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9290U - 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89290U CN204389290U CN201520091082.5U CN201520091082U CN204389290U CN 204389290 U CN204389290 U CN 204389290U CN 201520091082 U CN201520091082 U CN 201520091082U CN 204389290 U CN204389290 U CN 2043892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 mechanism
- center limit
- center
- jaw chuck
- end c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title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64 tensil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669 compression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由下位夹具和上位夹具组成;下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连接的下接头、固定试样的下端帽、连接下接头与下端帽的下链条、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一液压机构;上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连接的上接头、固定试样的上端帽、连接上接头与上端帽的上链条、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各中心限位机构均由三爪卡盘、支撑件和转接板组成,支撑件的一端与转接板连接,另一端与三爪卡盘连接;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均包括圆环形活塞及与圆环形活塞组合的圆环形油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脆性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用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直接拉伸与压缩循环试验中与试验机配套的岩石试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岩石试样进行拉伸与压缩循环荷载交替试验是了解岩石承受拉、压循环荷载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岩石测试中,由于试样固定装置的结构限制,仅能进行单向压缩试验或单向拉伸试验。
在单向拉伸试验中,与试验机配套的试样固定装置一般由上位夹具和下位夹具组成,上位夹具和下位夹具均包括与试验机连接的接头,固定试样的端帽,连接接头与端帽的链条;下位夹具由于要承接拉伸试验所破坏的部分试样和下端帽,还包括刚性筒体和垫板组成的支撑构件。此种结构的试样固定装置,由于支撑构件不能在整个试验过程对试样和下端帽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因而不能进行峰值应力后的力学效应测试。CN200610022224.8公开了一种直接拉伸试验的弹簧支撑式下位夹具,将试样固定装置中下位夹具的支撑构件设计为压缩螺旋弹簧或压缩螺旋弹簧和托板的组合。这样虽然实现了直接测试岩石类脆性材料试验峰值应力后的力学效应,但尚存在以下不足:(1)试验中压缩螺旋弹簧的中心线易与试验机的中心线不重合,从而会对被测试试件形成附加偏心力,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2)由于上位夹具与下位夹具的结构不同,因而试验中试件两端加载刚度不一致,导致被测试岩石突然破坏,对有效测定峰值应力后的力学效应仍不是很理想;(3)链条与端帽连接时,操作极为不方便且劳动强度较大,对拉伸承载能力低的岩石,还极易造成试件损伤而导致无法试验。
在单向压缩试验中,将试件直接置于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试件仅能承受压缩荷载,不能对试件施加直接拉伸荷载,因而不能进行压缩与拉伸交替的循环荷载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以实现岩石试样的拉伸与压缩循环荷载交替试验,并确保试验中岩石试样固定装置的中心线与试验机的中心线重合及试件两端加载刚度一致,使链条与端帽的连接便捷、省力,提高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由下位夹具和上位夹具组成;所述下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连接的下接头、固定试样的下端帽、连接下接头与下端帽的下链条、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一液压机构,下端帽由试样固定槽和连接段构成;所述上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连接的上接头、固定试样的上端帽、连接上接头与上端帽的上链条、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上端帽由试样固定槽和连接段构成;所述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均由三爪卡盘、支撑件和转接板组成,支撑件的一端与转接板连接,另一端与三爪卡盘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圆环形活塞及与圆环形活塞组合的圆环形油缸;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组合安装,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接触,所述下接头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下接头的外侧面接触;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与下端帽组合安装,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下端帽的试样固定槽底部外壁接触,下端帽的连接段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下端帽连接段的外侧面接触;第一液压机构位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之间,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与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或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与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所述下链条位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一液压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围成的空间内;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与上端帽组合安装,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上端帽的试样固定槽底部外壁接触,上端帽的连接段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上端帽连接段的外侧面接触;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组合安装,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接触,所述上接头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