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3005U -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3005U
CN204353005U CN201420759027.4U CN201420759027U CN204353005U CN 204353005 U CN204353005 U CN 204353005U CN 201420759027 U CN201420759027 U CN 201420759027U CN 204353005 U CN204353005 U CN 204353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fine particle
polymerized
unit
high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590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590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3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3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3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位于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前部,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由一个以上的基本模块组合装配而成,每个基本模块由荷电单元和聚合单元连接组成;聚合单元分为扰流聚合和交变电场聚合两种形式,烟气通过的一级基本模块的聚合单元采用扰流聚合结构,对于二级或三级基本模块的聚合单元采用交变电场结构;每个荷电单元由壳体、电晕极、接地极、正直流高压电源及负直流高压电源组成,采用异极性凝并电场,接地极的末端设计为“Y”型燕尾形状,相邻的两个极板形成文丘里结构,在文丘里作用下烟气发生扰流,荷不同电荷粒子发生碰撞、聚合,本实用新型提高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背景技术
冶金、电力及其它工业炉窑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粉尘。目前,工业粉尘的去除主要利用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除尘设备实现。虽然现有的电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对粉尘的捕集效率可高达99.9%。但是对于微细颗粒物,特别是粒径在0.1-1μm的亚微米颗粒,除尘效率不足85%。这些微细颗粒物严重污染环境,并造成雾霾天气。
凝并是微细颗粒在外力作用下相互碰撞或粘附,结成较大颗粒的过程。常见的主要有:气溶胶升温法、声波凝并法、脉动排气法和电凝并法等。其中电凝并法是先使颗粒经过异极性荷电,在随后的运动中异性电荷相互吸引,使得粒子相互碰撞、聚合。是一种针对工业烟气治理效率较高且可行的技术方法。目前电凝并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直流电场中同极性荷电粉尘的凝并;直流电场中异极性荷电粉尘的凝并;交变电场中同极性荷电粉尘的凝并;交变电场中异极性荷电粉尘的凝并。其中,直流电场和交变电场中异极性荷电粉尘的凝并是效率较高的方法。但是现有电凝并装置设计简单,微细颗粒在荷电阶段不能充分荷电,在随后聚合阶段荷不同电荷颗粒又不能充分碰撞、聚合,导致凝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提高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位于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2前部,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由一个以上的基本模块16组合装配而成,每个基本模块16由荷电单元和聚合单元连接组成;
所述的聚合单元分为扰流聚合单元4和交变电场聚合单元6两种形式,烟气通过的一级基本模块16的聚合采用扰流聚合单元4,对于二级或三级基本模块16的聚合采用交变电场单元6;
所述的扰流聚合单元4由壳体构成箱体结构,进行箱体的紊流烟气中的荷电粒子相互碰撞,从而产生聚合作用;
所述的交变聚合单元6由壳体、交变板状电极11组成,交变板状电极11连接交流高压电源14,其中交变板状电极11位于壳体中部与两侧壳体侧壁相成交变电场,交变电场会使荷电粒子产生往复振动;
所述的每个荷电单元由壳体7、电晕极8、接地极9、正直流高压电源12及负直流高压电源13组成,采用异极性凝并电场,即微细颗粒物的荷电区域是以正、负等间距间隔布置的电场通道组成,每个通道中布置数排电晕线形成电晕极8,相邻两排电晕极8分别连接正直流高压电源12、负直流高压电源13,相邻两排电晕极8的中间是共用的接地极9板,其与电晕极8之间形成电晕电场,每个荷电单元中的通道数应为偶数,最少是2个。
对于二个以上基本模块16连接成的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二级基本模块16中荷电单元布置正、负电晕线通道时应与每一基本模块16中荷电单元正、负电晕线通道错位布置,即二级基本模块16正电晕通道应对应一级基本模块16中负电晕通道。
所述的接地极9的末端设计为“Y”型燕尾形状10,相邻的两个极板形成文丘里结构。
