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9264U - 微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微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9264U
CN204429264U CN201520051668.9U CN201520051668U CN204429264U CN 204429264 U CN204429264 U CN 204429264U CN 201520051668 U CN201520051668 U CN 201520051668U CN 204429264 U CN204429264 U CN 204429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hannel
ball
group reaction
reaction passage
inle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16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正强
张海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One
Original Assignee
Pos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O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One filed Critical Pos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One
Priority to CN2015200516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29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9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9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微反应器,包括第一物料入口管道、第二物料入口管道、物料出口管道和至少一组反应通道,每组反应通道包括中空的第一微通道球和第二微通道球,第一微通道球与第二微通道球之间设有若干中空的第三微通道球,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微管道,相邻的四个第三微通道球及第一微管道构成菱形,第一微通道球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通过第一微管道连接并构成菱形,第二微通道球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通过第一微管道连接并构成菱形;第一物料入口管道、第二物料入口管道分别与第一微通道球相通连接,物料出口管道与第二微通道球相通连接。采用微反应器缩短制备时间,提高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微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锌离子与卟啉的纳米络合物通常是在反应釜中、室温下反应24小时以上制备,所得产物在硅片上进行镀膜,其颗粒直径一般较大,并且分布不均匀,排列不规则,最重要地是方法的重复性差,结果时好时坏。这就为该项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带来了很大的瓶颈,没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反应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得产率高、重复性优的锌离子-卟啉纳米络合物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反应器,包括第一物料入口管道、第二物料入口管道、物料出口管道和至少一组反应通道,每组所述反应通道包括中空的第一微通道球和第二微通道球,所述第一微通道球与第二微通道球之间设有若干中空的第三微通道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微通道球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微管道,相邻的四个所述第三微通道球及第一微管道构成菱形,所述第一微通道球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通过第一微管道连接并构成菱形,所述第二微通道球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通过第一微管道连接并构成菱形;所述第一物料入口管道、第二物料入口管道分别与第一微通道球相通连接,所述物料出口管道与第二微通道球相通连接。
可选地,所述微反应器包括第一组反应通道、第二组反应通道和第三组反应通道,所述第一物料入口管道、第二物料入口管道分别与第一组反应通道的第一微通道球相通连接,所述第一组反应通道的第二微通道球通过第二微管道与第二组反应通道的第一微通道球连接,所述第二组反应通道的第二微通道球通过第三微管道与第三组反应通道的第一微通道球连接,所述第三组反应通道的第二微通道球与物料出口管道相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微通道球、第二微通道球、第三微通道球分别为椭球体,所述椭球体的长轴为0.5mm,短轴为0.3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微管道、第二微管道、第三微管道的断截面分别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为0.3mm,短轴为0.12mm。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微反应器来制备锌离子-卟啉纳米络合物,与反应釜相比,用微反应器制备的时间短,制备的纳米产物在硅片上镀膜后,其颗粒直径小、分别均匀、排列规则;而且,微反应器相对于反应釜,其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微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微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1-第一物料入口管道;    2-第二物料入口管道;   3-第一微通道球;
4-第二微通道球;        5-第三微通道球;       6-第一微管道;
7-第二微管道;          8-物料出口管道;       9-一组反应通道;
91-第一组反应通道;     92-第二组反应通道;   93-第三组反应通道;
41-第二微通道球;       32-第一微通道球;     31-第一微通道球;
42-第二微通道球;       43-第二微通道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微反应器的结构,包括第一物料入口管道1、第二物料入口管道2、物料出口管道8和一组反应通道9,这组反应通道9包括中空的第一微通道球3和第二微通道球4,第一微通道球3与第二微通道球4之间设有27个中空的第三微通道球5,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5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微管道6,相邻的四个第三微通道球5及第一微管道6构成菱形,第一微通道球3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5通过第一微管道6连接并构成菱形,第二微通道球4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5通过第一微管道6连接并构成菱形;第一物料入口管道1、第二物料入口管道2分别与第一微通道球3相通连接,物料出口管道8与第二微通道球4相通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组反应通道9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每组反应通道9由若干根平行的第一微管道6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菱形单元而组成,第一微管道6的交叉处设置有第三微通道球5,其中两端的交叉处分别设置第一微通道球3和第二微通道球4。
本实施例的微反应器是由若干菱形单元组成,既有效增加了其比表面积,又不会对其体积造成负担。
