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9717U - 换气扇 - Google Patents

换气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9717U
CN204419717U CN201420644754.6U CN201420644754U CN204419717U CN 204419717 U CN204419717 U CN 204419717U CN 201420644754 U CN201420644754 U CN 201420644754U CN 204419717 U CN204419717 U CN 204419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terminal box
spiral case
prominent muscle
mus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447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秋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447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9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9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9717U/zh
Priority to US14/923,876 priority patent/US1015131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9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wi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气扇,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的框架、设置于框架内的蜗壳、设置于蜗壳内的扇叶和马达以及固定于蜗壳上由盒体和盒盖所组成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由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螺丝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卡合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的同时,将接线盒固定于蜗壳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

Description

换气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的接线盒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图1A是现有的换气扇总体示意图;图1B是现有的换气扇蜗壳和接线盒的安装示意图。
现有技术的换气扇1,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3的框架2、设置于框架2内的蜗壳4、设置于蜗壳4内的扇叶51和马达5以及固定于蜗壳4上由盒体6和盒盖7所组成的接线盒8,所述接线盒8通过螺丝9固定于蜗壳4上。
由于接线盒8内部容置带电部件,为了确保顾客的使用安全,需设置防止使用者可以徒手拆下接线盒8的结构,像现有技术的换气扇1,一般都是通过螺丝9将接线盒8固定在蜗壳4上。而且,为了确保接线盒8的固定的稳定性,需设置多处固定结构,即通过多个螺丝9来进行固定。
但是,像上述先有的将接线盒8固定于蜗壳4上的结构,由于部件数多、操作步骤复杂,所以存在花费工时多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接线盒固定于蜗壳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的换气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扇,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的框架、设置于框架内的蜗壳、设置于蜗壳内的扇叶和马达以及固定于蜗壳上由盒体和盒盖所组成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由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构成,所述第 一固定部为螺丝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卡合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的同时,将接线盒固定于蜗壳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的换气扇总体示意图;
图1B是现有的换气扇蜗壳和接线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去除框架的总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去除框架的总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去除框架的总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换气扇1,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3(图中未示)的框架2(图中未示)、设置于框架2(图中未示)内的蜗壳10、设置于蜗壳10内的扇叶51和马达5以及固定于蜗壳10上由盒体21和盒盖22所组成的接线盒20,所述接线盒20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由第一固定部31和 第二固定部32所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31为螺丝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32为卡合固定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通过卡合结构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通过螺丝固定结构固定第一固定部31,从而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
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
再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31的螺丝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置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一突台25,在蜗壳10与该第一突台25相对应的位置向接线盒20方向突出延设第二突台11,所述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分别向纵方向设有开孔250、110;
第二固定部32的卡合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设置第一凹槽29,在所述蜗壳10与该第一凹槽29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突筋12,所述第一突筋12与所述第一凹槽29相互卡合。
所述第一凹槽29为设置于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并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突筋26和第三突筋27之间的间隙所形成,所述蜗壳10上设有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三突台13,所述第一突筋12设置于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的与上述第一凹槽29相卡合侧上,所述第一突筋12在第一凹槽29内可自由移动。
通过上述结构,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突筋26和第三突筋27之间的间隙,即将第一凹槽29接触并对准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上设有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一突筋12。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一凹槽29接触并沿着第一突筋12的引导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一直将接线盒20推动到其第一凹槽29的顶端291接触到蜗壳10的位置。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10相互重合。并且,最后,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 110,从而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
而且,第一凹槽29与第一突筋12接触,即使施加推压的外力,力被分散到第三突台13,施加到第一突筋12上的外力被减少,可以降低第一突筋12的破损。防止第一突筋12破损的同时,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
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设有的第一凹槽29与蜗壳10上的第一突筋12相接触并卡合,因此,第一突筋12卡入第一凹槽29内,从而限制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上下方向的活动。而且,由于要将接线盒20推动到其第一凹槽29的顶端291接触到蜗壳10后,再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固定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朝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的活动也被限制了,而通过螺丝固定的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同时也限制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左右方向的活动。
通过上述结构,只需锁一颗螺丝就可以将接线盒20牢靠地固定于蜗壳10上,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20。
