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5498U -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65498U
CN204265498U CN201420676093.5U CN201420676093U CN204265498U CN 204265498 U CN204265498 U CN 204265498U CN 201420676093 U CN201420676093 U CN 201420676093U CN 204265498 U CN204265498 U CN 204265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electrode
anode electrode
sealed pipe
pipe type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60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军
常风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 Control Environ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6760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65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65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65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密闭管道式反应器中由外到内依次分别设置管状的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曝气管;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曝气管分别沿密闭管道式反应器的管道轴向设置,使密闭管道式反应器内的曝气分布均匀;本实用新型阳极电极通过将污水中的Cl-转化成HClO、ClO-等其他强氧化粒子对污水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氧化处理;而曝气中的O2在阴极电极与水反应产生H2O2,H2O2与曝气中的O3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与阳极电极协同降解有机物;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管道污水输送过程,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可提高难降解污水的生化性且具有较高的脱氮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工业园区多采用集中式生化工艺模式来处理园区废水。含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的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难以达标,复杂的水质,导致我国流域的水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工业园区废水深度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近年来,臭氧以及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应用于生化尾水深度处理方面的研究被广泛关注,其主要应用O3本身的氧化性(2.07Vs)氧化有机物或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如O3-H2O2)反应产生氧化性更强的氧化性粒子如·OH氧化降解有机物。但O3的氧化能力有限以及对有机物的氧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与H2O2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受到如浓度、pH等环境条件限制,因此,O3氧化处理污水也受到一定的发展限制。
有学者将电化学与臭氧耦合处理污水,其主要利用O2或O3在电阴极以及附近产生氧化性强的羟基自由基来处理污水,如童少平等人利用电化学与臭氧耦合降解污水中硝基苯,耦合体系降解硝基苯去除率达96%;另外,日本株式会社申请了电化学与臭氧耦合处理污水工艺,但这些研究主要仅利用电阴极激发O2-O3发生反应产生单一的氧化性粒子羟基自由基,电阳极所能产生的多种氧化性粒子的优势并没有被开发利用,另外,这些研究所采用电极都是小型平板式,与需要密闭曝气的反应装置很不适宜,工程产业化应用推广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能够利用电阴极激发O2-O3产生强氧化性粒子羟基自由基,同时在电阳极上产生多种氧化性粒子,充分利用电阴阳双极,提高对工业园区复杂的污水水质的处理效果;另外,电阴阳电极改制成污水管道形状的圆柱形,便于在污水输送过程中即可处理污水,节省处理空间,便于工程化的推广。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在密闭管道式反应器中由外到内依次分别设置管状阳极电极、管状阴极电极和曝气管;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曝气管分别沿密闭管道式反应器的管道轴向设置;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曝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对应的端部固定相连;相邻部件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的两端之间分别构成管状腔体;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通过彼此绝缘的内套式接法使管式反应器形成密闭系统;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相连;密闭管道式反应器的底部管壁上设置进水口,密闭管道式反应器的顶部管壁上设置出水口和臭氧尾气排气口。
所述密闭管道式反应器一端通过彼此绝缘的内套式接法,另一端通过密封法兰形成密闭系统。
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分别通过内外螺旋方式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两端的绝缘盘连接进行固定。
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彼此层层内套,层数根据密闭管道式反应器内径大小和水质多层安装。
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分别为网状结构。
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间距为10mm~20mm。
所述阳极电极的材质为钛,其表面涂覆有惰性复合材料,所述惰性复合材料中Sn、Ru和Sb的摩尔比为Sn:Ru:Sb=80~90:5~10:5~10。
