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6705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16705U
CN204316705U CN201420744826.4U CN201420744826U CN204316705U CN 204316705 U CN204316705 U CN 204316705U CN 201420744826 U CN201420744826 U CN 201420744826U CN 204316705 U CN204316705 U CN 204316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tuning
sound
chamber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448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冠宏
林柏青
邱士嘉
杨磊
胡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mo Acoustics Co ltd
1More Inc
Original Assignee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448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16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16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167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包括壳体、第一喇叭及调音盖;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相连接以形成音腔,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喇叭设置于所述音腔内;所述调音盖设置于所述后壳上,所述调音盖与所述后壳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所述音腔与所述第一调音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上述耳机通过调音盖与后壳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可以减小后部音腔的体积。第一喇叭发出的部分通过连通孔至调音盖处发出,声音经过调音盖时,在第一调音腔里形成共鸣,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提高了耳机的音质。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休闲娱乐所能使用到的常用音响设备。
对于传统的耳机而言,由于其壳体的结构的原因,其音腔后部产生的中频音曲线往往不够平坦,以至于不能更平滑地衔接高频曲线和低频曲线,导致音质不均衡,大大降低了耳机的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音质的耳机。
一种耳机,包括:
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相连接以形成音腔,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连通孔;
第一喇叭,设置于所述音腔内;及
调音盖,设置于所述后壳上,所述调音盖与所述后壳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所述音腔与所述第一调音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耳机线壳,所述耳机线壳内开设有第二调音腔,所述耳机线壳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调音腔与音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音管及第二喇叭,所述出音管凸设于所述前壳,所述出音管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喇叭,所述出音管另一端为出音口,所述第二喇叭收容于所述出音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音管内侧壁上设有台阶部,第二喇叭固定设置于所述台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喇叭靠近所述出音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音口间的距离与所述出音管的长度之比为0.2~0.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喇叭靠近所述出音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音口间的距离与所述出音管的长度之比为0.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音管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喇叭的直径之比为0.3~0.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音管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喇叭的直径之比为0.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尖凸,所述尖凸从所述壳体内侧壁隆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圈,所述弹性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喇叭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喇叭通过所述弹性圈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上述耳机通过调音盖与后壳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可以减小后部音腔的体积。第一喇叭发出的部分通过连通孔至调音盖处发出,声音经过调音盖时,在第一调音腔里形成共鸣,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提高了耳机的音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耳机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耳机的透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耳机另一角度的透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耳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耳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耳机100,包括壳体110、第一喇叭120及调音盖130。
壳体110包括前壳112及后壳114。后壳114与前壳112相连接。后壳114设置于前壳112上,以形成音腔116。后壳114上开设有连通孔114a。
第一喇叭120设置于音腔116内。具体的,第一喇叭120可为动圈喇叭。
调音盖130设置于后壳114上,调音盖130与后壳114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118,音腔116与第一调音腔118通过连通孔114a连通。
通过调音盖130与后壳114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118,可以减小后部音腔116的体积。第一喇叭120发出的部分通过连通孔114a至调音盖130处发出,声音经过调音盖130时,在第一调音腔118里形成共鸣,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均衡了音质。
上述耳机100还包括耳机线壳140,耳机线壳140内开设有第二调音腔142。耳机线壳140与壳体110相连接,第二调音腔142一端与音腔116相连通。耳机线壳140内还设有耳机线腔144,耳机线腔144与第二调音腔142的另一端连通,且第二调音腔142的直径大于耳机线腔144的直径。耳机线与第一喇叭120连接后,依次从第二调音腔142和耳机线腔144延伸出。
第一喇叭120发出的部分声音通过第二调音腔142发出,以使低频得到延伸,增加了低频量,增强低音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2,上述耳机100还包括出音管150及第二喇叭160,出音管150凸设于前壳112。出音管150的一端正对第一喇叭120,出音管150另一端为出音口152,第二喇叭160为动铁喇叭,动铁喇叭收容于出音管150内。
请一并参阅图3,出音管150的内侧壁上设有台阶部154,第二喇叭160固定设置于台阶部154处。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喇叭160还可通过过盈配合或者通过卡扣固定等方式固定于出音管150中,此时台阶部154可以省去。
第二喇叭160靠近出音口152的一端与出音口152间的距离与出音管150的长度之比为0.2~0.3。优选的,第二喇叭160靠近出音口152的一端与出音口152间的距离与出音管150的长度之比为0.25,以延伸动铁喇叭的高频。
