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8234U -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18234U CN204418234U CN201520006361.7U CN201520006361U CN204418234U CN 204418234 U CN204418234 U CN 204418234U CN 201520006361 U CN201520006361 U CN 201520006361U CN 204418234 U CN204418234 U CN 204418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phite
- bead
- basic
- underbeam
- lead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限位孔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贯通基础上梁,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的喇叭形凹槽,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安装在喇叭形凹槽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石墨的混合物;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属于建筑隔震减灾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数建筑在地震区,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或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能力较差。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6省(直辖市、自治区)、417多个县(市、区)、4624个乡镇、46574个村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约44万km2,此次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原因是房屋倒塌。玉树7.1级地震,伤亡人数达灾区人口的10%左右,低、多层房屋建筑损毁严重。
隔震技术,概念简单、效果明显、性能稳定,已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减震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5000隔震建筑所使用的隔震支座基本上是叠层钢板橡胶支座,但这种支座因其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施工工艺并不适用于经济、技术相对薄弱的广大村镇地区房屋建筑的隔震减震。因此研发经济适用,施工方便,适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隔震新技术,已成工程亟需。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其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经济适用、施工方便、耐久性好等优点,可保证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以其有效解决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
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
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
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
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位孔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使铅管穿入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所述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两者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并在基础上下梁内预留限位孔12,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孔13,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喇叭形凹槽14。
所述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该控制子系统由铅管5,玻璃珠3,石墨4构成,其中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mm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铅管壁厚不小于3mm,铅管外径不小于50mm;铅管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铅管总长150mm,一端锚固与基础上梁内50mm,另一端锚固与基础下梁内50mm,中间50mm为自由无约束段(其中10mm为玻璃珠石墨隔震层位置,两端各20mm位于基础上下梁内,该段20mm自由段,通过预留喇叭形凹槽14来实现)。地震作用用时,基础上下梁沿玻璃珠石墨隔震层错动,铅管自由段受剪,由于铅管的变形能力较强,在剪切荷载作用下通过变形耗散地震能量起到消能减震作用,随着变形次数的增加,铅管别剪破或剪段,铅管内的玻璃珠石墨流出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充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启动后,由于基础上下梁错动引起的玻璃珠石墨的损失,从而实现对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补给。
所述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由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mm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玻璃珠3和石墨4的体积比例以玻璃珠堆积密度及堆积孔隙率,经试验确定。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系统位于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之间,隔震层厚度以10-20mm为宜;为了铺设方便,可将按比例混合后的玻璃珠石墨混合物,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然后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面,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的厚度。
所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和补给孔13构成,补给孔13预留在基础上梁内,直径80mm,高度与基础上梁高相同,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两者比例与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相同。该系统,可补充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中的玻璃珠石墨,在基础上下梁沿隔震层滑动时的损失,保持隔震层的隔震效果不减弱。
所述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细砂11,限位孔12,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钢筋9一端穿过基础下梁限位孔12,锚固于基础下梁,另一端伸出基础上梁限位孔12并超出基础上梁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伸出部分上套上螺纹,便于后期固定连接;在限位孔上表面放置钢板15,钢板中间预留圆孔16,圆孔16直径略大于钢筋9的直径,钢板15为方形,边长比限位孔12的直径大20mm;在钢板15上先放置一刚性垫片17,在刚性垫片上部放置一橡胶垫片18,橡胶垫片18厚度与20mm,可使钢筋9在受力变形过程中起到变形自适应的作用,在橡胶垫片18上用一螺母19将钢筋9固定,避免在地震过程中基础上梁1从钢筋上部拔出,防止结构倾覆倒塌;基础梁内的限位孔通过在基础上下梁内预埋PVC套管10形成,套管内径为80mm;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内填充细砂11,地震作用时钢筋9与细砂摩擦,起到消能减震作用;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地震作用时,基础梁相互错动,基础上梁1内的玻璃珠石墨混合物,可补给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损失;地震作用下,基础上下梁的错动位移大于限位孔12的直径时,钢筋9被限位孔卡住,避免基础上下梁相对位移过大,上部结构倒塌。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由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等构成。具有隔震、耗能,消能减震,变形自适应,限位,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等多重功能,且造价低,施工简便。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示意图。
