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7654U - 便携式打气筒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打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7654U
CN204357654U CN201420692161.7U CN201420692161U CN204357654U CN 204357654 U CN204357654 U CN 204357654U CN 201420692161 U CN201420692161 U CN 201420692161U CN 204357654 U CN204357654 U CN 204357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or
piston
hole
piston rod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921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I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I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921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7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7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76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打气筒。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手动打气筒存在携带不方便,打气时工作强度大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包括第一气筒、第二气筒、底板、盖板、活塞、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第一气筒位于底板上,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可拆卸连接,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可拆卸连接,第一气筒的内径与第二气筒的内径相同,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与第二活塞杆的直径相同,底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气筒可插入在第一通孔内,第二活塞杆可插入第二通孔内,第二活塞杆可插入第二通孔内,盖板位于第二气筒上端且盖板上设有通孔且第一活塞杆从通孔处穿过,第一气筒下端设有单向气压阀。

Description

便携式打气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气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打气筒。
背景技术
打气筒又称空气泵,用以注入或补充各种轮胎和一些球类所需的空气。打气筒分为手动打气筒、脚踩式打气筒和电动式打气筒。脚踩式打气筒比较笨重不方便携带,电动式打气筒受环境要求严格只有电的地方才可使用。然而手动打气筒通常分为长打气筒和短打气筒,长打气筒携带不方便,短打气筒虽然携带方便,但是由于比较短则打气时人要弯腰打气。目前打气筒的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打气筒的长度直接决定了每拉和压一次活塞杆打气筒打入轮胎的气体量,打气筒越短,这每次打入轮胎的气体较少,则对于同一轮胎打气时,短打气筒与长打气筒相比拉压活塞杆的次数较多。由于人是弯腰打气,故工作强度大。
由此可见现有的手动打气筒存在携带不方便,打气时工作强度大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手动打气筒存在携带不方便,打气时工作强度大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具有携带方便,打气时工作强度低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打气筒,包括第一气筒、第二气筒、底板、盖板、活塞、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筒位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气筒位于第一气筒上方,所述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筒的内径与第二气筒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与第二活塞杆的直径相同,所述底板上设有可容纳第二气筒的第一通孔和可容纳第二活塞杆的第二通孔,所述盖板位于第二气筒上端且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通孔中,所述活塞位于第二气筒内,所述活塞与第一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筒下端设有单向气压阀和软管,所述软管与第一气筒的内孔相通,所述软管的端部设有气针。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便携式打气筒,包括第一气筒、第二气筒、底板、盖板、活塞、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筒位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气筒位于第一气筒上方,所述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可拆卸连接,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连接时打气筒的高度变高,则使单向压缩一次空气打入轮胎的气体较大,且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拆卸后高度较低方便携带。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可拆卸连接,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组合使人在给轮胎打气时不需要弯腰,减小了打气时的工作强度。所述第一气筒的内径与第二气筒的内径相同,确保活塞能挤压第一气筒内的气体也能挤压第二气筒内的气体。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与第二活塞杆的直径相同,确保第一活塞杆能穿过盖板上的通孔时第二活塞杆也能穿过该通孔。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气筒可插入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活塞杆可插入第二通孔内,方便第二气筒和第二活塞杆拆卸后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盖板位于第二气筒上端且盖板上设有通孔且第一活塞杆从通孔处穿过,所述活塞位于第二气筒内,所述活塞与第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筒下端设有单向气压阀和软管,单向气压阀起向第一气筒内进气的作用,所述软管与第一气筒的内孔相通,所述软管的端部设有气针,第一气筒内的空气经过软管和气针打入到轮胎中,气针起连接轮胎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第二气筒和第二活塞杆分别从底板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取下,将第二气筒与第一气筒连接,将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连接,再将气针与轮胎的气嘴连接。活塞与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形成的活塞腔,第二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使活塞挤压活塞腔内的空气,单向气压阀关闭,活塞腔内的空气被挤压到轮胎中,第二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杆向上运动使活塞向上运动活塞腔内的负压增大单向气压阀打开,使外界空气进入到活塞腔内。如此反复运动使便携式打气筒给轮胎打气。待轮胎打满气,将气针从轮胎气嘴处拔掉,将第二活塞杆与第活塞杆分离,将第二活塞杆插入到底板的第二通孔处,将第二气筒与第一气筒分离,将第二气筒插入到底板的第一通孔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长打气筒相比较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是可拆分的,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是可拆分的,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拆分,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拆分后打气筒的总高度降低了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短打气筒比较而言,本实用新型在给轮胎打气时,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连接,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连接使活塞单次行程挤压到轮胎内的空气较多减少了打气时活塞运动的次数,且人给轮胎打气时不用弯腰,减少打气时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所述盖板与活塞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端与盖板固定连接,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运动过程中复位弹簧对活塞起复位作用,当活塞挤压空气时复位弹簧处于拉升状态,活塞挤压空气完毕后,活塞靠复位弹簧的弹力复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加工方便,安装也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筒下端设有泄压阀。泄压阀当打气筒的压强超过泄压阀设定的压强时,泄压阀打开使打气筒内的气体从泄压阀处流出,避免了轮胎打气过多爆炸同时还保护了打气筒不会因为气筒内压力过大而损坏元器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筒外壁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软管缠绕在螺旋槽内,方便对软管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打气筒组装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打气筒拆分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第一气筒1,第二气筒2,底板3,盖板4,活塞5,第一活塞杆6,第二活塞杆7,软管8,气针9,单向气压阀10,泄压阀11,套筒12,螺旋槽13,螺纹盲孔14,螺纹柱15,手柄16,第一螺纹通孔17,第二螺纹通孔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打气筒由第一气筒1、第二气筒2、底板3、盖板4、活塞5、第一活塞杆6、第二活塞杆7组成,第一气筒1底部位于底板3上,第一气筒1下端设有软管8,软管8端部设有气针9,第一气筒1下端设有单向气压阀10和泄压阀11,第一气筒1上部设有套管12,套管12内孔为螺纹孔,套管12与第一气筒1固定连接,第二气筒2下端外壁设有螺纹,第二气筒2与套管12螺纹连接,第一气筒1外壁设有螺旋槽13,第一气筒1的内径与第二气筒2的内径相同,第二气筒2底部设有环形密封槽,环形密封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活塞5设有密封圈,活塞5与第一活塞杆6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杆6上端部设有螺纹盲孔14,第二活塞杆7下端设有与螺纹盲孔14相匹配的螺纹柱15,第二活塞杆7上端设有手柄16,第一活塞杆6与第二活塞杆7通过螺纹柱15与螺纹盲孔14实现连接。盖板4位于第二气筒2上端且盖板4与第二气筒2通过螺栓连接,盖板4中部设有通孔,第二活塞杆7穿过通孔。盖板4与活塞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分别于螺栓和端盖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7位于复位弹簧内径内,第一活塞杆6的直径与第二活塞杆7的直径相同。底板3设有第一螺纹通孔17和第二螺纹通孔18,第一螺纹通孔17与第二气筒2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二螺纹通孔18与螺纹柱15相匹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气筒1与底板3焊接, 套管12与第一气筒1上端焊接。第一气筒1的轴心线与第二气筒2的轴心线共线。使用本使用新型时,将第二气筒2从底板3上的第一螺纹通孔17处取下,将第二气筒2与套管12螺纹连接,再将第二活塞杆7从底板3上的第二螺栓通孔处取下,将第二活塞杆7与第一活塞杆6螺纹连接,将软管8从第一气筒1的螺旋槽13内取下将气针9插入到轮胎的气嘴处,手握住手柄16向上拉第二活塞杆7,使单向气压阀10打开,外部的气体进入到第一气筒1和第二气筒2内,然后向压第二活塞杆7,使活塞5向下移动,单向气压阀10关闭第一气筒1和第二气筒2内的空气被压入到轮胎中。如此反复拉和压第二活塞杆7对轮胎进行打气。在给轮胎打气过程中泄压阀11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当轮胎内的气压超过泄压阀11设定的压力值时,则泄压阀11打开,第一气筒1和第二气筒2内的气体从泄压阀11处流出。此时泄压阀11不仅避免了轮胎打气过多爆炸还保护了打气筒不会因为气筒内压力过大而损坏元器件。在打气的过程复位弹簧起复位作用,活塞5被向下移动后,通过复位弹簧的弹簧力自动向上回弹。
当轮胎打慢气后,转动第二活塞杆7使第二活塞杆7与的一活塞5杆分离,将第二活塞杆7插入到底板3的第二螺纹通孔18处,转动第二气筒2使第二气筒2与第一气筒1分离,将第二气筒2插入到底板3的第一螺纹通孔17处,将软管8缠绕在螺旋槽13内。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5)

