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41581U - 集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41581U
CN204441581U CN201520110829.7U CN201520110829U CN204441581U CN 204441581 U CN204441581 U CN 204441581U CN 201520110829 U CN201520110829 U CN 201520110829U CN 204441581 U CN204441581 U CN 204441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layers
line concentrator
wiring
those
positi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08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月
陈英材
仲伟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 Shu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g Shu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 Shu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Kang Shu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08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41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41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415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线装置,包括多排接线层及多个导通件。各接线层包括多个接线端口,且这些接线层之间相互电性绝缘。这些导通件分别配置于这些接线层,其中各接线层的这些接线端口通过对应的导通件而相互电性导通。本实用新型能使正极线路与负极线路以较简单且清楚的方式连接,并具有较低的成本。

Description

集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集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机电设备(例如是自动化设备)的电路具有多个正极线路与多个负极线路,机电设备的这些正极线路与这些负极线路会通过例如是压线帽压接或是轨道式集线器转接,将多个正极线路与多个负极线路转为单一个正极线路与单一个负极线路,以连接于稳压电源的正极与负极。
然而,上述以压线帽压接或是轨道式集线器转接的方式会存在线路之间接触不良、接线混乱、电控箱拥挤以及集线器成本高昂的情形。详细而言,以压线帽压接的方式而言,由于压线帽要将所有的正极线路(或是负极线路)压合在一起,因此容易会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此外,以轨道式集线器转接的方式而言,由于轨道式集线器的各个接线端口之间需要通过短路条或导电片逐一地连接才能够导通,操作上较为复杂,且实务上时常发生正极与负极线路的接线混乱的问题。此外,随着机电设备越复杂,线路越多,一般的轨道式集线器的接线端口比较少,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个轨道式集线器,如此一来,这些轨道式集线器在电控箱中占用的体积较大,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线装置,其能使正极线路与负极线路以较简单且清楚的方式连接,并具有较低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线装置,包括多排接线层及多个导通件。各接线层包括多个接线端口,且这些接线层之间相互电性绝缘。这些导通件分别配置于这些接线层,其中各接线层的这些接线端口通过对应的导通件而相互电性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接线层包括至少一正极接线层以及至少一负极接线层,至少一正极接线层的这些接线端口用以供多个正极接线端子连接,且至少一负极接线层的这些接线端口用以供多个负极接线端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正极接线层的数量相同于至少一负极接线层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正极接线层的数量不同于至少一负极接线层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排接线层位于不同水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接线层呈现阶梯式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接线层中的这些接线端口的排列方向平行于一中心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接线层的数量为偶数个,且这些接线层在中心轴线的两侧呈对称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线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件,其中各接线层还包括多个开孔,这些开孔分别连通于所在的接线层的这些接线端口,各固定件穿设于对应的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孔与接线端口位于不同平面。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集线装置通过各导通件将各排的接线层的这些接线端口导通,只要将机电设备中相同电性的接线端子连接到同一排接线层的接线端口,即可使这些接线端子电性连接,使用者不需在集线装置的这些接线端口之间插上短路条或导电片,操作时较为简单方便,也具有较低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集线装置也可避免同一排接线层中有不同电性的端子而发生接线混乱的状况。另外,由于连接到正极接线端子的接线层即被定义为正极接线层,且连接到负极接线端子的接线层即被定义为负极接线层,使用者可视不同机电设备的正极接线端子与负极接线端子的数量自行调整接线层的排数,也就是说,集线装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足够因应各种机电设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集线装置设计为多层,且各层中具有多个接线端口,即便机电设备中接线端子的数量庞大也能满足其使用需求。集线装置通过多层设计能够降低在电控箱中占用的体积。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集线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接线端子插入图1的集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沿A-A线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中心轴线;
1:机电设备;
10:接线端子;
