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0471U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70471U CN204370471U CN201420747984.5U CN201420747984U CN204370471U CN 204370471 U CN204370471 U CN 204370471U CN 201420747984 U CN201420747984 U CN 201420747984U CN 204370471 U CN204370471 U CN 2043704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man
- foundation ditch
- plumb
- biting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nMS4wJyBlbmNvZGluZz0naXNvLTg4NTktMSc/Pgo8c3ZnIHZlcnNpb249JzEuMScgYmFzZVByb2ZpbGU9J2Z1bGwnCi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9J2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6cmRraXQ9J2h0dHA6Ly93d3cucmRraXQub3JnL3htbCcK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HhtbG5zOnhsaW5rPSdodHRwOi8vd3d3LnczLm9yZy8xOTk5L3hsaW5r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B4bWw6c3BhY2U9J3ByZXNlcnZlJwp3aWR0aD0nMzAwcHgnIGhlaWdodD0nMzAwcHgnIHZpZXdCb3g9JzAgMCAzMDAgMzAwJz4KPCEtLSBFTkQgT0YgSEVBREVSIC0tPgo8cmVjdCBzdHlsZT0nb3BhY2l0eToxLjA7ZmlsbDojRkZGRkZGO3N0cm9rZTpub25lJyB3aWR0aD0nMzAwLjAnIGhlaWdodD0nMzAwLjAnIHg9JzAuMCcgeT0nMC4wJz4gPC9yZWN0Pgo8dGV4dCB4PScxMDAuNScgeT0nMTcw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NDB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5IPC90ZXh0Pgo8dGV4dCB4PScxMjYuMScgeT0nMTg2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MjZ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4yPC90ZXh0Pgo8dGV4dCB4PScxMzguMCcgeT0nMTcw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NDB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5PPC90ZXh0Pgo8L3N2Zz4K 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nMS4wJyBlbmNvZGluZz0naXNvLTg4NTktMSc/Pgo8c3ZnIHZlcnNpb249JzEuMScgYmFzZVByb2ZpbGU9J2Z1bGwnCi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9J2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6cmRraXQ9J2h0dHA6Ly93d3cucmRraXQub3JnL3htbCcK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HhtbG5zOnhsaW5rPSdodHRwOi8vd3d3LnczLm9yZy8xOTk5L3hsaW5r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B4bWw6c3BhY2U9J3ByZXNlcnZlJwp3aWR0aD0nODVweCcgaGVpZ2h0PSc4NXB4JyB2aWV3Qm94PScwIDAgODUgODUnPgo8IS0tIEVORCBPRiBIRUFERVIgLS0+CjxyZWN0IHN0eWxlPSdvcGFjaXR5OjEuMDtmaWxsOiNGRkZGRkY7c3Ryb2tlOm5vbmUnIHdpZHRoPSc4NS4wJyBoZWlnaHQ9Jzg1LjAnIHg9JzAuMCcgeT0nMC4wJz4gPC9yZWN0Pgo8dGV4dCB4PScxMy4zJyB5PSc1My42JyBjbGFzcz0nYXRvbS0wJyBzdHlsZT0nZm9udC1zaXplOjIzcHg7Zm9udC1zdHlsZTpub3JtYWw7Zm9udC13ZWlnaHQ6bm9ybWFsO2ZpbGwtb3BhY2l0eToxO3N0cm9rZTpub25lO2ZvbnQtZmFtaWx5OnNhbnMtc2VyaWY7dGV4dC1hbmNob3I6c3RhcnQ7ZmlsbDojRTg0MjM1JyA+SDwvdGV4dD4KPHRleHQgeD0nMjguMicgeT0nNjIuOScgY2xhc3M9J2F0b20tMCcgc3R5bGU9J2ZvbnQtc2l6ZToxNXB4O2ZvbnQtc3R5bGU6bm9ybWFsO2ZvbnQtd2VpZ2h0Om5vcm1hbDtmaWxsLW9wYWNpdHk6MTtzdHJva2U6bm9uZTtmb250LWZhbWlseTpzYW5zLXNlcmlmO3RleHQtYW5jaG9yOnN0YXJ0O2ZpbGw6I0U4NDIzNScgPjI8L3RleHQ+Cjx0ZXh0IHg9JzM1LjAnIHk9JzUzLjY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MjN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5PPC90ZXh0Pgo8L3N2Zz4K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70 