在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12的水平顶面120的第一突块121,在第二突筋2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筋12上的第一突块121相互卡合的第一切口261,所述接线盒20与蜗壳10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第一端23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到蜗壳10的壁面101的宽度为L2,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的第一突筋12向内侧即向第二突台11侧延设的宽度为L31,L1<L2,L2-L1=L31;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向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侧延设的宽度为L5,L4>L5,L4-L5=L31。
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 出形成的第二突筋26和第三突筋27之间的间隙,即将第一凹槽29对准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上设有的第一突筋12,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这样的话,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一凹槽29接触并沿着第一突筋12的引导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
由于在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的上方设有突出于第一突筋12的水平顶面120的第一突块121,当第一突块121与第二突筋26相接触而使接线盒20不能继续向蜗壳10侧移动时,由于L1<L2,L2-L1=L31,L4>L5,L4-L5=L31,所以,只需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侧移动,然后再接着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当移动到第一突块121与第一切口261平齐时,再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侧移动,使蜗壳10的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上设有的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12的水平顶面120的第一突块121卡入接线盒20的第二突筋26上设有的第一切口261内,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前后、上下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10相互重合,最后,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固定接线盒20。
这样的话,通过螺丝固定的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同时也限制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左右方向的活动。
通过上述结构,只需锁一颗螺丝就可以将接线盒20牢靠地固定于蜗壳10上,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突块和切口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12的水平底面252的第二突块122,在第三突筋2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筋12上的第二突块122相互卡合的第二切口262,
所述接线盒20与蜗壳10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为: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第一端23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到蜗壳10的壁面101的宽度为L2,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的第一突筋12向内侧即向第二突台11侧延设的宽度为L32,L1<L2,L2-L1=L32;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向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侧延设的宽度为L5,L4>L5,L4-L5=L32。
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突筋26和第三突筋27之间的间隙,即将第一凹槽29对准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上设有的第一突筋12,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这样的话,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一凹槽29接触并沿着第一突筋12的引导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
由于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第一突筋12的水平底面252的第二突块122,当第二突块122与第三突筋27相接触而使接线盒20不能继续向蜗壳10侧移动时,由于L1<L2,L2-L1=L32,L4>L5,L4-L5=L32,所以,只需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侧移动,然后再接着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当移动到第二突块122与第二切口262平齐时,再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三突台13侧移动,使蜗壳10的第一突筋12的纵方向上设有的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12的水平底面252的第二突块122卡入接线盒20的第三突筋27上设有的第二切口262内,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前后、上下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10相互重合,最后,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固定接线盒20。
这样的话,通过螺丝固定的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的上下、前后、 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同时也限制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左右方向的活动。通过上述结构,只需锁一颗螺丝就可以将接线盒20牢靠地固定于蜗壳10上,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20。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去除框架的总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固定部不同。具体而言:
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32的卡合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设置第四突筋42,在所述蜗壳10与该第四突筋4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凹槽45,所述第四突筋42与所述第二凹槽45相互卡合。
所述第四突筋42为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而形成,所述蜗壳10与所述第四突筋42相对应的位置向外侧延设第四突台14,所述第二凹槽45由设置于第四突台14上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之间的间隙所形成,所述第四突筋42在第二凹槽45内可自由移动。
通过上述结构,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四突筋42接触并对准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上设有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之间的间隙,即将第四突筋42接触并对准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上设有的第二凹槽45。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四突筋42接触并沿着第二凹槽45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一直将接线盒20推动到其第四突筋42的顶端421接触到蜗壳10的位置,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10相互重合。最后,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
而且,第二凹槽45与第四突筋42接触,即使施加推压的外力,力被分散到第四突台14,施加到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上的外力被减少,可以降低第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的破损。
由于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设有的第四突筋42与蜗壳10上的第二凹槽45相接触并卡合,因此,第四突筋42卡入第二凹槽45内,从而限制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上下方向的活动。而且,由于要将接线盒20推动到其第四突筋42的顶端421接触到蜗壳10后,再从上往下用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而固定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朝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的活动也被限制了,而通过螺丝固定的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同时也限制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左右方向的活动。