在所述阳极电极上涂覆惰性复合材料的方法为:通过对钛基板打磨、超声、碱洗(质量分数为30%~50%的NaOH水溶液)去除表面的氧化物、污垢及油脂,再通过酸洗(质量分数为40%~60%的HCl水溶液)去除氧化层、改善其导电性;按照上述Sn、Ru和Sb的摩尔比配置的涂覆液(将SnCl4、SbCl3和RuCl3按上述比例浸泡于异丙醇中,滴加质量分数为40%~60%的HCl水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溶解)进行涂覆,先在100℃~110℃下烘干,后在450℃~550℃进行热分解;上述涂覆、烘干、热分解过程依次重复进行20次以上。
所述阴极电极的材质为碳。
所述曝气管上设置多个线状曝气口。
一种使用上述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处理污水的方法,所述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在污水输送过程中通过直流电源通电进行污水处理;所述曝气管所产生的曝气为臭氧发生器产生的O2和O3的混合气体,其中O3体积分数大约为5%~10%;曝气扩散至阴极电极表面,其中O2被阴极电极还原溶解得到H2O2,所得H2O2与O3反应生成氧化性更强的·OH,进而氧化降解污水有机物;所述阳极电极表面直接氧化降解污水有机物,或产生氧化性离子对污水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其中污水中含有的氯离子被氧化为ClO-对污水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所述阳极电极表面产生的氧化性离子为O3、·OH、ClO-和·O。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电催化法中,O2在碳阴极上可产生H2O2,可与O3发生协同氧化作用。本实用新型结合污水输送管道,设计了阴阳电极为网状管道式电催化反应器,在污水输送过程中就可直接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充分利用以制取O3为目的所产生的混合气体为反应气体,利用O2和O3混合气体中的O2在电催化反应器的碳阴极上面发生催化反应,产生H2O2,而H2O2又与混合气体中的O3反应产生氧化性强的·OH羟基自由基粒子,从而氧化去除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利用具有较高析氧电位和较低析氯电位的电阳极产生氧化性离子O3、·OH、·O等以及HClO、ClO-等含氯的氧化性粒子同步氧化降解难生化有机物,从而有效实现电催化与O3、Cl-等的协同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的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中标号:1-密闭管道式反应器、2-阴极电极、3-阳极电极、4-密封法兰、5-直流电源、6-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法和装置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事例,而不是全部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在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中由外到内依次分别设置管状阳极电极3、管状阴极电极2和曝气管6;阳极电极3、阴极电极2和曝气管6分别沿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管道轴向设置;阳极电极3、阴极电极2和曝气管6的两端分别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对应的端部固定相连;相邻部件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两端之间分别构成管状腔体;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通过彼此绝缘的内套式接法使管式反应器1形成密闭系统;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分别与直流电源5相连;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底部管壁上设置进水口,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顶部管壁上设置出水口和臭氧尾气排气口。
所述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一端通过彼此绝缘的内套式接法,另一端通过密封法兰4形成密闭系统。
所述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分别通过内外螺旋方式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两端的绝缘盘连接进行固定。
所述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之间彼此层层内套,层数根据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内径大小和水质可多层安装。
所述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分别为网状结构。
所述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的间距为10mm~20mm。
所述阳极电极3的材质为钛,其表面涂覆有惰性复合材料,所述惰性复合材料中Sn、Ru和Sb的摩尔比为Sn:Ru:Sb=80~90:5~10:5~10。。
在所述阳极电极3上涂覆惰性复合材料的方法为:通过对钛基板打磨、超声、碱洗(质量分数为30%~50%的NaOH水溶液)去除表面的氧化物、污垢及油脂,再通过酸洗(质量分数为40%~60%的HCl水溶液)去除氧化层、改善其导电性;按照上述Sn、Ru和Sb的摩尔比配置的涂覆液(将SnCl4、SbCl3和RuCl3按上述比例浸泡于异丙醇中,滴加质量分数为40%~60%的HCl水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溶解)进行涂覆,先在100℃~110℃下烘干,后在450℃~550℃进行热分解;上述涂覆、烘干、热分解过程依次重复进行20次以上。
所述阴极电极2的材质为碳。
所述曝气管6上设置多个线状曝气口。
所述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在污水输送过程中通过直流电源5通电进行污水处理,从而节省污水处理空间;所述曝气管6所产生曝气为臭氧发生器产生的O2和O3的混合气体;曝气扩散至碳阴极电极2表面,在直流电场中,碳阴极电极2在污水溶液中形成固-液-气三相界面,O2被碳阴极电极2还原溶解得到H2O2,所得H2O2与O3反应生成氧化性更强的·OH,氧化降解污水有机物;所述钛阳极电极3表面直接氧化降解污水有机物,或产生氧化性离子对污水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其中污水中含有的氯离子被氧化为HCLO、ClO-对污水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臭氧发生器制造的O2和O3的混合气体经曝气管6均匀曝气,所得曝气与碳阴极电极2均匀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氧化性粒子在管道内分布均匀,有利于氧化降解有机物。

