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50836U - 充气型握力器 - Google Patents

充气型握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50836U
CN204050836U CN201420516416.4U CN201420516416U CN204050836U CN 204050836 U CN204050836 U CN 204050836U CN 201420516416 U CN201420516416 U CN 201420516416U CN 204050836 U CN204050836 U CN 204050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spring
puffer
air
inle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164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新乐
郑冬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 Shan industrial design company limite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贾思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贾思源 filed Critical 贾思源
Priority to CN2014205164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50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50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50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型握力器,其包括气囊、握力手柄、隔板、握力弹簧、阻力弹簧、气泵、第一入气阀和第二入气阀,握力弹簧和气泵都设置在握力手柄内,气囊与握力手柄连接,隔板设置在气囊与握力手柄之间,第一入气阀设置在隔板上,第二入气阀设置在握力手柄的侧壁,第一入气阀和第二入气阀都与气泵连接,阻力弹簧一端与握力手柄固定连接,阻力弹簧另一端与握力手柄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囊,增添了握力器的趣味性,同时,通过设置握力弹簧和阻力弹簧,以致具有多种不同的弹性应力,能满足不同握力训练需求。

Description

充气型握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充气型握力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渐渐提升。各种健身场日益增多,各种多功能健身器材相继面世。但是时间安排的限制,导致人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健身场所健身,另外,由于场地和消费能力的限制,使得很少有人在自己的家中购置各种大型健身器械,因此各种传统的小型健身器材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需要,对传统的小型健身器材的改进也很有必要。
然而,一方面,已知的握力器仅作为握力训练的用途,因此产品外形构造较为单调,缺乏互动趣味性。另一方面,因为握力器仅利用扭力弹簧产生弹性应力,其只有一种握力负载大小,所以无法对应不同握力训练要求作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握力器存在的产品单调、弹性应力单一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型握力器,其包括气囊、握力手柄、隔板、握力弹簧、阻力弹簧、气泵、第一入气阀和第二入气阀,所述握力弹簧和所述气泵都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内,所述气囊与所述握力手柄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气囊与所述握力手柄之间,所述第一入气阀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第二入气阀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的侧壁,所述第一入气阀和所述第二入气阀都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阻力弹簧一端与所述握力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握力手柄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握力手柄的内侧设有多个挂孔,所述阻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挂孔的位置相对一侧的所述握力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挂孔匹配的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配合,用于调节阻力弹簧的长度,以致调整握力器的弹性应力。
优选地,所述握力手柄的内侧设有多个插孔,所述阻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插孔的位置相对一侧的所述握力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孔匹配的插块组件,所述插块组件包括插头和插销,所述插销伸缩式设置于插头上,所述插头上设置有按键,所述插头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插销和所述按键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插销的伸出或缩回插头,所述插块组件与所述插孔配合,用于调节阻力弹簧的长度,以致调整握力器的弹性应力。
优选地,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出气阀,所述出气阀设置在气囊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出气泵,所述出气泵设置在所述气囊内,其用于根据气囊内的气压自动向外部排气。
优选地,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气阀和气泵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入气阀和气泵连接。
优选地,第一入气阀和第二入气阀为单向进气阀。
优选地,所述气泵为打气筒型气泵或压缩型气泵。
优选地,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还包括收纳袋,所述收纳袋设置于所述隔板部位,所述收纳袋用于收纳所述气囊。
优选地,所述收纳袋上设有挂环,所述挂环用于方便携带或方便存放充气型握力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囊和气泵,利用气泵为气囊充气,使得气囊可以显示出人们设置的形状结构,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握力弹簧和阻力弹簧,其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调节弹性应力,以致本实用新型能满足不同握力训练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型握力器,其包括气囊1、握力手柄2、隔板3、握力弹簧4、阻力弹簧11、气泵5、第一入气阀6和第二入气阀7,所述握力弹簧4和所述气泵5都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2内,所述气囊1与所述握力手柄2连接,所述隔板3设置在所述气囊1与所述握力手柄2之间,所述第一入气阀6设置在所述隔板3上,所述第二入气阀7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2的侧壁,所述第一入气阀6和所述第二入气阀7都与所述气泵5连接,所述阻力弹簧11一端与所述握力手柄2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11另一端与所述握力手柄2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气囊1和气泵5,利用气泵5为气囊1充气,使得气囊1可以显示出人们设置的形状结构,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握力弹簧4和阻力弹簧11,其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调节弹性应力,以致本实用新型能满足不同握力训练需求。所述握力手柄2的材质可以选择弹性塑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握力手柄2的内侧设有多个挂孔12,所述阻力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挂孔12的位置相对一侧的所述握力手柄2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11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挂孔12匹配的挂钩13,所述挂钩13与所述挂孔12配合,用于调节阻力弹簧11的长度,以致调整握力器的弹性应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握力手柄2之间增设一阻力弹簧11,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挂钩13挂入过孔,由于挂孔12的位置不同,从而使得阻力弹簧11的压缩长度不同。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于阻力弹簧11的压缩长度的不同,从而导致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应力不同,从而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的弹性应力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出气阀10,所述出气阀10设置在气囊1的顶部。
