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090U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2090U
CN204452090U CN201520059370.2U CN201520059370U CN204452090U CN 204452090 U CN204452090 U CN 204452090U CN 201520059370 U CN201520059370 U CN 201520059370U CN 204452090 U CN204452090 U CN 204452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ehicle frame
robot
control unit
charg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93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乌力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uo far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蔡乌力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乌力吉 filed Critical 蔡乌力吉
Priority to CN2015200593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2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2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20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其包括行走机构和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支架、充电控制单元、蓄电池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行走控制单元及电机,车架上设置有驱动轮、导向轮;所述电机通过变速箱与驱动轮连接,并驱动其转动;所述充电机构放置在所述车架上,车架上设置有搬运机械臂,所述搬运机械臂用于将充电机构搬上或搬下所述车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耐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一套行走机构可以配置多套充电机构,行走机构将充电机构放置预定停车位,充电机构持续为电动车充电,行走机构可以自行回到库房,为其他车辆配置充电机构。由此该机器人工作效率更高,实际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能源不断匮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对世界各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全球汽车工业为破解能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努力推动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特别是08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世界汽车产业进入全面交通能源转型时期,发展电动汽车成为国际上取得高度共识的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技术路线,因而世界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由于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的原因。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在我国更加突出,PM2.5已成为中国政府的考核标准。2014年的APEC北京会议,更加彰显了我国政府环境治理的决心和能力。据工信部统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8.3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2014年12月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2.72万辆,同比增长3倍。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包括电动汽车以及能源供给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其中能源供给系统是指充电基础设施,供电、充电和电池系统及能源供给模式。作为电动汽车的附属关联产业,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成为一个新的科技领域,世界各国都加紧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并拟制作充电技术标准,为未来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占据先机。
我国通过“十城千辆”工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方面工作的有效组织和实施,在国家层面上,相关部委已建立了高效的部级协调运转机制,产业规划、科技计划、财政政策紧密结合,推动了我国电动汽车技术与产业创新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初步统计,到2014年底,在我国累计生产的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过20万多辆。
2014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针对电动汽车应用中的充电难、用电贵、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难题,提出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扫清了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一系列障碍。其中,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执行大工业电价,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区等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降低充电成本。
但是,目前电动汽车发展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仍然有很多技术面问题亟待解决,电池续航里程升级、充电时间过长、充电桩基建完善等制约发展的因素。以比亚迪E6为例,其最大续航里程300公里,单次充电时间超过五个小时,车主表示每次出门都需要计算好里程,存在焦虑情绪。二是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带来的体制、机制问题,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提供电能的补充,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涉及到供电商、运营商和用户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三是充电站或充电桩的商业开发及运营模式决定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程度,保障运行安全和市场发展的空间。确定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寻找合适的充电设施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和盈利方式,更快地推进电动汽车商业化已成为现在迫切需要和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四是环境问题,环境限制不可能建设那多充电桩,电池组生产、运输、安装、处理、充电、更换、报废安全处理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五是由于电动汽车起步阶段大量充电站桩咪表建设,会造成资源浪费,规划不足又会制约产业快速发展。以10%电动车比例思考,年10%增长率,充电桩一次规划建设到位,那么第一年闲置90%  第二年闲置80%,到第五年闲置50%,加之前四年闲置的就达350%,资源利用浪费惊人,投资回报率太低,制约着社会资金参与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加之现在燃油车保有量大,占用充电桩位置,不可能建设大量充电桩。
由此,如何为电动汽车快速而经济地充电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行业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该种充电机器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停车场内自动靠近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和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支架、充电控制单元、蓄电池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行走控制单元及电机,车架上设置有驱动轮、导向轮;所述电机通过变速箱与驱动轮连接,并驱动其转动;所述充电机构放置在所述车架上,车架上设置有搬运机械臂,所述搬运机械臂用于将充电机构搬上或搬下所述车架: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充、放电接口,充电接口与蓄电池组连接,用于为所述蓄电池组充电;放电接口通过电缆和充电接头为电动汽车充电;所述机器人还包括触摸感应装置,触摸感应装置包括信号源、导电体、感应器、整流电路和侦测器,所述导电体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电缆和充电接头外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一交流信号,所述导电体与信号源连接,感应器与导电体构成一个电容,用于感应人体接触式产生的杂讯并输出一信号;所述侦测器与感应器连接,用于接收有该感应器输出的信号;整流电路一端与信号源连接,另一端与该侦测器的负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侦测器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当人体触碰所述电缆或充电接头时,充电控制单元中止向汽车充电。
进一步,所述导电体和感应器均为线型。
进一步,所述机器人包括语音提示单元,当人体触碰电缆或充电接头时,语音提示单元发出提示音。
进一步,所述搬运机械臂包括立柱、旋臂、斜拉杆,立柱顶部设置有可水平旋转的旋转轴套;旋臂一端直接与旋转轴套固定连接,另一端则通过斜拉杆与旋转轴套固定连接,旋臂的所述另一端还设置有升降所述充电机构的升降机构。
进一步,所述搬运机械臂上还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旋臂的步进电机。
