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2265U -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2265U
CN204362265U CN201420822100.8U CN201420822100U CN204362265U CN 204362265 U CN204362265 U CN 204362265U CN 201420822100 U CN201420822100 U CN 201420822100U CN 204362265 U CN204362265 U CN 204362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ircuit
electronic circuit
earphone joi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221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舟
于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221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62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2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2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包括:耳机接头电路、下行电路、上行电路、线序转换电路;耳机接头电路与下行电路和上行电路相连,用于传输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下行电路与耳机接头电路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耳机接头电路接收下行信号,对下行信号进行转换,得到请求信号,向微控制器发送请求信号;上行电路与耳机接头电路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接收微控制器发送的应答信号,对应答信号进行调整,得到上行信号,通过耳机接头电路返回上行信号;线序转换电路与耳机接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发出的信号识别设备的耳机接口的麦克通道和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耳机分为两种标准,分别是CTIA(Cellular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标准和OMTP(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开放移动终端平台组织)标准;耳机接头的尖端到末端共分为4段,在CTIA标准中,耳机接头从尖端到末端,第一段至第四段分别与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的左声道、右声道、地线和麦克通道相对应;在OMTP标准中,耳机接头从尖端到末端,第一段至第四段分别与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的左声道、右声道、麦克通道和地线相对应;相应地,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也分为支持CTIA标准的设备和支持OMTP标准的设备,其中,支持CTIA标准的设备不能兼容OMTP标准的耳机,支持OMTP标准的设备虽然可以兼容CTIA标准的耳机,但是可能导致信号失真或者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除此之外,由于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型号不同,硬件设计不同,导致传输的信号的电气特性不同,使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不能解析部分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传输的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自动识别支持不同标准的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与比较,解析不同设备传输的下行信号,兼容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接头电路、下行电路、上行电路、线序转换电路;
所述耳机接头电路与所述下行电路和所述上行电路相连,用于传输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
所述下行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所述耳机接头电路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转换,得到请求信号,向所述微控制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
所述上行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微控制器发送的应答信号,对所述应答信号进行调整,得到所述上行信号,通过所述耳机接头电路返回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线序转换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发出的信号识别所述设备的耳机接口的麦克通道和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能够自动识别支持不同标准的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与比较,解析不同设备传输的下行信号,兼容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的示意图;
图3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耳机接头电路1、下行电路2、上行电路3、线序转换电路4、USB接头5、电池电路6、电源管理电路7和低电量检测电路8;
耳机接头电路1,与下行电路2和上行电路3相连,用于传输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
下行电路2,与耳机接头电路1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耳机接头电路1接收下行信号,对下行信号进行转换,得到请求信号,向微控制器发送请求信号;
具体地,下行电路包括放大子电路21和比较子电路22;
放大子电路21,与耳机接头电路1相连,用于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
比较子电路22,与放大子电路21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将放大后的下行信号与预设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若放大后的下行信号的电压值高于预设基准电压,则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由此得到请求信号;
本实施例中,比较子电路22输出的请求信号为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平信号;
上行电路3,与耳机接头电路1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接收微控制器发送的应答信号,对应答信号进行调整,得到上行信号,通过耳机接头电路1返回上行信号;
线序转换电路4,与耳机接头电路1相连,用于根据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发出的信号识别该设备的耳机接口的麦克通道和地;
USB接头5,与电池电路6和电源管理电路7相连,用于当USB接头被连接时,向电池电路6充电,通过电源管理电路7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
电池电路6,与USB接头5和电源管理电路7相连,用于当USB接头未被连接时,通过电源管理电路7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
电源管理电路7,与耳机接头电路1、下行电路2、上行电路3、USB接头5、电池电路6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当USB接头5被连接时,控制USB接头5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当USB接头未被连接时,控制电池电路6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
具体地,电源管理电路7控制USB接头5或电池电路6向下行电路2、上行电路3和微控制器供电;
低电量检测电路8,与电源管理电路7和微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当USB接头5未被连接时,通过电源管理电路7,检测电池电路6中的电池电量,当电池输出的电压低于预设电压值时,向微控制器发送低电信号;
优选地,预设电压值为3.6伏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能自动识别支持不同标准的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与比较,解析不同设备传输的下行信号,兼容性好。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耳机接头电路101、下行电路102、上行电路103、线序转换电路104、USB接头105、电池电路106、电源管理电路107和低电量检测电路108;
耳机接头电路101,与下行电路102和上行电路103相连,用于传输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
下行电路102,与耳机接头电路101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耳机接头电路101接收下行信号,对下行信号进行转换,得到请求信号,向微控制器发送请求信号;
具体地,下行电路102包括放大子电路1021和比较子电路1022;
