路31的下端大致呈竖直状态穿入浮筒1内,其最下端的落水管段311伸入水收集槽32内,与水收集槽32底部的距离可大致控制在30mm左右。各空舱落水管路31在浮筒1内的部分为并排布置,集中摆放,合理利用空间。
各空舱落水管路31位于最下端的两段落水管段311之间设置放泄阀312,供船员检查空舱落水管路31内是否有泄露存水。各空舱落水管路31上的放泄阀312均位于浮筒1内部,便于船员的检查,放泄阀312与水收集槽32(以水收集槽32的底部为基准)的高度差较优地为900mm~1200mm,位于人手的高度方便操作。
落水管段311可为热镀锌无缝钢管,管子连接件优选地为法兰;放泄阀312为带标准法兰的自闭式放泄阀。放泄阀312与落水管段311通过法兰相接,再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形成可拆卸地连接。落水管段311与放泄阀312的连接不需要火工,不破坏管子镀锌层,且便于组装和维护。
较优地,各空舱落水管路31上的放泄阀312在高度方向上交错布置,以图8的视图方向为参照,空舱落水管路31h、31b、31g、31c、31a上的放泄阀312位于较低的高度处,例如,可设置在距离水收集槽32底部900mm高度处;空舱落水管路31j、31e、31f、31d上的放泄阀312位于较高的高度处,如设置在距离水收集槽32底部1200mm高度处。放泄阀312的法兰与相邻空舱落水管路31的落水管段311之间的间距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例如30mm,放泄阀312交错布置可减小空舱落水管路31所占用的总空间。
水收集槽32的形状大致为一个无盖的长方形盒子,水收集槽32底部设有供水流出的开孔(图中未示出)。水收集槽32的尺寸依空舱落水管路31的数量及排布方式而定,在各空舱落水管路31并排布置的情况下,水收集槽32的长度与空舱落水管路31的数量、空舱落水管路31所匹配的法兰直径相关,而图8所示的放泄阀312交错布置的结构,可减小水收集槽32的长度尺寸,水收集槽32的宽度在空舱落水管路31所匹配的法兰直径基础上适当加大,水收集槽32的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即可,大致可在100mm左右。
水收集槽32可采用钢板制作,在车间焊接成型后在空舱落水管路31安装完毕后分段打砂喷漆前焊接在浮筒1内的船体结构上。
水收集槽32的高度与浮筒1内花钢板(图中未示出)的高度一致,浮筒1内的花钢板参照现有技术进行铺设。船员可站在花钢板上操作各空舱落水管路31上的放泄阀312,以查看对应的空舱21是否有泄露,泄露的液体进入水收集槽32内,由安装在水收集槽32底部的开孔处的水收集槽落水管33直接放泄至浮筒1底部,水收集槽落水管33上无需再另行安装放泄阀。其中,水收集槽落水管33的下端与浮筒1的底板11的距离大致为30mm。
根据该落水收集系统,与传统的在立柱内设置污水井的结构相比,该落水收集系统取消了污水井和需与污水井配套安装的液位报警器,以及液位报警器所涉及的电气系统,可节省一个水密分隔阀门自闭式放泄阀。并且,该落水收集系统中放泄管路上的阀门可集中布置,操作方便。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 一种半潜平台,包括浮筒和位于浮筒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内设有多个空舱,所述半潜平台还设有用以收集各空舱内水的落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收集系统包括:
多个空舱落水管路,对应于各所述空舱设置,空舱落水管路上端与对应的空舱连通,空舱落水管路下端伸入所述浮筒内;
水收集槽,安装于所述浮筒内,并位于各空舱落水管路的下方,将各空舱落水管路的下端开口均收容于该水收集槽的范围内;水收集槽底部设有开孔;
水收集槽落水管,连接在所述水收集槽底部的开孔处,并向下延伸至所述浮筒的底板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舱落水管路包括落水管和设置于落水管上的放泄阀,所述放泄阀位于所述浮筒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空舱落水管路位于所述浮筒内的部分并排布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空舱落水管路上的放泄阀在高度上交错排布。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泄阀与所述水收集槽的高度差为900mm~1200mm。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管由多段落水管段构成,所述放泄阀设置于两落水管段之间,并与两落水管段可拆卸地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泄阀与所述落水管段通过法兰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收集槽在所述浮筒内的高度与浮筒内的花钢板高度一致。
9.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舱的底部设有开孔,该底部开孔处固定安装有一通舱件;所述空舱落水管路的上端与该通舱件可拆卸地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舱件上端焊接于所述空舱的底部开孔处,通舱件下端设有法兰,从而与所述空舱落水管路可拆卸地连接。
CN201520090862.8U 2015-02-09 2015-02-09 半潜平台 Active CN204473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0862.8U CN204473083U (zh) 2015-02-09 2015-02-09 半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0862.8U CN204473083U (zh) 2015-02-09 2015-02-09 半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3083U true CN204473083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2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0862.8U Active CN204473083U (zh) 2015-02-09 2015-02-09 半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3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96224U (zh) 进风口、吊装口和逃生口联合布置的综合管廊节点结构
CN201268937Y (zh) 高空作业双层吊篮
CN204357109U (zh) 对压式铝合金模板
CN204473083U (zh) 半潜平台
CN205653089U (zh) 一种盘旋喷雾可视型建筑塔吊
CN202500369U (zh) 一种变压器油池的防滑装置
CN206396785U (zh) 便于检修的雨污水共舱型综合管廊断面结构
CN105486461A (zh) 外墙淋水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203845635U (zh) 一种防水电梯轿厢
CN207277169U (zh) 一种停车列检库的检修通道布置结构
CN207998801U (zh) 轨道交通侧式站台高架车站复合管道系统
KR20140015069A (ko) 컨테이너선의 메인 통로구조
CN206309401U (zh) 一种防水性好的隧道管片
CN110258632A (zh) 一种直埋出线的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
KR101744652B1 (ko) 잭업 선박의 해수배출장치
CN205373968U (zh) 外墙淋水试验系统
CN205499249U (zh) 一种船舶锚链舱的脚窝结构
CN104058313B (zh) 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
CN207538774U (zh) 一种组合式塑料检查井梯
CN205935796U (zh) 一种雪橇式分体水泵房
CN206452056U (zh) 一种直埋电缆快速加盖保护板装置
CN105298500A (zh) 适用于地下开采提升系统由钢井架改为井塔的方法
CN203808200U (zh) 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
CN108203938A (zh) 轨道交通侧式站台高架车站复合管道系统
CN110820593A (zh) 一种实体墩墩身安装辅助养护系统及养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7

Address after: 1F-16, Group C,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Innovation Center, No. 4008, Menghai Avenue, Nanshan Street,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telligent Ocean Engi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264000 Zhifu East Road, Zhifu District, Yantai, Shandong Province, No. 70

Patentee before: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