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6674U -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6674U
CN204376674U CN201420846707.XU CN201420846707U CN204376674U CN 204376674 U CN204376674 U CN 204376674U CN 201420846707 U CN201420846707 U CN 201420846707U CN 204376674 U CN204376674 U CN 204376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t
blast furnace
gas recovery
turbine unit
top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467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及春宁
许栋
张金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8467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6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6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66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包括圆柱和发电机系统,所述圆柱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弹性连接板相互连接的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弹性连接板通过交错布置的螺栓相对应地固接于上平台和下平台的两侧,所述下平台固接有贯入海床的支撑桩,所述发电机系统包括永磁直线发电机和插入永磁直线发电机线圈内部的直线磁棒,所述直线磁棒和永磁直线发电机通过连接杆分别与上平台和下平台的侧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无滑/转动节点、低成本、高效能、长寿命等优点,增强了流致振动发电装置的经济性和工程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发电设备及流体力学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矿物燃料资源日益枯竭,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在众多的清洁能源中,海流能因其规模庞大、流动稳定、分布广泛等优势,对其高效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和工程界的重视。据统计,全球可利用海流能高达500万兆瓦。中国的海流能也很丰富,近岸分布着台湾暖流、黄海暖流、中国沿岸流等海流。其中,仅中国沿岸流的理论功率就为14万兆瓦,相当于70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传统的海流能利用装置对流速的要求较高,如涡轮机的起动流速为2.5~3.6m/s,水下风车的为2.0m/s。然而,在世界范围内,超过90%的海流速度低于1.5m/s,这极大限制了以上传统海流能利用装置的适用海域范围。因此,开发低流速海流能高效利用装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方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Bernitsas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利用水流经过圆柱(群)所激发的圆柱流致振动,于2008年开发了一种低流速海流能的高效利用装置——VIVACE(Vortex Induced VibrationAquatic Clean Energy),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由流固耦合知识可知,当水流经过具有陡峭后缘的结构(如圆柱)时,会在结构的背流侧发生交替的漩涡生成与泻放。与之相联系,圆柱会受到横流向(垂直于来流方向)周期性的流体力作用。此周期性的流体力将激发圆柱的振动,而圆柱的振动反过来又改变了圆柱的泻涡模式。这种流体与结构物之间的耦合问题被称为涡激振动。此外,对于串列圆柱(两个或多个),若圆柱间距适当,下游圆柱将处于上游圆柱的尾流中。从上游圆柱脱落的漩涡不断“撞击”下游圆柱,并与下游圆柱脱落的漩涡发生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下游圆柱发生比涡激振动更大幅度的振动,称为尾流驰振。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就是通过圆柱的涡激振动和尾流驰振(统称为流致振动)来捕获海流能,并通过链条、连杆和发电机等装置将圆柱振动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输送到岸上。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的特点为:1)起动流速低,在大于0.25m/s的流速下即可起动;2)能量密度高,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3)隐蔽性好,完全处于水下,不影响通航,不破坏岸线资源;4)对海洋生物友好。此外,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也可以应用在内河水力发电领域。然而,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的缺点也非常突出。1)机械传动部件太多,由于海洋生物残骸附着在机械传动部件上,造成传动部件的摩擦阻力增大,降低了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的能量转换系数;2)水下防腐难度较大,由于采用机械传动,在部件滑/转动连接节点,无法采用简单的防腐涂层保护;3)额外的支撑结构,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模块中需要额外两个立柱来支撑悬挂在其上的圆柱,因此造价较高,并且立柱对海流有阻碍影响,降低了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的能量转换系数。这些缺陷限制了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无滑/转动节点、低成本、高效能、长寿命的特点,增强了流致振动发电装置的经济性和工程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包括圆柱和发电机系统,所述圆柱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弹性连接板相互连接的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弹性连接板通过交错布置的螺栓相对应地固接于上平台和下平台的两侧,所述下平台固接有贯入海床的支撑桩,所述发电机系统包括永磁直线发电机和插入永磁直线发电机线圈内部的直线磁棒,所述直线磁棒和永磁直线发电机通过连接杆分别与上平台和下平台的侧面相连接。
所述弹性连接板上还设有通孔。
所述弹性连接板由钢板制成。
所述圆柱为内部中空密闭的圆柱。
所述圆柱下端和上平台采用嵌固方式连接。
所述整个装置表面均涂敷有防腐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中没有滑/转动节点,不存在由于摩擦力引起的能量损耗,因此装置的能量转换系数较高。
2.该装置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连接节点和传动部件,性能可靠,制造和施工方便,经济性好,实用性强。
3.该装置中没有滑/转动节点,因此装置中所有部件可涂敷简单的防腐涂层进行防腐处理。
4.该装置结构简单,部件之间没有磨损,装置寿命主要由弹性连接板疲劳寿命决定,故障率极低,整体寿命远高于传统发电装置。
