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42083U - 一种清洁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42083U
CN204442083U CN201520060057.0U CN201520060057U CN204442083U CN 204442083 U CN204442083 U CN 204442083U CN 201520060057 U CN201520060057 U CN 201520060057U CN 204442083 U CN204442083 U CN 204442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ucer
cleaning device
elastic component
permanent magnet
driv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00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晓国
徐振武
戴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f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f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f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f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600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42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42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4208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个人清洁护理的清洁器件,包括与手柄外壳可拆卸地联接的清洁器件外壳、支撑清洁器件的支架、清洁元件载体和分布在清洁元件载体上的清洁元件、被动组件以及清洁器件换能器。清洁器件换能器包括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换能器弹性件的一端与相应的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固联,换能器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固联;其中,利用弹性材料的弯曲应变构成具有固有振动频率f的清洁器件,使得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的范围为100Hz至400Hz,固有频率f和手柄中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的关系满足:0.85f0<f<1.05f0。本发明所提供的清洁器件结构更紧凑、造型更美观、转动更平稳且噪音更小。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个人清洁、装配在手柄外壳上的将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清洁器件。
背景技术
对于如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电动洁面器、电动沐浴器等个人清洁护理用具而言,重要的是,应具有可将往复运动转换成使清洁元件作预期旋转运动的清洁器件,这些清洁器件应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且安全可靠。
已知有许多用于驱动清洁元件的驱动结构。例如马达、磁系统及电磁系统。有些驱动结构采用轴承(例如滚珠轴承)来支撑驱动器,这种结构既昂贵又复杂,而且还存在噪音及马达的阻尼。
CN 100591301C公开了一种将侧向运动转换为器具工作件的旋转运动的装置,其中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铁,可产生侧向力,在操作时与两个永磁铁结合,永磁铁固定到位于运动转换组件后端的可移动的端部件,以便通过侧向稍微弧线的平移方式移动端部件。运动转换组件通过设置板簧将驱动组件的驱动动作转换成驱动轴的扭转或旋转动作,驱动轴再转动刷头臂和刷头,使之围绕驱动轴的纵向轴线旋转。
CN 101297775B公开了一种共振驱动系统弹性件的调整方法,其中弹簧件不弯曲,通过充分改变弹性件的刚度而改变其谐振频率,使其非常接近器具的驱动频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个人清洁护理、装配在手柄外壳上的可将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清洁器件,该清洁器件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组装方便、转动平稳、噪音小、阻尼低、安全可靠且造型更为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个人清洁护理、将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清洁器件,包括:与手柄外壳可拆卸地联接的清洁器件外壳;支撑清洁器件的支架,其可拆卸地固定在清洁器件外壳上;清洁元件载体和分布在清洁元件载体上的清洁元件,清洁元件载体的与分布有清洁元件的那端相反的一端通过密封件与清洁器件外壳联接;被动组件,其位于手柄外壳内的驱动线圈的上方并包括永磁体载体和多个永磁体,永磁体载体被固定到清洁器件换能器的与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相反端的端部,所述多个永磁体被固定在永磁体载体上;清洁器件换能器,其包括换能器支架、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和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紧配地插入清洁元件载体使得清洁器件换能器与清洁元件载体固联在一起,换能器弹性件的一端与相应的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固联在一起,换能器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固联在一起;其中,利用弹性材料的弯曲应变构成具有固有振动频率f的清洁器件,使得所述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的范围为100Hz至400Hz,所述固有频率f和所述手柄中所述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的关系满足:0.85f0<f<1.05f0。当所述固有振动频率f与手柄中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相同时,使清洁器件处于共振状态;当所述固有振动频率f与手柄中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相近时,使清洁器件处于谐振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引入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利用弹性材料的弯曲应变构成具有固有振动频率f的清洁器件。根据振动原理可知,清洁器件受迫于手柄外壳中驱动线圈的驱动频率f0作往复转动,当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非常接近驱动频率f0时,手柄外壳中的驱动线圈产生并作用在清洁器件上的电磁力使清洁器件处于谐振状态,当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等于驱动频率f0时,手柄外壳中的驱动线圈产生并作用在清洁器件上的电磁力使清洁器件处于共振状态。众所周知,谐振状态或共振状态下的能量传递效率非常高。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合理地配置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和多个永磁体,可实现清洁器件的平稳转动,从而免去了一些为了实现清洁器件的旋转转动而必须设置的约束件,比如轴承等。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合理配置多个永磁体使得被动组件上受到的电磁合力接近于零,并巧妙利用作用在被动组件上的转矩,可以省去所述约束结构(比如轴承结构等),因此使清洁器件结构更紧凑,转动更平稳且噪音更小。此外,与只设有一个换能器弹性件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清洁器件结构的噪音更低且效能更高。