cla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70 electroosm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9202 Bromus secali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60001256 CDC26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84 Hor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75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1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设置于一淤泥类土质的基坑内,基坑包括侧面和底面,重力式挡土墙包括多个倾斜桩和多个垂直桩,多个倾斜桩由基坑外侧的地表向侧面倾斜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一倾斜截水帷幕,多个垂直桩设置于侧面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一垂直截水帷幕;其中,垂直截水帷幕和倾斜截水帷幕围拢后形成一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围拢区,围拢区内的淤泥土进行排水固结后形成一重力单元。本实用新型就地取材将易坍塌的被支护土体进行工程性质改良后作为支护结构重力单元,显著提高了支护效果,提高了基坑内作业安全性,施工操作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性强,较传统基坑支护工艺安全性更高,经济适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淤泥类土固结形成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工艺,主要用于沿海地区下部土层为淤泥类土的大型深基坑开挖工程。
背景技术
[0002] 沿海地区大型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中,传统施工支护方法有: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土钉墙支护结构、灌注粧支护结构等,由于地下水与海水贯通,而且受到沿海潮汐作用强烈,地下水渗流状况极为复杂,沿海地区淤泥类土含水率经验范围40 %〜90 %,远远超过淤泥类土液限30 %〜60 %,孔隙比大于I,内摩擦角为1.5°〜10°,粘聚力为I〜8kPa,淤泥类土特性决定了土体常处为流塑状态或流体状态,淤泥类土层虽然属于隔水层,但是土体水平渗透系数要比垂直渗透系数大很多,淤泥类土层本身一般是饱和的,即使其它地下水不能通过渗透流向基坑,但其自身所包含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也会渗出来,随深度增加基坑内支护难度极度加大,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传统支护结构方法适用性差,易出现以下诸多问题:
[0003] 为节省挖土方量,坑内支护结构空间受限。
[0004] 为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支护结构造成挖土方量过大。
[0005] 基坑边缘随开挖深度加大,变形急剧扩大,易发生安全事故。
[0006] 多排水泥土粧体连接形成挡土墙,工程造价难以控制。
[0007] 大面积排水固结土体,由于深层地下水作用,常达不到理想效果。
[0008] 公告号为CN20321312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砂石粧加固坑底的淤泥质基坑,参阅图1a和图lb,淤泥质基坑包括坑底垫层4和基坑四周的支护粧I,支护粧I外侧设有换填的二至五排砂石粧2。基坑坑底垫层4下满布有正方形或三角形布置的砂石粧3。此方案使用大量砂石粧2进行加固,加固效果有限,且施工深度较深,施工量大。
[0009] 根据淤泥类土工程地质特性,疏干地下水后因含水率降低,其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显著增大,内摩擦角可达到75°,粘聚力趋近300kPa,导致其抗剪强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也显著增大,因此疏干固结后的淤泥类土非常适合作为重力式挡土墙的组成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中,支护工程量大、费用高、下部土层淤泥类土深基坑开挖难以支护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受力体系简单,经济适用,安全高效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淤泥质基坑的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设置于一淤泥类土质的基坑内,所述基坑包括侧面和底面,所述重力式挡土墙包括:
[0012]多个倾斜粧,由所述基坑外侧的地表向所述侧面倾斜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一倾斜截水帷幕;以及
