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0037U - Z轴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Z轴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0037U
CN204450037U CN201420813776.0U CN201420813776U CN204450037U CN 204450037 U CN204450037 U CN 204450037U CN 201420813776 U CN201420813776 U CN 201420813776U CN 204450037 U CN204450037 U CN 204450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spindle box
motor
main spindle
overc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37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国栋
包为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DAROMA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DAROMA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DAROMA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DAROMA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137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0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0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00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Z轴进给系统,包括动力主轴装置和Z轴进给传动装置;动力主轴装置的主轴箱左下腔内设有主轴安装筒,主轴安装在主轴安装筒内,打刀缸安装在主轴箱顶部左侧,伺服驱动电机安装在主轴箱顶部右侧,伺服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同步轮与主轴上端的从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传动;Z轴进给传动装置中,立柱左侧面的竖向滑道内设置Z轴丝杆螺母副,Z轴丝杆螺母副中的Z轴丝杆上端与进给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竖向滑道两边线性滑轨的滑块与主轴箱连接;立柱的右侧部分的配重安装腔内装Z轴配重组件,Z轴配重组件连接配重链条一端,配重链条另一端连接主轴箱。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升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加工中心加工性能和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Z轴进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上的Z轴进给系统,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加工中心是典型的集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机械加工设备,它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设计制造水平。加工中心综合加工能力强,工件一次装夹定位后能完成较多的加工步骤,加工中心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单件加工活中小批量多品种加工。它也是判断企业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加工中心已成为现代机床发展的主流方向,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
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是一种先进的加工设备,其与传统的立式加工中心相比,床身长度大大缩减,由此带来了底座刚度提高、浇铸材料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加工难度降低等优点。
Z轴进给系统是四轴联动加工中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性与否对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的加工性能和加工精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Z轴进给系统通常存在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影响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的加工性能和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Z轴进给系统,其应用于四周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中,具有结构巧妙合理,提升稳定性好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的加工性能和加工精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主轴装置和Z轴进给传动装置;