放大子电路1021,与耳机接头电路101相连,用于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
放大子电路1021包括第一滤波单元1021-1、声道匹配单元1021-2、第一隔直单元1021-3、第一低通滤波单元1021-4、第一限幅单元1021-5、放大单元1021-6、第一基准单元1021-7和放大负载单元1021-8;
第一滤波单元1021-1与耳机接头电路101和声道匹配单元1021-2相连;声道匹配单元1021-2与第一滤波单元1021-1和第一隔直单元1021-3相连;第一隔直单元1021-3与声道匹配单元1021-2和第一低通滤波单元1021-4相连;第一低通滤波单元1021-4与第一隔直单元1021-3和放大单元1021-6相连;第一限幅单元1021-5与放大单元1021-6相连;放大单元1021-6与第一低通滤波单元1021-4、第一限幅单元1021-5、第一基准单元1021-7和放大负载单元1021-8相连;第一基准单元1021-7与放大单元1021-6相连;放大负载单元1021-8与放大单元1021-6和比较子电路1022相连;除此之外,放大单元1021-6和第一基准单元1021-7均与电源管理电路107相连;
比较子电路1022,与放大子电路1021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将放大后的下行信号与预设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若放大后的下行信号的电压值高于预设基准电压,则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由此得到请求信号;
本实施例中,比较子电路1022输出的请求信号为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平信号;
比较子电路1022包括第二隔直单元1022-1、第一基准单元1022-2、第二低通滤波单元1022-3、稳压放电单元1022-4、比较单元1022-5和第二滤波单元1022-6;
第二隔直单元1022-1与放大子电路1021和第二低通滤波单元1022-3相连;第一基准单元1022-2与比较单元1022-5相连;第二低通滤波单元1022-3与第二隔直单元1022-1和比较单元1022-5相连;稳压放电单元1022-4与比较单元1022-5相连;比较单元1022-5与第一基准单元1022-2、第二低通滤波单元1022-3、稳压放电单元1022-4和第二滤波单元1022-6相连;第二滤波单元1022-6与比较单元1022-5和微控制器的LEFT_OUT管脚相连;除此之外,第一基准单元1022-2、稳压放电单元1022-4和比较单元1022-5均与电源管理电路107相连;
上行电路103,与耳机接头电路101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接收微控制器发送的应答信号,对应答信号进行调整,得到上行信号,通过耳机接头电路101向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返回上行信号;
上行电路103包括选择通信子电路1031和限幅子电路1032;
选择通信子电路1031与耳机接头电路101和限幅子电路1032相连;限幅子电路1032与选择通信子电路1031和微控制器的MIC_CON管脚相连;除此之外,限幅子电路1032还与电源管理电路107相连;
线序转换电路104,与耳机接头电路101相连,用于根据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发出的信号识别该设备的耳机接口的麦克通道和地;
线序转换电路104包括匹配子电路1041和转换子电路1042;
匹配子电路1041与转换子电路1042和耳机接头电路101相连;转换子电路1042与匹配子电路1041相连;
USB接头105,与电池电路106和电源管理电路107相连,用于当USB接头被连接时,向电池电路106充电,通过电源管理电路107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
电池电路106,与USB接头105和电源管理电路107相连,用于当USB接头未被连接时,通过电源管理电路107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
电池电路106包括指示子电路1061、充电子电路1062、激活子电路1063、电流控制子电路1064、滤波子电路1065和电池P1;
指示子电路1061与USB接头1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和充电子电路1062相连;充电子电路1062与指示子电路1061、激活子电路1063、电流控制子电路1064和滤波子电路1065相连;激活子电路1063与充电子电路1062和电池P1相连;电流控制子电路1064与充电子电路1062相连;滤波子电路1065与电池P1和充电子电路1062相连;电池P1与激活子电路1063、滤波子电路1065和电源管理电路107相连;
电源管理电路107,与耳机接头电路101、下行电路102、上行电路103、USB接头105、电池电路106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当USB接头105被连接时,控制USB接头105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当USB接头105未被连接时,控制电池电路106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
电源管理电路107包括开关子电路1071、防反压子电路1072和电压转换子电路1073;
开关子电路1071与耳机接头电路101、电池电路106和防反压子电路1072相连;防反压子电路1072与开关子电路1071和电压转换子电路1073相连;电压转换子电路1073与USB接头1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下行电路102、上行电路103和微控制器的VDD管脚相连;
低电量检测电路108,与电源管理电路107中的电压转换子电路1073和微控制电路的LOWPER管脚相连,用于当USB接头105未被连接时,通过电源管理电路107,检测电池电路106中的电池电量,当电池输出的电压低于预设电压值时,向微控制器发送低电信号;
优选地,预设电压值为3.6伏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能自动识别支持不同标准的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与比较,解析不同设备传输的下行信号,兼容性好。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如图3至图7所示,包括:耳机接头电路201、下行电路202、上行电路203、线序转换电路204、USB接头205、电池电路206、电源管理电路207和低电量检测电路208;
耳机接头电路201,如图3所示,包括耳机接头J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耳机接头J1包括右声道RIGHT、左声道LEFT_IN、麦克通道AMIC和地AGND,麦克通道AMIC和地AGND分别与上行电路相连,第一电阻R1一端与耳机接头J1的右声道RIGHT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2一端与耳机接头J1的左声道LEFT_IN相连,另一端与耳机接头J1的右声道RIGHT相连;
下行电路202与耳机接头电路201和微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耳机接头电路201接收下行信号,对下行信号进行转换,得到请求信号,向微控制器发送请求信号;
下行电路202,如图3所示,包括放大子电路2021和比较子电路2022;
放大子电路2021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左声道LEFT_IN相连,另一端与比较子电路2022相连,包括第一滤波单元20211、声道匹配单元20212、第一隔直单元20213、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0214、第一限幅单元20215、放大单元20216、第一基准单元20217和放大负载单元20218;
第一滤波单元2021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一端与声道匹配单元20212和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左声道LEFT_IN和/或右声道RIGHT相连,另一端接地;
声道匹配单元20212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左声道LEFT_IN、第一滤波单元20211的第一电容C1和第一隔直单元20213相连,另一端接地;
第一隔直单元20213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一端与声道匹配单元20212中第三电阻R3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0214相连;
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0214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容C3,第四电阻R4一端与第一隔直单元20213的第二电容C2相连,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和放大单元20216相连,为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0214的输出端;第三电容C3一端与第四电阻R4和放大单元20216相连,即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0214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第一限幅单元20215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放大单元20216中运算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放大单元20216中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放大单元20216中运算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放大单元20216中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相连;
