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5989U - 冰箱变温室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变温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45989U CN204345989U CN201420775533.2U CN201420775533U CN204345989U CN 204345989 U CN204345989 U CN 204345989U CN 201420775533 U CN201420775533 U CN 201420775533U CN 204345989 U CN204345989 U CN 2043459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fan
- changing chamber
- air
- heating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冰箱变温室,包括设置于冰箱内的变温室和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循环风道不完全设置于变温室内,循环风道上至少设置有风扇、蒸发器、发热丝和温度传感器;风扇启动后,空气被风扇通过送风口推送至变温室,再经过变温室返回回风口,变温室内的潮湿空气进入蒸发器,潮湿空气被蒸发器凝露或结冰,变成干燥的空气,再通过送风口送至变温室内,完成空气的循环传送,同时,实现变温室的除湿控制。风扇和发热丝由控制元件分开控制,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并反馈于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再按预设指令对风扇和发热丝配合控制,确保变温室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则温度过低时风扇停止工作,发热丝继续工作;温度过高时发热丝停止工作,风扇继续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变温室。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三门风冷冰箱除了有冷藏室、冷冻室,还有变温室,此类变温室的温度变化范围一般是-18度到5度,由于这种变温室温度变化范围涵括了零度以下到零度以上,所以在温度控制从零度以下调节到零度以上的时候,食物上的水分会由冰融化成水,融化的水流到变温室内部,难以排出,反复多次变温后,水越积越多,需用户自行清理才能解决,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多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除湿效果好、性能可靠、方便操作的冰箱变温室,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冰箱变温室,包括设置于冰箱内的变温室和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不完全设置于变温室内,其一部分设置于下冷冻室;循环风道上至少设置有风扇、蒸发器、发热丝和温度传感器,通过风扇传送作用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传送;其中,温度传感器发送检测信息至控制元件,风扇和发热丝分别受控制元件控制,控制元件经过信息处理,执行相应指令:温度过低时风扇停止工作,发热丝继续工作;温度过高时发热丝停止工作,风扇继续工作,确保室温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同时,变温室内的空气进入蒸发器,空气中的水分被蒸发器凝露或结冰,再传送至变温室内,从而实现对变温室的除湿控制。
所述循环风道至少还包括回风口和送风口,送风口至少对应风扇的出风端设置或通过风道连通风扇的出风端设置,经过风扇的送风作用,内部空气以单向循环的方式从送风口向回风口传送。此外,发热丝用于补偿因送冷风导致变温室内温度的过度下降,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变温室内温度,为温度控制提供依据。
所述风扇和发热丝至少由控制元件分开控制工作,温度传感器及时检测温度再反馈于控制元件,温度过低时控制风扇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控制风扇继续工作;温度过高时控制发热丝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控制发热丝继续工作,通过互相配合工作,以确保变温室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与空气接触,且监控其温度,温度数值反馈于控制元件,控制元件按照预设程序对风扇和/或发热丝实现控制。
其次,所述的冰箱变温室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元件预设控制程序,根据温度传感器对温度监控及反馈,使控制元件按预设指令对风扇和/或发热丝进行相应控制;进行相应控制;当用户把变温室温度调由零度以下调升至零度以上时,控制程序根据需要冰箱运行的实际情况,确定预设时间或预设循环次数,然后开始除湿控制:
a)用户启动变温室控制升温;
b)变温室升温至T1,进入除湿程序;
c)风扇开始送风,发热丝开始加热,温度传感器监控温度,及时向控制元件反馈温度数值;
d)①、当变温室温度下降至T2时,控制元件控制风扇停止工作,发热丝正常工作;待温度上升至T1时,控制元件控制风扇继续工作;
②、当变温室温度上升至T3时,控制元件控制发热丝停止工作,风扇正常工作;待温度下降至T1时,控制元件控制发热丝继续工作;
e)根据用户预设的时间或预设循环次数,变温室内循环进行加热或制冷;
f)达到预设时间或预设循环次数,变温室退出除湿程序;
g)变温室调节至预设温度。
所述T1为变温室合理范围内的温度;当变温室内部温度下降至T2,其中T2<T1,控制元件控制风扇停止工作,发热丝正常工作,待温度恢复至T1时,风扇继续工作,完成一次加热。当变温室内部温度上升至T3,其中T1<T3,控制元件控制发热丝停止工作,风扇正常工作,待温度恢复至T1时,发热丝继续工作,完成一次制冷。