所述动力主轴装置包括主轴箱、主轴、伺服驱动电机、打刀缸和主动同步轮;所述主轴箱右侧面上设有连接体;主轴箱的内腔空间分割为左上腔、右上腔、左下腔和右下腔,所述左下腔内设有主轴安装筒,所述主轴安装在主轴安装筒内,主轴上端从动同步轮位于左上腔内;所述打刀缸安装在主轴箱顶部左侧,打刀缸的活塞杆端向下与主轴的拉刀杆配合;所述伺服驱动电机安装在主轴箱顶部右侧,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主动同步轮,该主动同步轮与主轴上端的从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传动;
所述Z轴进给传动装置包括立柱、进给伺服电机、电机座、Z轴丝杆螺母副、线性滑轨、Z轴配重组件、配重链支架、转向链轮和配重链条,所述立柱底部设有用于连接X轴进给驱动机构的X向连接体;所述立柱左侧面上设有竖向滑道,所述进给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竖向滑道的顶部,所述Z轴丝杆螺母副竖向设置,通过转动支撑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竖向滑道内,Z轴丝杆螺母副包括Z轴丝杆和Z轴螺母,Z轴丝杆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进给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Z轴螺母能够在竖向滑道内竖向自由移动,Z轴螺母与动力主轴装置中的连接体连接;所述竖向滑道两边安装线性滑轨,线性滑轨的滑块与主轴箱连接;所述立柱的右侧部分设有配重安装腔,所述Z轴配重组件装在配重安装腔内,在立柱顶部的前后两侧安装配重链支架,配重链支架上安装转向链轮,配重链轮上绕装配重链条,配重链条一端连接Z轴配重组件,配重链条另一端连接动力主轴装置中的主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同步轮通过锥外套和锥内套安装在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锥内套包括一体设置的内套体和内套法兰,所述内套体为一头粗一头细的锥形结构,内套体的内套中心孔套装在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内套中心孔为圆柱形孔,所述内套法兰设置在内套体的粗端,内套法兰上设有内套锁紧连接孔,整个锥内套上设有两道中心对称的轴向切槽,其中一道轴向切槽轴向贯穿整个锥内套,另一道轴向切槽仅从内套体的细端贯穿至粗端并止于内套法兰;所述锥外套包括一体设置的外套体和外套法兰,所述外套体为圆柱体结构,外套体的外套中心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内套的内套体对应装在外套中心孔内,内套体的外壁形状与外套中心孔的内壁形状适配贴合,外套体前端面设有外套锁紧连接孔,所述外套锁紧连接孔与内套连接孔内装有锁紧螺栓,通过拧紧锁紧螺栓将锥内套和锥外套锁紧固定在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外套法兰设置在外套体外壁中部,外套法兰上设有周向分布的外套连接孔;所述主动同步轮套装在锥内套和锥外套上,主动同步轮的后端面设有周向分布的同步轮连接孔,主动同步轮与锥外套上的外套法兰之间通过装在外套连接孔和同步轮连接孔内的连接螺栓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伺服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调节板与主轴箱固定连接,伺服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调节板上,电机调节板固定安装在主轴箱上,电机调节板上的用于连接主轴箱的螺钉安装孔为腰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轴箱右侧面向前后两侧延伸设置有连接翼板,连接翼板与线性滑轨上的滑块连接;所述前后两侧的连接翼板与主轴箱的前后面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轴箱的右下腔内设置有十字形加强筋板;所述主轴安装筒与主轴箱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板,所述加强连接板上设有镂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支撑组件包括电机座、轴承盖板、下轴承座、轴承座衬套和轴承座预紧螺母;所述电机座为连体电机座,其包括一体设置的电机安装板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外壁上设有两个180°对称布置的翼形支撑连接块,所述电机安装板一体连接在两个翼形支撑连接块的末端,电机安装板的板平面与轴承座的轴向中心垂直,所述翼形支撑连接块支撑在竖向滑道的顶部,所述Z轴进给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的顶部,所述Z轴丝杆上端轴颈通过轴承件支撑安装在轴承座内,轴承件