所述的基本模块16通过每个基本模块16两端的连接法兰用螺栓、螺母及垫片装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传统电凝并装置采用扰流柱结构增加荷电颗粒相互碰撞的机率,但荷电粒子与扰流柱碰撞的同时会造成粒子所荷电荷的损失,从而导致凝并效率下降,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聚合单元4是由壳体结构组成的通道,前端荷电单元中荷电的粒子通过接地极板后部“Y”形燕尾形成的文丘里结构,在文丘里作用下烟气发生扰流,荷不同电荷粒子发生碰撞、聚合。对于需提高凝并效率而增加的一级以上基本单元中的交变聚合单元6,由壳体、交变板状电极11组成,交变板状电极11连接交流高压电源14,其中交变板状电极11位于壳体中部与两侧壳体侧壁相成交变电场,交变电场会使荷电粒子产生往复振动,使得粒子相互碰撞、聚合的机率大为增加。本实用新型提高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荷电单元电场电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荷电单元电场微细颗粒荷电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模块16流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位于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2前部,对烟气中微细颗粒物进行电凝并处理,处理后微细颗粒物的粒径显著加大,能够有效提高后续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2除尘效率。
参照图2,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由一个以上的基本模块16组合装配而成。基本模块16由荷电单元和聚合单元连接组成。相邻二个基本模块16中荷电单元应分别为第一荷电单元3和与前级错开布置正负电晕极的第二荷电单元5。
所述的聚合单元分为扰流聚合单元4和交变电场聚合单元6两种形式,烟气通过的一级基本模块16的聚合采用扰流聚合单元4,对于二级或三级基本模块16的聚合采用交变电场单元6。
所述的扰流聚合单元4由壳体构成箱体结构,进行箱体的紊流烟气中的荷电粒子相互碰撞,从而产生聚合作用;
参照图2,所述的交变聚合单元6,由壳体、交变板状电极11组成,交变板状电极11连接交流高压电源14,壳体接地15,其中交变板状电极11位于壳体中部与两侧壳体侧壁相成交变电场,交变电场会使荷电粒子产生往复振动,使得粒子相互碰撞、聚合的机率大为增加。
参照图3、图4,所述的每个荷电单元由壳体7、电晕极8、接地极9、正直流高压电源12及负直流高压电源13组成,采用异极性凝并电场,即微细颗粒物的荷电区域是以正、负等间距间隔布置的电场通道组成,每个通道中布置数排电晕线形成电晕极8,相邻两排电晕极8分别连接正直流高压电源12、负直流高压电源13,相邻两排电晕极8的中间是共用的接地极9板,其与电晕极8之间形成电晕电场,每个荷电单元中的通道数应为偶数,最少是2个,其中一半电晕极8连接正直流高压电源12,其余一半电晕极8连接负直流高压电源13,间隔布置。
对于二个以上基本模块16连接成的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二级基本模块16中荷电单元布置正、负电晕线通道时应与每一基本模块16中荷电单元正、负电晕线通道错位布置,即二级基本模块16正电晕通道应对应一级基本模块16中负电晕通道,此种布置便于一级基本模块16中荷正电荷的颗粒在后续直接进入二级基本模块16后与荷负电荷颗粒碰撞、聚合,反之亦然。
所述的接地极9的末端设计为“Y”型燕尾形状10,相邻的两个极板形成文丘里结构。
所述的基本模块16通过每个基本模块16两端的连接法兰用螺栓、螺母及垫片装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而工作原理为:
参照图5,烟气首先进入一级基本模块16的荷电单元,在正、负高压电场中分别荷上正电荷和负电荷,在通过接地极9板末端“Y”形燕尾形状10后进入聚合单元,在文丘里作用下荷不同电荷颗粒发生碰撞、聚合。
如为提高凝并效率可布置二级基本模块16。烟气流出一级基本模块16后,进入二级基本模块16的荷电单元,在与一级基本模块16荷电单元错位布置的正、负高压电场中分别荷上正电荷和负电荷,在通过接地极9板末端“Y”形燕尾形状10后,进入布置有交变电场的交变聚合单元6,在交变电场作用下荷电颗粒产生往复振动,粒子相互碰撞、聚合。
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能够根据所需凝并效率的要求,利用数个基本模块16组成二级或二级以上电凝并装置。

Claims (2)

1.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其特征在于: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位于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2)前部,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1)由一个以上的基本模块(16)组合装配而成,每个基本模块(16)由荷电单元和聚合单元连接组成;
所述的聚合单元分为扰流聚合单元(4)和交变电场聚合单元(6)两种形式,烟气通过的一级基本模块(16)的聚合采用扰流聚合单元(4),对于二级或三级基本模块(16)的聚合采用交变电场单元(6);
所述的扰流聚合单元(4)由壳体构成箱体结构,进行箱体的紊流烟气中的荷电粒子相互碰撞,从而产生聚合作用;
所述的交变聚合单元(6)由壳体、交变板状电极(11)组成,交变板状电极(11)连接交流高压电源(14),其中交变板状电极(11)位于壳体中部与两侧壳体侧壁相成交变电场,交变电场会使荷电粒子产生往复振动;
