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6802U - 真空泵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真空泵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36802U
CN204436802U CN201520039724.7U CN201520039724U CN204436802U CN 204436802 U CN204436802 U CN 204436802U CN 201520039724 U CN201520039724 U CN 201520039724U CN 204436802 U CN204436802 U CN 204436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pump
exhaust gas
external exhaust
passage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97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浩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0397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36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36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36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配置结构。该真空泵配置结构包括配置在发动机周围的真空泵,发动机具备,用于将排气系统所排出的废气返还到进气系统的外部废气返还通道,该外部废气返还通道配置在气缸盖周围,真空泵配置在气缸盖旁、且位于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的上方。基于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对真空泵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

Description

真空泵配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汽车等车辆上,真空泵被用作制动助力器的负压源。真空泵通过使转子旋转而用叶片等使泵腔内的空气膨胀及压缩来在泵腔内产生负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真空泵的转子例如被发动机的凸轮轴驱动而转动。
在真空泵中,为了确保泵腔内的气密性,并确保转子和叶片等的滑动部的润滑性,通常从发动机(内燃机)向泵腔内供应润滑油。这种真空泵在冷机时,由于泵内的润滑油冻结成胶状等,所以润滑油的流动粘度会增大,从而会导致转子、叶片的摩擦增大。在此状况下,真空泵的启动性能会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受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9938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真空泵内的润滑油得到加温的真空泵配置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配置结构。该真空泵配置结构包括配置在发动机周围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具备,用于将排气系统所排出的废气返还到进气系统的外部废气返还通道,该外部废气返还通道配置在气缸盖周围,所述真空泵配置在所述气缸盖旁、且位于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的上方。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配置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对真空泵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
具体而言,由于真空泵被配置在高温废气流过的外部EGR通道(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的上方,所以,借助于外部EGR通道的辐射热及外部EGR通道的热所产生的上升气流(热气),真空泵内的润滑油能够得到有效的加温。因此,能够防止冷机时润滑油流动粘度增高的情况发生,提高真空泵的运行性能。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配置结构中,较佳为,所述真空泵隔着热传导构件而与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热接触。采用该结构,能有效地将外部废气返还通道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真空泵,从而能有效地对真空泵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配置结构中,较佳为,所述真空泵及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的一部分被保温覆盖构件覆盖。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外部废气返还通道产生的热量散发,从而更有效地对真空泵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配置结构中,较佳为,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直接相接触。采用该结构,外部废气返还通道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给真空泵,从而能更有效地对真空泵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泵配置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真空泵配置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真空泵配置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概要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泵配置结构的正视图。