一方面,为了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通常要求所述个人护理用具具有约6000~24000转/分的速度,也即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为100~400Hz。实验证明,当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为100~400Hz时,能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为250Hz。以15000转/分的往复转动为例,即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在250Hz左右,实验证明,清洁元件在250Hz左右的频率下往复高速运动可使清洁元件周围的空气和液体相互作用形成气爆,这种不规律的湍流可以形成非常有效地祛除如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之类的顽固污渍的聚集能量和瞬间释放能量的过程。再深入地,所述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的范围为220Hz至280Hz。实验进一步证明,当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位于220~280Hz之间时,都能够取得类似于固有频率为250Hz时的非常有效的效果。另一方面,当满足:0.85f0<f<1.05f0时,也就是将固有频率范围控制在驱动频率f0的0.85倍至1.05倍之间时,实验证明,能够取得最好的谐振效果,保持很高效率的能量传递,非常有助于实现清洁元件的高速往复旋转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能器弹性件包括两个换能器弹性件,即,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它们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旋转轴线或旋转轴线的平行线对称分布,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分别位于换能器支架的旋转轴线的两侧,两者的夹角为180°。由此,设置两个夹角互成180°的换能器弹性件,并使它们相对于旋转轴线或旋转轴线的平行线对称分布,从而可以使所有换能器弹性件上的受力等效到清洁器件换能器旋转轴上的电磁合力基本为零,且产生绕清洁器件换能器旋转轴或平行于旋转轴的线的转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换能器弹性件包括两个换能器弹性件,即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它们设置在换能器旋转轴线两侧,两者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80°或90°<α<270°。
对于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可以做如下解释:例如假设驱动线圈施加电磁力于永磁体上、被动组件承受顺时针方向的转矩时,清洁器件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向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传递转矩,使第一换能器弹性件绕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沿逆时针方向弯曲应变,使第二换能器弹性件绕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也沿逆时针旋转方向弯曲应变,换能器绕旋转轴线沿顺时针旋转。反之,当被动组件上承受逆时针方向的转矩时,清洁器件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向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传递转矩,使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绕各自的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弯曲应变,换能器绕旋转轴线沿逆时针旋转。由此能够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对夹角α进行灵活调节,使得整体受力达到所需要的状态,保持最佳性能。
较优化地,换能器弹性件可以包括三个换能器弹性件,其中任意两个换能器弹性件相对于第三个换能器弹性件的夹角为β,且90°<β<180°,所述任意两个换能器弹性件之间的夹角为δ,δ=360°-2β。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换能器弹性件、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三换能器弹性件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同样可以使清洁器件换能器上受力平衡,承受转矩,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较优化地,换能器弹性件包括矩形弹性件或片型弹性件。在工业应用中,圆形弹性件和片型弹性件为常见弹性件,都较易从市场上获得。
较优化地,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小于长度和宽度,该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在0.05mm~1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换能器上至少设有二个弹性件,二个或多个弹性件可等效成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等效成一个虚拟弹簧。该虚拟弹簧与质量m构成弹簧振子系统。弹簧振子系统中的弹簧劲度系数即为该虚拟弹簧的劲度系数,因此单个弹性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弹簧振子系统中的弹簧劲度系数。下面以矩形弹性件(片型弹性件的一种)为例进行说明。定义:K1矩为单个矩形弹性件受弯曲变形时的等效劲度系数;矩形弹性件沿受力方向的几何尺寸厚度为h;矩形弹性件从受力点指向固定点方向即力臂方向的几何尺寸长度为L,宽度为b;根据固体力学原理可知,K1矩正比于bh3/L3,厚度h和劲度系数K1矩高度相关,因而通过调整厚度h可以得到不同的K1矩。通过实验发现和计算发现,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在0.05mm~1mm之间,能够得到需要的劲度系数,进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较优化地,将所述多个永磁体配置为当交变电流流过固定在手柄外壳内的驱动线圈、驱动线圈和多个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时,使得驱动线圈和多个永磁体之间产生的作用在被动组件上的电磁力合力接近于零,即,被动组件受力平衡,同时被动组件上承受由所述电磁力形成的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转矩;其中,被动组件上包含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约30mm×30mm至60mm×60mm。通过在清洁器件上合理布置多个永磁体和驱动线圈的相对位置,在驱动线圈通过交变电流时,被动组件上受到了电磁合力为接近于零的平衡力,且产生随驱动线圈电流方向变化而变化方向的转矩,从而被动组件被驱动线圈驱动而沿顺时钟方向和逆时钟方向反复转动,从而实现了合力接近于零,达到了力平衡,而只产生转矩的效果,因此也就可以省去轴承等部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更优化地,所述多个永磁体包括四个永磁体,即两个例如S极朝向驱动线圈的第一永磁体和两个例如N极朝向驱动线圈的第二永磁体,左侧的第二永磁体和左侧的第一永磁体相对于驱动线圈铁芯大体对称分布,右侧的第一永磁体和右侧的第二永磁体相对于驱动线圈铁芯大体对称分布,左侧上部第二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和右侧上部第一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对准,左侧下部第一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和右侧下部第二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对准,上述两条横向中心线相互平行。通电时,在同一时刻驱动线圈中的电流投影在同侧的第一永磁体平面上的电流方向和投影在同侧的第二永磁体平面上的电流方向相反。