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4832U -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4832U
CN204254832U CN201420660940.9U CN201420660940U CN204254832U CN 204254832 U CN204254832 U CN 204254832U CN 201420660940 U CN201420660940 U CN 201420660940U CN 204254832 U CN204254832 U CN 204254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nozzle
longitudinal axis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609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oundation HVA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俞文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俞文伟 filed Critical 俞文伟
Priority to CN2014206609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54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4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4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喷嘴,包括内腔,内腔径向截面为多边形,该多边形为多条相同结构的边组合而成,其中,每条边到喷嘴纵轴设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相等。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应用这种喷嘴的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嘴被应用到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后,能在相同的工况(即送风气流流经喷嘴的风速相同)条件下降低单位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的再生噪声和提高喷嘴的防冷凝结露能力。

Description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器消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的喷嘴。
背景技术
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是众多空调分类产品中的一种,多用在舒适性要求高的环境,如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影剧院、高档酒店等场所。与目前很多空调设备采用风机盘管机组+送风口组合相比,采用喷嘴的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利用空气诱导原理传输气流,无需配置风机、电机,因此噪声更低。
参考图1及图2,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将室内空调系统需要的新风通过一次风管送入到诱导式空气调节器内部的静压腔,这种新风是保证空调应用场所人们健康呼吸所必需的,或是经过AHU处理的一次风。新风再经喷嘴1以较高的风速送出,较高速气流在诱导器内腔产生局部负压,将室内接近诱导器回风口2表面的部分空气(被称为二次风)吸入、诱导到诱导器内,被诱导、吸入的空气流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即被冷却(夏季工况)或者被加热(冬季工况)。二次风与一次风在诱导器混合腔内混合后,通过条形送风口3送入室内。
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首要的性能要求是低噪声,通常情况下单位产品的噪声需要低于39db(A)。在满足这一要求的前提下,单位同规格产品(指相同规格或者外形尺寸、同样的一次风风量和一次风进风温度、提供同样的水侧冷冻水或热水进出水温度和水流量)的制冷、制热能力大小成为衡量产品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也是经济指标的主要考量。
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的单位制冷、制热能力、压力损失大小、再生噪声值等主要技术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诱导式空调设备的诱导比,即二次风量与一次风量之比值。在一次风送风气流流经喷嘴的风速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同样诱导比的同时所产生的再生噪声值、压力损失的大小都将与所采用的喷嘴材质、喷嘴内腔断面形状及断面的变化率、喷嘴的露点(即防冷凝结露能力)等因素有关。
参考图3及图4,现有技术的喷嘴采用金属材质,设有贯通孔,形成供送风气流流过的内腔,内腔为圆柱状或圆锥柱状。虽然送风气流的阻力较小,但不会发生气流的变向,折射和反射或者局部涡流流动,而这种气流分子横向或者折射变向、反射或者局部涡流运动是减低噪声所需要的,因此现有技术噪音值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喷嘴结构,能降低风噪,且提升防冷凝结露能力。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嘴,包括内腔,内腔径向截面为多边形,该多边形为多条相同结构的边组合而成,其中,每条边到喷嘴纵轴设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相等。
优选的,边设置为弧形,弧形的顶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弧形之间的连接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边设置为直线,直线与喷嘴纵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距离,直线之间的连接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优选的,内腔表面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
进一步的,阻尼件为半球状突起。
优选的,阻尼件为至少二个,且阻尼件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相互贯通。
优选的,喷嘴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喷嘴,喷嘴内腔径向截面为多边形,多边形由多条相同结构的边组合而成,其中,每条边到喷嘴纵轴设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相等。
优选的,边设置为弧形,弧形的顶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弧形之间的连接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优选的,喷嘴内腔表面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嘴被应用到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后,能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降低单位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的再生噪声和提高喷嘴的防冷凝结露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的送风示意图;
图2是又一种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的送风示意图;
图3是现有喷嘴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喷嘴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喷嘴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喷嘴又一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喷嘴一实施方式的突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喷嘴为非金属的弹性材质,优选以橡胶为基材,容重不大于900kg/m3。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制作成型的喷嘴具有较强的耐磨损、抗冲击、抗氧老化、耐水性能,且易于加工,能满足同一诱导式空调设备所安装的喷嘴有效流通截面值同一性的要求。非金属的材质导热系数小,使喷嘴具有优越的防冷凝结露特点,尤其当诱导式空调设备处于夏季工况时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图5及图7,喷嘴1内腔为渐缩结构,即入风口端10径向截面积大于出风口端20径向截面积。
内腔径向截面为多边形,该多边形为多条相同结构的边组合而成,其中,每条边到喷嘴纵轴设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相等。
有利地,通过这种结构,送风气流流经时,除沿喷嘴轴线方向的流动之外,气流分子还在与径向平面上部分变向产生折射,反射和局部涡流运动,改变气流方向。
而且,这种对称的多边形结构使送风气流在喷嘴径向截面上各方向的流体运动性质趋同,即各方向的速度分布和变化特性相同,送风气流分子流经喷嘴内腔表面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切向、折射和反射特性等具有趋同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变截面正多边形边数>4,以获得合适的机率产生送风气流质点折射、反射变向和局部涡流,从而达到降低和吸收噪声的预期目的。
优选的边数为5或者6。