首先说明配置有真空泵1的发动机10的概要结构。
如图1所示,发动机10是多缸(例如四缸)内燃机,由缸体11、气缸盖12、及油底壳13等构成。
在缸体11内,对每个气缸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活塞(未图示)。活塞通过连接杆(未图示)而与曲轴(未图示)相连接,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接杆而转变成曲轴的转动。
缸体11的上部组装有气缸盖12,缸体11、气缸盖12、及活塞形成各气缸的燃烧室(未图示)。
在气缸盖12内,形成有与每个气缸的燃烧室连通的进气端口(未图示)及排气端口(未图示)。另外,在气缸盖12内,配置有开闭各进气端口的进气阀(未图示)和开闭各排气端口的排气阀(未图示)。进一步,气缸盖上配置有驱动各进气阀和各排气阀的凸轮轴(未图示)。
在缸体11的下部,组装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底壳13。在发动机10运行时,该油底壳13中存储的润滑油被油泵(未图示)吸起并供给到活塞、曲轴轴承、连接杆轴承、凸轮轴轴承、涡轮轴轴承等,从而被用于各部分的润滑及冷却等。然后,对发动机10的各部分进行了润滑和冷却之后的润滑油又返回到油底壳13,并一直存储在油底壳13内,直到再次被油泵吸取。
在气缸盖12上连接着,用于将进入的空气分配给进气端口的进气歧管14、以及用于将从燃烧室经由排气端口而排出的废气集合在一起的排气歧管15。
在进气歧管14的入口上连接着用于从外部将空气导入该进气歧管14内的进气通道(未图示)。在排气歧管15的排气气流的下游侧,配置有涡轮增压器16及催化净化装置17。
涡轮增压器16由涡轮机叶轮(未图示)和压缩机叶轮(未图示),及连接该涡轮机叶轮与压缩机叶轮的涡轮轴(未图示)等构成。涡轮机叶轮配置在排气歧管15的下游侧的排气通道内,压缩机叶轮配置在进气歧管14的进气气流的上游侧的进气通道内。
另外,发动机10装备有EGR装置(排气再循环装置)18。EGR装置18具备外部EGR管道(外部EGR通道)18a。外部EGR管道18a的一端与进气歧管14连接。外部EGR管道18a的另一端与排气歧管15连接,从排气系统的排气歧管15排出的废气(EGR气体)的一部分通过外部EGR管道18a而被导入到进气系统的进气歧管14中。如此,通过将EGR气体(与外部空气相比,比热更高、氧气含量更少的气体)导入到进气系统(进气歧管14)中,能够使气缸内的燃烧温度降低、NOx的生成量减少。
在外部EGR管道18a的管道中设置有EGR阀门18b,通过调节该EGR阀门18b的开度,能够改变EGR比率[EGR量/(EGR量+空气进入量(新鲜空气量))(%)]。另外,在外部EGR管道18a中的EGR阀门18b的上游(排气侧),设置有用于将从排气歧管15流到外部EGR管道18a内的EGR气体(高温气体)冷却的EGR冷却器18c。经过该EGR冷却器18c的冷却,EGR气体的密度升高,空气进入量得到确保的同时,EGR比率升高。并且,如图1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EGR管道18a被配置成,围在气缸盖12的外侧附近。
下面,对真空泵1进行说明。
真空泵1被用作制动助力器的负压源,其内部大致呈圆筒形状,包括外壳、转子、及多个叶片。在外壳内部形成有通过进气口和排气口而与外部连通的泵腔。该泵腔内容纳着相对于泵腔的中心轴为偏心状态的转子。转子上形成有向径向延伸的多个沟槽,各沟槽上插入有叶片,且叶片能够在转子的径方向位移。
具有上述结构的真空泵1在转子转动时,因离心力的作用叶片从沟槽突出,由于叶片与泵腔内周面滑动接触,所以能够维持相邻泵腔之间的气密性。同时,通过使由叶片区分的闭塞空间的容积增减,而实现空气的吸入和压缩、排出,从而在泵腔内产生负压。另外,有关真空泵1的详细结构,例如可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泵1的转子通过连接构件与凸轮轴连接,转子随凸轮轴的转动而转动。另外,也可以是转子通过动力传动机构而与曲轴连接,转子借助于曲轴的转动力而转动。另外,转子也可以由电动机来驱动。
通常情况下,对于真空泵1,为了确保转子及叶片等的滑动部的润滑性,润滑油被供给到泵腔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10的油底壳13中存储的润滑油经由凸轮轴而被供给到泵腔内。然后,供给到泵腔内的润滑油对真空泵1的转子及叶片等进行了润滑和冷却等之后,又返回到发动机10的内部(油底壳13),再次被供给到真空泵1的泵腔内。
下面,通过本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真空泵1中,若发动机10在温度极低时(冷机时)启动,则因泵内的润滑油冻结成胶状等,润滑油的流动粘度会变大。若润滑油的流动粘度变大,则转子、叶片的摩擦会增大,而导致真空泵的启动性能变差。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叶片有可能破损。另外,若真空泵1的叶片破损,则有可能无法确保制动助力器用的负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真空泵1配置在气缸盖12旁、且为外部EGR管道18a(即,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的上方的位置。更为具体而言,将真空泵1配置在,外部EGR管道18a中的排气歧管15与EGR冷却器18c之间的外部EGR管道18d的上方。即,使真空泵1靠近高温废气流过的外部EGR管道18d。
通过这样将真空泵1配置在高温废气流过的外部EGR管道18d的上方,能够利用外部EGR管道18d的辐射热及外部EGR管道18d的热所产生的上升气流(热气),来有效地对真空泵1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这样,即便是发动机10在温度极低时启动,也能够防止润滑油的流动粘度升高,从而能够提高真空泵1的启动性能(运行性能)。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冷机时转子、叶片的摩擦增大,所以能够改善发动机10的能耗。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往真空泵1的润滑油是按照[发动机10]→[真空泵1]→[发动机10的油底壳13]的顺序循环,因此,供给到真空泵1的润滑油(即,在外部EGR管道18d得到加温的润滑油)会流入发动机10的油底壳13。这样,油底壳13内存储的润滑油中所含有的稀释燃料的蒸发得到促进,能够提高发动机10中的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其结果,能够防止发动机10内部的各种轴承(曲轴轴承、连接杆轴承、凸轮轴轴承、涡轮轴轴承等)的磨损,从而能够延长发动机10的润滑油交换的建议距离。