上接头的外侧面接触;第二液压机构位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之间,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与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或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与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所述上链条位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二液压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围成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支撑件为四根圆杆,转接板为圆环形板,四根圆杆均匀安装在三爪卡盘和转接板的圆环面上;或所述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支撑件为两个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板体,转接板为圆环形板,两个板体对称安装在三爪卡盘和转接板的圆环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中,所述三爪卡盘是手动卡盘或气动卡盘或液压卡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岩石试样固定装置取消了压缩螺旋弹簧,设置了液压机构,由于液压机构提供的压力和刚度远高于螺旋弹簧,因而可以实现岩石的拉伸与压缩循环荷载交替试验,克服了目前岩石测试中仅能进行单向压缩或拉伸试验的不足,完善了单向加载中的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荷载循环交替的组合测试方法。
2、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岩石试样固定装置的下位夹具和上位夹具中均设置有两个中心限位机构和一个液压机构,因而不仅能确保试验中试件两端加载刚度一致,更有效的测试岩石试验峰值应力后的力学效应,而且通过下位夹具和上位夹具的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能确保试验中岩石试样固定装置的中心线与试验机的中心线重合,避免了附加偏心力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由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支撑件为四根圆杆或两个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板体,因而链条与端帽连接时,便于插入连接件插销,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便捷,同时有利于保护抗拉强度低的岩石在测试前的完整性,提高了测试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爪卡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中第一中心限位机构或第二中心限位机构或第三中心限位机构或第四中心限位机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支撑件为圆杆)。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中第一中心限位机构或第二中心限位机构或第三中心限位机构或第四中心限位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支撑件为弧形板体)。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中第一液压机构或第二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中,1—试验机底部加载座,2—三爪卡盘,2-1—第一爪盘体,2-2—第二爪盘体,2-3—卡爪,2-4—小锥齿轮,2-5—大锥齿轮,2-5-1—平面螺纹,2-5-2—锥齿,3—下接头,4—支撑件,5—转接板,6—下链条,7—下插销,8—下端帽,9—岩石试样,10—上端帽,11—上插销,12—上链条,13—上接头,14—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5—圆环形活塞,16—圆环形油缸,17—活塞限位环,18—密封圈,19—输油管,20—控制阀,21—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由下位夹具和上位夹具组成。所述下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1连接的下接头3、固定试样的下端帽8、连接下接头与下端帽的下链条6、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一液压机构,下端帽8由试样固定槽和连接段构成;所述上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4连接的上接头13、固定试样的上端帽10、连接上接头与上端帽的上链条12、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上端帽10由试样固定槽和连接段构成。
所述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均由三爪卡盘2、支撑件4和转接板5组成,如图3、图4所示;三爪卡盘为手动卡盘,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爪盘体2-1、第二爪盘体2-2、三个卡爪2-3、小锥齿轮2-4和大锥齿轮2-5,第一爪盘体2-1、第二爪盘体2-2为圆环形盘体,它们的中心孔孔径相同,大锥齿轮2-5的一面为与小锥齿轮啮合的锥齿2-5-2,另一面设置有平面螺纹2-5-1,三个卡爪2-3上设置有与所述平面螺纹2-5-1匹配的螺牙,组合后,小锥齿轮2-4、大锥齿轮2-5位于第一爪盘体2-1、第二爪盘体2-2围成的空间内,三个卡爪2-3分别安装在第一爪盘体2-1所设置的三个呈120°分布的导槽中且卡爪上的螺牙与大锥齿轮上的平面螺纹2-5-1啮合;支撑件4为四根圆杆,转接板5为圆环形板,其中心孔孔径与第一爪盘体2-1和第二爪盘体2-2的中心孔孔径相同,四根圆杆均匀安装在第一爪盘体2-1和转接板5的圆环面上,它们的一端与转接板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爪盘体2-1连接。
所述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均包括圆环形活塞15、圆环形油缸16、活塞限位环17和密封圈18,圆环形活塞15的一端插装在圆环形油缸16的圆环形腔体内,圆环形油缸16的圆环形腔体封闭端安装有与该腔体相通的输油管19,所述输油管19上设置有控制阀20和压力表21,活塞限位环17安装在圆环形油缸16的圆环形腔体开口端,密封圈18分别安装在圆环形活塞15插入圆环形腔体一端的端部和活塞限位环17上。
下位夹具各构件或组件的组合方式: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1组合安装,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第二爪盘体2-2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1接触,所述下接头3位于第一爪盘体2-1和第二爪盘体2-2的中心孔内,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下接头3的外侧面接触;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与下端帽8组合安装,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第二爪盘体2-2与下端帽8的试样固定槽底部外壁接触,下端帽8的连接段位于第一爪盘体2-1和第二爪盘体2-2的中心孔内,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下端帽连接段的外侧面接触;第一液压机构位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之间,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16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5连接、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15与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5连接;下链条6的下端与安装在试验机底部加载座1上的下接头3连接,上端通过下插销7与下端帽连接段形成可拆卸连接,下链条6位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一液压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围成的空间内。
