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6041U -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6041U
CN204306041U CN201420685554.5U CN201420685554U CN204306041U CN 204306041 U CN204306041 U CN 204306041U CN 201420685554 U CN201420685554 U CN 201420685554U CN 204306041 U CN204306041 U CN 204306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hannel
pipe
atomizing component
flat
inha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855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855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6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6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6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上述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及与壳体结合设置的雾化芯,壳体包括外壳和通气管。外壳的内部形成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腔,外壳的一端形成呈扁形的吸嘴,吸嘴上开设有吸气孔。通气管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通气管位于储液腔内。通气管一端与雾化芯连接,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外壳连接,气流通道与吸气孔连通。至少部分气流通道的横截面扁形,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气流通道靠近吸气孔,气流通道的形状与吸嘴的形状相适配。至少部分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扁形,以适配扁形的吸嘴,保证了外壳和通气管可以具有足够的厚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保证了气流通道横截面的面积,使用者可以容易的将雾化后的液体吸入口中。

Description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雾化介质输入人体的器械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吸入器是将液体雾化后输入人体的器械设备,主要包括用于替代香烟的电子烟和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医疗雾化吸入器。
吸入器的吸嘴设置为扁形,可以让使用者感到更舒适。但是,因为形状的特点,扁形的吸嘴一般壁厚较薄,容易产生次品。若吸嘴具有足够的壁厚,气流通道会过窄,容易造成使用者吸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次品率低,使用者容易吸入,且吸嘴为扁形的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一种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及与所述壳体结合设置的雾化芯;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通气管;
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腔,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呈扁形的吸嘴,所述吸嘴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吸嘴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吸嘴上开设有吸气孔;
所述通气管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通气管一端与所述雾化芯连接,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吸气孔连通;至少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扁形,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靠近所述吸气孔,且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高度方向与所述吸嘴的高度方向一致,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吸嘴的宽度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管的内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芯连接,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吸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呈靠近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渐窄状,或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呈圆柱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呈靠近所述吸气孔渐窄状,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呈椭圆柱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吸嘴处呈渐扁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孔贯穿所述吸嘴的两侧,所述气流通道通过所述吸气孔的侧壁与所述吸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外壳和所述通气管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雾化芯包括芯本体、出气管和雾化元件;
所述芯本体内部开设有雾化腔,所述芯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芯本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储液腔的吸液孔;
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所述出气管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
所述雾化元件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元件用于将液体雾化,所述雾化元件通过所述吸液孔与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和所述气流通道的通孔或缺口。
一种吸入器,包括电源组件和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固定连接。
上述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至少部分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扁形,以适配扁形的吸嘴,一方面保证了外壳和通气管可以具有足够的厚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另一面保证了气流通道横截面的面积,使用者可以容易的将雾化后的液体吸入口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吸入器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吸入器的雾化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吸入器的雾化组件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吸入器的雾化组件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吸入器的雾化组件的壳体的B-B面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吸入器的雾化组件的视窗件和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吸入器的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立体图;
图8为一实施例吸入器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吸入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为吸入器的组成部分,用于将液体雾化,并将雾化后的雾气输入人体,该吸入器可以作为电子烟,也可以作为医疗雾化吸入器或其他。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雾化组件100包括壳体120及与壳体120结合设置的雾化芯140。壳体120包括通气管122和外壳124。外壳124的内部形成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腔1242,若吸入器为电子烟,则储液腔1242内的液体可以是烟液,若吸入器为医疗雾化吸入器,则储液腔1242内的液体可以是液态药物。