通过上述结构,只需锁一颗螺丝就可以将接线盒20牢靠地固定于蜗壳10上,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20。
防止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破损的同时,将接线盒20固定于蜗壳10上时,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操作步骤并且可以削减工时。并且,由于所述第二凹槽45由设置于第四突台14上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之间的间隙所形成,即第四突台14上设有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具有加强作用,可以防止第四突台14的破损。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固定部不同。具体而言:
在第四突筋42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四突筋42的水平顶面421的第三突块423,在第五突筋46上设有与所述第四突筋42上的第三突块423相互卡合的第三切口462,
所述接线盒20与蜗壳10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为: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第一端23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 心线110到蜗壳10的壁面101的宽度为L2,所述接线盒20的第四突筋42向外侧即向第四突台14侧延设的宽度为L33,L1<L2,L2-L1=L33;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向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侧延设的宽度为L5,L4>L5,L4-L5=L33。
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四突筋42对准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上设有的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之间的间隙,即将第四突筋42对准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上设有的第二凹槽45,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这样的话,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四突筋42接触并沿着第二凹槽45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
由于第四突筋42的纵方向的上方设有突出于第四突筋42的水平顶面421的第三突块423,当第三突块423与第五突筋46相接触而使接线盒20不能继续向蜗壳10侧移动时,由于L1<L2,L2-L1=L33,L4>L5,L4-L5=L33,所以,只需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侧移动,然后再接着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当移动到第三突块423与第三切口462平齐时,再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侧移动,使接线盒20的第四突筋42的纵方向上设有的突出于所述第四突筋42的水平顶面421的第三突块423卡入蜗壳10的第五突筋46上设有的第三切口462内,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前后、上下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10相互重合,最后,通过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固定接线盒20。
这样的话,通过螺丝固定的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同时也限制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左右方向的活动。
通过上述结构,只需锁一颗螺丝就可以将接线盒20牢靠地固定于蜗壳10上,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20。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接线盒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蜗壳的示意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突块和切口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
在第四突筋42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四突筋42的水平底面422的第四突块424,在第六突筋28上设有与所述第四突筋42上的第四突块424相互卡合的第四切口464,
所述接线盒20与蜗壳10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为: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第一端23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到蜗壳10的壁面101的宽度为L2,所述接线盒20的第四突筋42向外侧即向第四突台14侧延设的宽度为L34,L1<L2,L2-L1=L34;从接线盒20的第一突台25上的开孔250的中心线251向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110的中心线111向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侧延设的宽度为L5,L4>L5,L4-L5=L34。
当将接线盒20固定到蜗壳10上时,先固定第二固定部32,再固定第一固定部31,具体为:先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四突筋42对准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上设有的第五突筋46和第六突筋28之间的间隙,即将第四突筋42对准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上设有的第二凹槽45,然后,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施力推接线盒20。这样的话,接线盒20因推压的外力作用,接线盒20上的第四突筋42接触并沿着第二凹槽45而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
由于第四突筋42的纵方向的上方设有突出于第四突筋42的水平底面422的第四突块424,当第四突块424与第六突筋28相接触而使接线盒20不能继续向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侧移动时,由于L1<L2,L2-L1=L34,L4>L5,L4-L5=L34,所以,只需将接线盒 20往蜗壳10的第二突台11侧移动,然后再接着往蜗壳10的扇叶51和马达5方向移动,当移动到第四突块424与第四切口464平齐时,再将接线盒20往蜗壳10的第四突台14侧移动,使接线盒20的第四突筋42的纵方向上设有的突出于所述第四突筋42的水平底面422的第四突块424卡入蜗壳10的第六突筋28上设有的第四切口464内,这样的话,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前后、上下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此时,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设有的第一突台25的开孔250与蜗壳10上延设的第二突台11的开孔110相互重合,最后,通过螺丝贯穿第一突台25和第二突台11上的开孔250、110,从而固定接线盒20。
这样的话,通过螺丝固定的接线盒20的第一端23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同时也限制了接线盒20的第二端24的左右方向的活动。
通过上述结构,只需锁一颗螺丝就可以将接线盒20牢靠地固定于蜗壳10上,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徒手拆下接线盒20。

Claims (9)

1.一种换气扇,其包括:底面设有开口的框架、设置于框架内的蜗壳、设置于蜗壳内的扇叶和马达以及固定于蜗壳上由盒体和盒盖所组成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结构由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构成,
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螺丝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卡合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的螺丝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的第一端设置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一突台,在蜗壳与该第一突台相对应的位置向接线盒方向突出延设第二突台,所述第一突台和第二突台上均向纵方向设有开孔;