驱动线圈被固定在驱动手柄内,当电流I流过驱动线圈时,驱动线圈和四个永磁体之间分别产生电磁力F1、F2、F3、F4,由于四个永磁体相对于驱动线圈铁芯均匀对称分布,所以电磁力F1、F2与F3、F4大小基本相等、方向相反,即被动组件上所受到的电磁合力接近于零,也就是说,其受力达到平衡,仅有转矩存在,因此也就可以省去轴承等部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对于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而言,优选被动组件上包含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等于30mm×30mm。对于电动洁面器和电动沐浴器而言,优选被动组件上包含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等于60mm×60mm。上述两种不同的所述最大投影面积设计主要考虑到不同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个人清洁护理的清洁器件的正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驱动线圈和永磁体的相对位置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3所示的驱动线圈和永磁体的力学分析的投影示意图;
图3B为图3所示的驱动线圈和永磁体的力学分析示意图;
图3C为多个永磁体的另一种配置方式;
图4为一种个人清洁护理的清洁器件的正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清洁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清洁器件换能器的立体视图;
图7为图4中清洁器件换能器和清洁器件右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个人清洁护理的清洁器件的正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清洁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清洁器件换能器的立体图;
图11为再一种清洁器件换能器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两个换能器弹性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3为三个换能器弹性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4为电动洁面器的正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电动洁面器的分解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 为驱动手柄
2A、2B、2D 为清洁器件
3A、3B、3D 为清洁器件上的清洁元件载体
4A、4B、4D 为清洁元件(例如,刷毛)
5A、5B 为密封件
10 为手柄外壳
11 为电子线路板总成PCBA
12 为电池或电源
13 为充电线圈
14 为驱动线圈
15 为驱动线圈铁芯
16 为开关
17 为开关按钮
20A、20B、20D 为不同结构的清洁器件外壳
21A、21B、21D 为不同结构的清洁器件右支架
22A、22B、22D 为不同结构的清洁器件左支架
23A、23B、23C、23D 为不同结构的清洁器件换能器
24 为S极朝向手柄的驱动线圈的第一永磁体
25 为N极朝向手柄的驱动线圈的第二永磁体
26 为永磁体载体
27A、27B、27D 为锁紧螺丝
23A1、23B1、23C1、23D1 为第一换能器弹性件
23A2、23B2、23C2、23D2 为第二换能器弹性件
23A31、23B31、23B32、23C3、23D3 为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
23A4、23B4、23C4、23D4 为换能器支架
23A41、23A42、23B41、23B42、23C41、23C42、23D41、23D42为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
23A5、23B5 为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
23C11、23C22、23C33 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换能器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以电动牙刷作为用于个人清洁护理的清洁器件的典型例子,并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下面仅以电动牙刷为例进行解释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电动剃须刀、电动洁面器、电动沐浴器等。
在全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
为了清楚起见,在本说明书中采用了表述空间相对位置的词语如“上”、“下”、“上部”、“下部”、“左”、“右”、“横向”、“正向”、“反向”等来简单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一或多个)或特征(一或多个)的相互关系,其中,“上”、“下”、“上部”、“下部”是相对于清洁器件轴线而言的,面向相应视图沿平行于清洁器件轴线的向上方向定义为“上”、“上部”,沿平行于清洁器件轴线的向下方向定义为“下”、“下部”;“左”和“右”是相对于清洁器件轴线而言的,面向相应视图沿垂直于清洁器件轴线的方向在清洁器件轴线的左侧定义为“左”,其右侧定义为“右”;“横向”是指垂直于清洁器件轴线的方向;“向外”是指垂直于纸面迎向操作者的方向;“向内”是指垂直于纸面远离操作者的方向。
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词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个元件或构成部分,这些元件或构成部分不应受这些词语的限制。这些词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或构成部分和另一元件或构成部分,而不包含“顺序”。因此,将下面讨论的那些元件或构成部分的序数词相互变换也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
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词汇“和/或”包括所列出的一或多个相关联的词汇中的任一个和所有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可往复运动的清洁器件(如牙刷头)2A通过清洁器件外壳20A与手柄1的手柄外壳10例如以螺纹联接方式可拆卸地联接在一起,螺纹联接可以使驱动手柄1和清洁器件2A可靠地联接在一起,也可以方便地分离驱动手柄1和清洁器件2A。通常,驱动手柄1中装有电池12或电源、电子线路板总成PCBA11、开关16、充电线圈13等。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手柄1中还装有驱动线圈14,在驱动线圈14的中空部分设置具有高导磁特性的驱动线圈铁芯15。手柄外壳10上还布置有开关按钮17,开关按钮17用以启动或停止驱动手柄1的工作。驱动手柄1在邻近清洁器件方向上设置有凹部,用以容纳部分清洁器件。
如图1、2、5所示,清洁器件2A包括清洁器件外壳20A、用于支承清洁器件2A的清洁器件右支架21A和清洁器件左支架22A、清洁器件换能器23A、被动组件、密封件5A、清洁元件载体3A及清洁元件4A。清洁器件的右、左支架21A、22A可以通过如螺钉之类的固定件联接并可拆卸地固定在清洁器件外壳20A上。如图6所示,清洁器件换能器23A,例如可以由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换能器支架23A4、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以及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23A5整体注塑成型,也可以由各独立零件组装而成。通过将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23A5紧配地插入清洁元件载体3A中而使清洁器件换能器23A与清洁元件载体3A固联在一起。清洁元件载体3A上分布有清洁元件4A,清洁元件4A可以是如刷毛之类的物品。密封件5A的一端与清洁元件载体3A联接,密封件5A的另一端与清洁器件外壳20A联接。其中,被动组件由多个第一和第二永磁体24、25及永磁体载体26组成,第一永磁体24和第二永磁体25可以为长方体形,它们交错地分布于驱动线圈铁芯15的两侧,永磁体载体26被固定到清洁器件换能器23A的与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23A5相反端的端部。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永磁体24、25固定在永磁体载体26上。第一永磁体24在朝向驱动线圈14方向上的极性与第二永磁体25在朝向驱动线圈14方向上的极性相反。