在除湿控制过程中,加热和/或制冷相互独立循环完成,直至到达预设时间或到达预设的循环次数,退出除湿控制;变温室退出除湿控制后,自动上升或下降至预设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风道不完全设置于变温室内,循环风道内又设置风扇、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和发热丝,经过控制元件对其进行配合控制,在对变温室除湿控制的同时,确保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具体控制方法为:除湿控制开始,风扇和加热丝开启,其中,风扇把空气通过送风口送至变温室,经过变温室再返回回风口,变温室内潮湿空气通过回风口送至蒸发器内,空气中的水分被蒸发器凝露或结冰,干燥的空气再通过送风口送回变温室内,从而实现变温室的除湿控制。风扇和丝发热的配合工作可补偿因送风导致的温度波动,确保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变动,如出现吹送的冷风导致变温室温度下降至T2的情况,控制风扇停止送风,待温度回升至T1再开启风扇送风;如出现加热丝功率过高导致温度回升至T3,则关闭加热丝,待温度下降至T1再启动加热丝。这样可以确保变温室内的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不至于影响除湿效果以及食物的保鲜。待循环到达预设时间或预设的循环次数后,退出除湿程序。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独立、除湿效果好、性能可靠、方便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温室的除湿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冰箱变温室,包括设置于冰箱1的变温室8和循环风道,循环风道不完全设置于变温室8内,其一部分设置于下冷冻室9;循环风道上设置有风扇3、蒸发器4、发热丝6和温度传感器7;风扇3启动后,送风开始,通过送风口2空气传送至变温室8内,再通过变温室8返回至回风口5,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传送;风扇3和蒸发器4设置于送风口2与回风口5之间,来自变温室8内潮湿的空气进入蒸发器4,空气中的水分被蒸发器4凝露或结冰,变成干燥的空气,再通过送风口2送至变温室8内,实现对变温室8的除湿控制。此外,温度传感器7检测空气温度,并及时发送检测信息至控制元件,风扇3和发热丝7分别受控制元件控制,控制元件经过信息处理,执行相应指令:温度过低时风扇3停止工作,发热丝7继续工作;温度过高时发热丝7停止工作,风扇3继续工作,确保室温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具体地讲,循环风道设置于下冷冻室9背部,其通过管道分别与变温室8的送风口2和回风口5连通,变温室8通过水平的隔板分隔成上下相通的两空腔,空气通过送风口2传送至变温室内,再返回回风口5形成内循环。风扇3和蒸发器4设置于循环风道内,且置于下冷冻室;温度传感器7和发热丝6设置于变温室内,发热丝6置于上部,温度传感器7置于中部。连通送风口2的导管对应风扇3的出风端设置,经过风扇3的送风作用,内部空气以单向循环的方式从送风口向回风口5传送。风扇3工作,变温室内空气开始传动,空气穿过送风口2吹至变温室8内,再通过回风口5回到蒸发器4,潮湿的空气进入蒸发器4,被蒸发器4凝露或结冰,变成干燥的空气,最后通过送风口2送至变温室8内,这样,空气在变温室8内完成一次循环传送,同时,实现变温室8的除湿控制。
风扇3和发热丝6由控制元件分开控制工作,风扇3用于送风和降温,发热丝6用于补偿因送冷风导致变温室8内温度的过度下降,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变温室8内温度,并及时反馈于控制元件,为温度控制提供依据。温度传感器7必须与空气接触,且监控其温度,温度数值反馈于控制元件,控制元件按照预设程序对风扇3和/或发热丝6实现控制。温度过低时控制风扇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控制风扇继续工作;温度过高时控制发热丝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控制发热丝继续工作,通过互相配合工作,以确保室温在合理范围波动。
具体除湿控制方法为:控制元件预设控制程序,根据温度传感器7对温度监控及反馈,使控制元件按预设指令对风扇3和/或发热丝6进行相应控制;当用户把变温室温度调由零度以下调升至零度以上时,控制程序根据需要冰箱运行的实际情况,确定预设时间或预设循环次数,然后开始除湿控制:
a)用户启动变温室控制升温;
b)变温室升温至T1,进入除湿程序;
c)风扇3开始送风,发热丝6开始加热,温度传感器7监控温度,及时向控制元件反馈温度数值;
d)①、当变温室温度下降至T2时,控制元件控制风扇3停止工作,发热丝7正常工作;待温度上升至T1时,控制元件控制风扇3继续工作;
②、当变温室温度上升至T3时,控制元件控制发热丝6停止工作,风扇3正常工作;待温度下降至T1时,控制元件控制发热丝6继续工作;
e)根据用户预设的时间或预设循环次数,变温室内循环进行加热或制冷;
f)达到预设时间或预设循环次数,变温室退出除湿程序;
g)变温室调节至预设温度。
其中,T1为变温室的合理温度;当变温室内部温度下降至T2,其中T2<T1,控制元件控制风扇3停止工作,发热丝6正常工作,待温度恢复至T1时,风扇3继续工作,完成一次加热程序。当变温室内部温度上升至T3,其中T1<T3,控制元件控制发热丝6停止工作,风扇3正常工作,待温度恢复至T1时,发热丝6继续工作,完成一次制冷程序。
除湿控制中,加热和/或制冷相互独立循环完成,直至到达预设时间或到达预设的循环次数,退出除湿控制;变温室退出除湿控制后,程序自动调整变温室上升或下降至预设温度。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冰箱变温室,包括设置于冰箱(1)内的变温室(8)和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不完全设置于变温室(8)内,其一部分设置于下冷冻室(9);循环风道上至少设置有风扇(3)、蒸发器(4)、发热丝(6)和温度传感器(7),通过风扇(3)传送作用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传送;其中,温度传感器(7)发送信息至控制元件,风扇(3)和发热丝(6)则分别受控制元件控制,控制元件经过信息处理,执行相应指令:温度过低时风扇(3)停止工作,发热丝(6)继续工作;温度过高时发热丝(6)停止工作,风扇(3)继续工作,确保变室温在合理范围内波动;空气进入蒸发器(4)进行干燥处理后,再送回变温室(8)实现除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变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至少还包括送风口(2)和回风口(5),经过风扇(3)的送风作用,内部空气在变温室内循环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变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2)至少对应风扇(3)的出风端设置或通过风道连通风扇(3)的出风端设置,以实现内部空气从送风口(2)向变温室内再向回风口(5)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变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和发热丝(6)由控制元件分开控制工作,温度传感器(7)及时检测温度再反馈于控制元件,温度过低时控制风扇(3)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控制风扇(3)继续工作;温度过高时控制发热丝(6)停止工作,待温度恢复,控制发热丝(6)继续工作,通过互相配合工作,以确保变温室内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变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7)至少与空气接触,且监控其温度,温度数值反馈于控制元件,控制元件按照预设指令对风扇(3)和/或发热丝(6)实现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75533.2U