放大单元20216包括运算放大器U1A和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1A的正输入端与第一基准单元20217的输出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0214的输出端、第七电阻R7和第一限幅单元20215相连,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与第一限幅单元20215和放大负载单元20218相连;运算放大器U1A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运算放大器U1A的接地端接地;
第一基准单元20217包括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和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R5一端与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和放大单元20216相连,为第一基准单元20217的输出端,另一端与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第六电阻R6一端与第五电阻R5和放大单元20216相连,即第一基准单元20217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一端与第五电阻R5和放大单元20216相连,即第一基准单元20217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放大负载单元20218包括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放大单元20216中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相连,也为放大子电路2021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比较子电路2022一端与放大子电路202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微控制器相连,第二隔直单元20221、第一基准单元20222、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0223、稳压放电单元20224、比较单元20225和第二滤波单元20226;
第二隔直单元20221包括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一端与放大子电路202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0223相连;
第一基准单元20222包括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一电阻R11一端与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和比较单元20225中比较器U2A的正输入端相连,为第一基准单元20222的输出端;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比较单元20225中比较器U2A正输入端相连,即第一基准单元20222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0223包括第十电阻R10和第六电容C6,第十电阻R10一端与第二隔直单元20221中第五电容C5相连,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6和比较单元20225中比较器U2A的负输入端相连,为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0223的输出端;第六电容C6一端与第十电阻R10和比较单元20225中比较器U2A的负输入端相连,即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0223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稳压放电单元20224包括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三电阻R13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14和比较单元20225中比较器U2A的负输入端相连,为稳压放电单元20224的输出端,另一端与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第十四电阻R14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比较单元20225中比较器U2A负输入端相连,即稳压放电单元20224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比较单元20225包括比较器U2A,比较器U2A的正输入端与第一基准单元20222的输出端相连,比较器U2A的负输入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0223的输出端和稳压放电单元20224的输出端相连,比较器U2A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单元20226相连;比较器U2A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比较器U2A的接地端接地;
第二滤波单元20226包括第七电容C7,第七电容C7一端与比较单元20225中比较器U2A的输出端相连,也为比较子电路2022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LEFT_OUT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
上行电路203与耳机接头电路201和微控制器相连,如图3所示,包括选择通信子电路2031和限幅子电路2032;
选择通信子电路2031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八电容C8、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九电容C9;第十七电阻R17一端与限幅子电路203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和第十九电阻R19相连;第十八电阻R18一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相连,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8相连;第八电容C8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相连,另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麦克通道AMIC相连;第十九电阻R19一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相连,另一端与第九电容C9相连;第九电容C9一端与第十九电阻R19相连,另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地AGND相连;
限幅子电路2032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和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二电阻R32一端与微控制器的MIC_CON管脚相连,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相连;第十五电阻R15一端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十六电阻R16相连,为限幅子电路2032的输出端,与选择通信子电路2031相连,另一端与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第十六电阻R16一端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十五电阻R15相连,即限幅子电路2032的输出端,与选择通信子电路2031相连,另一端接地;
线序转换电路204与耳机接头电路201相连,如图3所示,包括匹配子电路2041和转换子电路2042;
匹配子电路2041包括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电阻R20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地AGND、转换子电路2042相连,另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麦克通道AMIC、转换子电路2042相连;
转换子电路2042包括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匹配子电路2041中第二十电阻R20和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地AGND相连,漏极接地,源极与匹配子电路2041中第二十电阻R20和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麦克通道AMIC相连;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匹配子电路2041中第二十电阻R20、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麦克通道AMIC和第一MOS管Q1的源极相连,漏极接地,源极与匹配子电路2041中第二十电阻R20、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地AGND和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
如图4所示,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与电池电路206和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接地端GND接地;
电池电路206与USB接头205和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如图4所示,包括指示子电路2061、充电子电路2062、激活子电路2063、电流控制子电路2064、滤波子电路2065和电池P1;