上位夹具各构件或组件的组合方式: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与上端帽10组合安装,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第二爪盘体2-2与上端帽10的试样固定槽底部外壁接触,上端帽10的连接段位于第一爪盘体2-1和第二爪盘体2-2的中心孔内,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上端帽连接段的外侧面接触;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4组合安装,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第二爪盘体2-2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4接触,所述上接头13位于第一爪盘体2-1和第二爪盘体2-2的中心孔内,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上接头13的外侧面接触;第二液压机构位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之间,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16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5连接、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15与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5连接;上链条12的上端与安装在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4上的上接头13连接,下端通过上插销11与上端帽连接段形成可拆卸连接,上链条12位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二液压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围成的空间内。
岩石试样9的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两端通过高强胶与上端帽10和下端帽8的试样固定槽粘接。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所述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还可以是图5、图6所示的结构,即支撑件4为两个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板体,转接板5为圆环形板,两个板体对称安装在第一爪盘体2-1和转接板5的圆环面上,它们的一端与转接板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爪盘体2-1连接。三爪卡盘可以是气动卡盘或液压卡盘。
Claims (3)
1.一种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由下位夹具和上位夹具组成,所述下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1)连接的下接头(3)、固定试样的下端帽(8)、连接下接头与下端帽的下链条(6),下端帽(8)由试样固定槽和连接段构成,所述上位夹具包括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4)连接的上接头(13)、固定试样的上端帽(10)、连接上接头与上端帽的上链条(12),上端帽(10)由试样固定槽和连接段构成,其特征在于下位夹具还包括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一液压机构,上位夹具还包括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
所述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均由三爪卡盘(2)、支撑件(4)和转接板(5)组成,支撑件(4)的一端与转接板(5)连接,另一端与三爪卡盘连接;
所述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圆环形活塞(15)及与圆环形活塞组合的圆环形油缸(16);
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1)组合安装,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试验机底部加载座(1)接触,所述下接头(3)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下接头(3)的外侧面接触;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与下端帽(8)组合安装,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下端帽(8)的试样固定槽底部外壁接触,下端帽(8)的连接段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下端帽连接段的外侧面接触;
第一液压机构位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之间,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16)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15)与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或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16)与第二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一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15)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所述下链条(6)位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一液压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围成的空间内;
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与上端帽(10)组合安装,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上端帽(10)的试样固定槽底部外壁接触,上端帽(10)的连接段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上端帽连接段的外侧面接触;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4)组合安装,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三爪卡盘与试验机顶部加载座(14)接触,所述上接头(13)位于三爪卡盘的中心孔内,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自由端分别与上接头(13)的外侧面接触;