进一步,所述车架的前端和后端都安装有探测雷达和弹性防撞装置。
进一步,所述弹性防撞装置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保险杠。
进一步,所述机器人还设置有人机交互单元,操作人员可通过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将操作指令输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或行走控制单元。
进一步,所述机器人还包括消防装置;所述充电或行走控制单元与该消防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耐用,该机器人能够通过探测雷达自动回避障碍物避免与碰撞,即便发生碰撞,弹性防撞装置能够提供有效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一套行走机构可以配置多套充电机构,行走机构将充电机构放置预定停车位,充电机构持续为电动车充电,行走机构可以自行回到库房,为其他车辆配置充电机构。由此该机器人工作效率更高,实际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充电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实施例中触摸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10和充电机构20;充电机构20包括支架、充电控制单元25、蓄电池组28;行走机构10包括车架11、行走控制单元12及电机,车架11上设置有驱动轮13、导向轮15;电机通过变速箱与驱动轮13连接,并驱动其转动;充电机构20放置在车架11上,车架11上设置有搬运机械臂30,搬运机械臂30用于将充电机构20搬上或搬下车架11。
搬运机械臂30包括立柱31、旋臂32、斜拉杆33,立柱31顶部设置有可水平旋转的旋转轴套34;旋臂32一端直接与旋转轴套34固定连接,另一端则通过斜拉杆33与旋转轴套34固定连接,旋臂32的顶端还设置有升降充电机构的升降机构35。该升降机构包括吊钩35a、支撑轮35b和卷扬电机35c。搬运机械臂上还设置有用于旋转旋臂的步进电机36。
车架11的前端和后端都安装有探测雷达17和弹性防撞装置19。弹性防撞装置19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保险杠。
机器人充电机构还包括充、放电接口,充电接口与蓄电池组28连接,用于为蓄电池组28充电;放电接口通过电缆21和充电接头23的方式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和行走控制单元设置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工作人员可通过无线网络将操作指令发送至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充电和行走控制单元还设置有人机交互单元,操作人员可通过人机交互单元将操作指令输入控制单元。
机器人还包括触摸感应装置80,如图2所示,触摸感应装置80包括信号源81、导电体82、感应器83、整流电路85和侦测器86,导电体82和感应器83设置在电缆和充电接头外表面上。信号源81用于产生一交流信号,导电体82与信号源81连接,感应器83与导电体82构成一个电容,用于感应人体接触式产生的杂讯并输出一信号;侦测器86与感应器连接,用于接收有该感应器输出的信号;整流电路85一端与信号源81连接,另一端与该侦测器86的负输入端连接。侦测器86与充电控制单元25连接,当人体触碰电缆或充电接头时,控制单元25中止向汽车充电。导电体和感应器均为线型。机器人包括语音提示单元87,当人体触碰电缆或充电接头时,语音提示单元87发出提示音,告知人离开电缆或充电接头。
以上结合附图仅描述了本申请的几个优选实施例,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下,做出的任何改进和/或变形,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行走机构和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支架、充电控制单元、蓄电池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行走控制单元及电机,车架上设置有驱动轮、导向轮;所述电机通过变速箱与驱动轮连接,并驱动其转动;所述充电机构放置在所述车架上,车架上设置有搬运机械臂,所述搬运机械臂用于将充电机构搬上或搬下所述车架: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充、放电接口,充电接口与蓄电池组连接,用于为所述蓄电池组充电;放电接口通过电缆和充电接头为电动汽车充电;所述机器人还包括触摸感应装置,触摸感应装置包括信号源、导电体、感应器、整流电路和侦测器,所述导电体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电缆和充电接头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一交流信号,所述导电体与信号源连接,感应器与导电体构成一个电容,用于感应人体接触式产生的杂讯并输出一信号;所述侦测器与感应器连接,用于接收有该感应器输出的信号;整流电路一端与信号源连接,另一端与该侦测器的负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器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当人体触碰所述电缆或充电接头时,充电控制单元中止向汽车充电;所述导电体和感应器均为线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语音提示单元,当人体触碰电缆或充电接头时,语音提示单元发出提示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械臂包括立柱、旋臂、斜拉杆,立柱顶部设置有可水平旋转的旋转轴套;旋臂一端直接与旋转轴套固定连接,另一端则通过斜拉杆与旋转轴套固定连接,旋臂的所述另一端还设置有升降所述充电机构的升降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械臂上还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旋臂的步进电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端和后端都安装有探测雷达和弹性防撞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撞装置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保险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消防装置;所述充电或行走控制单元与该消防装置连接。
CN201520059370.2U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9370.2U CN204452090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9370.2U CN204452090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2090U true CN204452090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937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090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2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8901U (zh) 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机器人
CN204452091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履带式充电机器人
CN20440795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悬挂轨道式机器人
CN204452397U (zh) 一种带有防水接头的多功能安全充电机器人
CN104505916A (zh) 一种停车场
CN204452092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CN20439788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履带式多功能机器人
CN204398907U (zh) 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机器人
CN20445208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轮式机器人
CN204406706U (zh) 一种智能数字化停车场
CN204452396U (zh) 一种带有电流逆变装置的充电机器人
CN204205653U (zh) 一种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充电桩
CN204452090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多功能机器人
CN20439890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轨道式机器人
CN204399134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轨道式多功能机器人
CN204452083U (zh) 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机器人
CN204349520U (zh) 一种停车场
CN204398902U (zh) 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机器人
CN204452089U (zh) 一种带有触摸感应装置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
CN204349521U (zh) 一种停车场
CN204407957U (zh) 一种带有电流逆变装置的充电机器人
CN204452086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器人
CN204145039U (zh) 一种带有蓝牙的充电桩
CN204407948U (zh) 一种停车场
CN204452398U (zh) 一种带有电流逆变装置的充电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7

Address after: 100018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South East high poplar Jiayuan 8 Building 7 30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uo far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2800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ongliao city Kerqinzuoyihouqi Ganqika town Qin Mara Jie Yi Wei five group No. 25

Patentee before: CAIWULIJ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