同时参见图4、图5,外壳124的一端形成呈扁形的吸嘴1244,吸嘴1244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吸嘴124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一般的,吸嘴1244的高度方向和吸嘴1244的宽度方向相互垂直,且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垂直于雾化组件100的轴线。吸嘴1244上开设有吸气孔1246。通气管122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1222,通气管122位于储液腔1242内。通气管122一端与雾化芯140连接,通气管122的另一端与外壳124连接,且气流通道1222与吸气孔1246连通。至少部分气流通道1222的横截面呈扁形,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气流通道1222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气流通道122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一般的,气流通道1222的高度方向和气流通道1222的宽度方向相互垂直,且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垂直于雾化组件100的轴线。
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气流通道1222靠近吸气孔1246,且气流通道1222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的形状与吸嘴1244的形状相适配,具体的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气流通道1222的高度方向与吸嘴1244的高度方向一致,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气流通道1222的宽度方向与吸嘴1244的宽度方向一致。
至少部分气流通道1222的横截面呈扁形,以适配扁形的吸嘴1244,一方面保证了外壳124和通气管122可以具有足够的厚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另一面保证了气流通道1222横截面的面积,使用者可以容易的将雾化后的液体吸入口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气管122包括第一管1221和第二管1223,气流通道1222包括第一气流通道1222a和第二气流通道1222b。第一气流通道1222a位于第一管1221的内部,第一气流通道1222a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气流通道1222b位于第二管1223的内部,第二气流通道1222b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第一管1221的一端与雾化芯140连接,第一管122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1223的一端连接,第一气流通道1222a和第二气流通道1222b连通。第二管1223的另一端与外壳124连接,且第二气流通道1222b与吸气孔1246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通道1222a呈靠近第二气流通道1222b渐窄状,或第一气流通道1222a呈圆柱状。第二气流通道1222b呈靠近吸气孔1246渐窄状,或第二气流通道1222b呈椭圆柱状。较佳地,外壳124靠近吸嘴1244处可以呈渐扁状,外壳124整体平滑,吸入器可以具有更好的手感,同时有效防止刮伤使用者。
在一实施例中,吸气孔1246可以位于雾化组件100的端面上。在较优的实施例中,吸气孔1246贯穿吸嘴1244的两侧,气流通道1222通过吸气孔1246的侧壁与吸气孔1246连通。使用时,使用者将吸嘴1244含在口中,吸气后雾化后的液体由吸气孔1246进入使用者口腔内,雾化后的液体首先接触使用者口腔的上壁和/或舌头。若吸入器为电子烟,烟液与口腔壁和舌头充分接触,可以提高口感。若吸入器为医疗雾化吸入器,烟液与口腔壁和舌头充分接触,可以提高药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24可以是非透明的,例如外壳124的材质可以是白色塑料,外壳124上开设有用于观察储液腔1242内部的液体的开口。同时参见图6,壳体120还可以包括视窗件126,视窗件126位于外壳124内,视窗件126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视部1262,透视部1262设置于开口处。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2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外壳124和视窗件126可以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形成一个结构稳固的整体。
壳体120包括非透明外壳124和透明或半透明的透视部1262,透视部1262形成用于观察储液腔1242内液体量的视窗,无需设置金属管或贴纸等遮挡物以形成视窗,非透明的外壳124形成遮挡,不易损坏,节约成本。使用者可以透过透视部1262,查看储液腔1242内的液体量,以方便吸入器及时更换雾化组件100或向储液腔1242内注入液体。
如图3、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视窗件126还可以包括与透视部1262连接的连接部1264,连接部1264呈环状,连接部1264嵌在外壳124的内壁上。连接部1264可以使得视窗件126与外壳124的连接更加可靠。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透视部1262和开口的数量均为两个,透视部1262和开口一一对应。两个透视部1262均与连接部1264连接,且两个透视部1262的位置相对。两个透视部1262分别为彼此透光,使用者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储液器内的液体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视窗件126还可以包括与透视部1262连接的卡接部1266,卡接部1266位于透视部1262的边缘,卡接部1266和透视部1262形成台阶状。透视部1262卡入开口内,卡接部1266与开口边缘处的外壳124的内壁抵接。设置卡接部1266有利于开口处的密封,同时提高了开口处的机械强度,保证储液腔1242内的液体不会在开口处外漏。
如图3、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雾化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160,支撑件160呈环状,支撑件160与外壳124紧配,支撑件160能够增强外壳124的机械强度。支撑件160优选钢圈。在生产过程中,视窗件126和支撑件160做好后,通过嵌入式射出成型的方式,将外壳124和通气管122射出成型,使得外壳124、通气管122、视窗件126及支撑件160之间确保紧密牢靠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为了在射出成型时方便定位,支撑件160上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的开口朝向视窗件126,视窗件126还包括延伸部1268,延伸部1268与透视部1262连接,延伸部1268伸入卡接槽,与支撑件160卡接。
同时参见图7,雾化芯140可以包括芯本体142、出气管144和雾化元件(图中未示出)。芯本体142内部开设有雾化腔1422,芯本体142上还开设有与雾化腔1422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芯本体142上还开设有连通雾化腔1422和储液腔1242的吸液孔1424。出气管144设置在出气口处,出气管144至少部分伸入气流通道1222内。雾化元件设置在雾化腔1422内,雾化元件用于将液体雾化,雾化元件通过吸液孔1424与储液腔1242内的液体接触。
进一步的,出气管144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出气管144的内部和气流通道1222的通孔1442。出气管144的侧壁上开设的通孔1442,可以使气流通道1222内凝结的液体回流至雾化腔1422,防止出气管144的端部开口处由于液体的粘性大、表面张力大,形成薄膜,阻碍液体从出气管144的端部开口回流到雾化腔1422中。进而,液体不会在气流通道1222内堆积,避免吸入器使用时,雾化气体通过气流通道1222内堆积的液体,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者将气流通道1222内堆积的液体吸入口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1442也可以由缺口代替。缺口可以位于出气管144的边缘处,缺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缺口可以使出气管144的边缘处形成锯齿状。在另一实施例中,缺口可以是狭长形的,可以沿出气管144的轴向延伸。缺口可以使得出气管144的端部开口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难以产生薄膜阻碍液体从出气管144的端部开口回流到雾化腔1422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缺口还可以位于出气管144的其他位置,只要缺口可以连通出气管144的内部和气流通道1222即可,在一实施例中,出气管144为圆柱状,缺口也可以是沿气管的圆周延伸的长条状。
进一步的,雾化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连接件180,连接件180优选五金件,连接件180设置有内螺纹,芯本体142设置有外螺纹,连接件180和芯本体142螺纹连接。上述支撑件160位于连接件180与外壳124之间,支撑件160与外壳124紧配,支撑件160机械强度大,可以保证外壳124不变形,连接件180与支撑件160紧配,以实现芯本体142与壳体120的稳定连接。