其中,第一微通道球3、第二微通道球4、第三微通道球5分别为椭球体,椭球体的长轴为0.5mm,短轴为0.3mm;第一微管道6的断截面分别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为0.3mm,短轴为0.12mm。本实施例的微通道球和微管道皆为扁平状,可有效增加微反应器的比表面积,但是不会对体积造成负担。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微反应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微反应器包括三组反应通道,分别为第一组反应通道91、第二组反应通道92和第三组反应通道93,第一物料入口管道1、第二物料入口管道2分别与第一组反应通道91的第一微通道球31相通连接,第一组反应通道91的第二微通道球41通过第二微管道7与第二组反应通道92的第一微通道球32连接,第二组反应通道92的第二微通道球42通过第三微管道10与第三组反应通道93的第一微通道球33连接,第三组反应通道93的第二微通道球43与物料出口管道8相通连接。第一微管道6、第二微管道7、第三微管道10的断截面分别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为0.3mm,短轴为0.12mm。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物料入口管道(1)、第二物料入口管道(2)、物料出口管道(8)和至少一组反应通道(9),每组所述反应通道(9)包括中空的第一微通道球(3)和第二微通道球(4),所述第一微通道球(3)与第二微通道球(4)之间设有若干中空的第三微通道球(5),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微通道球(5)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微管道(6),相邻的四个所述第三微通道球(5)及第一微管道(6)构成菱形,所述第一微通道球(3)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5)通过第一微管道(6)连接并构成菱形,所述第二微通道球(4)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微通道球(5)通过第一微管道(6)连接并构成菱形;所述第一物料入口管道(1)、第二物料入口管道(2)分别与第一微通道球(3)相通连接,所述物料出口管道(8)与第二微通道球(4)相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应器包括第一组反应通道(91)、第二组反应通道(92)和第三组反应通道(93),所述第一物料入口管道(1)、第二物料入口管道(2)分别与第一组反应通道(91)的第一微通道球(31)相通连接,所述第一组反应通道(91)的第二微通道球(41)通过第二微管道(7)与第二组反应通道(92)的第一微通道球(32)连接,所述第二组反应通道(92)的第二微通道球(42)通过第三微管道(10)与第三组反应通道(93)的第一微通道球(33)连接,所述第三组反应通道(93)的第二微通道球(43)与物料出口管道(8)相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通道球(3)、第二微通道球(4)、第三微通道球(5)分别为椭球体,所述椭球体的长轴为0.5mm,短轴为0.3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管道(6)、第二微管道(7)、第三微管道(10)的断截面分别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为0.3mm,短轴为0.12mm。
CN201520051668.9U 2015-01-26 2015-01-26 微反应器 Active CN204429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668.9U CN204429264U (zh) 2015-01-26 2015-01-26 微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668.9U CN204429264U (zh) 2015-01-26 2015-01-26 微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9264U true CN204429264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1668.9U Active CN204429264U (zh) 2015-01-26 2015-01-26 微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2926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4306A (zh) * 2017-05-12 2017-07-2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具有分形蜂窝结构的微通道板、气液反应器及反应系统
CN107325326A (zh) * 2017-06-28 2017-11-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微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4361A (zh) * 2018-01-08 2018-09-21 江苏三江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管式连续反应器
CN109758985A (zh) * 2019-03-14 2019-05-17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基于十字曲线的微通道板、气液反应器、反应系统及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4306A (zh) * 2017-05-12 2017-07-2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具有分形蜂窝结构的微通道板、气液反应器及反应系统
CN107325326A (zh) * 2017-06-28 2017-11-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微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5326B (zh) * 2017-06-28 2023-02-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微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4361A (zh) * 2018-01-08 2018-09-21 江苏三江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管式连续反应器
CN109758985A (zh) * 2019-03-14 2019-05-17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基于十字曲线的微通道板、气液反应器、反应系统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9264U (zh) 微反应器
Wu et 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ulticompartmental particles using 3D microfluidics
CN104650104B (zh) 锌离子-卟啉纳米络合物的制备方法
TW200704435A (en) Plug flow reactor and polymers prepared therewith
CN103301796B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N204429262U (zh) 微反应器
CN215463918U (zh) 一种基于特斯拉阀结构的微混合器
CN104549587A (zh) 一种三通道微球筛选芯片及使用方法
CN105536669A (zh) 一种可拆卸微通道反应器
CN104154798B (zh) 一种新型平面微通道换热器
CN108201848A (zh) 一种3d不对称分合结构被动式微混合器
CN104624148A (zh) 带收集槽式液体分布器
CN107601576A (zh) 四氧化三铁空心磁性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26975A (zh) 一种高表面积的液固反应用催化剂
CN104607258B (zh) 一种阶梯型微球筛选芯片及使用方法
CN207805589U (zh) 一种偏心圆结构的微反应器反应板
CN203240948U (zh) 换热管道
CN203079946U (zh) 一种固定细胞的微流控芯片
CN202158798U (zh) 一种换热板片
CN206746525U (zh) 一种自催化微反应器通道结构
CN203303960U (zh) 一种用于多尼培南合成的空心八角星形催化剂
CN204045577U (zh)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引线框架
CN204503114U (zh) 阶梯型微球筛选芯片
CN209505083U (zh) Pe袋防粘冷却装置
CN206192014U (zh) 一种栓剂生产用复合冷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1 B29, 2nd floor, Dongfang Yayuan, Baomin Second Road, Che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os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one

Address before: 518101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city Longjing District three two Road No. 59 foreign trade office building five floor C district (Office)

Patentee before: Pos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