指示子电路2061包括第二十三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5,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与充电子电路2062中充电芯片U3的指示端CHRGb相连,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与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相连,负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相连;
充电子电路2062包括充电芯片U3,充电芯片U3的指示端CHRGb与指示子电路2061相连,输出端BAT与激活子电路2063、滤波子电路2065和电池P1的正极相连;控制端PROG与电流控制子电路2064相连;充电芯片U3的电源输入端VCC与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和激活子电路2063相连,接地端GND接地;
激活子电路2063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二十一电阻R21一端与电池P1的正极和充电子电路2062中充电芯片U3的输出端BAT相连,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和充电子电路2062中充电芯片U3的电源输入端VCC相连;
电流控制子电路2064包括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二电阻R22一端与充电子电路2062中充电芯片U3的控制端PROG相连,另一端接地;
滤波子电路2065包括第十电容C10,第十电容C10一端与电池P1的正极和充电子电路2062中充电芯片U3的输出端BAT相连,另一端接地;
电池P1的正极与激活子电路2063、滤波子电路2065、充电子电路2062中充电芯片U3的输出端BAT和电源管理电路207相连,负极接地;
电源管理电路207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下行电路202、上行电路203、USB接头205和电池电路206相连,如图4所示,包括开关子电路2071、防反压子电路2072和电压转换子电路2073;
开关子电路2071包括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一三极管Q3、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三极管Q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一电容C11和第三MOS管Q5,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地AGND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相连;第二十五电阻R25一端与耳机接头电路201中耳机接头J1的麦克通道AMIC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26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3和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三MOS管Q5的栅极、第二十七电阻R27和第十一电容C11相连;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与电池电路206中电池P1的正极和第三MOS管Q5的漏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三MOS管Q5的栅极、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十一电容C11相连;第十一电容C11一端与第三MOS管Q5的栅极、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三MOS管Q5的源极为开关子电路2071的输出端;
防反压子电路2072包括第五二极管D6,第五二极管D6的正极与开关子电路2071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电压转换子电路2073中电压转化芯片U4的输入端VIN和控制端VEN相连;
电压转换子电路2073包括第十二电容C12和电压转化芯片U4,第十二电容C12一端与电压转化芯片U4的输入端VIN相连,另一端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4的接地端接地,输入端VIN和控制端VEN与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相连,输出端VOUT输出电压VDD,向下行电路202、上行电路203和微控制器供电;
优选地,电压转化芯片U4的输出端VOUT输出的电压VDD为3.3V;
低电量检测电路208与电源管理电路207的电压转换子电路2073和微控制器相连,如图5所示,包括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和第一电压检测器Q6;
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与电压转换子电路2073中电压转化芯片U4的输入端VIN和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相连,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R30和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相连;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28和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与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输出端相连;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LOWPER管脚相连;
除此之外,低电量检测电路208也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如图6所示,包括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稳压二极管D7、第三十一电阻R31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
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与电压转换子电路2073中电压转化芯片U4的输入端VIN和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28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28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7负极与第二十八电阻R28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正极接地;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与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LOWPER管脚相连;
除此之外,低电量检测电路208还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如图7所示,包括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稳压二极管D7、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一电压检测器Q6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
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与电压转换子电路2073中电压转化芯片U4的输入端VIN和USB接头205的电源输入端PWE_IN相连,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正极接地;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与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出端相连;第一电压检测器Q6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LOWPER管脚相连;
基于以上连接关系,通信电路通过耳机接头电路201接收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发出的下行信号,下行电路202对下行信号进行转换,得到请求信号,向微控制器发送请求信号,上行电路203,接收微控制器返回的应答信号,对应答信号进行调整,得到上行信号,通过耳机接头电路201返回上行信号,线序转换电路204根据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发出的信号识别该设备的耳机接口的麦克通道和地,使上行信号通过识别出的麦克通道返回给该设备,当通信电路通过USB接头205与设备连接时,设备通过USB接头205向电池电路206充电,通过USB接头205和电源管理电路207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当通信电路未通过USB接头205与设备连接且通信电路工作时,电池电路206通过电源管理电路207向通信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并且低电量检测电路208通过电源管理电路207,检测电池电路206中的电池电量,当电池输出的电压低于预设电压值时,向微控制器发送低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能自动识别支持不同标准的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与比较,解析不同设备传输的下行信号,兼容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9)

1.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接头电路、下行电路、上行电路、线序转换电路;
所述耳机接头电路与所述下行电路和所述上行电路相连,用于传输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