如图3、5、6、7所示,在本例中,被动组件,例如可以包括两个例如S极朝向驱动线圈14的第一永磁体24和两个例如N极朝向驱动线圈14的第二永磁体25。第一永磁体24、第二永磁体25和驱动线圈14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如图3所示。在图3中,被动组件中左侧的第二永磁体25和左侧的第一永磁体24相对于驱动线圈铁芯15可以大体对称分布,右侧的第一永磁体24和右侧的第二永磁体25相对于驱动线圈铁芯15可以大体对称分布。左侧上部第二永磁体25的横向中心线和右侧上部第一永磁体24的横向中心线对准,左侧下部第一永磁体24的横向中心线和右侧下部第二永磁体25的横向中心线对准,上述两条横向中心线相互平行。通电时,同一时刻驱动线圈中的电流投影在同侧的第一永磁体平面上的电流方向和投影在同侧的第二永磁体平面上的电流方向相反。
如图3、3A、3B所示的本示例中,驱动线圈14被固定在驱动手柄1内,当电流I流过驱动线圈14时,驱动线圈14和右侧第一、第二及左侧第一、第二永磁体24、25之间分别产生电磁力F1、F2、F3、F4,由于左、右两侧的第一、第二永磁体24、25相对于驱动线圈铁芯15均匀对称分布,所以电磁力F1、F2与F3、F4大小基本相等、方向相反,即被动组件上所受到的电磁合力接近于零,也就是说,其受力平衡。如图3所示,由于合理布置了左、右两侧的第一、第二永磁体24、25,被动组件上可产生由F1、F2、F3、F4分别形成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M1、M2、M3、M4,转矩M为转矩M1、M2、M3、M4之和,转矩M的矢量方向指向清洁元件,在图3B所示方向中,转矩M驱动被动组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转距的矢量方向也指向清洁元件。值得提醒的是,图3和图3B中的转矩的矢量方向是一致的,但由于视图方向的原因,在描述中,它们各自的转矩分别被称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实际上图3和图3B中的转矩为同一转矩。
图3A为图3的力学分析的投影示意图。图3A更清楚地显示了各电磁力的方向,若以驱动线圈铁芯15中心O点为原点建立坐标,左侧永磁体24、25以y轴为右侧边界,左侧第一永磁体24和左侧第二永磁体25相对于X轴对称分布。右侧永磁体24、25以y轴为左侧边界,右侧第一永磁体24和右侧第二永磁体25相对于X轴对称分布,图中F1、F2、F3、F4为分别作用于永磁体24、25上的力。显然,在图3A所示的永磁体24、25和驱动线圈14的配置方案中,F1、F2、F3、F4的大小相同,F1、F2具有相同方向,F3、F4具有相同方向且和F1、F2的方向相反。图3B为图3的力学分析示意图,其示出了将力集中到O′点所得到的分析结果。O′为永磁体组的几何中心,其处于被动组件上。O-O′线段平行于或重合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在图3B中,O′和O点重合,被动组件受到的电磁力合力为零,且受到M转矩作用,M转矩为力F1、F2、F3、F4分别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转矩M1、M2、M3、M4之和。当然,永磁体24、25和驱动线圈14还可有其他配置,而不限于此。
当与图3所示电流I方向相反的电流流过驱动线圈14时,如上所述,被动组件上受到的电磁合力为零,并产生沿逆时针方向的转矩,转矩的矢量方向指向远离清洁元件的一端。因此,通过在清洁器件2A上合理布置永磁体24、25和驱动线圈14的相对位置,在驱动线圈14通过交变电流时,被动组件上受到了电磁合力为零的平衡力,且产生随驱动线圈14电流方向变化而变化方向的转矩,从而被动组件被驱动线圈14驱动而沿顺时钟方向和逆时钟方向反复转动。显然,永磁体24、25和驱动线圈14的相对位置以及永磁体的个数并不限于本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不同方案。比如,永磁体24、25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或六个等;或者左侧的永磁体24、25互换位置或右侧的永磁体24、25互换位置;或者左侧永磁体平面和驱动线圈14的上平面成β角分布,右侧永磁体平面和驱动线圈14上平面成-β角分布。
图3C示出了六个永磁体的实施例,也就是在原先四个永磁体的基础上,再合理增加布置两块永磁体,其作用与前述的四个永磁体的相同,使得磁场投影面积更大,效果更好,显然还有很多其他配置方式,其原理也都是相同的,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3所示,第一永磁体24的N极和第二永磁体25的S极不可移动地固联在永磁体载体26上,三者构成被动组件。虽然本实施例中只示出了一个被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设有多个彼此没有相对运动的被动组件。
优选地,被动组件上包含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等于30mm×30mm至60mm×60mm,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而言,被动组件上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等于30mm×30mm;对于电动洁面器及电动沐浴器而言,被动组件上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等于60mm×60mm。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个人护理用具更加紧凑、造型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弹性件的弯曲特性可实现清洁器件的高效运动。图6中显示了F1、F2、F3、F4对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的扭转力矩的作用。如图6所示,左上永磁铁25受到如图中力F4的作用,L6为力F4到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的几何中心线的力臂L6,则电磁力F4对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产生扭矩M6,M6=F4·L6,M6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同样,右上永磁铁24受到力F1的作用,L5为力F1到第一换能器弹性23A1的几何中心线的力臂L5,则电磁力F1对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产生扭矩M5,M5=F1·L5,M5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配置永磁铁的形状、位置和换能器弹性件的形状、位置,使M5和M6大小近似相等,且方向相反。同理,F3和F2对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和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产生的扭矩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因此,被动组件上的电磁力对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的合扭矩为零。据此,只要合理设计永磁铁的形状、位置和换能器弹性件的形状、位置,弹性件的抗弯曲截面系数和抗扭转截面系数的大小对实现本实用新型影响不大,因而可扩大换能器弹性件几何尺寸的选择范围。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被动组件和清洁器件换能器支架23A4不可相对移动地固联在一起,固联的方法很多,如通过注塑或用螺丝固联等。为了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通常要求所述个人护理用具具有约6000~24000转/分的速度,也即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为100~400Hz,所述固有频率f和所述手柄中所述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的关系满足:0.85f0<f<1.05f0。实验证明,当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为100~400Hz时,能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为250Hz左右,所述固有频率f和所述手柄中所述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的关系满足:0.85f0<f<1.05f0。以15000转/分的往复转动为例,即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在250Hz左右,实验证明,清洁元件在250Hz左右的频率下往复高速运动可使清洁元件周围的空气和液体相互作用形成气爆,这种不规律的湍流可以形成非常有效地祛除如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之类的顽固污渍的聚集能量和瞬间释放能量的过程。再深入地,所述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的范围为220Hz至280Hz,所述固有频率f和所述手柄中所述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的关系满足:0.85f0<f<1.05f0。实验进一步证明,当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位于220~280Hz之间时,都能够取得类似于固有频率为250Hz时的非常有效的效果。
