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8234U - 结构改良的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结构改良的背光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68234U CN204268234U CN201420702235.0U CN201420702235U CN204268234U CN 204268234 U CN204268234 U CN 204268234U CN 201420702235 U CN201420702235 U CN 201420702235U CN 204268234 U CN204268234 U CN 204268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section
- radiating seat
- accommodating cavity
- reflection 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包括有反光罩、扩散板、扩散膜、第一棱镜膜以及第二棱镜膜;该反光罩具有一容置凹腔,该容置凹腔的内侧壁为弧形凹面,容置凹腔的内底面间隔凸设有两梯形凸条,两梯形凸条的一正对容置凹腔内侧壁的侧面均设置在有第一发光条,该容置凹腔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发光条,该第二发光条位于两梯形凸条之间;藉此,通过将第一发光条设置于梯形凸条正对容置凹腔内侧壁的侧面,将第二发光条设置于两梯形凸条之间,第一发光条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另一部分通过弧形凹面反射再进入扩散板,该第二发光条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另一部分经过梯形凸条反射进入扩散板,有效提升了光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的背光源。
背景技术
现阶段,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有质量轻、体积小、耗电少、辐射低、品质佳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个人数码消费品中。由于LCD液晶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需要在LCD面板上加一个发光源,背光源模组即是提供 LCD显示器背光光源的光学组件。
LCD 显示器背光源模组可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发光二级管(LED)、外部电极荧光灯(EFFL)等作为光源。在过去一直是以 CCFL 冷光灯管为主,但却面临着亮度不均匀、功耗相对较高以及包含汞元素等问题;而 LED 因采用单点发光,拥有耗电量低、寿命长、短小轻薄、环保等优势,再加上LED色彩饱和度可达到接近100%,远优于CCFL一般70%~85%的表现水准,LED 驱动较 CCFL 快得多,目前 LED 背光源已逐渐取代 CCFL 大量应用于中、小尺寸面板,未来将逐步向大尺寸面板背光领域迈进。
然而,目前的背光源普遍在光利用效率低并且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急需对背光源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背光源光利用效率低且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包括有反光罩、扩散板、扩散膜、垂直方向聚光的第一棱镜膜以及水平方向聚光的第二棱镜膜;该反光罩具有一容置凹腔,该容置凹腔的内侧壁为弧形凹面,容置凹腔的内底面间隔凸设有两梯形凸条,两梯形凸条的一正对容置凹腔内侧壁的侧面均设置在有第一发光条,该容置凹腔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发光条,该第二发光条位于两梯形凸条之间;该扩散板、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和扩散膜由下往上依次覆盖于反光罩的上端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光罩的外底面形成有两梯形通风凹槽,该两梯形通风凹槽位于对应的梯形凸条的下方,两梯形凸条上均设置有第一散热座,前述第一发光条贴合固定在对应的第一散热座上,且第一散热座外露于对应的梯形通风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座与反光罩镶嵌成型,该第一散热座为石墨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光罩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座,前述第二发光条贴合固定在第二散热座上,且第二散热座外露于反光罩的外底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散热座与反光罩镶嵌成型,该第二散热座为石墨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发光条包括有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LED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发光条包括有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LED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将第一发光条设置于梯形凸条正对容置凹腔内侧壁的侧面,将第二发光条设置于两梯形凸条之间,第一发光条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另一部分通过弧形凹面反射再进入扩散板,该第二发光条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另一部分经过梯形凸条反射进入扩散板,有效提升了光利用率。
二、通过设置一第一散热座和第二散热座,第一发光条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座上,第二发光条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座上,由于第一散热座和第二散热座均裸露在外,因而使得第一散热座和第二散热座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传递并扩散,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反光罩 11、梯形凸条
101、容置凹腔 102、梯形通风凹槽
20、扩散板 30、扩散膜
40、第一棱镜膜 50、第二棱镜膜
60、第一发光条 61、第一基板
62、第一LED灯 70、第二发光条
71、第二基板 72、第二LED灯
80、第一散热座 90、第二散热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反光罩10、扩散板20、扩散膜30、垂直方向聚光的第一棱镜膜40以及水平方向聚光的第二棱镜膜50。
该反光罩10具有一容置凹腔101,该容置凹腔101的内侧壁为弧形凹面,容置凹腔101的内底面间隔凸设有两梯形凸条11,两梯形凸条11的一正对容置凹腔101内侧壁的侧面均设置在有第一发光条60,该第一发光条60包括有第一基板61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61上的第一LED灯62。
该容置凹腔101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发光条70,该第二发光条70位于两梯形凸条11之间,该第二发光条70包括有第二基板71以及设置于第二基板71上的第二LED灯72。
该扩散板20、第一棱镜膜40、第二棱镜膜50和扩散膜30由下往上依次覆盖于反光罩10的上端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光罩10的外底面形成有两梯形通风凹槽102,该两梯形通风凹槽102位于对应的梯形凸条11的下方,两梯形凸条11上均设置有第一散热座80,前述第一发光条60贴合固定在对应的第一散热座80上,且第一散热座80外露于对应的梯形通风凹槽102,且该第一散热座80与反光罩10镶嵌成型,该第一散热座80为石墨材质。以及,该反光罩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座90,前述第二发光条70贴合固定在第二散热座90上,且第二散热座90外露于反光罩10的外底面,且该第二散热座90与反光罩10镶嵌成型,该第二散热座90为石墨材质。
