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碎防揭的二维码防伪标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标签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易碎防揭的二维码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防伪是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商品进行的一种保护措施,以防止商品被他人冒名仿造。目前防伪已经有很多的方法,如:利用光学原理进行识别,利用特殊材料的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进行的防伪,还有的是结合专用仪器进行的防伪识别,有隐形也有显性,有静态也有动态,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但上述的防伪方法有些过于简单,容易被破译仿制,也有些防伪标签虽然制作技术难度较大不易被仿制,但却存在着易于被揭起的弊病,使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机,采用移花接木手段利用被揭起的真标签进行造假,使生产厂家蒙受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如何将其有效地与现有防伪技术结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快捷且易碎防揭的二维码防伪标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碎防揭的二维码防伪标签,包括至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保护膜层、第一粘胶层、印刷层、易碎层、第二粘胶层、离型层,以及嵌入第二粘胶层内设置的网纹层,其中,印刷涂层包括二维码区、商品信息区和涂覆区。
进一步地,作为网纹层的一种方案,所述网纹层由至少一条直径不大于0.4mm的纺织线不交错地单层嵌入第二粘胶层内形成。
并且,所述第二粘胶层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纺织线直径,且不大于纺织线直径的1.2倍。
作为网纹层的另一种方案,所述网纹层由至少一条直径不大于0.3mm的金属丝不交错地单层嵌入第二粘胶层内形成。
并且,所述第二粘胶层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金属丝直径,且不大于金属丝直径的1.5倍。
为了便于撕开标签时将易碎层破坏,所述第一粘胶层与第二粘胶层的粘力相同,且均大于易碎层的断裂力。
为了便于二维码区的二维码印刷,所述保护膜层和第一粘胶层在印刷涂层的显二维码区为镂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巧妙地结合现有标签易碎技术和二维码技术,并且植入网纹层用以防伪,不仅能够利用二维码获取商品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溯源查询,而且利用易碎层防止标签被揭起,还通过网纹层的设计使标签被仿制的难度大大提高,使消费者能够较为直观地发觉标签仿制问题,使商品更能够让消费者放心,并且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和第二两个粘胶层的设置使易碎层上下表面受贴合力均等,而标签被揭起时揭起力无法均等地分配在易碎层上下表面从而使易碎层上下表面产生剪切力发生断裂,无法复原,进而起到防揭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还利用纺织线或金属丝嵌入第二粘胶层内形成纹路不规律的网纹层,标签若被揭开必然会破坏丝线纹路,能够让消费者较为直观地发现标签仿制问题,从而达到防伪效果;同时利用金属丝的特性,可通过专用工具设置并扫描金属丝纹路,进一步地提高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该易碎防揭的二维码防伪标签,包括至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保护膜层11、第一粘胶层12、印刷层13、易碎层14、第二粘胶层15、离型层16,以及嵌入第二粘胶层内设置的网纹层17,其中,印刷涂层包括二维码区21、商品信息区22和涂覆区23。为了便于撕开标签时将易碎层破坏,所述第一粘胶层与第二粘胶层的粘力相同,且均大于易碎层的断裂力。为了便于二维码区的二维码印刷,所述保护膜层和第一粘胶层在印刷涂层的显二维码区为镂空。离型层是用于保持粘胶层的粘性,在使用时剥离;第二粘胶层用于与被贴物粘贴,易碎层作为印刷层的基底,被揭开时会因易碎层的断裂力小于粘力而发生破碎;印刷层主要用于印刷各种图案或文字;保护膜层呈透明状用于保护印刷层上的文字图案,第一粘胶层使保护膜层和易碎层粘接。
对于网纹层的设置,是将至少一条纺织线或金属丝20不交错地单层嵌入第二粘胶层内形成。所谓不交错是指每条纺织线或金属丝既自身不交错也不与其附近的纺织线或金属丝交错,每条纺织线或金属丝可以自行弯曲走向,形成设计出的不规律纹路,用于防伪。当采用纺织线时,其直径不大于0.4mm,并且第二粘胶层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纺织线直径,且不大于纺织线直径的1.2倍。当采用金属丝时,其直径不大于0.3mm,并且第二粘胶层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金属丝直径,且不大于金属丝直径的1.5倍。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