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8234U -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8234U
CN204418234U CN201520006361.7U CN201520006361U CN204418234U CN 204418234 U CN204418234 U CN 204418234U CN 201520006361 U CN201520006361 U CN 201520006361U CN 204418234 U CN204418234 U CN 204418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bead
basic
underbeam
lea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063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万林
周中一
刘岩
李建华
张勇波
叶炜
张玉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0063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8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8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82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限位孔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贯通基础上梁,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的喇叭形凹槽,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安装在喇叭形凹槽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石墨的混合物;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系统。

Description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属于建筑隔震减灾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数建筑在地震区,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或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能力较差。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6省(直辖市、自治区)、417多个县(市、区)、4624个乡镇、46574个村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约44万km2,此次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原因是房屋倒塌。玉树7.1级地震,伤亡人数达灾区人口的10%左右,低、多层房屋建筑损毁严重。
隔震技术,概念简单、效果明显、性能稳定,已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减震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5000隔震建筑所使用的隔震支座基本上是叠层钢板橡胶支座,但这种支座因其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施工工艺并不适用于经济、技术相对薄弱的广大村镇地区房屋建筑的隔震减震。因此研发经济适用,施工方便,适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隔震新技术,已成工程亟需。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其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经济适用、施工方便、耐久性好等优点,可保证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以其有效解决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
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
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
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
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位孔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使铅管穿入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所述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两者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并在基础上下梁内预留限位孔12,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孔13,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喇叭形凹槽14。
所述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该控制子系统由铅管5,玻璃珠3,石墨4构成,其中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mm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铅管壁厚不小于3mm,铅管外径不小于50mm;铅管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铅管总长150mm,一端锚固与基础上梁内50mm,另一端锚固与基础下梁内50mm,中间50mm为自由无约束段(其中10mm为玻璃珠石墨隔震层位置,两端各20mm位于基础上下梁内,该段20mm自由段,通过预留喇叭形凹槽14来实现)。地震作用用时,基础上下梁沿玻璃珠石墨隔震层错动,铅管自由段受剪,由于铅管的变形能力较强,在剪切荷载作用下通过变形耗散地震能量起到消能减震作用,随着变形次数的增加,铅管别剪破或剪段,铅管内的玻璃珠石墨流出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充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启动后,由于基础上下梁错动引起的玻璃珠石墨的损失,从而实现对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补给。
所述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由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mm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玻璃珠3和石墨4的体积比例以玻璃珠堆积密度及堆积孔隙率,经试验确定。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系统位于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之间,隔震层厚度以10-20mm为宜;为了铺设方便,可将按比例混合后的玻璃珠石墨混合物,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然后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面,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的厚度。
所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和补给孔13构成,补给孔13预留在基础上梁内,直径80mm,高度与基础上梁高相同,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两者比例与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相同。该系统,可补充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中的玻璃珠石墨,在基础上下梁沿隔震层滑动时的损失,保持隔震层的隔震效果不减弱。
所述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细砂11,限位孔12,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钢筋9一端穿过基础下梁限位孔12,锚固于基础下梁,另一端伸出基础上梁限位孔12并超出基础上梁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伸出部分上套上螺纹,便于后期固定连接;在限位孔上表面放置钢板15,钢板中间预留圆孔16,圆孔16直径略大于钢筋9的直径,钢板15为方形,边长比限位孔12的直径大20mm;在钢板15上先放置一刚性垫片17,在刚性垫片上部放置一橡胶垫片18,橡胶垫片18厚度与20mm,可使钢筋9在受力变形过程中起到变形自适应的作用,在橡胶垫片18上用一螺母19将钢筋9固定,避免在地震过程中基础上梁1从钢筋上部拔出,防止结构倾覆倒塌;基础梁内的限位孔通过在基础上下梁内预埋PVC套管10形成,套管内径为80mm;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内填充细砂11,地震作用时钢筋9与细砂摩擦,起到消能减震作用;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地震作用时,基础梁相互错动,基础上梁1内的玻璃珠石墨混合物,可补给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损失;地震作用下,基础上下梁的错动位移大于限位孔12的直径时,钢筋9被限位孔卡住,避免基础上下梁相对位移过大,上部结构倒塌。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由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等构成。具有隔震、耗能,消能减震,变形自适应,限位,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等多重功能,且造价低,施工简便。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示意图。