[0013] 多个垂直粧,设置于所述侧面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一垂直截水帷幕;
[0014] 其中,所述垂直截水帷幕和所述倾斜截水帷幕围拢后形成一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围拢区,所述围拢区内的淤泥土进行排水固结后形成一重力单元。
[0015]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所述倾斜截水帷幕与所述垂直截水帷幕的交点低于所述底面。
[0016]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还包括坑底支护结构,所述坑底支护结构设置于所述垂直截水帷幕的下部。
[0017]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所述坑底支护结构是排粧支护结构、钢板粧支护结构或水泥土挡墙。
[0018]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所述围拢区设置有多个筋材。
[0019]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所述筋材为钢管和/或毛竹。
[0020]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所述垂直粧和所述倾斜粧分别为向所述基坑外侧排列的两排或两排以上。
[0021]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每一排所述垂直粧的相邻垂直粧之间具有第一咬合点和第二咬合点,其中,所述第二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后一排所述垂直粧的第一咬合点与前一排所述垂直粧的第二咬合点相重入口 ο
[0022]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每一排所述倾斜粧的相邻倾斜粧之间具有第一咬合点和第二咬合点,其中,所述第二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后一排所述倾斜粧的第一咬合点与前一排所述倾斜粧的第二咬合点相重入口 ο
[0023] 上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中,所述垂直粧和所述倾斜粧分别是高压旋喷粧。
[00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淤泥类土排水固结重力式挡土墙,其特点是将基坑周边部分淤泥类土进行工程性质改良,将改良后土体加以利用,转化为重力式挡土墙主要重力单元。就地取材将易坍塌的被支护土体进行工程性质改良后作为支护结构重力单元,显著提高了支护效果,提高了基坑内作业安全性,施工操作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性强,较传统基坑支护工艺安全性更高,经济适用性更强。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6] 图1a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基坑支护示意图(一);
[0027] 图1b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基坑支护示意图(二);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的垂直粧以及倾斜粧的布粧形式示意图(一);
[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的垂直粧以及倾斜粧的布粧形式示意图(二);
[00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步骤图。
[0032] 其中,附图标记
[0033] 100 重力式挡土墙
[0034] 110 倾斜粧
[0035] 120 垂直粧
[0036] 121 第一排垂直粧
[0037] 1211 第一垂直粧
[0038] 1212 第二垂直粧
[0039] 1213 第三垂直粧
[0040] 1214 第三垂直粧
[0041] P11、P12、P13 第一咬合点
[0042] P14、P15、P16 第二咬合点
[0043] 122 第二排垂直粧
[0044] 1221 第一垂直粧
[0045] 1222 第二垂直粧
[0046] 1223 第三垂直粧
[0047] 1224 第四垂直粧
[0048] P21、P22、P23 第一咬合点
[0049] P24、P25、P26 第二咬合点
[0050] 120’ 垂直粧
[0051] 121’ 第一排垂直粧
[0052] P11,、P12,、P13,第一咬合点
[0053] P14’、P15’、P16’ 第二咬合点
[0054] 122’ 第二排垂直粧
[0055] P21’、P22’、P23’ 第一咬合点
[0056] Ρ24’、Ρ25’、Ρ26’ 第二咬合点
[0057] 123’ 第三排垂直粧
[0058] Ρ31’、Ρ32’、Ρ33’ 第一咬合点
[0059] Ρ34’、Ρ35’、Ρ36’ 第二咬合点
[0060] 130 倾斜截水帷幕
[0061] 140 垂直截水帷幕
[0062] 150 围拢区
[0063] 160 筋材
[0064] 170 坑底支护结构
[0065] 200 基坑
[0066] 210 侧面
[0067] 220 底面
[0068] 300 淤泥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0] 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特别适用于淤泥类土质的基坑内,其将基坑周边部分淤泥类土进行工程性质改良,将改良后土体加以利用,转化为重力式挡土墙主要重力单元。