图2是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图3是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图4是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示意图。
图5.1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剖立面示意图。
图5.2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横断面1-1示意图。
图5.3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横断面2-2示意图。
图6是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1-基础上梁、2-基础下梁、3-玻璃珠、4石墨、5铅管、6塑料薄膜袋、7-橡胶密封条、8-水泥砂浆勾缝、9-钢筋、10-PVC套管、11-细砂、12-限位孔、13-补给孔、14-喇叭形凹槽、15-钢板、16-圆孔、17-刚性垫片、18-橡胶垫片、1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限位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预留限位孔12,限位孔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使铅管穿入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房屋,其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结构,其制作顺序如下:
1、首先在建筑底部制作素混凝土垫层,在素混凝土垫层的上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下梁2,在基础下梁2内预埋PVC套管10形成限位孔12,喇叭形凹槽14,将钢筋穿过限位孔12锚固与基础下梁内,并将钢筋9定位于限位孔的中心处。
2、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内灌满细砂,并保持限位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在喇叭形凹槽14内放置铅管5,在铅管5内灌注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系统。
3、待基础下梁2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为了铺设方便,将玻璃珠3、石墨4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面,保证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厚度在10-20mm,具体厚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隔震层的施工还可以采用先在基础下梁2的周围边缘粘贴橡胶密封条7,在由橡胶密封条围城的空间内铺设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保证隔震层厚度10-20mm。
4、铺设完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后,在其上面制作基础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上梁1,请在基础上梁内预留基础上梁限位孔12,喇叭形凹槽14,补给孔13;钢筋9穿过基础上梁限位孔12伸出基础上梁1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灌注玻璃珠石墨混合物,其比例与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相同;在补给孔13内灌注玻璃珠石墨,其成分与比例与玻璃珠石墨隔震曾相同。
5、待基础上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的上部安装钢板15,钢板15的圆孔16穿过钢筋9与基础上梁上表面接触,将刚性垫片17穿过钢筋9放置于钢板15上部,将橡胶垫片18穿过钢筋9,并置于刚性垫17片的上部,最后将螺母19拧在钢筋9螺纹端,螺母与橡胶垫片接触即可,不能使橡胶垫片变形。
6、待基础上下梁施工完毕,隔震层、限位钢筋等安装完成后,在隔震层位置处进行水泥砂浆勾缝8的施工。
7、在基础上梁的上部砌筑墙体或浇筑剪力墙等,形成带有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房屋。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Claims (2)
1.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
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
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
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
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位孔(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混合后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14),使铅管(5)穿入基础上梁;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在基础上梁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的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06361.7U CN204418234U (zh) | 2015-01-06 | 2015-01-06 |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06361.7U CN204418234U (zh) | 2015-01-06 | 2015-01-06 |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18234U true CN204418234U (zh) | 2015-06-24 |
Family
ID=5346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0636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8234U (zh) | 2015-01-06 | 2015-01-06 |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182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5722A (zh) * | 2015-10-16 | 2015-12-16 | 广州大学 | 隔震系统 |
-
2015
- 2015-01-06 CN CN201520006361.7U patent/CN2044182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5722A (zh) * | 2015-10-16 | 2015-12-16 | 广州大学 | 隔震系统 |
CN105155722B (zh) * | 2015-10-16 | 2017-09-22 | 广州大学 | 隔震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94392B (zh) |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 | |
CN203891285U (zh) | 兼具保温和隔音功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或空心楼板 | |
CN101736750B (zh) | 一种钢筋复位型砌体房屋基础隔震-耗能双控型装置 | |
CN105696742B (zh) | 一种增强结构抗震性能的摩擦型装配式砌块及填充墙 | |
CN102493497A (zh) |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地基的多维隔震层、带结构 | |
CN103603445B (zh) | 一种耗能钢框架砌块填充墙 | |
CN103938749A (zh) | 一种具有双屈服点的十字型耗能内芯防屈曲支撑构件 | |
CN102493584A (zh) | 一种减震空腔楼盖板 | |
CN104405084A (zh) | 内置橡胶混合物的双重钢管混凝土抗震柱及施工方法 | |
CN202324243U (zh) | 高层大开间砌体结构混合隔震装置 | |
CN209538247U (zh) | 一种滑移_碰撞组合式吸能隔震系统 | |
CN204418234U (zh) |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 |
CN205153210U (zh) | 一种易滑动压型钢板混凝土约束钢板剪力墙 | |
CN202164859U (zh) | 砖砌住宅的建筑结构 | |
CN105332448B (zh) | 一种易滑动压型钢板混凝土约束钢板剪力墙 | |
CN108035484B (zh) | 一种抗震型密肋复合墙板 | |
CN212248203U (zh) | 一种可自行复位的装配式地连墙 | |
CN105332460A (zh) | 一种环保型隔震砌块 | |
CN103669425B (zh) | 玻璃珠砂浆和玻璃珠与细砂混合物的隔震层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9040291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免浇筑混凝土建筑结构 | |
CN104018602A (zh) | 外包钢丝网砂浆板发泡混凝土工形节能承重墙体及作法 | |
CN2782809Y (zh) | 异形无直缝砼保温外墙砌块 | |
CN109667290A (zh) | 一种摩擦-缓冲吸能组合隔震系统 | |
CN203247864U (zh) | 一种房屋抗震石墙加固结构 | |
CN103089023A (zh) | 一种房屋抗震石墙加固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