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0910U - 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30910U CN204330910U CN201420727041.6U CN201420727041U CN204330910U CN 204330910 U CN204330910 U CN 204330910U CN 201420727041 U CN201420727041 U CN 201420727041U CN 204330910 U CN204330910 U CN 2043309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g
- angle
- wing angle
- syndeton
- referenc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包括三个具有不同翼角尖顶的翼角,三个翼角具有统一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不同翼角尖顶的快速切换,量化分析翼角尖顶对电磁特性数据的影响,解决由于尖顶散射而导致低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切换后状态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特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隐身技术和目标特性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日益重视对外军的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的获取。电磁特性建模技术的近似处理、测量技术本身存在的各种误差、无法完整获取目标的外形、结构以及材料等信息等均会给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引入不确定性。此外,各种次强散射源也会给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引入不确定性。目前,低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往往只给包括数据本身,而缺乏关于数据可信度的描述,使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
低散射电磁参考体模型是量化分各种次强散射机理的重要工具,具备类似飞行器的外形,然而飞行器的机翼尖端等的尖顶散射是常见的次强散射源之一。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由于尖顶散射而导致低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量化分析尖顶散射对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可替换并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结构的背对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一侧;连接结构固定地设置在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翼角后端且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左侧可拆 卸地连接的第一端点、位于翼角后端且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右侧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端点以及位于翼角前端的翼角尖顶;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的结构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翼角的轮廓线为锐角三角形;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为圆弧形结构;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为圆弧形结构,第三翼角尖顶的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翼角尖顶的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沿着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的表面的长度为524.0mm;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的连线以及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的连线的夹角为35°;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二端点的连线以及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的连线的夹角为60°;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的夹角为8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的连线的距离小于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的连线的距离;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沿着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与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的距离为56.0mm;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的曲率半径为114.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的连线的距离小于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的连线的距离;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沿着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与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的距离为41.70mm;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的曲率半径为161.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定位螺孔;连接结构与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的后端的凹陷形状匹配,连接结构伸入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的后端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地设置在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的定位凸台、设置在定位凸台的背对于电磁参考体模型的一侧的承重扁栓以及 设置于承重扁栓中的紧固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定位凸台是厚度为10.5mm的梯形平板,定位凸台的侧边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定位螺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承重扁栓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长底边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上;承重扁栓的侧边与定位凸台的夹角为80°,承重扁栓的高度为89.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承重扁栓的中部设置螺纹口,所述螺纹口的宽度为2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包括三个具有不同翼角尖顶的翼角,三个翼角具有统一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不同翼角尖顶的快速切换,量化分析翼角尖顶对电磁特性数据的影响,解决由于尖顶散射而导致低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切换后状态稳定。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第一翼角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第二翼角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第三翼角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11、第一翼角101、第二翼角102及第三翼角103。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第一翼角101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2,第一翼角10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的背对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一侧,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的翼角。比如第一翼角101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翼角101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螺纹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优选的实施例,第一翼角101包括位于翼角后端且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左侧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端点A、位于翼角后端且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右侧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端点B以及位于翼角前端的翼角尖顶C1,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定位螺孔104,第一翼角101通过螺栓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第一翼角101后端的中心向内凹陷,第一翼角101后端的内部形状与连接结构11的外部形状匹配。
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可以是三角形结构或弧形结构,以便于考察翼角尖顶的尖顶散射对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的影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优选的实施例,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是三角形结构,第一翼角101的的轮廓线为锐角三角形。第一翼角101的第一端点A与第二端点B沿着第一翼角101表面的弧线长度为500mm~550mm,优选地,第一端点A与第二端点B沿着第一翼角101表面的弧线长度为524.0mm。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与第一端点A的连线以及第一端点A与第二端点B的连线的夹角为35°;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与第二端点B的连线以及第一端点A与第二端点B的连线的夹角为60°;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的夹角∠C1为85°。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第二翼角102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3,第二翼角102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结构11的背对于电 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一侧。第二翼角102后端的结构与第一翼角101的结构相同,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的结构与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的结构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优选的实施例,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与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连线的距离小于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与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连线的距离;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沿着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与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的距离为56.0mm;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的曲率半径为114.5mm。