10a:正极接线端子;
10b:负极接线端子;
100:集线装置;
110:接线层;
110a:正极接线层;
110b:负极接线层;
112:接线端口;
114:开孔;
120:导通件;
13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集线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接线端子插入图1的集线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沿A-A线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集线装置100包括多排接线层110及多个导通件120。这些接线层110之间相互电性绝缘,且各接线层110包括多个接线端口112。这些导通件120分别配置于这些接线层110,各接线层110的这些接线端口112通过对应的导通件120而相互电性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集线装置100的接线层110的数量为六排。各接线层110的接线端口112的数量为十个,也就是说,每排接线层110的接线端口112可与十个接线端子10连接,而使这十个接线端子10相互导通。当然,接线层110的排数以及各接线层110中接线端口112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制。
这些接线层110的这些接线端口112用以供外部的机电设备1的接线端子10连接。需说明的是,在图2与图3中,机电设备1仅是示意性地示出单一机台,且为了避免连接的接线端子10数量过多而使得图式上线条较为复杂,故仅示意地示出两条正极接线端子10a与两条负极接线端子10b。实际上,机电设备1可具有多个机台,且各机台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正极接线端子10a与一个或多个负极接线端子10b。
由于一般的机电设备1具有正极接线端子10a与负极接线端子10b,当机电设备1的正极接线端子10a与负极接线端子10b连接到本实施例的集线装置100时,集线装置100的这些接线层110会包括至少一正极接线层110a以及至少一负极接线层110b。明确地说,当机电设备1的正极接线端子10a连接至集线装置100的接线层110时,此接线层110便成为正极接线层110a。同样地,当机电设备1的负极接线端子10b连接至集线装置100的接线层110时,此接线层110便成为负极接线层110b。
正极接线层110a的这些接线端口112可以用来供多个正极接线端子10a连接,且负极接线层110b的这些接线端口112用来供多个负极接线端子10b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正极接线层110a与负极接线层110b的层数与位置会依使用者的规划不同而变,并没有特定的层数与位置。
更详细地说,使用者在将外部的接线端子10连接到集线装置100的接线端口112之前,可先计算机电设备1中的正极接线端子10a与负极接线端子10b个别的数量,以规划要使用集线装置100上的哪些接线层110。使用者可视接线端子10的数量任意地定义哪些接线层110是要提供给正极接线端子10a连接,哪些接线层110是要提供给负极接线端子10b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集线装置100能够因应具有大量的正极接线端子10a与负极接线端子10b的连接需求的机电设备。
以正极接线端子10a为例,由于位于各层接线层110的导通件120已经将此接线层110的这些接线端口112导通,若有多个正极接线端子10a插在同一排接线层110的接线端口112上时,这些正极接线端子10a会被导通。机电设备1中这些正极接线端子10a便可以通过集线装置100达到将多个线路转为单一个线路,再连接于电源(未示出)的正极。同理,机电设备1的这些负极接线端子10b也通过集线装置100转为单一个负极线路,再连接于电源的负极,而达到多转一的功效。
若机电设备1中正极接线端子10a与负极接线端子10b的数量分别为20个,则表示在本实施例的集线装置100的架构下,使用者可选择其中两排或是三排接线层110来供正极接线端子10a连接,另外两排或是三排接线层110来供负极接线端子10b连接。以将20个正极接线端子10a连接到其中两排的接线层110,且20个负极接线端子10b连接到另外两排的接线层110来说,这四排接线层110上的接线端口112会被全部插满。或者,使用者也可以选择将20个正极接线端子10a分散地插在三排接线层110上,20个负极接线端子10b分散地插在另外三排接线层110上。
此外,不同排的接线层110可以连接至不同的电源,或者,使用者可视需求以例如是导线连接或是压线帽压合的方式将不同排且电性相同的接线层110导通,再一起连接至同一个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集线设备100已经预先通过导通件120将同一排的接线层110的接线端口112导通,使用者不需要再逐一地在接线端口112之间插置短路条或导电片,使用上相当方便,也可避免多条接线端子10被压线帽压合时发生接触不良的状况。此外,由于同一层的接线层110连接相同的电性的线路,可有效避免接线混乱而发生短路的现象,集线装置100的线路配置相当清楚简洁,后续查线上也相当方便。
另外,需说明的是,集线装置100的正极接线层110a的数量可以相同于负极接线层110b的数量,或者,集线装置100的正极接线层110a的数量也可以不同于负极接线层110b的数量。使用者可视机电设备的正极接线端子10a与负极接线端子10b的数量自行规划接线层110的排数。更进一步地说,若机电设备1中的正极接线端子10a的数量较多,也可将集线装置100中的较多的接线层110的数量定义为正极接线层110a,其他则定义为负极接线层110b。因此,本实施例的集线装置100可适应不同机电设备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灵活度。
此外,为了缩减集线装置100的尺寸,以降低集线装置100在电控箱(未示出)中所占用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排接线层110位于不同水平面。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接线层110呈现多排且阶梯式排列。相较于单一排的接线端子,本实施例的集线装置100具有较小的长度。此外,阶梯式的设计除了可缩减集线装置100的宽度之外,接线端子10便可分层地配置在集线装置100上,而避免接线混乱,并方便使用者将接线端子10连接至接线端口112以及后续查线。
另外,再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各接线层110中的这些接线端口112的排列方向平行于一中心轴线I,且这些接线层110在中心轴线I的两侧呈对称排列。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这六排接线层110分别分成三层,两两对称地从中心轴线I向外以阶梯的形式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而使得接线端子10可从左右两侧插入接线端口1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或是全部的接线层110也可以是在同一水平面,或者,接线层110也可以不呈阶梯或是对称的形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接线层110还包括多个开孔114,开孔114与接线端口112位于不同平面。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孔114位于接线层110的上方位置,接线端口112则位于侧面的位置。这些开孔114分别连通于所在的接线层110的这些接线端口112。当然,开孔114与接线端口112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