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使真空泵1隔着导热板(热传导构件)2与外部EGR管道18d热接触;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用保温覆盖构件3来覆盖真空泵1及外部EGR管道18d(外部EGR通道的一部分)。采用这些结构,能够有效地对真空泵1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
此外,为了更有效地对真空泵1内的润滑油进行加温,也可以采用真空泵1与外部EGR管道18d直接接触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叶片式真空泵的配置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适用于活塞式真空泵等其它方式的真空泵的配置。

Claims (4)

1.一种真空泵配置结构,包括配置在发动机周围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具备,用于将排气系统所排出的废气返还到进气系统的外部废气返还通道,该外部废气返还通道配置在气缸盖周围,所述真空泵配置在所述气缸盖旁、且位于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泵隔着热传导构件而与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热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泵及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的一部分被保温覆盖构件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外部废气返还通道直接相接触。
CN201520039724.7U 2015-01-20 2015-01-20 真空泵配置结构 Active CN204436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9724.7U CN204436802U (zh) 2015-01-20 2015-01-20 真空泵配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9724.7U CN204436802U (zh) 2015-01-20 2015-01-20 真空泵配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6802U true CN204436802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60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9724.7U Active CN204436802U (zh) 2015-01-20 2015-01-20 真空泵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36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6217B (zh) 用于注油转动或摆动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361839A1 (en) Oil cooling system for supercharged engine
CN204492953U (zh) 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内燃发动机
CN203962146U (zh) 包括涡轮增压器的系统
RU152164U1 (ru) Система двигателя с турбонаддувом
CN103906901A (zh) 内燃机的换气控制装置
US9163641B2 (en) Turbocharger support housing having improved drainage
US8408166B1 (en) System with a heat pipe
WO2006106795A1 (en) Control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919301B2 (en) Cylinder block assembly
CN102966458A (zh) 汽缸盖
US8113183B2 (en) Engine and supercharger with liquid cooled housings
CN103628979B (zh) 部分关闭的四缸直列式发动机和用于操作这样的四缸直列式发动机的方法
CN102588061B (zh) 增压液冷内燃发动机、冷却剂回路以及控制冷却剂回路的方法
RU2599220C2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с турбонаддувом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US20180283269A1 (en) Turbocharger for a vehicle engine
CN105102786A (zh) 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1946065B (zh) 曲轴箱通风
CN101265838A (zh) 固体燃料内燃机
CN104696088A (zh) 具有铝涡轮机外壳的发动机系统
JP5475517B2 (ja) エンジン
CN204436802U (zh) 真空泵配置结构
US8539936B2 (en) Supercharger rotor shaft seal pressure equalization
WO2019153496A1 (zh) V型12缸柴油机
EP1233162A1 (en) Supplemental air system for engine exhaust manifol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