CN204345989U (zh) | 2014-12-10 | 2014-12-10 | 冰箱变温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75533.2U CN204345989U (zh) | 2014-12-10 | 2014-12-10 | 冰箱变温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45989U true CN204345989U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2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75533.2U Active CN204345989U (zh) | 2014-12-10 | 2014-12-10 | 冰箱变温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4598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7098A (zh) * | 2014-12-10 | 2015-03-25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冰箱变温室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
CN107726698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宁波智宇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单系统三控温制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
CN114719527A (zh) * | 2021-01-04 | 2022-07-08 |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 一种冰箱 |
-
2014
- 2014-12-10 CN CN201420775533.2U patent/CN2043459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7098A (zh) * | 2014-12-10 | 2015-03-25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冰箱变温室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
CN107726698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宁波智宇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单系统三控温制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
CN114719527A (zh) * | 2021-01-04 | 2022-07-08 |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 一种冰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7134A (zh) | 一种冰箱变温室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 |
CN104949261B (zh) | 一种空调器的自清洗控制方法 | |
CN204346002U (zh) | 一种冰箱变温室 | |
CN106461256B (zh) | 换气装置 | |
CN105135620B (zh) | 空调器室外机除霜方法 | |
CN104390312B (zh) | 一种空调辅助器电加热运行方法 | |
CN107166639A (zh) | 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06225380B (zh) | 冰箱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冰箱 | |
CN204345989U (zh) | 冰箱变温室 | |
WO2010126329A3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 |
CN102116556A (zh) | 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371524B (zh) | 压缩式制冷制热空调系统及其室外机除霜方法 | |
CN203424072U (zh) | 智能化食用菌菌房空气调节机组 | |
CN205357418U (zh) | 一种农业温室降温装置 | |
CN102506488B (zh) | 空调器除湿模式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4457099A (zh) | 冰箱的变温室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 |
CN104457098A (zh) | 冰箱变温室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 |
CN110887188A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 |
CN104082843B (zh) | 空气能烟草烘烤系统的热量分级循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2645080A (zh) | 一种根据湿度控制风门加热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5276787A (zh) |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 |
CN103245133A (zh) | 一种用于制热装置室外机的除霜冷凝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2762937A (zh) | 用于冷却及加热设备的节能装置和方法 | |
CN204345990U (zh) | 冰箱的变温室 | |
CN107870642B (zh) | 冷干机露点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