该第二固定部的卡合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的第二端设置第一凹槽,在所述蜗壳与该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突筋,所述第一突筋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设置于接线盒的第二端并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突筋和第三突筋之间的间隙所形成,所述蜗壳上设有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三突台,所述第一突筋设置于蜗壳的第三突台的与上述第一凹槽相卡合侧上,所述第一突筋在第一凹槽内可自由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突筋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的水平顶面的第一突块,在第二突筋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筋上的第一突块相互卡合的第一切口,所述接线盒与蜗壳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接线盒第一端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到蜗壳的壁面的宽度为L2,第一突筋向第二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31,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接线盒的第二端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第三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5,L1<L2,L2-L1=L31以及L4>L5,L4-L5=L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突筋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一突筋的水平底面的第二突块,在第三突筋上设有 与所述第一突筋上的第二突块相互卡合的第二切口,所述接线盒与蜗壳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接线盒第一端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到蜗壳的壁面的宽度为L2,第一突筋向第二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32,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接线盒的第二端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第三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5,L1<L2,L2-L1=L32以及L4>L5,L4-L5=L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卡合固定结构为在接线盒的第二端设置第四突筋,在所述蜗壳与该第四突筋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四突筋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突筋为接线盒的第二端向外侧突出而形成,所述蜗壳与所述第四突筋相对应的位置向外侧延设第四突台,所述第二凹槽由设置于第四突台上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第五突筋和第六突筋之间的间隙所形成,所述第四突筋在第二凹槽内可自由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在第四突筋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四突筋的水平顶面的第三突块,在第五突筋上设有与所述第四突筋上的第三突块相互卡合的第三切口,所述接线盒与蜗壳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接线盒第一端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到蜗壳的壁面的宽度为L2,第四突筋向第四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33,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接线盒的第二端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第四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5,L1<L2,L2-L1=L33以及L4>L5,L4-L5=L3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在第四突筋的纵方向上设有突出于所述第四突筋的水平底面的第四突块,在第六突筋上设有与所述第四突筋上的第四突块相互卡合的第四切口,所述接线盒与蜗壳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接线盒第一端的外侧延设的宽度为L1,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到蜗壳的壁面的宽度为L2,第四突筋向第四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34,从第一突台上的开孔的中 心线向接线盒的第二端侧延设的宽度为L4,从第二突台上的开孔的中心线向第四突台侧延设的宽度为L5,L1<L2,L2-L1=L34以及L4>L5,L4-L5=L34。
CN201420644754.6U 2014-10-31 2014-10-31 换气扇 Active CN204419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44754.6U CN204419717U (zh) 2014-10-31 2014-10-31 换气扇
US14/923,876 US10151319B2 (en) 2014-10-31 2015-10-27 Wiring box fixing structure for ventilating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44754.6U CN204419717U (zh) 2014-10-31 2014-10-31 换气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9717U true CN204419717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7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44754.6U Active CN204419717U (zh) 2014-10-31 2014-10-31 换气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1319B2 (zh)
CN (1) CN20441971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19717U (zh) * 2014-10-31 2015-06-24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扇
US11913460B2 (en) 2020-03-20 2024-02-27 Greenheck Fan Corporation Exhaust f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6749A (en) * 1979-04-18 1982-06-29 The Celotex Corporation Fan housing unit and mounting device therefor
CN1171255C (zh) * 1998-09-16 2004-10-13 开利公司 电控制箱中电容器的安装装置
US6069317A (en) * 1999-06-28 2000-05-30 Wagganer; Gary W. Junction box for facilitating the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al cable therein
US6664682B2 (en) * 2001-02-28 2003-12-16 Reliance Electric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conduit box to a motor and motor incorporating same
US6933638B2 (en) * 2003-10-30 2005-08-23 A. O. Smith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having a reverse air flow cooling system
US7923875B2 (en) * 2008-04-25 2011-04-12 A.O. Smith Corporation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US8961150B2 (en) * 2010-11-02 2015-02-24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Air exchange fan and circuit board box therefor
CN204419717U (zh) * 2014-10-31 2015-06-24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23337A1 (en) 2016-05-05
US10151319B2 (en)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19717U (zh) 换气扇
CN207098160U (zh) 一种防尘式智能插座
CN204266530U (zh) 墙角处装饰板的安装组件
CN106585520A (zh) 一种用于客车的多功能窗下沿装饰盖板结构
CN204333472U (zh) 一种用于usb连接器的前胶芯结构
CN203837383U (zh) 一种冰箱玻璃门体饰条的装配结构
CN203601149U (zh) 汽车手套箱锁止装置
CN209472134U (zh) 一种电源插座及其安全门
CN204044715U (zh) 一种服务器导风罩与机箱固定结构
CN210105673U (zh) 一种可调防火框
CN203596322U (zh) 快速拆装断路器
CN204326799U (zh) 一种门窗的悬停机构
CN205112943U (zh) 一种遮阳板的滑动结构
CN206436941U (zh) 一种用于客车的多功能窗下沿装饰盖板结构
CN103615464B (zh) 直线导轨滑块
CN104411129A (zh) 可拆卸式用电气箱
CN204146663U (zh) 滑轨外框支架
CN204350468U (zh) 可拆卸式用电气箱
CN203523197U (zh) 一种电气设备箱
CN203847492U (zh) 一种多功能异形紧固件
CN204257949U (zh) 一种具有电容固定结构的接线座
CN203296574U (zh) 竖纱铝型材
CN104294773B (zh) 多功能组合式隔音墙
CN208631067U (zh) 一种周转箱便捷式翻折结构
CN204231823U (zh) 一种节电器的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