清洁器件2A具有自身的固有频率f,可以将该清洁器件2A看作为弹簧劲度系数K的弹簧和质量为m构成的弹簧振子系统。按照振动原理,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f正比于式中K为清洁器件2A所有弹性件等效到弹簧振子系统中的弹簧劲度系数,m为清洁器件2A所有广义质量等效到弹簧振子系统中的质量。
如图6所示的本例中,被动组件由多个永磁体和永磁体载体组成,被动组件相对于清洁器件2A除弹性件23A1、23A2外的其它部件具有较大的密度,而且被动组件处于远离弹性件23A1、23A2的远端,因而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因此被动组件的广义质量为上述弹簧振子系统中的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本实施例中,被动组件的广义质量可达到弹簧振子系统中的质量的60%。
根据振动原理,清洁器件2A的固有频率f和手柄外壳10中驱动线圈14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相近或相等时,所述个人护理用具具有较高的效率,此外,人们往往期望个人护理用具具有较好的手感,因此,其手柄1不可太粗大。一般而言,手柄1的直径应小于35mm,而高效的结构可以使手柄1更加细小,从而可以使个人护理用具拥有美观的外型。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被动组件的广义质量和弹性件的劲度系数,使得清洁器件2A和手柄外壳10中的驱动线圈14产生的频率为f0的电磁力处于谐振或共振状态,从而能在较小的空间内具有高效的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结合被动组件大小的选取和弹性件的合理配置可以使清洁器件2A的固有频率范围为100Hz至400Hz,即本例的清洁器件2A可以匹配输出电磁力频率介于100Hz~400Hz之间的个人护理用具的手柄1,且能实现手柄1和清洁器件2A之间能量的高效率传递。本例中清洁器件2A的固有频率f和手柄1中驱动线圈14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的关系为:
0.85f0<f<1.05f0
优选地,如图2、5、6、7所示,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分别和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及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的一端固联在一起,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23A41、23A42分别和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及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的另一端固联在一起。本例中,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旋转轴线或旋转轴线的平行线对称分布。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分别位于换能器支架23A4的旋转轴线的两侧,两者的夹角为180°,它们可以和换能器支架23A4以及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通过注塑联接在一起,也可以用一整块弹性件和换能器支架23A4与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通过注塑成型。在整体注塑成型的方案中,虽然采用整块弹性件制作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但由于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的受力方向不同,所以,仍可认为是由二个弹性件构成。
在图2、6和7所示的示例中,清洁器件换能器23A、清洁器件右支架21A及清洁器件左支架22A通过锁紧螺丝27A固联在一起,其中,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上设置有多个U型缺口(例如,图中示出了四个),这些U型缺口和换能器右支架21A上的相应数量的凸起相互配合,用以确定清洁器件换能器23A和清洁器件右支架21A的相对装配位置。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和清洁器左、右支架22A、21A被锁紧螺丝27A固联在一起,因此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和清洁器件左、右支架22A、21A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在该例中,清洁器件换能器支架23A4通过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以及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联接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在清洁器件2A未工作时,换能器23A被固定在清洁器件左、右支架22A、21A上,左、右支架22A、21A通过清洁器件外壳20A被螺纹联接到手柄外壳10上。清洁器件2A工作时,换能器支架23A4和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通过换能器弹性组件中所有弹性件的协同作用产生相对运动,而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被固联在清洁器件左、右支架22A、21A上且保持静止,所以只有换能器支架23A4相对于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运动。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23A5向上延伸插入清洁元件载体3A中,上述联接可以是固联,从而把运动和能量通过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23A5传递给清洁元件载体3A,再通过清洁元件载体3A传递到清洁元件4A。
如图1、2、3、3B和3C所示,清洁器件外壳20A具有螺纹结构,手柄外壳10上具有与之相配的螺纹结构。本实施例中,将清洁器件部分地插入驱动手柄1上部的凹部后,通过清洁器件外壳20A和手柄外壳10的螺纹联接,将清洁器件2A紧锁于驱动手柄1上。使用者把清洁器件2A固定到驱动手柄1上并启动驱动手柄1时,驱动手柄1的驱动线圈14中流过频率为f0的交变电流,清洁器件被动组件的永磁体24、25形成的磁场和通电的驱动线圈14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通过相对于驱动线圈14合理地配置永磁体24、25的数量及位置,被动组件上受到的电磁力基本平衡,且产生转矩M。由于交变电流流过驱动线圈14,被动组件上的转矩方向也是交变的,又因为被动组件和清洁器件换能器23A固联,清洁器件换能器23A接收来自被动组件的运动和能量。