5.该装置中的弹性连接板上设有通孔,可以减小装置受到的流体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桩2-下平台3-弹性连接板4-上平台5-圆柱6-直线磁棒7-永磁直线发电机8-引出导线9-连接杆10-螺栓11-线圈12-磁力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包括圆柱5和发电机系统,所述圆柱5为内部中空密闭的圆柱,圆柱5的下端与上平台4嵌固连接,上平台4通过弹性连接板3与下平台2相互连接,弹性连接板3由带有通孔的钢板制成,所述弹性连接板3通过交错布置的螺栓10相对应地固定连接在上平台4和下平台2的两侧,使得弹性连接板3只能发生S形弯曲形变,构成可变形的支座。所述下平台2与支撑桩1嵌固连接,支撑桩1的下端贯入海床构成整个装置的基础。所述发电机系统包括永磁直线发电机7和插入线圈11内部的直线磁棒6,直线磁棒6通过连接杆9与上平台4的一侧相连接,永磁直线发电机7通过连接杆9与下平台2的一侧相连接,此外整个装置表面还均涂敷有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2和图3所示,调整该装置的布置方向,使弹性连接板3的平面与来流方向平行,在海流作用下,密闭中空圆柱5发生流致振动,并带动上平台4一起运动,两片弹性连接板3相同程度的弯曲使得上平台4和密闭中空圆柱5只发生垂直于弹性连接板3平面方向的水平振动,密闭中空圆柱5的质量小于其排开海水的质量,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保证了弹性连接板3受拉,而不发生压屈破坏,弹性连接板3提供了圆柱5流致振动所需的弹性回复力,分别与上平台4和下平台2通过连接杆9固接的直线磁棒6和永磁直线发电机7发生相对运动,永磁直线发电机7内部的电感线圈11切割磁力线12,产生交变电流,并通过引出导线8输出。
针对典型海流情况(流速1.5m/s),额定功率100MW的大型电站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密闭中空圆柱5直径1.0m,壁厚0.01m,柱高20.0m,弹性连接板3高度3.0m,上平台4和下平台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长度和宽度均为2.0m,高度0.4m。装置的综合能量转化系数约为0.22,单个装置的功率为7.43kW,年发电量58600kWh(按90%的可利用时间计算)。电站由多个发电装置按照矩阵形式排列构成,装置在顺流向和横流向的间距均为6.0m,按照115X 115布置,共13225个。电站的额定功率为98.3MW,年发电量为7.8亿kWh,电站尺度为700m X 700m,占地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
针对典型海流情况(流速1.5m/s),额定功率10MW的中型电站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密闭中空圆柱5直径0.5m,壁厚0.005m,柱高10.0m,弹性连接板3高度1.5m,上平台4和下平台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长度和宽度均为1.0m,高度0.2m。装置的综合能量转化系数约为0.22,单个装置的功率为1.86kW,年发电量14700kWh(按90%的可利用时间计算)。电站由多个发电装置按照矩阵形式排列构成,装置在顺流向和横流向的间距均为3.0m,按照75X 75布置,共5625个。电站的额定功率为10.5MW,年发电量为0.83亿kWh,电站尺度为225m X 225m,占地面积约为0.05平方公里。

Claims (6)

1.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包括圆柱和发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弹性连接板相互连接的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弹性连接板通过交错布置的螺栓相对应地固接于上平台和下平台的两侧,所述下平台固接有贯入海床的支撑桩,所述发电机系统包括永磁直线发电机和插入永磁直线发电机线圈内部的直线磁棒,所述直线磁棒和永磁直线发电机通过连接杆分别与上平台和下平台的侧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上还设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由钢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为内部中空密闭的圆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下端和上平台采用嵌固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个装置表面均涂敷有防腐层。
CN201420846707.XU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6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6707.XU CN204376674U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6707.XU CN204376674U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6674U true CN204376674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3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4670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6674U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66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671A (zh) * 2014-12-26 2015-04-29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671A (zh) * 2014-12-26 2015-04-29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N104578671B (zh) * 2014-12-26 2017-02-22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ares et al. Review and classification of wave energy converters
CN203822526U (zh) 模块化海洋能发电装置
CN104564492B (zh) 一种基于可变形双层透空箱型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N103199739A (zh) 海浪及风力发电装置
CN206785546U (zh) 一种基于波浪能的海洋浮标发电系统
CN109653960B (zh) 一种基于导管架基础的风能和波浪能联合发电装置
CN104141584A (zh) 单桩四叶轮水平轴无源自变距双向潮流发电机组
CN106877572B (zh) 一种张力膜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3114961A (zh) 水流风浪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4119003U (zh) 一种浮筒可沉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4578671B (zh)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N202718803U (zh) 浮子异动式波浪发电装置
CN108223253A (zh) 多浮体海浪二级转换发电装置
CN101173648A (zh) 利用波涛发电的方法及装置
CN204376674U (zh) 一种基于可变形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N106887925B (zh) 一种采用主动流动控制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N203251210U (zh) 浮球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204371550U (zh) 一种基于可变形双层透空箱型支座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N204205906U (zh) 一种波浪能发电装置
CN204082425U (zh) 一种浮筒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3199668A (zh) 网状风力水力发电装置
CN203614314U (zh) 一种水面微波发电装置
CN201025231Y (zh) 波浪能发电机
CN206686025U (zh) 一种采用主动流动控制的流致振动发电装置
CN104314735A (zh) 一种使用双浮体结构的点吸收式波浪能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