本实施例通过在气囊1的顶部位置设置出气阀10,该出气阀10用于待用户使用完成握力器后,快速的对气囊1进行放气的操作,避免用户使用完成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放气操作的问题发生,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第一导气管8和第二导气管9,所述第一导气管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气阀6和气泵5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入气阀7和气泵5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气管8和第二导气管9,该第一导气管8用于将气体从气泵5传输至第一入气阀6,该第二导气管9用于将经第二入气阀7输入的气体传输至气泵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气管8和第二导气管9,使得外部气体能够通过第一导气管8进入气泵5,再通过第二导气管9将气体传输至气囊1,以致气囊1充满气体,显示出气囊1的形状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趣味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1的形状结构,其为人形结构、花形结构、笑脸结构,卡通人物形状;其可以为各种不同,具有缓解运动单调性的形状结构。
实施例2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在实施例2中,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握力手柄2的内侧设有多个插孔14,所述阻力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插孔14的位置相对一侧的所述握力手柄2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11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孔14匹配的插块组件,所述插块组件包括插头15和插销17,所述插销17伸缩式设置于插头15上,所述插头15上设置有按键16,所述插头15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插销17和所述按键16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插销17的伸出或缩回插头15,所述插块组件与所述插孔14配合,用于调节阻力弹簧11的长度,以致调整握力器的弹性应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握力手柄2之间设置阻力弹簧11,该阻力弹簧11一端与握力手柄2固定连接,阻力弹簧11另一端设置有插块组件,所述插块组件包括插头15和插销17。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插销17,在未使用状态时,其处于缩回插头15的状态,当需要阻力弹簧11改变握力器的弹性应力时,用户将插头15插入插孔14内,用户再按插头15上的按键16,当驱动结构接收到该按键16的按下触发信号后,使得插销17伸出,以致阻力弹簧11的另一端也与握力手柄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插孔14为整体轮廓形状呈“凸”字型的孔状结构,同时,插孔14内置于握力手柄2内,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方式,避免了阻力弹簧11在使用过程中,阻力弹簧11脱落、弹出等问题的发生。
当用户使用完成后,当驱动结构接收到该按键16的弹起触发信息后,使得插销17缩回,以致阻力弹簧11的另一端脱离握力手柄2的插孔14。
本实施例也可以在握力手柄2的两边均设置插孔14,同时,阻力弹簧11的两端均设置与插孔14匹配的插块组件、按键16和驱动机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需要阻力弹簧11,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
当需要阻力弹簧11时,用户可以自己选择阻力弹簧11插入的插孔14,以致本实施例能够出现更多不同的改变阻力弹簧11压缩长度的组合方式,以致握力器的弹性应力变化范围更宽,能够更加完美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出气泵5,所述出气泵5设置在所述气囊1内,其用于根据气囊1内的气压自动向外部排气。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出气泵5在气囊1内,该除气泵5用于自动向外排气,解决了个别用户由于剧烈运动,导致气囊1内导入的气体过多,以致气囊1内的气体压力过高,从而气囊1爆炸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地,第一入气阀6和第二入气阀7为单向进气阀。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入气阀6和第二入气阀7设置为单向进气阀,一方面避免了气泵5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入气阀7倒流出至外部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气囊1内的气体压力高于气泵5内的气体的压力,从而气囊1内气体倒流如气泵5内的问题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5为打气筒型气泵5或压缩型气泵5。
所述握力手柄2设置有一个中间部(未标示)和两个手柄部(未标示),所述两个手柄部都与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中间部与所述气囊1连接,所述隔板3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与所述气囊1之间。所述手柄部的材质可以选择弹性塑胶材质。所述握力弹簧4用于提供弹性应力,所述握力弹簧4为U型棒结构,其包括一个接头部(未标示)和两个棒体部(未标示),所述两个棒体部都与所述接头部连接,所述接头部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2的中间部的内部,所述两个棒体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2的两个手柄部的内部。所述握力弹簧4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实施例3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型握力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在实施例3中,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还包括收纳袋18,所述收纳袋18设置于所述隔板3部位,所述收纳袋18用于收纳所述气囊1。
本实施例通过于隔板3部位设置收纳袋18,由于气囊1为布料、塑料等材料制备而成,不管气囊1采用何种材料制备而成,均存在容易弄脏气囊1、弄破气囊1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气囊1,实时将气囊1存放在收纳袋18中,使得使用更加方便,以及使得气囊1的使用寿命增长。
本实施例的收纳袋18设有有封闭构件,本实用新型的封闭构件为拉链、魔术贴等封闭收纳袋18开口的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袋18上设有挂环19,所述挂环19用于方便携带或方便存放充气型握力器。
本实施例的挂环19为与收纳袋18为一体结构,一方面方便用户悬挂握力器到墙壁上,避免了握力器放置在地面上,由于失误、地气等原因将水弄到握力器上,以致握力器出现铁锈,另一方面,当用户需要携带本实用新型的握力器,去户外进行训练,起到携带方便的技术效果。