所述下行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所述耳机接头电路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转换,得到请求信号,向所述微控制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
所述上行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微控制器发送的应答信号,对所述应答信号进行调整,得到所述上行信号,通过所述耳机接头电路返回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线序转换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具有耳机接口的设备发出的信号识别所述设备的耳机接口的麦克通道和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包括耳机接头、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所述耳机接头包括右声道、左声道、麦克通道和地,所述麦克通道和所述地与所述上行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的右声道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的左声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的右声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行电路包括放大子电路和比较子电路;
所述放大子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和所述比较子电路相连;
所述比较子电路,与所述放大子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一滤波单元、声道匹配单元、第一隔直单元、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第一限幅单元、放大单元、第一基准单元和放大负载单元;
所述第一滤波单元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和所述声道匹配单元相连;
所述声道匹配单元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和所述第一隔直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隔直单元与所述声道匹配单元和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一隔直单元和所述放大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限幅单元与所述放大单元相连;
所述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所述第一限幅单元、所述第一基准单元和所述放大负载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基准单元与所述放大单元相连;
所述放大负载单元与所述放大单元和所述比较子电路相连;
所述放大单元和所述第一基准单元均与电源管理电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所述声道匹配单元和所述耳机接头电路中耳机接头的左声道和/或右声道相连,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道匹配单元包括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和所述第一隔直单元相连,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直单元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与所述声道匹配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容(C3),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直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和所述放大单元相连,为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C3)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放大单元相连,即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幅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负极均与所述放大单元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二 极管(D1)的正极相连,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1A)和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第一限幅单元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限幅单元和所述放大负载单元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接地端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单元包括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所述第四电容(C4)和所述放大单元相连,为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放大单元相连,即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放大单元相连,即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负载单元包括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放大单元相连, 同时为所述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子电路包括第二隔直单元、第一基准单元、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稳压放电单元、比较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
所述第二隔直单元与所述放大子电路和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基准单元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
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二隔直单元和所述比较单元相连;
所述稳压放电单元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
所述比较单元与所述第一基准单元、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所述稳压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相连;
所述第二滤波单元与所述比较单元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
所述第一基准单元、所述稳压放电单元和所述比较单元均与电源管理电路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直单元包括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五电容(C5)一端与所述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比较单元相连,为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和所述比较单元相连,即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包括第十电阻(R10)和第六电容(C6),所述第十电阻(R10)一端与所述第二隔直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和所述比较单元相连,为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六电容(C6)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R10)和所述比较单元相连,即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放电单元包括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所述比较单元相连,为所述稳压放电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14)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和所述比较单元相连,即所述稳压放电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比较器(U2A),所述比较器(U2A)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基准 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比较器(U2A)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稳压放电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比较器(U2A)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相连;所述比较器(U2A)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所述比较器(U2A)的接地端接地。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七电容(C7),第七电容(C7)一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同时为所述比较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LEFT_OUT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电路包括选择通信子电路和限幅子电路;