通过轴承盖板封装;所述竖向滑道下部的两边设有支撑凹槽,所述下轴承座外壁上设有两个180°对称布置的翼形支撑块,所述翼形支撑块对应嵌配在支撑凹槽内,所述轴承座衬套安装在下轴承座内,轴承座衬套下端外周壁设有外螺纹,轴承座衬套外壁设有键槽,键槽内装有导向键,所述下轴承座内孔壁上设有轴向导槽,所述导向键置于轴向导槽内;所述轴承座预紧螺母螺装在轴承座衬套上,轴承座预紧螺母向上旋紧以固定下轴承座;所述Z轴丝杆下端轴颈通过轴承件支撑安装在轴承座衬套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件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滚动轴承,在两个滚动轴承的两侧分别装有间隔环,内侧的间隔环顶在丝杆的轴颈台阶上,外侧的间隔环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所述滚动轴承采用角接触球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轴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光轴和支撑座,所述配重块的两个对角竖边上各设有一条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通槽,每个通槽内各穿设有一根竖向布置的光轴,所述光轴的上下端分别通过支撑座支撑安装在立柱上,光轴上设置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上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与配重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槽的一边设有定位凹槽,所述连接座的对应边嵌置于该定位凹槽内,实现连接座与配重块的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下部的右侧部向右延伸加宽,该延伸加宽部与立柱之间设有加强筋板;所述配重安装腔的内壁上设有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动力主轴装置的安装精度高,Z轴进给机构中的Z轴配重组件能够给Z轴进给系统提供有效的平衡,使Z轴方向的运动更加平稳精确,有利于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并且具有安装拆卸维修方便,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动力主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动力主轴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主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动力主轴装置的的主剖视图。
图6为图2中伺服驱动电机安装主动同步轮的结构主视图。
图7为图2中的A-A向结构剖视图。
图8为伺服驱动电机安装主动同步轮的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锥外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锥内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Z轴进给传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Z轴进给传动装置的的结构主视图。
图13为图12的右视图。
图14为图1中Z轴进给传动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15为图1中Z轴进给传动装置中配重块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Z轴进给系统主要由动力主轴装置1和Z轴进给传动装置2两大部分组成。
所述动力主轴装置1的结构如图1~图10所示,其主要由主轴箱1.1、主轴1.2、打刀缸1.3、伺服驱动电机1.4、电机调节板5、主动同步轮1.6、锥内套1.7和锥外套1.8等组成。
如图2~图5所示,所述主轴箱1.1右侧面上设有用于连接Z轴进给传动装置2的连接体1.1a;主轴箱1.1的内腔空间分割为左上腔、右上腔、左下腔和右下腔,所述左下腔内设有主轴安装筒1.1b,所述主轴1.2安装在主轴安装筒1.1b内,主轴1.2上端从动同步轮1.2a位于左上腔内;所述打刀缸1.3安装在主轴箱1.1顶部左侧,打刀缸1.3的活塞杆端向下与主轴1.2的拉刀杆配合;所述伺服驱动电机1.4安装在主轴箱1.1顶部右侧,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安装主动同步轮1.6,该主动同步轮1.6与主轴1.2上端的从动同步轮1.2a通过同步带连接传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同步轮1.6通过锥外套1.8和锥内套1.7安装在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其安装结构如图6~图10所示,所述锥内套1.7包括一体设置的内套体1.7a和内套法兰1.7b,所述内套体1.7a为一头粗一头细的锥形结构,内套体1.7a的内套中心孔套装在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内套中心孔为圆柱形孔,所述内套法兰1.7b设置在内套体1.7a的粗端,内套法兰1.7b上设有内套锁紧连接孔1.7d,整个锥内套1.7上设有两道中心对称的轴