所述充气型握力器的工作原理为:当所述充气型握力器处于未挤压状态时,所述第二入气阀7开启,所述第一入气阀6关闭,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入气阀7进入所述气泵5中;当所述充气型握力器处于挤压状态时,所述第二入气阀7关闭,所述气泵5压缩空气产生气压,使得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入气阀6进入所述气囊1;当所述充气型握力器再次处于未挤压状态时,由于所述气泵5内的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则所述第二入气阀7打开,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入气阀7进入所述气泵5中;当所述气囊1内储存的空气达到一定气压时,所述出气阀10用于将所述气囊1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握力手柄、隔板、握力弹簧、阻力弹簧、气泵、第一入气阀和第二入气阀,所述握力弹簧和所述气泵都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内,所述气囊与所述握力手柄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气囊与所述握力手柄之间,所述第一入气阀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第二入气阀设置在所述握力手柄的侧壁,所述第一入气阀和所述第二入气阀都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阻力弹簧一端与所述握力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握力手柄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力手柄的内侧设有多个挂孔,所述阻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挂孔的位置相对一侧的所述握力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挂孔匹配的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配合,用于调节阻力弹簧的长度,以致调整握力器的弹性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力手柄的内侧设有多个插孔,所述阻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插孔的位置相对一侧的所述握力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弹簧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孔匹配的插块组件,所述插块组件包括插头和插销,所述插销伸缩式设置于插头上,所述插头上设置有按键,所述插头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插销和所述按键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插销的伸出或缩回插头,所述插块组件与所述插孔配合,用于调节阻力弹簧的长度,以致调整握力器的弹性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出气阀,所述出气阀设置在气囊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出气泵,所述出气泵设置在所述气囊内,其用于根据气囊内的气压自动向外部排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进一步包括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气阀和气泵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入气阀和气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入气阀和第二入气阀为单向进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为打气筒型气泵或压缩型气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型握力器还包括收纳袋,所述收纳袋设置于所述隔板部位,所述收纳袋用于收纳所述气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型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袋上设有挂环,所述挂环用于方便携带或方便存放充气型握力器。 
CN201420516416.4U 2013-11-14 2014-09-10 充气型握力器 Active CN204050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6416.4U CN204050836U (zh) 2013-11-14 2014-09-10 充气型握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40661 2013-11-14
CN201320740661.9 2013-11-14
CN201420516416.4U CN204050836U (zh) 2013-11-14 2014-09-10 充气型握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50836U true CN204050836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9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6416.4U Active CN204050836U (zh) 2013-11-14 2014-09-10 充气型握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508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267A (zh) * 2016-12-21 2018-06-29 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训练器
CN112295173A (zh) * 2020-10-15 2021-02-02 杨胜兵 一种儿科手指康复用手握式训练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267A (zh) * 2016-12-21 2018-06-29 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训练器
CN108211267B (zh) * 2016-12-21 2019-07-09 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训练器
CN112295173A (zh) * 2020-10-15 2021-02-02 杨胜兵 一种儿科手指康复用手握式训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50836U (zh) 充气型握力器
CN209612133U (zh) 一种肺病康复用呼吸训练器
CN205696088U (zh) 一种拉链
CN209530011U (zh) 一种呼吸肌锻炼器
CN207493150U (zh) 带有防塞装置的篮球架
CN206660517U (zh) 一种便携式排球训练网架
CN106836969B (zh)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门把手
CN201771718U (zh) 前侧吸式抽充三功能气筒
CN2936319Y (zh) 臂力器
CN205117652U (zh) 一种带压力表的手拉气筒握把
CN201299937Y (zh) 一种肺病病人用肺功能训练装置
CN104138653B (zh) 充气型握力器
CN208153275U (zh) 一种气球充气打结装置
CN205699092U (zh) 一种哑铃
CN209557184U (zh) 按压活塞式充气装置
CN206879706U (zh) 一种手持喷粉式辣椒授粉器
CN204357654U (zh) 便携式打气筒
CN111803863A (zh) 一种健身臂力器安全防护系统
CN201701754U (zh) 脉冲气模
CN205672451U (zh) 健身支架
CN206006400U (zh) 一种可伸缩型电动刷子装置
CN203727533U (zh) 一种可伸缩的车筐
CN206152160U (zh) 一种安全环保的健身器材
CN203694498U (zh) 一种扩胸器
CN201100224Y (zh) 充气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03

Address after: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Henggang Street force Jia No. 109 3C

Patentee after: Shang Shan industrial design company limited of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Hing Road No. 72 (formerly B Nanyou District) 32-505

Patentee before: Jia Si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