所述选择通信子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和所述限幅子电路相连;
所述限幅子电路与所述选择通信子电路所述微控制器和电源管理电路107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子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八电容(C8)、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九电容(C9);
所述第十七电阻(R17)一端与所述限幅子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和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相连;所述第十八电阻(R18) 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容(C8)相连;所述第八电容(C8)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中耳机接头的麦克通道相连;所述第十九电阻(R19)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C9)相连;所述第九电容(C9)一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中耳机接头的地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幅子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和第三十二电阻(R32);
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MIC_CON管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一端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十六电阻(R16)相连,为所述限幅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子电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R16)一端与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和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相连,即所述限幅子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序转换电路包括匹配子电路和转换子电路;
所述匹配子电路与所述转换子电路和所述耳机接头电路相连;
所述转换子电路与所述匹配子电路相连。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子电路包括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第二十电阻(R20)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中耳机接头的地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中耳机接头的麦克通道相连。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子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
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匹配子电路一端相连,漏极接地,源极与所述匹配子电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匹配子电路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相连,漏极接地,源极与所述匹配子电路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USB接头、电池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和低电量检测电路;
所述USB接头与所述电池电路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用于当所述USB接头被连接时,向所述电池电路充电,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向所述通信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供电;
所述电池电路与所述USB接头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用于当所述USB接头未被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向所述通信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供电;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所述下行电路、所述上行电路、所述USB接头、所述电池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当所述USB接头被连接时,控制所述USB接头向所述通信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供电;当所述USB 接头未被连接时,控制所述电池电路向所述通信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供电;
所述低电量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和所述微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当所述USB接头未被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检测所述电池电路中的电池电量,当电池输出的电压低于预设电压值时,向所述微控制器发送低电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路包括指示子电路、充电子电路、激活子电路、电流控制子电路、滤波子电路和电池;
所述指示子电路与所述USB接头和所述充电子电路相连;
所述充电子电路与所述指示子电路、所述激活子电路、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和所述滤波子电路相连;
所述激活子电路与所述充电子电路和是电池相连;
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与所述充电子电路相连;
所述滤波子电路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子电路相连;
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激活子电路、所述滤波子电路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子电路包括第二十三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5),所述第二十三电阻 (R23)一端与所述充电子电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USB接头的电源输入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相连。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子电路包括充电芯片(U3),所述充电芯片(U3)的指示端与所述指示子电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激活子电路、所述滤波子电路和所述电池的正极相连;控制端与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相连;所述充电芯片(U3)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USB接头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激活子电路相连,接地端接地。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子电路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和所述充电子电路206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USB接头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充电子电路相连。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二十二电阻(R22),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一端与所述充电子电路相连,另一端接地。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子电路包括第十电容(C10),所述第十电容(C10)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和所述充电子电路相连,另一端接地。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开关子电路、防反压子电路和电压转换子电路;
所述开关子电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所述电池电路和所述防反压子电路相连;
所述防反压子电路与所述开关子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子电路相连;
所述电压转换子电路与所述USB接头、所述下行电路、所述上行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相连。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一三极管(Q3)、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三极管(Q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一电容(C11)和第三MOS管(Q5);