向切槽1.7c,其中一道轴向切槽1.7c轴向贯穿整个锥内套1.7,另一道轴向切槽1.7c仅从内套体1.7a的细端贯穿至粗端并止于内套法兰1.7b;所述锥外套1.8包括一体设置的外套体1.8a和外套法兰1.8b,所述外套体1.8a为圆柱体结构,外套体1.8a的外套中心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内套1.7的内套体1.7a对应装在外套中心孔内,内套体1.7a的外壁形状与外套中心孔的内壁形状适配贴合,外套体1.8a前端面设有外套锁紧连接孔1.8d,所述外套锁紧连接孔1.8d与内套连接孔内装有锁紧螺栓,通过拧紧锁紧螺栓将锥内套1.7和锥外套1.8锁紧固定在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所述外套法兰1.8b设置在外套体1.8a外壁中部,外套法兰1.8b上设有周向分布的外套连接孔1.8c;所述主动同步轮1.6套装在锥内套1.7和锥外套1.8上,主动同步轮1.6的后端面设有周向分布的同步轮连接孔,主动同步轮1.6与锥外套1.8上的外套法兰1.8b之间通过装在外套连接孔1.8c和同步轮连接孔内的连接螺栓紧固连接。
如图2、图6所示,所述伺服驱动电机1.4通过电机调节板1.5与主轴箱1.1固定连接,伺服驱动电机1.4固定安装在电机调节板1.5上,电机调节板1.5固定安装在主轴箱1.1上,电机调节板1.5上的用于连接主轴箱1.1的螺钉安装孔为腰形孔。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伺服驱动电机1.4的安装位置,为安装拆卸维修提供便利。
如图2~图5所示,所述主轴箱1.1右侧面向前后两侧延伸设置有连接翼板1.1e,前后两侧的连接翼板1.1e与主轴箱1.1的前后面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1f。
如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右下腔内设置有十字形加强筋板1.1g,所述主轴安装筒1.1b与主轴箱1.1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板1.1c,所述加强连接板1.1c上设有镂空孔1.1d。这样既可以提高动力主轴装置1的结构强度,同时又不会让动力主轴装置1的重量过大,降低加工主轴装置上Z轴进给传动装置2的负担。
所述Z轴进给传动装置2的结构如图11~图15所示,其主要由立柱2.1、进给伺服电机2.2、电机座2.3、Z轴丝杆螺母副2.4、线性滑轨2.5、Z轴配重组件、配重链支架2.13、转向链轮2.14和配重链条等组成,所述立柱2.1底部设有用于连接X轴进给驱动机构的X向连接体2.1a;所述立柱2.1左侧面上设有竖向滑道2.1b,所述进给伺服电机2.2通过电机座2.3安装在竖向滑道2.1b的顶部,所述Z轴丝杆螺母副2.4竖向设置,通过转动支撑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竖向滑道2.1b内,Z轴丝杆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进给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Z轴螺母能够在竖向滑道2.1b内竖向自由移动,Z轴螺母用于连接Z轴进给系统的动力主轴装置1;所述竖向滑道2.1b两边安装线性滑轨2.5,线性滑轨2.5上的滑块与动力主轴装置1上的;所述立柱2.1的右侧部分设有配重安装腔2.1d,所述Z轴配重组件装在配重安装腔2.1d内,在立柱2.1顶部的前后两侧安装配重链支架2.13,配重链支架2.13上安装转向链轮2.14,配重链轮2.14上绕装配重链条,配重链条一端连接Z轴配重组件,配重链条另一端用于连接动力主轴装置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撑组件的结构详细如图14所示,其主要由电机座2.3、轴承盖板2.7、下轴承座2.10、轴承座衬套2.11和轴承座预紧螺母2.12组成;所述电机座2.3为连体电机座2.3,其包括一体设置的电机安装板2.3a和轴承座2.3c,所述轴承座2.3c外壁上设有两个180°对称布置的翼形支撑连接块2.3b,所述电机安装板2.3a一体连接在两个翼形支撑连接块2.3b的末端,电机安装板2.3a的板平面与轴承座2.3c的轴向中心垂直,所述翼形支撑连接块2.3b支撑在竖向滑道2.1b的顶部,所述Z轴进给伺服电机2.2安装在电机安装板2.3a的顶部,所述Z轴丝杆上端轴颈通过轴承件支撑安装在轴承座2.3c内,轴承件通过轴承盖板2.7封装;所述竖向滑道2.1b下部的两边设有支撑凹槽2.1c,所述下轴承座2.10外壁上设有两个180°对称布置的翼形支撑块2.10a,所述翼形支撑块2.10a对应嵌配在支撑凹槽2.1c内,所述轴承座衬套2.11安装在下轴承座2.10内,轴承座衬套2.11下端外周壁设有外螺纹,轴承座衬套2.11外壁设有键槽,键槽内装有导向键,所述下轴承座2.10内孔壁上设有轴向导槽,所述导向键置于轴向导槽内;所述轴承座预紧螺母2.12螺装在轴承座衬套2.11上,轴承座预紧螺母2.12向上旋紧以固定下轴承座2.10;所述Z轴丝杆下端轴颈通过轴承件支撑安装在轴承座衬套2.11内。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件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滚动轴承2.8,在两个滚动轴承2.8的两侧分别装有间隔环2.9,内侧的间隔环2.9顶在丝杆的轴颈台阶上,外侧的间隔环2.9通过锁紧螺母2.6锁紧固定。所述滚动轴承2.8采用角接触球轴承。