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第三翼角103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4,第三翼角103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结构11的背对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一侧。第三翼角103后端的结构与第一翼角101及第二翼角102的结构相同,第三翼角103的翼角尖顶C3的结构与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及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的结构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优选的实施例,第三翼角103的翼角尖顶C3与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连线的距离小于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与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连线的距离;第三翼角103的翼角尖顶C3沿着第一翼角101的翼角尖顶C1或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与第二翼角102的翼角尖顶C2的距离为41.70mm;第三翼角103的翼角尖顶C3的曲率半径为161.7mm。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连接结构11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5,连接结构11固定地设置在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包括定位凸台111、承重扁栓112以及紧固螺栓113。定位凸台111固定地设置在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定位凸台111朝向翼角的一侧为定位凸台111的前端,定位凸台111朝向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一侧为定位凸台111的后端,定位凸台111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部分为定位凸台111的侧边。定位凸台111的前端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与翼角后端的形状匹配的曲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优选的实施例,定位凸台111是厚度为10.5mm的梯形平板,梯形平板的长底边固定地设置在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定位凸台111的形状与翼角后端的凹陷的形状匹配,并且伸入翼角后端的内部。定位凸台111的侧边设置有定位 螺孔114,为了增加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与定位凸台111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定位凸台111的侧边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定位螺孔114。第一翼角101或第二翼角102或第三翼角103通过定位凸台111固定地连接在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
承重扁栓112固定地设置在定位凸台111的前端。承重扁栓112的形状与翼角后端内部凹陷的形状匹配,支撑第一翼角101或第二翼角102或第三翼角103的重量,从而保证第一翼角101或第二翼角102或第三翼角103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承重扁栓112设置为多边形和/或弧形,为了便于更换第一翼角101或第二翼角102或第三翼角10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的优选的实施例,承重扁栓112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长底边固定地设置在定位凸台111的前端。承重扁栓112背对于定位凸台111的一侧为承重扁栓112的前端,承重扁栓112朝向定位凸台111的一侧为承重扁栓112的后端,承重扁栓112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部分为承重扁栓112的侧边。承重扁栓112的侧边与定位凸台111的夹角为78°~82°,优选地,承重扁栓112的侧边与定位凸台111的夹角为80°;承重扁栓的高度为85mm~92mm,优选地,承重扁栓的高度为89.5mm。承重扁栓112的中部设置有宽度为22mm的螺纹口,紧固螺栓113沿着从定位凸台111后端到定位凸台111前端的方向将第一翼角101或第二翼角102或第三翼角103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包括三个具有不同翼角尖顶的翼角,三个翼角具有统一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不同翼角尖顶的快速切换,量化分析翼角尖顶对电磁特性数据的影响,解决由于尖顶散射而导致低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切换后状态稳定。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结构、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和第三翼角;
所述连接结构固定地设置在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
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可替换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的背对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一侧;
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翼角后端且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左侧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端点、位于翼角后端且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右侧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端点以及位于翼角前端的翼角尖顶;
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的结构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翼角的轮廓线为锐角三角形;
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为圆弧形结构;
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为圆弧形结构,第三翼角尖顶的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翼角尖顶的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沿着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的表面的弧线长度为524.0mm;
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的连线以及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的连线的夹角为35°;
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二端点的连线以及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的连线的夹角为60°;
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的夹角为8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连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连线的距离;
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沿着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与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的距离为56.0mm;
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的曲率半径为114.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特征在于:
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连线的距离小于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与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连线的距离;
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沿着第一翼角的翼角尖顶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与第二翼角的翼角尖顶的距离为41.70mm;
第三翼角的翼角尖顶的曲率半径为161.7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定位螺孔;
所述连接结构与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的后端的凹陷形状匹配,并且伸入第一翼角、第二翼角及第三翼角中的每一个的后端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地设置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前端的定位凸台、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的背对于电磁参考体模型本体的一侧的承重扁栓以 及设置于所述承重扁栓中的紧固螺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凸台是厚度为10.5mm的梯形平板,所述定位凸台的侧边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定位螺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扁栓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长底边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上;
所述承重扁栓的侧边与所述定位凸台的夹角为80°,所述承重扁栓的高度为89.5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扁栓的中部设置螺纹口,所述螺纹口的宽度为2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27041.6U CN204330910U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27041.6U CN204330910U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30910U true CN204330910U (zh) | 2015-05-13 |
Family
ID=5316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27041.6U Active CN204330910U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30910U (zh) |
-
2014
- 2014-11-27 CN CN201420727041.6U patent/CN2043309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30910U (zh) | 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可替换翼角及其连接结构 | |
CN203824488U (zh) | 一种空间距离电子测量尺 | |
CN204243653U (zh) | 大跨距电缆桥架侧梁结构 | |
CN202029583U (zh) | 一种尺子 | |
CN104842887A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架 | |
CN202046102U (zh) | 多功能三角板 | |
CN203710692U (zh) | 一种预警玩具飞机的雷达罩 | |
CN203210946U (zh) | 一种多功能学生文具 | |
CN209371908U (zh) | 一种具有阻尼发生装置的计算尺 | |
CN209728312U (zh) | 射电望远镜用光学角锥反光棱镜装置 | |
CN202357722U (zh) | 一种多功能尺 | |
CN207673666U (zh) | 用于主板的螺钉定位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203995319U (zh) | 一种组合式圆规 | |
CN204630500U (zh) | 可进行立体空间测量的多功能测量尺 | |
CN105180767A (zh) | 一种磁吸距离测量装置 | |
CN103507507A (zh) | 一种新型直尺 | |
CN106274187A (zh) | 一种多功能圆规 | |
CN204831283U (zh) | 一种坡度测量仪 | |
CN203805575U (zh) | 一种多功能圆规 | |
CN202879034U (zh) | 一种三角板 | |
CN204357858U (zh) | 三角型固定片 | |
CN202747956U (zh) | 一种量角器 | |
CN105371715B (zh) | 卷尺的尺头钩结构 | |
CN202965701U (zh) | 一种数学绘图器 | |
CN204514238U (zh) | 一种能准确定位测角的游标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