[0071]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100设置于基坑200内,基坑200包括侧面210和底面220。重力式挡土墙100包括倾斜粧110和垂直粧120。倾斜粧110和垂直粧120分别为多个,多个倾斜粧110由基坑200外侧的地表向基坑200的侧面210倾斜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倾斜截水帷幕130 ;多个垂直粧120设置于基坑200的侧面210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垂直截水帷幕140。垂直截水帷幕140和倾斜截水帷幕130围拢后形成一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围拢区150,围拢区150内的淤泥土 300进行排水固结后形成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100的重力单元。
[0072] 如图2所示,倾斜截水帷幕130与垂直截水帷幕140的交点低于基坑200的底面220。
[0073] 其中,围拢区150内还设置有多个筋材160,以利于围拢区150内的淤泥土 300固结后整体作用。其中,筋材160例如为钢管、毛竹。
[0074] 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100的垂直粧120和倾斜粧110分别为两排或两排以上,图3以及图4为垂直粧以及倾斜粧的布粧形式示意图。其中,第一排垂直粧120距离基坑200的中心最近,其后的各排垂直粧120依次相互咬合排列,形成垂直截水帷幕140。倾斜粧110的设置相同,第一排倾斜粧110距离基坑200的中心最近,其后的各排倾斜粧110依次相互咬合排列形成倾斜截水帷幕130。
[0075] 每一排垂直粧的相邻垂直粧之间均具有第一咬合点和第二咬合点,其中,第二咬合点与基坑200的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一咬合点与基坑200的中心的距离,后一排倾斜粧的第一咬合点与前一排倾斜粧的第二咬合点相重合。
[0076] 以垂直粧140为两排为例,如图3所示,垂直粧120包括第一排垂直粧121和第二排垂直粧122。
[0077] 第一排垂直粧121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垂直粧1211、第二垂直粧1212、第三垂直粧1213和第三垂直粧1214等。相邻的第一垂直粧1211与第二垂直粧1212具有第一咬合点Pll和第二咬合点P14,相邻的第二垂直粧1212和第三垂直粧1213具有第一咬合点P12和第二咬合点P15,相邻的第三垂直粧1213和第四垂直粧1214具有第一咬合点P13和第二咬合点P16。
[0078] 第二排垂直粧12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垂直粧1221、第二垂直粧1222、第三垂直粧1223和第四垂直粧1224等。相邻的第一垂直粧1221与第二垂直粧1222具有第一咬合点P21和第二咬合点P24,相邻的第二垂直粧1222和第三垂直粧1223具有第一咬合点P22和第二咬合点P25,相邻的第三垂直粧1223和第四垂直粧1224具有第一咬合点P23和第二咬合点P26。
[0079] 其中,第二排垂直粧122的第一咬合点P21与第一排垂直粧121的第二咬合点P14相重合,第二排垂直粧122的第一咬合点P22与第一排垂直粧121的第二咬合点P15相重合,第二排垂直粧122的第一咬合点P23与第一排垂直粧121的第二咬合点P16相重合。
[0080] 如图4所示的垂直粧120’是三排结构,形成的垂直截水帷幕宽度更宽,截水效果更好。该实施例中,垂直粧120’包括第一排垂直粧121’、第二排垂直粧122’和第三排垂直粧123’。其中,第一排垂直粧121’具有第一咬合点P11’、P12’、P13’以及第二咬合点P14’、Ρ15’、Ρ16’,第二排垂直粧122’具有第一咬合点Ρ21’、Ρ22’、Ρ23’以及第二咬合点Ρ24’、Ρ25’、Ρ26’,第三排垂直粧123’具有第一咬合点Ρ31’、Ρ32’、Ρ33’以及第二咬合点Ρ34’、Ρ35,、Ρ36,。
[0081] 第二排垂直粧122’的第一咬合点Ρ21’、Ρ22’、Ρ23’分别与第一排垂直粧121’的第二咬合点Ρ14’、Ρ15’、Ρ16’相重合,第三排垂直粧123’的第一咬合点Ρ31’、Ρ32’、Ρ33’分别与第二排垂直粧122’的第二咬合点Ρ24’、Ρ25’、Ρ26’相重合。
[0082] 上述的垂直粧120和倾斜粧110分别是高压旋喷粧。
[008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100还包括坑底支护结构170,坑底支护结构170设置于垂直截水帷幕140的下部。坑底支护结构170可以是排粧支护结构、钢板粧支护结构或水泥土挡墙。
[0084] 参阅图5,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85] 步骤S100,粧机就位,由基坑200外侧的地表向侧面210倾斜设置多个倾斜粧130,多个倾斜粧110相互咬合搭接形成倾斜截水帷幕130,粧身排列形式如图3和图4所示,结合实际开挖深度及土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截水帷幕宽度。
[0086] 步骤S200,粧机就位,进行基坑200周边垂直粧120的施工,由基坑200的侧面210向基坑200的底面220设置多个垂直粧120,多个垂直粧120相互咬合搭接形成垂直截水帷幕140,粧身排列形式如图3和图4所示,结合实际开挖深度及土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截水帷幕宽度,垂直截水帷幕140与倾斜截水帷幕130相围拢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围拢区150,此时围拢区150内为含水量较大的淤泥。
[0087] 步骤S300,对围拢区150内的淤泥土 300进行排水固结施工,将围拢区150内的淤泥土进行工程性质改良,进而将改良后的土体加以利用,形成重力式挡土墙的一部分,转化为重力式挡土墙的主要重力单元。
[0088] 步骤S400,进行基坑200开挖。