如图14、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Z轴配重组件主要由配重块2.15、光轴2.16、直线轴承2.17、连接座2.18和支撑座2.19组成,所述配重块2.15的两个对角竖边上各设有一条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通槽2.15a,每个通槽2.15a内各穿设有一根竖向布置的光轴2.16,所述光轴2.16的上下端分别通过支撑座2.19支撑安装在立柱2.1上,光轴2.16上设置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直线轴承2.17,所述直线轴承2.17上安装有连接座2.18,连接座2.18与配重块2.1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槽2.15a的一边设有定位凹槽2.15b,所述连接座2.18的对应边嵌置于该定位凹槽2.15b内,实现连接座与配重块2.15的固定连接。
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立柱2.1下部的右侧部向右延伸加宽,该延伸加宽部与立柱2.1之间设有加强筋板2.1d。这样一方面使得立柱2.1底部的宽度增大,提高立柱2.1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立柱2.1的结构强度。所述配重安装腔2.1d的内壁上设有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加强筋2.1e,这样也是为了增加立柱2.1的结构强度。
具体安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的Z轴配重组件能够给Z轴进给系统提供有效的平衡,使Z轴方向的运动更加平稳精确,有利于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在拆卸更换Z轴配重组件时只需要将一端的支撑座2.19卸掉,即可将配重块2.15提出,安装拆卸维修方便,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Claims (10)

1.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主轴装置(1)和Z轴进给传动装置(2);
所述动力主轴装置(1)包括主轴箱(1.1)、主轴(1.2)、伺服驱动电机(1.4)、打刀缸(1.3)和主动同步轮(1.6);所述主轴箱(1.1)右侧面上设有连接体(1.1a);主轴箱(1.1)的内腔空间分割为左上腔、右上腔、左下腔和右下腔,所述左下腔内设有主轴安装筒(1.1b),所述主轴(1.2)安装在主轴安装筒(1.1b)内,主轴(1.2)上端从动同步轮(1.2a)位于左上腔内;所述打刀缸(1.3)安装在主轴箱(1.1)顶部左侧,打刀缸(1.3)的活塞杆端向下与主轴(1.2)的拉刀杆配合;所述伺服驱动电机(1.4)安装在主轴箱(1.1)顶部右侧,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安装主动同步轮(1.6),该主动同步轮(1.6)与主轴(1.2)上端的从动同步轮(1.2a)通过同步带连接传动;
所述Z轴进给传动装置(2)包括立柱(2.1)、进给伺服电机(2.2)、电机座(2.3)、Z轴丝杆螺母副(2.4)、线性滑轨(2.5)、Z轴配重组件、配重链支架(2.13)、转向链轮(2.14)和配重链条,所述立柱(2.1)底部设有用于连接X轴进给驱动机构的X向连接体(2.1a);所述立柱(2.1)左侧面上设有竖向滑道(2.1b),所述进给伺服电机(2.2)通过电机座(2.3)安装在竖向滑道(2.1b)的顶部,所述Z轴丝杆螺母副(2.4)竖向设置,通过转动支撑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竖向滑道(2.1b)内,Z轴丝杆螺母副(2.4)包括Z轴丝杆和Z轴螺母,Z轴丝杆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进给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Z轴螺母能够在竖向滑道(2.1b)内竖向自由移动,Z轴螺母与动力主轴装置(1)中的连接体(1.1a)连接;所述竖向滑道(2.1b)两边安装线性滑轨(2.5),线性滑轨(2.5)的滑块与主轴箱(1.1)连接;所述立柱(2.1)的右侧部分设有配重安装腔(2.1d),所述Z轴配重组件装在配重安装腔(2.1d)内,在立柱(2.1)顶部的前后两侧安装配重链支架(2.13),配重链支架(2.13)上安装转向链轮(2.14),配重链轮(2.14)上绕装配重链条,配重链条一端连接Z轴配重组件,配重链条另一端连接动力主轴装置(1)中的主轴箱(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同步轮(1.6)通过锥外套(1.8)和锥内套(1.7)安装在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所述锥内套(1.7)包括一体设置的内套体(1.7a)和内套法兰(1.7b),所述内套体(1.7a)为一头粗一头细的锥形结构,内套体(1.7a)的内套中心孔套装在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内套中心孔为圆柱形孔,所述内套法兰(1.7b)设置在内套体(1.7a)的粗端,内套法兰(1.7b)上设有内套锁紧连接孔(1.7d),整个锥内套(1.7)上设有两道中心对称的轴向切槽(1.7c),其中一道轴向切槽(1.7c)轴向贯穿整个锥内套(1.7),另一道轴向切槽(1.7c)仅从内套体(1.7a)的细端贯穿至粗端并止于内套法兰(1.7b);所述锥外套(1.8)包括一体设置的外套体(1.8a)和外套法兰(1.8b),所述外套体(