集线装置100还包括多个固定件13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30为螺丝,开孔114具有对应的螺纹,以使固定件130能够螺接于开孔114。当外部的接线端子10插入集线装置100的接线端口112之后,为了确保接线端子10导通且固定于接线端口112,各固定件130穿设于对应的开孔114,以抵压伸入接线端口112的接线端子10。也就是说,当操作者将接线端子10插入接线端口112之后,只要将固定件130向下旋以抵压住接线端子10即可达到定位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线装置通过各导通件将各排的接线层的这些接线端口导通,只要将机电设备中相同电性的接线端子连接到同一排接线层的接线端口,即可使这些接线端子电性连接,使用者不需在集线装置的这些接线端口之间插上短路条或导电片,操作时较为简单方便,也具有较低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集线装置也可避免同一排接线层中有不同电性的端子而发生接线混乱的状况。另外,由于连接到正极接线端子的接线层即被定义为正极接线层,且连接到负极接线端子的接线层即被定义为负极接线层,使用者可视不同机电设备的正极接线端子与负极接线端子的数量自行调整接线层的排数,也就是说,集线装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足够因应各种机电设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集线装置设计为多层,且各层中具有多个接线端口,即便机电设备中接线端子的数量庞大也能满足其使用需求。集线装置通过多层且阶梯状的设计能够降低在电控箱中占用的体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排接线层,各该接线层包括多个接线端口,且该些接线层之间相互电性绝缘;以及
多个导通件,分别配置于该些接线层,其中各该接线层的该些接线端口通过对应的该导通件而相互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接线层包括至少一正极接线层以及至少一负极接线层,该至少一正极接线层的该些接线端口用以供多个正极接线端子连接,且该至少一负极接线层的该些接线端口用以供多个负极接线端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正极接线层的数量相同于该至少一负极接线层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正极接线层的数量不同于该至少一负极接线层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两排该些接线层位于不同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接线层呈现阶梯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接线层中的该些接线端口的排列方向平行于中心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接线层的数量为偶数个,且该些接线层在该中心轴线的两侧呈对称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固定件,其中各该接线层还包括多个开孔,该些开孔分别连通于所在的该接线层的该些接线端口,各该固定件穿设于对应的该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开孔与该接线端口位于不同平面。
CN201520110829.7U 2015-02-15 2015-02-15 集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41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0829.7U CN204441581U (zh) 2015-02-15 2015-02-15 集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0829.7U CN204441581U (zh) 2015-02-15 2015-02-15 集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41581U true CN204441581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60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082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41581U (zh) 2015-02-15 2015-02-15 集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415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3137A (zh) * 2018-10-09 2021-05-04 申泰公司 缆线连接器系统
US11637404B2 (en) 2018-07-12 2023-04-25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7404B2 (en) 2018-07-12 2023-04-25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
CN112753137A (zh) * 2018-10-09 2021-05-04 申泰公司 缆线连接器系统
US11588262B2 (en) 2018-10-09 2023-02-21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8292B (zh) 用于将多个输入电能分配到相邻输出的方法和装置
CN204441581U (zh) 集线装置
CN202019055U (zh) 连接在开关末端的分线端子
CN102749970B (zh) 一种机架伺服器及使用其的供电系统
CN205920664U (zh) 一种可组装式九孔实验板
CN209497086U (zh) 一体式短路构件
CN203911129U (zh) 具双排交错式防呆结构的连接器
CN202998743U (zh) 逆变电焊机上的安装固定线路板
CN105679161A (zh) 一种可组装式九孔实验板
CN207183581U (zh) 接线端子
CN201478473U (zh) 一种新型带保护的接线端子组
CN203434315U (zh) 一种pcb板互相连接结构
CN205231275U (zh) 一种变压器接线端子
CN206041083U (zh) 组合式插座
CN215419595U (zh) 一种低成本交流电分配单元装置
CN207588220U (zh) 通信电源系统
CN202474488U (zh) 一种机柜电源插座
CN216162950U (zh) 一种快速实现电阻串并联的装置
CN205141196U (zh) 弱电端子排连接器
CN108666515A (zh) 汇流板及含其的电池模组
CN204216416U (zh) 一种直流配电柜
CN210984437U (zh) 一种高压线圈前面板装置
CN203212144U (zh) 端子岛式电梯用电器控制柜
CN203800272U (zh) 一种扩容插排
CN202189952U (zh) 一种分离式电源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