如图6所示,假设在初始状态下,被动组件驱动清洁器件换能器23A的转矩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被固定在清洁器件左、右支架22A、21A上,弹性组件固定在换能器支架23A4上,当换能器支架23A4受被动组件驱动沿顺时针转动时,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23A41驱动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沿顺时针方向弯曲,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发生弯曲应变,储存能量,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绕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沿顺时针方向弯曲应变。如果把转矩对应到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则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在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区域等效于受到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力F5,其力臂为等效力F5到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和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A1沿迎向力F5方向的接触线的距离。同时,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23A42驱动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沿顺时针方向弯曲,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发生弯曲应变,储存能量,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也绕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沿顺时针方向弯曲应变。如果把转矩对应到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则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在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区域等效于受到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力F6,其力臂为等效力F6到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A3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A2沿迎向力F6方向的接触线的距离。显然,弹性组件上受到的力基本平衡,清洁器件换能器23A只受到沿顺时针方向转矩的作用。反之,当被动组件受手柄外壳10中驱动线圈14驱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上述分析相似,清洁器件换能器23A上受力基本平衡,清洁器件换能器23A只受逆时针方向转矩的作用,因此清洁器件换能器23A响应手柄外壳10中驱动线圈14的驱动,作往复转动。清洁元件4A通过清洁元件载体3A联接到换能器23A上,清洁器件换能器23A驱动清洁元件4A往复转动。
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中创造性引入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23A1、23A2,利用弹性材料的弯曲应变构成具有固有振动频率f的清洁器件2A,根据振动原理可知,清洁器件2A受迫于手柄外壳10中驱动线圈14的驱动频率f0作往复转动。当清洁器件2A的固有频率f非常接近驱动频率f0时,手柄外壳10中的驱动线圈14产生并作用在清洁器件2A上的电磁力使清洁器件2A处于谐振状态,当清洁器件2A的固有频率f等于驱动频率f0时,手柄外壳10中的驱动线圈14产生并作用在清洁器件2A上的电磁力使清洁器件2A处于共振状态。众所周知,谐振状态或共振状态下的能量传递效率非常高。在现有的采用轴承(例如滚珠轴承)的驱动结构中,设置轴承之类的约束件是为了防止清洁器件除旋转运动外还存在其它运动,但是这种约束将带来噪音和能量损耗,也增加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合理地配置弹性件和永磁体,可实现清洁器件2A的平稳转动,从而免去了一些为了实现清洁器件的旋转转动而必须设置的约束件(如轴承等)。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合理配置永磁体使得被动组件上受到的电磁合力为零,并巧妙利用作用在被动组件上的转矩,可以省去所述约束结构,因此使清洁器件结构更紧凑,转动更平稳且噪音更小。此外,与只设有一个换能器弹性件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清洁器件结构的噪音更低且效能更高。
图8、9和10示出了另一种清洁器件换能器23B。如图所示,清洁器件换能器23B包括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B1、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B2、换能器支架23B4、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B31、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B32以及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23B5,上述零件可以通过整体注塑成型为清洁器件换能器23B。
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B31、23B32被分别设置在换能器支架23B4的外侧,清洁器件右、左支架21B、22B及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B31、23B32通过锁紧螺丝27B固联在一起。在本例中,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B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B2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旋转轴线或旋转轴线的平行线对称分布。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B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B2位于换能器支架旋转轴线的两侧,两者的夹角为180°。假设驱动线圈14施加电磁力于永磁体24、25上、被动组件承受顺时针方向的转矩时,清洁器件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23B41、23B42向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B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B2传递转矩,使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B1绕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B31沿逆时针方向弯曲应变,使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B2绕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B32也沿逆时针旋转方向弯曲应变。换能器23B绕旋转轴线沿顺时针旋转。反之,当被动组件上承受逆时针方向的转矩时,清洁器件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23B41、23B42向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B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B2传递转矩,使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B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B2绕各自的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23B31、23B32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弯曲应变。换能器23B绕旋转轴线沿逆时针旋转。此种清洁器件的运动分析类似于前一种清洁器件的运动分析。
图11、图12示出了再一种清洁器件换能器23C,相对于清洁器件2A中的换能器23A,此方案中的第一换能器弹性件23C1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23C2设置在换能器旋转轴线两侧,两者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80°,或者也可以是α角为90°<α<270°,此方案中的运动分析如前所述,原理相同。