1.8a)为圆柱体结构,外套体(1.8a)的外套中心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内套(1.7)的内套体(1.7a)对应装在外套中心孔内,内套体(1.7a)的外壁形状与外套中心孔的内壁形状适配贴合,外套体(1.8a)前端面设有外套锁紧连接孔(1.8d),所述外套锁紧连接孔(1.8d)与内套连接孔内装有锁紧螺栓,通过拧紧锁紧螺栓将锥内套(1.7)和锥外套(1.8)锁紧固定在伺服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所述外套法兰(1.8b)设置在外套体(1.8a)外壁中部,外套法兰(1.8b)上设有周向分布的外套连接孔(1.8c);所述主动同步轮(1.6)套装在锥内套(1.7)和锥外套(1.8)上,主动同步轮(1.6)的后端面设有周向分布的同步轮连接孔,主动同步轮(1.6)与锥外套(1.8)上的外套法兰(1.8b)之间通过装在外套连接孔(1.8c)和同步轮连接孔内的连接螺栓紧固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电机(1.4)通过电机调节板(1.5)与主轴箱(1.1)固定连接,伺服驱动电机(1.4)固定安装在电机调节板(1.5)上,电机调节板(1.5)固定安装在主轴箱(1.1)上,电机调节板(1.5)上的用于连接主轴箱(1.1)的螺钉安装孔为腰形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1.1)右侧面向前后两侧延伸设置有连接翼板(1.1e),连接翼板(1.1e)与线性滑轨(2.5)上的滑块连接;所述前后两侧的连接翼板(1.1e)与主轴箱(1.1)的前后面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1f)。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1.1)的右下腔内设置有十字形加强筋板(1.1g);所述主轴安装筒(1.1b)与主轴箱(1.1)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板(1.1c),所述加强连接板(1.1c)上设有镂空孔(1.1d)。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组件包括电机座(2.3)、轴承盖板(2.7)、下轴承座(2.10)、轴承座衬套(2.11)和轴承座预紧螺母(2.12);所述电机座(2.3)为连体电机座(2.3),其包括一体设置的电机安装板(2.3a)和轴承座(2.3c),所述轴承座(2.3c)外壁上设有两个180°对称布置的翼形支撑连接块(2.3b),所述电机安装板(2.3a)一体连接在两个翼形支撑连接块(2.3b)的末端,电机安装板(2.3a)的板平面与轴承座(2.3c)的轴向中心垂直,所述翼形支撑连接块(2.3b)支撑在竖向滑道(2.1b)的顶部,所述Z轴进给伺服电机(2.2)安装在电机安装板(2.3a)的顶部,所述Z轴丝杆上端轴颈通过轴承件支撑安装在轴承座(2.3c)内,轴承件通过轴承盖板(2.7)封装;所述竖向滑道(2.1b)下部的两边设有支撑凹槽(2.1c),所述下轴承座(2.10)外壁上设有两个180°对称布置的翼形支撑块(2.10a),所述翼形支撑块(2.10a)对应嵌配在支撑凹槽(2.1c)内,所述轴承座衬套(2.11)安装在下轴承座(2.10)内,轴承座衬套(2.11)下端外周壁设有外螺纹,轴承座衬套(2.11)外壁设有键槽,键槽内装有导向键,所述下轴承座(2.10)内孔壁上设有轴向导槽,所述导向键置于轴向导槽内;所述轴承座预紧螺母(2.12)螺装在轴承座衬套(2.11)上,轴承座预紧螺母(2.12)向上旋紧以固定下轴承座(2.10);所述Z轴丝杆下端轴颈通过轴承件支撑安装在轴承座衬套(2.11)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件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滚动轴承(2.8),在两个滚动轴承(2.8)的两侧分别装有间隔环(2.9),内侧的间隔环(2.9)顶在丝杆的轴颈台阶上,外侧的间隔环(2.9)通过锁紧螺母(2.6)锁紧固定;所述滚动轴承(2.8)采用角接触球轴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2.15)、光轴(2.16)和支撑座(2.19),所述配重块(2.15)的两个对角竖边上各设有一条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通槽(2.15a),每个通槽(2.15a)内各穿设有一根竖向布置的光轴(2.16),所述光轴(2.16)的上下端分别通过支撑座(2.19)支撑安装在立柱(2.1)上,光轴(2.16)上设置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直线轴承(2.17),所述直线轴承(2.17)上安装有连接座(2.18),连接座(2.18)与配重块(2.15)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15a)的一边设有定位凹槽(2.15b),所述连接座(2.18)的对应边嵌置于该定位凹槽(2.15b)内,实现连接座与配重块(2.15)的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Z轴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1)下部的右侧部向右延伸加宽,该延伸加宽部与立柱(2.1)之间设有加强筋板(2.1d);所述配重安装腔(2.1d)的内壁上设有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加强筋(2.1e)。