1.便携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筒、第二气筒、底板、盖板、活塞、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筒位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气筒位于第一气筒上方,所述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筒的内径与第二气筒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与第二活塞杆的直径相同,所述底板上设有可容纳第二气筒的第一通孔和可容纳第二活塞杆的第二通孔,所述盖板位于第二气筒上端且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通孔中,所述活塞位于第二气筒内,所述活塞与第一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筒下端设有单向气压阀和软管,所述软管与第一气筒的内孔相通,所述软管的端部设有气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活塞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端与盖板固定连接,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采用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筒下端设有泄压阀。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便携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筒外壁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CN201420692161.7U 2014-11-19 2014-11-19 便携式打气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7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92161.7U CN204357654U (zh) 2014-11-19 2014-11-19 便携式打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92161.7U CN204357654U (zh) 2014-11-19 2014-11-19 便携式打气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7654U true CN204357654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9216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7654U (zh) 2014-11-19 2014-11-19 便携式打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7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012A (zh) * 2018-06-22 2018-09-28 张卫 手动式微型打气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012A (zh) * 2018-06-22 2018-09-28 张卫 手动式微型打气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0369U (zh) 一种单作用气缸
CN204357654U (zh) 便携式打气筒
CN104389758A (zh) 便携式打气筒
CN208645203U (zh) 一种阀座的拆卸工装
CN203542537U (zh) 一种进料泵活门拆卸专用工具
CN204050836U (zh) 充气型握力器
CN201267687Y (zh) 气压拉力器
CN205260270U (zh) 带防漏气罩的气筒针管
CN207853316U (zh) 多向式电缆扩距器
CN209557184U (zh) 按压活塞式充气装置
CN206454207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篮球气针
CN206221733U (zh) 一种安全阀
CN108970141B (zh) 一种充气气球密封装置
CN201753051U (zh) 大型轮胎充气专用工具
CN205730179U (zh) 一种塑胶球消气机构
CN205387998U (zh) 一种外力挤压弹性充气装置
CN204259681U (zh) 可伸缩喷气式灭蚊枪
CN204386957U (zh) 气压抽油装置
CN205654501U (zh) 一种打气筒
CN206600515U (zh) 打水阀
CN110657082B (zh) 一种涡旋气流手动式打气筒
CN202483828U (zh) 可调式打气筒
CN210770983U (zh) 一种新型保压螺母
CN111426802B (zh) 一种简易的长管道裂纹检测装置
CN207223855U (zh) 送经辊上硅胶套的安装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