[0089] 其中步骤SlOO之前还包括:根据基坑200的工程设计开挖深度和工程地质情况,设计倾斜粧130的粧位,计算倾斜粧130的长度。其中,倾斜粧130偏离基坑200外侧的地表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度。
[0090] 步骤S300中的排水固结施工包括使用动力排水固结法、静力排水固结法、吹填淤泥排水固结法或电渗井点降水法进行排水固结。且于该步骤中,在排水固结施工的同时向围拢区150钻孔插入钢管、毛竹等筋材160,以利于土体固结后整体作用。
[009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两次分别施做倾斜截水帷幕130和垂直截水帷幕140,两截水帷幕在土层深处交叉,将围拢的三角形区域淤泥类土进行隔离,通过排水并插入筋材,将三角形区域土体有效固结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重力式挡土墙100主要重力单元,土体固结后重度较斜面以下土体有极大提升,土体工程性质改良后对基坑200边缘的垂直截水帷幕140上部的水平推力大幅度减小,但是三角形区域土体沿斜面向下仍有很大推力,所以在基坑200底部另增设支护措施,坑底局部支护较开挖面整体支护内力要小很多。
[0092] 故,在步骤S400还包括开挖至基坑200的坑底位置时,根据基坑200的坑底的变形情况,对基坑200的坑底进行坑底支护。其中,坑底支护包括使用排粧支护、钢板粧支护或水泥土挡墙进行支护。然后继续开挖基坑200至设计标高,进行后续施工。
[0093] 下面以福州市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对该技术应用进行全面阐述。该工程位于闽江入海口,地下水受潮汐作用强烈,潮汐高差达5m以上,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描述,场地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
[0094] (I)回填土:层厚0.50〜1.00m,以回填砂土为主,局部为素填土。
[0095] (2)粘土:层厚 0.50 〜1.20m,含水率 44%。
[0096] (3)淤泥:层厚13.80〜28.80m,含水率82%,远超过液限,处于流塑状态。
[0097] (4)粘土:层厚2.00〜17.00m,含水率32%,隔水性良好。
[0098] 其中淤泥层中伴有粉细沙夹层,潮汐水流在粉细沙夹层中影响显著,开挖不当会造成基坑涌水流沙,基坑设计深度18m,局部坑底开挖触及粘土层,大部分坑底仍处于淤泥层,开挖难度非常大。
[0099] 结合图2,淤泥类土固结重力式挡土墙具体做法如下:
[0100] (I)依据基坑200设计深度18m,计划在距离基坑边缘20m处施工倾斜高压旋喷粧,倾斜角度β取45°,计算倾斜粧110的粧身长度,20 X 1.414 = 28.3m,取30m进行施工。
[0101] (2)高压旋喷粧机就位进行倾斜粧110施工,倾斜粧110粧身排列形式如图3,倾斜45°向基坑200 —侧钻进,粧身长度30m,重点控制倾斜角度β,保证各粧身重叠形成倾斜截水帷幕130。
[0102] (3)高压旋喷粧机就位进行垂直粧120施工,垂直粧120粧身排列形式如图3,垂直向下钻进,为封闭基坑200下部淤泥层,防止地下水影响,计划将粧身深入到粘土层中,取粧身2长31m,保证各粧身重叠形成垂直截水帷幕140。
[0103] (4)对倾斜截水帷幕130和垂直截水帷幕140围拢形成的围拢区150内的淤泥土300进行固结施工,本例采用电渗井点降水施工,尤为注意围拢区150内淤泥土 300下角部位的排水固结,确保排水固结完全,在排水固结过程中向土体钻孔插入钢管、毛竹等筋材,以利于土体固结后形成整体作用。
[0104] (5) 土体排水固结完成后,围拢区150内派泥土300成为重力式挡土墙主要重力单元,其对前方垂直粧120上部水平推力较小,此时开始进行基坑200内土方开挖,安全性高,基坑200边缘不易出现变形坍塌。
[0105] (6)挖土至距离坑底设计标高2m,观察垂直截水帷幕140中下部略有隆起造成粧身横向裂缝,立即采取坑底支护措施,本例坑底支护结构170采用钢管粧支护结构,粧身长度满足插入粘土层。粧身所受内力较全开挖面支护要小得多,更具安全性。
[0106] (7)继续向下开挖2m达到坑底设计标高,由于预先做好坑底角支护工作,坑底没有发生过大变形,立即进行基坑验槽,进行坑底处理。
[0107]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重力式挡土墙,设置于一淤泥类土质的基坑内,所述基坑包括侧面和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土墙包括: 多个倾斜粧,由所述基坑外侧的地表向所述侧面倾斜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一倾斜截水帷蒂;以及 多个垂直粧,设置于所述侧面且相互咬合搭接形成一垂直截水帷幕; 其中,所述垂直截水帷幕和所述倾斜截水帷幕围拢后形成一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围拢区,所述围拢区内的淤泥土进行排水固结后形成一重力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截水帷幕与所述垂直截水帷幕的交点低于所述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坑底支护结构,所述坑底支护结构设置于所述垂直截水帷幕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底支护结构是排粧支护结构、钢板粧支护结构或水泥土挡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拢区设置有多个筋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材为钢管和/或毛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粧和所述倾斜粧分别为向所述基坑外侧排列的两排或两排