虽然上面以两个换能器弹性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例所示的两个。例如,如图13所示,换能器23C可以包括三个换能器弹性件:换能器弹性件23C11、换能器弹性件23C22和换能器弹性件23C33。换能器弹性件23C11和换能器弹性件23C22相对于换能器弹性件23C33的夹角可以都是β,其中90°<β<180°,换能器弹性件23C11相对于换能器弹性件23C22的夹角可以是δ,δ=360°-2β。按照图13所示,通过合理设置换能器弹性件23C11、换能器弹性件23C22和换能器弹性件23C33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同样可以使清洁器件换能器23C上受力平衡,承受转矩。
当然,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也可以设置更多的换能器弹性件,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引入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这些换能器弹性件绕清洁器件换能器旋转轴或旋转轴平行线分布,其中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270°,该两个换能器弹性件上承受的转矩相对于各自的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的等效力夹角大于90°且小于270°,且等效力相对于各自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的力矩方向相同。优选设置两个夹角互成180°的换能器弹性件,并使它们相对于旋转轴线或旋转轴线的平行线对称分布,从而可以使所有换能器弹性件上的受力等效到清洁器件换能器旋转轴上的电磁合力基本为零,且产生绕清洁器件换能器旋转轴或平行于旋转轴的线的转矩。综合考虑换能器弹性件的力学性能,频率响应性能,本例中的换能器弹性件优选为片型弹性件。进一步优选的是,该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小于长度和宽度。最为优选的是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在0.05mm~1mm之间。
本例中换能器上至少设有二个弹性件,二个或多个弹性件可等效成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等效成一个虚拟弹簧。该虚拟弹簧与质量m构成弹簧振子系统。弹簧振子系统中的弹簧劲度系数即为该虚拟弹簧的劲度系数,因此单个弹性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弹簧振子系统中的弹簧劲度系数。下面以矩形弹性件(片型弹性件的一种)为例进行说明。定义:K1矩为单个矩形弹性件受弯曲变形时的等效劲度系数;矩形弹性件沿受力方向的几何尺寸厚度为h;矩形弹性件从受力点指向固定点方向即力臂方向的几何尺寸长度为L,宽度为b;根据固体力学原理可知,K1矩正比于bL3/L3,厚度h和劲度系数K1矩高度相关,因而通过调整厚度h可以得到不同的K1矩
优选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在0.05mm~1mm之间。
在工业应用中,圆形弹性件和片型弹性件为常见弹性件,圆形和片型弹性件较易从市场上获得。下面在弹性件作弯曲运动时针对矩形弹性件(片型弹性件的一种)和圆形弹性件来分析各自的等效劲度系数。定义圆形弹性件的直径为d。弹性件的等效劲度系数K1的大小正比于清洁元件的运动幅度。由于矩形弹性件的等效劲度系数K1矩和bh3/L3成正比,圆型弹性件的等效劲度系数K1圆和d4/L3成正比,针对等效劲度系数K1的调节,矩形弹性件具有比圆形弹性件更大的可调范围。例如,如果把矩形弹性件宽度b调整到初始值的1.1倍,则等效劲度系数K1矩变为初始值的1.1倍。而把圆形弹性件直径d调整到初始值的1.1倍时,则等效劲度系数K1圆为变为初始值的1.74倍。显然,矩形弹性件比圆形弹性件更容易通过调整构件几何尺寸获得不同的劲度系数。
由上可知,矩形弹性件可以通过弹性件宽度b值的调整来实现弹性件等效劲度系数K1矩的微调,也可以通过弹性件厚度h值的调整来实现弹性件等效劲度系数K1矩的粗调。片型弹性件和矩形弹性件的分析类似,从构件尺寸考虑,本实用新型优选片型弹性件。
如上所述,为使个人护理用具拥有高效率的能量转换性能,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应接近或等于手柄外壳10中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同样f成正比,本例中可以通过调节片型弹性件厚度h来得到不同的劲度系数K值,以使0.85f0<f<1.05f0。图14、图15示出了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动洁面器上的情况。如图所示,换能器支架23D4联接清洁元件载体3D,当交变电流流过手柄中的驱动线圈时产生电磁力,电磁力驱动清洁器件换能器,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洁器件结构,可以平稳、低噪音、高效且成本低廉地将能量和运动传递到清洁元件,实现清洁元件的高速往复旋转运动。
个人护理用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液体,通常个人护理用具是密封的,也就是说它是防水的。由于手柄是密封的,手柄内功率器件的散热条件较差,因此在所述个人护理用具中必须控制功率器件的功耗。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分布永磁体和弹性件而构成高效运动机构,可以使个人护理用具的效率提升且确保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的最大输入功率小于6W;确保电动洁面器的最大输入功率小于10W;确保电动沐浴器的最大输入功率小于15W。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个人清洁护理、将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清洁器件,包括:
与手柄外壳可拆卸地联接的清洁器件外壳;
支撑清洁器件的支架,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清洁器件外壳上;
清洁元件载体和分布在所述清洁元件载体上的清洁元件,所述清洁元件载体的与分布有所述清洁元件的那端相反的一端通过密封件与清洁器件外壳联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被动组件,其位于所述手柄外壳内的驱动线圈的上方并包括永磁体载体和多个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载体被固定到清洁器件换能器的与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相反端的端部,所述多个永磁体被固定在所述永磁体载体上;
其中,所述清洁器件换能器包括:换能器支架、至少两个换能器弹性件、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和所述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所述清洁元件载体联接轴紧配地插入所述清洁元件载体使得所述清洁器件换能器与所述清洁元件载体固联,所述换能器弹性件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换能器弹性件固定件固联,所述换能器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换能器支架联接弹性件的传动臂固联;