图2是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图3是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图4是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示意图。
图5.1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剖立面示意图。
图5.2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横断面1-1示意图。
图5.3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横断面2-2示意图。
图6是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1-基础上梁、2-基础下梁、3-玻璃珠、4石墨、5铅管、6塑料薄膜袋、7-橡胶密封条、8-水泥砂浆勾缝、9-钢筋、10-PVC套管、11-细砂、12-限位孔、13-补给孔、14-喇叭形凹槽、15-钢板、16-圆孔、17-刚性垫片、18-橡胶垫片、1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限位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预留限位孔12,限位孔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使铅管穿入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房屋,其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结构,其制作顺序如下:
1、首先在建筑底部制作素混凝土垫层,在素混凝土垫层的上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下梁2,在基础下梁2内预埋PVC套管10形成限位孔12,喇叭形凹槽14,将钢筋穿过限位孔12锚固与基础下梁内,并将钢筋9定位于限位孔的中心处。
2、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内灌满细砂,并保持限位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在喇叭形凹槽14内放置铅管5,在铅管5内灌注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系统。
3、待基础下梁2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为了铺设方便,将玻璃珠3、石墨4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面,保证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厚度在10-20mm,具体厚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隔震层的施工还可以采用先在基础下梁2的周围边缘粘贴橡胶密封条7,在由橡胶密封条围城的空间内铺设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保证隔震层厚度10-20mm。
4、铺设完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后,在其上面制作基础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上梁1,请在基础上梁内预留基础上梁限位孔12,喇叭形凹槽14,补给孔13;钢筋9穿过基础上梁限位孔12伸出基础上梁1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灌注玻璃珠石墨混合物,其比例与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相同;在补给孔13内灌注玻璃珠石墨,其成分与比例与玻璃珠石墨隔震曾相同。
5、待基础上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的上部安装钢板15,钢板15的圆孔16穿过钢筋9与基础上梁上表面接触,将刚性垫片17穿过钢筋9放置于钢板15上部,将橡胶垫片18穿过钢筋9,并置于刚性垫17片的上部,最后将螺母19拧在钢筋9螺纹端,螺母与橡胶垫片接触即可,不能使橡胶垫片变形。
6、待基础上下梁施工完毕,隔震层、限位钢筋等安装完成后,在隔震层位置处进行水泥砂浆勾缝8的施工。
7、在基础上梁的上部砌筑墙体或浇筑剪力墙等,形成带有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房屋。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Claims (2)

1.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
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
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
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
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位孔(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混合后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14),使铅管(5)穿入基础上梁;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在基础上梁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的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CN201520006361.7U 2015-01-06 2015-01-06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8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6361.7U CN204418234U (zh) 2015-01-06 2015-01-06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6361.7U CN204418234U (zh) 2015-01-06 2015-01-06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8234U true CN204418234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6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0636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8234U (zh) 2015-01-06 2015-01-06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182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5722A (zh) * 2015-10-16 2015-12-16 广州大学 隔震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5722A (zh) * 2015-10-16 2015-12-16 广州大学 隔震系统
CN105155722B (zh) * 2015-10-16 2017-09-22 广州大学 隔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4392B (zh)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
CN105696742B (zh) 一种增强结构抗震性能的摩擦型装配式砌块及填充墙
CN101736750B (zh) 一种钢筋复位型砌体房屋基础隔震-耗能双控型装置
CN203729324U (zh) 一种锚杆格构式挡墙结构
CN103924702A (zh) 一种具有双屈服点的双套管耗能内芯防屈曲支撑构件
CN103603445B (zh) 一种耗能钢框架砌块填充墙
CN103938749A (zh) 一种具有双屈服点的十字型耗能内芯防屈曲支撑构件
CN102493584A (zh) 一种减震空腔楼盖板
CN104405084A (zh) 内置橡胶混合物的双重钢管混凝土抗震柱及施工方法
CN202324243U (zh) 高层大开间砌体结构混合隔震装置
CN103758248B (zh) T形边框保温砌模单排配筋轻质混凝土墙体及制作方法
CN209538247U (zh) 一种滑移_碰撞组合式吸能隔震系统
CN204418234U (zh)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CN205153210U (zh) 一种易滑动压型钢板混凝土约束钢板剪力墙
CN202164859U (zh) 砖砌住宅的建筑结构
CN105332448B (zh) 一种易滑动压型钢板混凝土约束钢板剪力墙
CN201835401U (zh) 一种具有异形柱框架的复合剪力墙体
CN105332460A (zh) 一种环保型隔震砌块
CN103669425B (zh) 玻璃珠砂浆和玻璃珠与细砂混合物的隔震层及其施工方法
CN208309951U (zh) 用于受力岛楼盖的空腔板构件
CN206245589U (zh) 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
CN104018602A (zh) 外包钢丝网砂浆板发泡混凝土工形节能承重墙体及作法
CN2782809Y (zh) 异形无直缝砼保温外墙砌块
CN109667290A (zh) 一种摩擦-缓冲吸能组合隔震系统
CN212358694U (zh)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抗震式墙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