Claims (7)

1.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中由外到内依次分别设置管状阳极电极(3)、管状阴极电极(2)和曝气管(6);阳极电极(3)、阴极电极(2)和曝气管(6)分别沿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管道轴向设置;阳极电极(3)、阴极电极(2)和曝气管(6)的两端分别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对应的端部固定相连;相邻部件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两端之间分别构成管状腔体;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通过彼此绝缘的内套式接法使管式反应器(1)形成密闭系统;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分别与直流电源(5)相连;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底部管壁上设置进水口,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的顶部管壁上设置出水口和臭氧尾气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一端通过彼此绝缘的内套式接法,另一端通过密封法兰(4)形成密闭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分别通过内外螺旋方式与密闭管道式反应器(1)两端的绝缘盘连接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分别为网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2)的间距为10mm~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2)的材质为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6)上设置多个线状曝气口。
CN201420676093.5U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Active CN204265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6093.5U CN204265498U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6093.5U CN204265498U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65498U true CN204265498U (zh) 2015-04-15

Family

ID=52800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6093.5U Active CN204265498U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6549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6530A (zh) * 2014-11-06 2015-02-04 清华大学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5253959A (zh) * 2015-11-10 2016-01-20 合肥学院 一种用于实验室有机废水处理的设备和方法
CN107098442A (zh) * 2017-05-12 2017-08-29 重庆大学 一种螺旋卷绕式电化学水处理反应器
CN107129013A (zh) * 2017-05-23 2017-09-05 北京交通大学 填充式管状电化学‑多相‑过臭氧催化装置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09319919A (zh) * 2018-11-14 2019-02-12 中大立信(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与电化学协同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6530A (zh) * 2014-11-06 2015-02-04 清华大学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4326530B (zh) * 2014-11-06 2016-05-11 清华大学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5253959A (zh) * 2015-11-10 2016-01-20 合肥学院 一种用于实验室有机废水处理的设备和方法
CN107098442A (zh) * 2017-05-12 2017-08-29 重庆大学 一种螺旋卷绕式电化学水处理反应器
CN107098442B (zh) * 2017-05-12 2020-06-30 重庆大学 一种螺旋卷绕式电化学水处理反应器
CN107129013A (zh) * 2017-05-23 2017-09-05 北京交通大学 填充式管状电化学‑多相‑过臭氧催化装置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09319919A (zh) * 2018-11-14 2019-02-12 中大立信(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与电化学协同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6530B (zh)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Do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
CN204265498U (zh) 一种管道式电催化与臭氧协同氧化处理污水的装置
Meng et al. Synergetic photoelectrocatalytic reactors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 review
CN109896598B (zh) 基于碳毡负载铁纳米颗粒的电芬顿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09415229B (zh) 用于废水处理的光电化学电池和制造光电化学电池的方法
CN102874960A (zh) 三维粒子光电同步耦合催化氧化处理高盐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Xiao et al. Enhanced photoelectr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and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sa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4710063A (zh) 高盐含聚废水的光电催化/芬顿耦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691251A (zh) 一种可减少副反应的废水处理用电催化反应器
CN105601002A (zh) 一种净化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1082870Y (zh) 污水处理装置
Du et al. Coupling photocatalytic and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towards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humic acid and ammonia− nitrogen in landscape water
CN108178284A (zh) 一种裹绕生物膜旋转负极污水处理装置
Wang et al.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of Sb-SnO2/C membrane anode treating phenolic wastewater and anode regeneration: Adsorp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nge of catalysts
Li et al. Enhanced photo-electro-Fenton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using graphene structure-oriented MOFs (2Fe/Co)/CNF cathode membrane
Liu et al. Preparation of lotus-leaf-like carbon cathode for the electro-Fenton oxidation process: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various organics degradation and prin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3951125B (zh) Edta清洗废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对应的反应装置
CN102126778A (zh) 一种多相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槽型装置及其方法
Liu et al. Green degradation for ribavirin on sulfur-doped MnFe2O4 photoelectrocatalysis cathode electrode
CN104803444A (zh) 一种高级氧化治污技术及设备
CN205528153U (zh) 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设备
CN204625249U (zh) 光催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主体装置
CN103086575A (zh) 大蒜加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3539228B (zh) 高效去除杂环化合物的多相电催化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5

Address after: 100084 2nd Floor, Printing Factory, Tsinghua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Qing Control Environment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Haidian District, 100084 mailbox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8, 1st floor, D-2 Building, Dongsheng Science Park, Zhongguancun, 66 Xixiaokou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2

Patentee after: Qing Control Environment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2nd Floor, Printing Factory, Tsinghua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Qing Control Environment (Beij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