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每一排所述垂直粧的相邻垂直粧之间具有第一咬合点和第二咬合点,其中,所述第二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后一排所述垂直粧的第一咬合点与前一排所述垂直粧的第二咬合点相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每一排所述倾斜粧的相邻倾斜粧之间具有第一咬合点和第二咬合点,其中,所述第二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咬合点与基坑的中心的距离,后一排所述倾斜粧的第一咬合点与前一排所述倾斜粧的第二咬合点相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粧和所述倾斜粧分别是高压旋喷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47984.5U CN204370471U (zh) | 2014-12-02 | 2014-12-02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47984.5U CN204370471U (zh) | 2014-12-02 | 2014-12-02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70471U true CN204370471U (zh) | 2015-06-03 |
Family
ID=5332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47984.5U Active CN204370471U (zh) | 2014-12-02 | 2014-12-02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704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14846A (zh) * | 2014-12-02 | 2016-06-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2014
- 2014-12-02 CN CN201420747984.5U patent/CN2043704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14846A (zh) * | 2014-12-02 | 2016-06-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CN105714846B (zh) * | 2014-12-02 | 2018-09-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2250B (zh) | 流沙承压水土层大面积深基坑开挖围护施工方法 | |
CN102817366A (zh) | 浅埋巨厚煤层综放开采塌陷坑区水害防治方法 | |
CN107503257B (zh) | 一种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5464056A (zh) | 一种适应土石坝沉降的防渗结构 | |
CN103104021A (zh) | 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防排水系统 | |
CN203939036U (zh) | 一种适用于河道的钢板桩围堰结构 | |
CN204225069U (zh) | 护岸工程不良地质浅层地下排水系统 | |
CN204370471U (zh)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
CN106400744A (zh) | 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7143981U (zh) | 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砂岩段地铁车站基坑排水结构 | |
CN206873466U (zh) | 一种用于平硐明槽段防护结构 | |
CN112392127B (zh) | 一种树枝状埋入式柔性生态的斜坡排水沟及施工方法 | |
CN103437712B (zh) | 一种适用于穿透圆砾层土质的三轴搅拌机钻头 | |
RU121275U1 (ru) | Армированная грунтоцементная стена для защиты зданий и сооружений от откапываемого вблизи котлована | |
CN210459099U (zh) | 一种软土地基上的海堤结构 | |
CN207047796U (zh) | 一种轻型泥石流拱形拦挡坝 | |
CN105714846B (zh)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919578U (zh) |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真空管井降水系统 | |
CN106049508B (zh) | 一种坑塘型洼地土石方填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3755241U (zh) | 小型渔港及河道护岸结构 | |
CN204282397U (zh) | 别墅地下室的三面挡土结构 | |
CN215669316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砌石护坡结构 | |
CN106149736A (zh) | 基于截排水保持坡地软粘土基坑边坡稳定的施工方法 | |
CN203022005U (zh) | 滩涂围垦区深基坑支护的防护结构 | |
CN209555940U (zh) | 一种阶梯微型桩锚支护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