其中,利用弹性材料的弯曲应变构成具有固有振动频率f的清洁器件,使得所述清洁器件的固有频率f的范围为100Hz至400Hz,所述固有频率f和所述手柄中所述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频率f0的关系满足:0.85f0<f<1.05f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弹性件包括两个换能器弹性件,即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它们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旋转轴线或旋转轴线的平行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所述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分别位于换能器支架的旋转轴线的两侧,两者的夹角为1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弹性件包括两个换能器弹性件,即第一换能器弹性件和第二换能器弹性件,它们设置在换能器旋转轴线两侧,两者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80°或90°<α<2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弹性件包括三个换能器弹性件,其中任意两个换能器弹性件相对于第三个换能器弹性件的夹角为β,且90°<β<180°,所述任意两个换能器弹性件之间的夹角为δ,δ=360°-2β。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弹性件包括矩形弹性件或片型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小于长度和宽度,该片型弹性件的厚度在0.05mm~1m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永磁体配置为当交变电流流过固定在所述手柄外壳内的所述驱动线圈时,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多个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使得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多个永磁体之间产生的作用在所述被动组件上的所述电磁力合力接近于零,即所述被动组件受力平衡,同时所述被动组件上承受由所述电磁力形成的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转矩;其中,被动组件上包含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约30mm×30mm至60mm×60mm。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永磁体包括四个永磁体,即,两个S极可以朝向驱动线圈的第一永磁体和两个N极可以朝向驱动线圈的第二永磁体,左侧的第二永磁体和左侧的第一永磁体相对于驱动线圈铁芯大体对称分布,右侧的第一永磁体和右侧的第二永磁体相对于所述驱动线圈铁芯大体对称分布,所述左侧上部第二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和所述右侧上部第一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左侧下部第一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 和所述右侧下部第二永磁体的横向中心线对准,上述两条横向中心线相互平行;通电时,同一时刻所述驱动线圈中的电流投影在同侧的第一永磁体平面上的电流方向和投影在同侧的第二永磁体平面上的电流方向相反。
9.一种用于个人清洁护理的电动牙刷或电动剃须刀,其包括手柄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将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被动组件上包含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等于30mm×30mm。
10.一种用于个人清洁护理的电动洁面器或电动沐浴器,其包括手柄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将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清洁器件,其特征在于,被动组件上包含所有永磁体的同一水平截面的最小平面在垂直于清洁器件换能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小于等于60mm×60mm。
CN201520060057.0U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清洁器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42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0057.0U CN204442083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清洁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0057.0U CN204442083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清洁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42083U true CN204442083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60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0057.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42083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清洁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420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7704A (zh) * 2015-01-28 2015-05-13 上海携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器件
CN105119459A (zh) * 2015-07-30 2015-12-02 北京希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电动牙刷中的马达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7704A (zh) * 2015-01-28 2015-05-13 上海携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器件
CN104617704B (zh) * 2015-01-28 2017-06-27 上海携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器件
CN105119459A (zh) * 2015-07-30 2015-12-02 北京希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电动牙刷中的马达
CN105119459B (zh) * 2015-07-30 2019-04-05 北京希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电动牙刷中的马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7704A (zh) 一种清洁器件
WO2016119136A1 (zh) 个人清洁护理用具
WO2016119137A1 (zh) 一种清洁器件
CN104617732B (zh) 个人清洁护理用具
JP6616336B2 (ja) パーソナルケア器具のための駆動システム及びパーソナルケア器具の動作方法
CA3029078C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use in driver apparatus of electric cleaning appliance
CN101615837B (zh) 驱动器以及使用它的电动牙刷
CN212996854U (zh) 电动牙刷
CN204442083U (zh) 一种清洁器件
CN107112881B (zh) 振荡电机
CN107394982B (zh) 微型直流电机
KR20130005638U (ko) 피부 관리 기기
JP2021509005A (ja) 揺動モータ及び電気装置
CN204392053U (zh) 个人清洁护理用具
CN105997288A (zh) 用于电动洁齿器具高速往复旋转的驱动装置
CN205729551U (zh) 用于电动洁齿器具高速往复旋转的驱动装置
KR102609107B1 (ko) 액추에이터 및 전동 이미용 기구
CN212162942U (zh) 电机
CN210872163U (zh) 一种用于电动牙刷的减震防抖连接结构
CN208479445U (zh) 一种电动牙刷及其磁场四极定位转角限制振动电机
CN217824692U (zh) 驱动装置、刷头以及电动牙刷
CN212162943U (zh) 一种电机及其定子铁芯
JP2021508590A (ja) 機械的なクリックオン型アクセサリによる二重運動洗浄
CN116707258A (zh) 驱动装置、刷头以及电动牙刷
CN213585535U (zh) 一种磁阻电机及电动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