工作时,第一发光条60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20,另一部分通过弧形凹面反射再进入扩散板20,该第二发光条70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20,另一部分经过梯形凸条11反射进入扩散板20,扩散板20将进入其中的光线变成均匀光束,光束再经过第一棱镜膜40和第二棱镜膜50的修正作用,集中增加正面辉度,然后再经过扩散膜30进一步扩散均匀。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发光条6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座80上,第二发光条7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座90上,由于第一散热座80和第二散热座90均裸露在外,因而使得第一散热座80和第二散热座90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传递并扩散,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将第一发光条设置于梯形凸条正对容置凹腔内侧壁的侧面,将第二发光条设置于两梯形凸条之间,第一发光条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另一部分通过弧形凹面反射再进入扩散板,该第二发光条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另一部分经过梯形凸条反射进入扩散板,有效提升了光利用率。其次,通过设置一第一散热座和第二散热座,第一发光条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座上,第二发光条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座上,由于第一散热座和第二散热座均裸露在外,因而使得第一散热座和第二散热座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传递并扩散,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反光罩、扩散板、扩散膜、垂直方向聚光的第一棱镜膜以及水平方向聚光的第二棱镜膜;该反光罩具有一容置凹腔,该容置凹腔的内侧壁为弧形凹面,容置凹腔的内底面间隔凸设有两梯形凸条,两梯形凸条的一正对容置凹腔内侧壁的侧面均设置在有第一发光条,该容置凹腔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发光条,该第二发光条位于两梯形凸条之间;该扩散板、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和扩散膜由下往上依次覆盖于反光罩的上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的外底面形成有两梯形通风凹槽,该两梯形通风凹槽位于对应的梯形凸条的下方,两梯形凸条上均设置有第一散热座,前述第一发光条贴合固定在对应的第一散热座上,且第一散热座外露于对应的梯形通风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座与反光罩镶嵌成型,该第一散热座为石墨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座,前述第二发光条贴合固定在第二散热座上,且第二散热座外露于反光罩的外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座与反光罩镶嵌成型,该第二散热座为石墨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条包括有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LED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条包括有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LED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02235.0U CN204268234U (zh) | 2014-11-21 | 2014-11-21 | 结构改良的背光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02235.0U CN204268234U (zh) | 2014-11-21 | 2014-11-21 | 结构改良的背光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68234U true CN204268234U (zh) | 2015-04-15 |
Family
ID=52803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0223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68234U (zh) | 2014-11-21 | 2014-11-21 | 结构改良的背光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682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41774A (zh) * | 2016-01-28 | 2016-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显示装置 |
CN111025765A (zh) * | 2020-01-08 | 2020-04-17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
-
2014
- 2014-11-21 CN CN201420702235.0U patent/CN2042682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41774A (zh) * | 2016-01-28 | 2016-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显示装置 |
CN105741774B (zh) * | 2016-01-28 | 2018-03-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显示装置 |
CN111025765A (zh) * | 2020-01-08 | 2020-04-17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7349B (zh) | 背光组件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 |
CN102798060B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
US10241255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1109869A (zh) | 侧入直下式背光模组 | |
CN101660719A (zh) | 背光源模块 | |
CN105242457A (zh) | 一种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 | |
CN202813043U (zh) | 一种led背光源 | |
CN202266945U (zh) | 侧光式背光模组 | |
CN204300846U (zh) | 冰箱用防水型led背光源 | |
CN207380278U (zh) | 一种led背光源结构 | |
CN202469772U (zh) | 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
CN103527966B (zh) | 一种led灯条、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4268234U (zh) | 结构改良的背光源 | |
CN202327857U (zh) |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 |
CN201897142U (zh) | 一种led平面光源 | |
CN102720990A (zh) | 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入式led背光模组 | |
CN202647412U (zh) | 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入式led背光模组 | |
CN204437831U (zh) | 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及所得的显示器件 | |
CN102691944A (zh) | Led侧背光模组 | |
CN202647411U (zh) | 新型玻璃导光板侧入式led背光模组 | |
CN202327888U (zh) | 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显示设备 | |
CN201992470U (zh) | Led背光模组 | |
US9207388B2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 |
CN103994367A (zh) | 侧入式led背光源模组 | |
CN203940312U (zh) | 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