所述的每个荷电单元由壳体(7)、电晕极(8)、接地极(9)、正直流高压电源(12)及负直流高压电源(13)组成,采用异极性凝并电场,即微细颗粒物的荷电区域是以正、负等间距间隔布置的电场通道组成,每个通道中布置数排电晕线形成电晕极(8),相邻两排电晕极(8)分别连接正直流高压电源(12)、负直流高压电源(13),相邻两排电晕极(8)的中间是共用的接地极(9)板,其与电晕极(8)之间形成电晕电场,每个荷电单元中的通道数应为偶数,最少是2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极(9)的末端设计为“Y”型燕尾形状(10),相邻的两个极板形成文丘里结构。
CN201420759027.4U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Active CN204353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9027.4U CN204353005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9027.4U CN204353005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3005U true CN204353005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4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9027.4U Active CN204353005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300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5372A (zh) * 2014-12-02 2015-04-22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装置
CN107930851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静电除尘装置
CN108816514A (zh) * 2018-05-28 2018-11-16 佛山市日日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
CN111420803A (zh) * 2020-03-09 2020-07-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正负离子荷电与交流电场结合对撞的除雾集水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5372A (zh) * 2014-12-02 2015-04-22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装置
CN107930851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静电除尘装置
CN108816514A (zh) * 2018-05-28 2018-11-16 佛山市日日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
CN111420803A (zh) * 2020-03-09 2020-07-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正负离子荷电与交流电场结合对撞的除雾集水装置
CN111420803B (zh) * 2020-03-09 2021-07-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正负离子荷电与交流电场结合对撞的除雾集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5372A (zh)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装置
CN204353005U (zh) 一种微细颗粒物电凝并结构
CN102909132B (zh) 直流高压高频脉冲双极电晕栅静电凝并除尘装置
CN202006137U (zh) 一种微细粉尘电凝聚装置
CN103623927A (zh) 一种双极芒刺电凝并器
CN107243410B (zh) 一种新型极板电除尘装置
CN101940979B (zh) 无隔板双极静电颗粒凝聚器
CN205815928U (zh) 摩擦电凝并器
CN205109872U (zh) 一种涡街场效应集尘极板及电除尘器
CN106733182A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
CN202061711U (zh) 设置有透镜电场的静电除尘器
CN101530712A (zh) 双极异距电流体微粒聚合器
CN202860696U (zh) 一种直流高压脉冲双极静电凝并除尘装置
CN201399382Y (zh) 用于电除尘器的阴极小框架
CN203899758U (zh) 油烟净化器及其负电极板
CN104785060A (zh) 一种高效治理pm2.5粉尘的静电凝聚袋式除尘系统
CN203816782U (zh) 一种微通道高效湿式电除尘器
CN203577563U (zh) 电袋复合除尘器
CN111097251A (zh) 一种多场分区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装置及方法
CN202290304U (zh) 静电粉尘凝聚器及采用该静电粉尘凝聚器的除尘系统
CN203750697U (zh) 一种双极芒刺电凝并器
CN202387558U (zh) 双流速高效静电除尘器
CN210544103U (zh) 一种脉冲等离子体烟尘净化装置
CN206701499U (zh) 静电装置和油烟机
CN207042677U (zh) 组合式离子透镜离子风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