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一端与所述耳机接头电路 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相连;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3)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MOS管(Q5)的栅极、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和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相连;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路和所述第三MOS管(Q5)的漏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MOS管(Q5)的栅极、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和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相连;所述第十一电容(C11)一端与所述第三MOS管(Q5)的栅极、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和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MOS管(Q5)的源极为所述开关子电路的输出端。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压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6),所述第五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开关子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电压转换子电路相连。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子电路包括第十二电容(C12)和电压转化芯片(U4),所述第十二电容(C12)一端与所述电压转化芯片(U4)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转化芯片(U4)的接地端接地,输入端和控制端与所述USB接头的电源输入端相连,输出端输出电压,向所述下行电路、所述上行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供电。
3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和第一电压检测器(Q6);
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十电阻(R30)和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和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LOWPER管脚相连。
3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稳压二极管(D7)、第三十一电阻(R31)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
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和是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7)负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正极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LOWPER管脚相连。
3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稳压二极管(D7)、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一电压检测器(Q6)和第二电压检测器(Q7);
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十电阻(R30)、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28)、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正极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Q6)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Q7)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LOWPER管脚相连。
CN201420822100.8U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Active CN204362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2100.8U CN204362265U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2100.8U CN204362265U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2265U true CN204362265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6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22100.8U Active CN204362265U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622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718A (zh) * 2018-02-07 2018-07-31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盒、耳机的通信装置和耳机
CN112585998A (zh) * 2018-06-06 2021-03-30 塔林·博罗日南科尔 用于仿真多个独特的头戴式耳机型号的音频性能的头戴式耳机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718A (zh) * 2018-02-07 2018-07-31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盒、耳机的通信装置和耳机
CN108352718B (zh) * 2018-02-07 2022-02-08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盒、耳机的通信装置和耳机
US11349328B2 (en) 2018-02-07 2022-05-31 Shenzhen Wei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Charging detection circuit, charging cas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of earphone and earphone
CN112585998A (zh) * 2018-06-06 2021-03-30 塔林·博罗日南科尔 用于仿真多个独特的头戴式耳机型号的音频性能的头戴式耳机系统和方法
CN112585998B (zh) * 2018-06-06 2023-04-07 塔林·博罗日南科尔 仿真头戴式耳机型号的音频性能的头戴式耳机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0003A (zh) 一种自动检测耳机插口的移动终端
CN203933930U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93879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流检测控制装置
CN204362265U (zh) 一种基于耳机接头的通信电路
CN207718188U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CN204065301U (zh) 一种配电柜输入输出端口检测装置
CN105451149B (zh) 一种喇叭插拔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515766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监测系统
CN207799399U (zh) 一种usb设备的过流保护装置
CN204334691U (zh) 一种手机听筒喇叭二合一切换电路
CN205178996U (zh) 一种音频信号放大电路
CN204465472U (zh) 耳机输出音量调整装置
CN103220592B (zh) 一种耳机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CN203761493U (zh) 光电转换器
CN207744132U (zh) 一种消除功放电路关机pop噪声的去噪电路
CN105915029A (zh) 电源转换效率选择电路、方法和移动电源
CN202886443U (zh) 一种电压采样电路
CN205594378U (zh) 一种电子产品老化的监控装置及系统
CN105487442A (zh) 复位开关同步控制静音功能的电路
CN206313426U (zh)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短路保护器
CN204179399U (zh) 一种显示电流电压的智能数据线
CN205040008U (zh) 一种耳机音频输入切换电路
CN204886882U (zh) 一种前置放大器
CN205305113U (zh) 一种喇叭插拔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4426125A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及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