第二液压机构位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之间,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16)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15)与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或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油缸(16)与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第二液压机构的圆环形活塞(15)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中的转接板连接;所述上链条(12)位于第三中心限位机构、第二液压机构、第四中心限位机构围成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支撑件(4)为四根圆杆,转接板(5)为圆环形板,四根圆杆均匀安装在三爪卡盘(2)和转接板(5)的圆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中心限位机构、第二中心限位机构、第三中心限位机构和第四中心限位机构中的支撑件(4)为两个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板体,转接板(5)为圆环形板,两个板体对称安装在三爪卡盘(2)和转接板(5)的圆环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91082.5U CN204389290U (zh) | 2015-02-09 | 2015-02-09 | 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91082.5U CN204389290U (zh) | 2015-02-09 | 2015-02-09 | 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89290U true CN204389290U (zh) | 2015-06-10 |
Family
ID=53361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9108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89290U (zh) | 2015-02-09 | 2015-02-09 | 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8929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1107A (zh) * | 2016-12-05 | 2017-04-26 | 山东鼎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拉胀材料检测教学仪器 |
CN110411869A (zh) * | 2019-09-02 | 2019-11-05 | 哈尔滨市黎明锅炉容器封头有限公司 | 液压气动中应变率拉伸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10907285A (zh) * | 2019-11-19 | 2020-03-24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用于dvc方法试验的微型加载装置 |
-
2015
- 2015-02-09 CN CN201520091082.5U patent/CN20438929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1107A (zh) * | 2016-12-05 | 2017-04-26 | 山东鼎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拉胀材料检测教学仪器 |
CN110411869A (zh) * | 2019-09-02 | 2019-11-05 | 哈尔滨市黎明锅炉容器封头有限公司 | 液压气动中应变率拉伸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10411869B (zh) * | 2019-09-02 | 2024-04-30 | 哈尔滨市黎明锅炉容器封头有限公司 | 液压气动中应变率拉伸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10907285A (zh) * | 2019-11-19 | 2020-03-24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用于dvc方法试验的微型加载装置 |
CN110907285B (zh) * | 2019-11-19 | 2022-08-23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用于dvc方法试验的微型加载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77726B (zh) | 三爪卡盘限位拉压循环试验岩石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4697853B (zh) | 液压弹簧式直接拉伸试验用三爪卡盘限位岩石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4697852B (zh) | 弹簧组件限位拉压循环试验岩石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4297028B (zh) | 用于直接拉伸试验的岩块试件及岩石直接拉伸试验方法 | |
CN104677727B (zh) | 液压弹簧式直接拉伸试验用弹簧组件限位岩石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4677728B (zh) | 直接拉伸试验用的三爪卡盘限位式岩石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2778389B (zh) | 荷载与多因数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04713774B (zh) | 直接拉伸试验用的弹簧组件限位式岩石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8693035B (zh) | 一种岩石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CN204389290U (zh) | 拉压循环试验三爪卡盘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6950046A (zh) | 一种横向交变载荷作用下螺栓联接的松动试验夹持装置 | |
CN105527155B (zh) | 一种适用于圆棒疲劳试样的高/低温疲劳试验夹具 | |
CN202582997U (zh) | 一种可拉可压测试材料剪切强度的双剪夹具 | |
CN201736142U (zh) | 新型自增力夹持器 | |
CN103969116A (zh) | 空心管材微动疲劳试验的夹具结构 | |
CN206772705U (zh) | 一种管材环向强度测试实验机夹具 | |
CN202994446U (zh) | 一种发动机连杆疲劳试验夹具装置 | |
CN204389291U (zh) | 拉压循环试验弹簧限位式试样固定装置 | |
CN106404522A (zh) | 一种用于竹/木构件销栓连接件推出试验的夹具 | |
CN204389293U (zh) | 三爪卡盘限位液压弹簧式直接拉伸试样固定装置 | |
CN211553560U (zh) | 一种定位格架内外条带焊缝破断力检测夹具 | |
CN204389295U (zh) | 三爪卡盘限位式直接拉伸试样固定装置 | |
CN204422313U (zh) | 管材微动疲劳试验横向微动桥加载装置 | |
CN106153451A (zh) | 一种用于直接拉伸试验的凸字形夹具 | |
CN203324096U (zh) | 一种钢丝疲劳试验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