CN201420813776.0U 2014-12-19 2014-12-19 Z轴进给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0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3776.0U CN204450037U (zh) 2014-12-19 2014-12-19 Z轴进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3776.0U CN204450037U (zh) 2014-12-19 2014-12-19 Z轴进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0037U true CN204450037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377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0037U (zh) 2014-12-19 2014-12-19 Z轴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003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3617A (zh) * 2014-12-19 2015-04-08 无锡大龙马数控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Z轴进给系统
CN106425642A (zh) * 2016-12-09 2017-02-22 东莞市巨冈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钻攻中心z轴的进给机构
CN107984486A (zh) * 2017-12-05 2018-05-04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紧凑型机械主轴制孔末端执行器
CN109986661A (zh) * 2019-04-24 2019-07-09 上海烨恒木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木门铣锁合页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3617A (zh) * 2014-12-19 2015-04-08 无锡大龙马数控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Z轴进给系统
CN104493617B (zh) * 2014-12-19 2016-08-17 无锡大龙马数控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Z轴进给系统
CN106425642A (zh) * 2016-12-09 2017-02-22 东莞市巨冈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钻攻中心z轴的进给机构
CN107984486A (zh) * 2017-12-05 2018-05-04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紧凑型机械主轴制孔末端执行器
CN109986661A (zh) * 2019-04-24 2019-07-09 上海烨恒木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木门铣锁合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3617B (zh) Z轴进给系统
CN204450037U (zh) Z轴进给系统
CN101961835A (zh) 一种数控车铣复合机
CN204338886U (zh) 动力主轴装置
CN104493614A (zh) 带配重平衡的z轴进给传动装置
CN106180817A (zh) 一种便于调整钻头的铸铁用钻孔装置
CN213614245U (zh) 一种机床台板加工用高效钻孔装置
CN205836318U (zh) 一种木工雕刻机
CN204339415U (zh) 带配重平衡的z轴进给传动装置
CN204339409U (zh) Z轴进给传动装置
CN104493512B (zh) 加工中心底座工作台
CN104493208B (zh) 动力主轴装置
CN104493206A (zh) 加工中心动力主轴装置上的主轴箱结构
CN103084399B (zh) 一种平立转换轧机辅助锁紧装置
CN204449917U (zh) 加工中心底座工作台
CN204338884U (zh) 加工中心动力主轴装置上的主轴箱结构
CN205437241U (zh)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深孔钻床
CN210550180U (zh) 一种外沟磨床砂轮更换用辅助装置
CN104493613B (zh) Z轴进给系统中的z轴进给驱动部件安装结构
CN20922323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缸体专用镗孔机
CN201132262Y (zh) 简易水平钻铣装置
CN204381939U (zh) 主动同步轮安装机构
CN207534455U (zh) 一种铣床立向进给机构
CN204339414U (zh) Y轴进给传动装置
CN201189607Y (zh) 一种镗杆内置铣轴落地镗铣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