出音管150的直径与第一喇叭120的直径之比为0.3~0.4。优选的,出音管150的直径与第一喇叭120的直径之比为0.35,可以达到衰减动圈的高频段的效果,使动圈的高频与动铁的高频重叠减少,达到自然分频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耳机100的音质。
由于声音发出后,声音会受到前部音腔116腔壁的阻挡而发生反射,反射的声音会影响喇叭的振膜,最终影响音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一并参阅图4,壳体110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尖凸116a,尖凸116a从壳体110内侧壁隆起。请一并参阅图5,通过设置尖凸116a,声音在尖凸116a里面不断反射直至抵消,防止反射的声音影响振膜。
请一并参阅图6,耳机100还包括弹性圈170。弹性圈170设置于第一喇叭120与壳体110的连接处,弹性圈17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喇叭120上,或是设置于壳体110对应安装第一喇叭120的位置上,第一喇叭120通过弹性圈170与壳体110相连接。通过设置弹性圈170,可有效防止耳机100在受外界冲击时第一喇叭120上的振膜变形或破裂。
此外,耳机100还包括喇叭网180,喇叭网180设置于出音管150的出音口152处。具体的,喇叭网180可与出音管150一体压注成型,以减少装配流程。
上述耳机100通过调音盖130与后壳114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118,可以减小后部音腔116的体积。第一喇叭120发出的部分通过连通孔114a至调音盖130处发出,声音经过调音盖130时,在第一调音腔118里形成共鸣,以调和中频曲线,使得中频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更加平滑地衔接低频和高频,提高了耳机100的音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相连接以形成音腔,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连通孔;
第一喇叭,设置于所述音腔内;及
调音盖,设置于所述后壳上,所述调音盖与所述后壳共同形成第一调音腔,所述音腔与所述第一调音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机线壳,所述耳机线壳内开设有第二调音腔,所述耳机线壳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调音腔与音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音管及第二喇叭,所述出音管凸设于所述前壳,所述出音管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喇叭,所述出音管另一端为出音口,所述第二喇叭收容于所述出音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管内侧壁上设有台阶部,第二喇叭固定设置于所述台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喇叭靠近所述出音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音口间的距离与所述出音管的长度之比为0.2~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喇叭靠近所述出音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音口间的距离与所述出音管的长度之比为0.2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管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喇叭的直径之比为0.3~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管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喇叭的直径之比为0.35。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尖凸,所述尖凸从所述壳体内侧壁隆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圈,所述弹性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喇叭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喇叭通过所述弹性圈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CN201420744826.4U 2014-12-01 2014-12-01 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6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4826.4U CN204316705U (zh) 2014-12-01 2014-12-01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4826.4U CN204316705U (zh) 2014-12-01 2014-12-01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16705U true CN204316705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4482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6705U (zh) 2014-12-01 2014-12-01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167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8854A (zh) * 2017-04-13 2017-06-20 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
CN108540909A (zh) * 2018-06-11 2018-09-14 安重焕 声管一体型耳机扬声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8854A (zh) * 2017-04-13 2017-06-20 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
CN106878854B (zh) * 2017-04-13 2023-06-06 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
CN108540909A (zh) * 2018-06-11 2018-09-14 安重焕 声管一体型耳机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3771A (zh) 全向倒相音箱结构
CN204291298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05474664A (zh) 耳机
CN204316705U (zh) 耳机
CN103475989A (zh) 测试喇叭用的消音箱
CN204578729U (zh) 一种耳机
CN202721817U (zh) 嵌入主动扬声器的被动辐射器及相应的音箱
CN205847581U (zh) 扬声器箱
CN203352787U (zh) 一种带低频增强装置的手机音响结构
CN205071260U (zh) 双音腔耳机
US10194235B2 (en) Speaker structure with a loading hole
CN204518007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或音箱的发音装置
CN102811409B (zh) 一种隐藏式扬声器系统
CN108347679A (zh) 一种高音扬声器
CN204104126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或音箱的发音组件
CN204598244U (zh) 后挂项圈蓝牙耳机
CN203086695U (zh) 耳机套
CN201426163Y (zh) 反向同轴受话器耳机
CN202004948U (zh) 带有麦克风的通讯设备
CN204119440U (zh) 一种新型耳机
CN205584466U (zh) 一种鼓型腔体加螺旋导音系统音箱
CN202841432U (zh) 一种带有伸缩共鸣腔的微型音箱
CN203661286U (zh) 受话器
CN202524552U (zh) 一种具有较好音响效果的扬声器
CN203039870U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机的立体声音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Wanmo acou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1MORE Inc.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1MORE Inc.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general office of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Administration Bureau, No.1 liyumen street,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1MORE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