如图8、图9所示,一实施方式吸入器10,包括电源组件200和图1至图7所示的雾化组件100,电源组件200与雾化组件100固定连接,电源组件200为雾化元件提供电力。雾化组件100的至少部分气流通道1222的横截面呈扁形,以适配扁形的吸嘴1244,一方面保证了外壳124和通气管122可以具有足够的厚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另一面保证了气流通道1222横截面的面积,使用者可以容易的将雾化后的液体吸入口中。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与所述壳体结合设置的雾化芯;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通气管;
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腔,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呈扁形的吸嘴,所述吸嘴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吸嘴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吸嘴上开设有吸气孔;
所述通气管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通气管一端与所述雾化芯连接,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吸气孔连通;至少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扁形,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靠近所述吸气孔,且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高度方向与所述吸嘴的高度方向一致,横截面呈扁形的部分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吸嘴的宽度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管的内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芯连接,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吸气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呈靠近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渐窄状,或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呈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呈靠近所述吸气孔渐窄状,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呈椭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吸嘴处呈渐扁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孔贯穿所述吸嘴的两侧,所述气流通道通过所述吸气孔的侧壁与所述吸气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外壳和所述通气管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雾化芯包括芯本体、出气管和雾化元件;
所述芯本体内部开设有雾化腔,所述芯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芯本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储液腔的吸液孔;
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所述出气管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
所述雾化元件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元件用于将液体雾化,所述雾化元件通过所述吸液孔与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和所述气流通道的通孔或缺口。
10.一种吸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固定连接。
CN201420685554.5U 2014-11-14 2014-11-14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Active CN204306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5554.5U CN204306041U (zh) 2014-11-14 2014-11-14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5554.5U CN204306041U (zh) 2014-11-14 2014-11-14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6041U true CN204306041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2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85554.5U Active CN204306041U (zh) 2014-11-14 2014-11-14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6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6698A (zh) * 2014-11-14 2015-02-25 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6698A (zh) * 2014-11-14 2015-02-25 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104366698B (zh) * 2014-11-14 2017-10-10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6698A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04306042U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05813571U (zh) 注油结构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04579887U (zh) 电子烟
CN201479921U (zh) 电子香烟弹性体烟嘴
CN204466906U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AR001213A1 (es) Dispositivo de ducha micronizada para el lavado delas cavidades nasales y adyacentes
CN104368484A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04306041U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09251750U (zh) 底部注油电子烟烟弹
CN211383016U (zh) 一种肠胃减压装置
CN106628664A (zh) 一种能够精确用量的液体医药包装盒
CN204682532U (zh) 吸嘴一体式电子烟
CN201404553Y (zh) 一种喷雾型喷嘴
CN204444255U (zh) 电子烟雾化器
CN202409772U (zh) 喉部麻醉用喷雾枪
CN204158834U (zh) 一种注射器用雾化护套
CN105148359A (zh) 一种耐压型无针接头
TW200833567A (en) Dispensing device of liquid chemical and dispensing method
CN204972549U (zh) 一种耐压型无针接头
JP2014502521A5 (zh)
CN202289117U (zh) 珍珠层粉喷瓶
KR20200098188A (ko) 다기능 상기도 분무 장치
CN204466903U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16366206U (zh) 一种妇科护理用药液喷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SMOORE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hu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8 2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AIKEWEI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hu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8 2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guwu community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cwel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hu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8 2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IKEWEIER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