优选的,边设置为弧形,弧形的顶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弧形之间的连接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具体的,参考图6,内腔表面包括一个以上抛物曲面,使内腔径向截面呈现类似于花朵的形状。抛物曲面的个数不局限于图示数量。
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边设置为直线,直线与喷嘴纵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距离,直线之间的连接点与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有利地,通过这一结构,保证送风气流流经喷嘴的过程中,气流质点发生一定的折射、反射和局部涡流,即产生一个消声吸振将送风气流所载声能转化为摩擦热能从而减低噪声的条件。同时,使送风气流流经喷嘴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损失降到最低。
在一实施方式中,喷嘴内腔表面具有减振、吸声的阻尼件。具体的,喷嘴内腔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微尺寸突起31。突起31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数量,在能达到增加气流与喷嘴内腔面摩擦的目的的范围内可设置不同数量。
当突起31为二个或多个时,突起31之间有预定距离,以使喷嘴内腔表面形成大量的微空隙,这些空隙相互贯通。气流流经喷嘴内腔表面时,送风气流与喷嘴内腔表面多孔结构产生摩擦和阻尼作用,将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局部涡流气流与突起31的接触和摩擦强化了这种运动,从而强化了降低噪声的效果。
参考图8及图9,喷嘴内腔表面设置微尺寸的半球形状突起31。
突起31也可为具有圆形或多边形截面的柱状结构,或针状结构,或呈栅栏样的纵长的带状,或为钻石样的多面结构(图未示)。
突起31的延伸方向优选适当地垂直于气流进入的方向。
突起31的排列方式优选规则、等距的。
上述喷嘴内腔表面微尺寸突起31本质上是一种阻性消声结构,对于降低中、高频率的噪声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且具有优越的防冷凝结露功能。
将本实用新型喷嘴与现有技术金属喷嘴进行噪声值检测,条件如下:
诱导式空调设备共配置安装134只喷嘴,喷嘴的当量流通直径为6mm。其有效流通面积为0.00377m2。噪声检测点的位置为:离出风口距离为1m,检测点数为24点,沿诱导式空调设备出风口长度方向均匀取值。表1中噪声值为24点检测噪声值的平均值,噪声值单位为声压级。噪声检测过程中其背景噪声不大于25db(A)。由表1可见,本实用新型喷嘴噪声值低于现有技术,且风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本实用新型喷嘴被应用到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后,能够提升吸声、减振功效,设备产生的再生噪音更低,也提高了喷嘴的防冷凝结露能力。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喷嘴,包括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内腔径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为多条相同结构的边组合而成,其中,每条边到喷嘴纵轴设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设置为弧形,所述弧形的顶点与所述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弧形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设置为直线,所述直线与所述喷嘴纵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直线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表面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为半球状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为至少二个,且所述阻尼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相互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橡胶材质。
8.一种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内腔,所述内腔径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由多条相同结构的边组合而成,其中,每条边到喷嘴纵轴设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设置为弧形,所述弧形的顶点与所述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弧形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喷嘴纵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内腔表面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
CN201420660940.9U 2014-11-07 2014-11-07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204254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0940.9U CN204254832U (zh) 2014-11-07 2014-11-07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0940.9U CN204254832U (zh) 2014-11-07 2014-11-07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4832U true CN204254832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59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60940.9U Active CN204254832U (zh) 2014-11-07 2014-11-07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54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274A (zh) * 2014-11-07 2016-04-20 俞文伟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274A (zh) * 2014-11-07 2016-04-20 俞文伟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354B (zh) 空调器
CN104976744B (zh) 空调器室内机风道结构
CN204006333U (zh) 空调器
CN105202630A (zh) 节能型空调冷却系统
CN201706641U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08398301U (zh) 一种空气倍增器空调内机
CN203757854U (zh) 双向出风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4254832U (zh)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CN105783123A (zh) 一种强化辐射供冷/供热顶板换热的吊顶装置
CN105509274A (zh) 喷嘴及诱导式空气调节设备
CN104406242A (zh) 一种高效除湿的洁净室系统
CN202253976U (zh) 一种带有导流板的空调装置
AU2015246633A1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evaporative air conditioning
CN202747542U (zh)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装置
CN207741289U (zh) 一种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06522447A (zh) 一种工厂高效隔热通风式屋顶
CN205860311U (zh) 一种用于采暖或制冷的自然对流空调末端装置
CN206145843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569055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5191877U (zh) 低噪音中央空调
CN1135304C (zh) 斜流式空气循环器的制作方法及用其方法制作的该循环器
Aynsley Fan size and energy efficiency
CN105201907B (zh) 一种西洛克风叶及其设计方法
CN204629868U (zh) 辐射制冷/热和新风制冷/热功能一体化换热装置
CN203757892U (zh) 一种直接蒸发式风冷型新风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09

Address after: 215000 Suzhou Province in the New District of the city of Victoria Street, No. 168

Patentee after: Suzhou Foundation HVA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Suzhou Province in the New District of the city of Victoria Street, No. 168

Patentee before: Yu We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