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6178U -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6178U
CN204246178U CN201420678270.3U CN201420678270U CN204246178U CN 204246178 U CN204246178 U CN 204246178U CN 201420678270 U CN201420678270 U CN 201420678270U CN 204246178 U CN204246178 U CN 204246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handle
line portion
handle
minimally invasive
invasive surg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82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宗平
张佩年
赵春风
王觉鸣
杨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NGKE INTELLECTUR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ANGKE INTELLECTUR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ANGKE INTELLECTUR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ANGKE INTELLECTUR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782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6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6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61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器械,由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首端为夹头、末端为控制夹头张开或闭合的手柄;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套线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闭合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相抵靠在一起;第一钳柄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拨片的固定端连接在第一钳柄上,拨片的自由端靠于套线部上,不受套线部的限制随第一钳柄的运动而运动。本微创手术器械,在体外打结后,将结输送至体内缝合处,并使结打紧后,由切齿将缝合线剪断,打结成功率高,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打结操作,集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为一体,减少手术中器械的使用数量,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时,手术缝合结束时,需要在缝合处对缝合线进行打结,然后将多余的缝合线剪断。由于微创手术是通过体表切口将手术器械伸入体内进行手术,手术刀口太小、无法直视到需要打结的部位,受限于手术空间,打结、剪断的操作动作通常需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器械才能完成,即使打结这一操作过程,通常也需要至少两种手术器械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而且由于缝合线圈易从手术器械端部滑脱,缝合线张紧力不容易控制等因素,导致缝合线打结一次成功率低,手术时间长,缝合打结效果差。
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手术器械繁多,操作复杂,频繁更换手机器械,不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打结操作;进一步,可以集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为一体。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由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首端为夹头、末端为控制夹头张开或闭合的手柄;
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套线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闭合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相抵靠在一起,形成一封闭的内部空间;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张开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分开形成张开的端口;
第一钳柄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拨片的固定端连接在第一钳柄上,拨片的自由端靠于套线部上,并且不受套线部的限制随第一钳柄的运动而运动;
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配合地设置有可切断缝合线的切线部;切线部随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的张开或闭合而张开或啮合。
切线部为切齿、切刀或其他可切断缝合线的结构,可随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的张开或闭合而张开或啮合,从而切断缝合线。
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设置一套筒,套筒上具有一凹槽,凹槽中设置一可将缝合线钩于凹槽中的挡钩。
在切线部与手柄之间的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设置套筒,套筒上具有一凹槽,凹槽中设置一可将缝合线钩于凹槽中的挡钩;
沿套筒轴向设置一将切线部与凹槽连通的线槽,使经过切线部的缝合线沿线槽进入凹槽中。
所述套线部上套设一可转动的滚柱。缝合线在送线时,滚柱可以滚动,易于送线。
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侧面分别连接一滑杆,并且两根滑杆的末端可相对运动地搭接在一起。
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的夹缝由端口向内逐渐缩小。
套筒套设于连接点外部。套筒可以为柱形(如圆柱、棱柱)、椎形或其他筒状等形状。
在手柄一侧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还设置有可配合啮合的卡齿,由卡齿增加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张开阻力。
所述套线部为朝向第一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开口的半封闭拓扑结构,如半封闭环等。
基于微创手术器械的打结剪线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上线:将在体内手术缝合后剩余的缝合线在体外打结,形成一松驰的缝合线圈;通过手柄打开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使夹头张开,将该缝合线圈套于套线部上,并且位于拨片与第一钳柄形成的夹缝之间,闭合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
将从缝合线圈向外延伸的缝合线经过闭合的切线部外表面进入线槽,并由挡钩钩于凹槽中,缝合线置于体外的外部端手持;
(2)送线:沿着从体内延伸出的缝合线向体内推送缝合线圈,随着套线部的推送,缝合线圈逐渐沿缝合线向体内移动,直至被推送至体内缝合处适宜打结的位置;
(3)打结:打开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使夹头张开,拨片随第一钳柄向外运动,将套设在套线部上的缝合线圈向外拨出脱离套线部,并从张开的夹头上脱离;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张开的同时,切线部打开,使原本处于切线部外表面的缝合线进入切线部内;
拉紧缝合线,使从套线部上脱离的缝合线圈被拉紧形成最终的结;
(4)剪线:控制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闭合,切线部啮合在一起,将已进入到切线部内的缝合线切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器械,改变目前采用的体内打结方式,在体外手动打结后,由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器械将结输送至体内缝合处,并使结打紧,然后,由切线部将缝合线剪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器械,避免了缝合线圈从手术器械端部滑脱,打结成功率非常高,几乎可以达到100%,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打结操作,集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为一体,减少了手术中器械的使用数量,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器械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夹头、切齿张开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夹头、切齿闭合放大图;
图4是套线部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套线部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器械与一般的手术钳形状大致相同,呈剪刀形状,由两根钳柄1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了首端为夹头2、末端为手指控制操作的手柄3,夹头2由手柄3控制张开或闭合,夹头2闭合后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内部空间。
两根钳柄分别为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其中,第二钳柄12的首端121端部具有一套线部4,套线部4上套设一滚柱,当缝合线圈套于夹头2中套线部4上向体内输送时,滚柱41可随缝合线圈的运动而滚动,减小送线阻力,利于送线。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闭合时,套线部4与第一钳柄首端111相抵靠在一起,阻挡套于套线部4上的缝合线圈脱离;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张开时,套线部4与第一钳柄首端111相离开,使夹头2内的缝合线圈可从端口6脱出。
为了防止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张开时,夹头2内的缝合线圈依然套在套线部4上,不易从夹头2内脱出,在夹头2内部空间中第一钳柄首端111内侧连接一拨片5,拨片5由端口向夹头2内部空间延伸,延伸方向与第一钳柄11同向,拨片5位于夹头2内部的固定端连接在第一钳柄11上,另一端为贴近夹头2端口6套线部4的自由端。拨片5与第一钳柄11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7,夹缝7由端口向内逐渐缩小。拨片5随第一钳柄11的运动而运动,当操作手柄3控制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2张开时,拨片5随第一钳柄11向外运动,可将套设在套线部4上的缝合线圈向外拨出,使缝合线圈脱离第二钳柄12的套线部4,并从张开的夹头2上脱离。拨片5自由端51与第一钳柄11之间夹缝7的距离以夹头2张开至最大开口时,即拨片5自由端51向外移动最大距离时,拨片5自由端51仍贴于套线部4而不与套线部4分离为宜,以防止在送线开始前,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2处于张开状态,将缝合线圈套于套线部4上时,缝合线圈被夹持在拨片5与第二钳柄12间,而非拨片5与第一钳柄11形成的夹缝7之间。
连接点处的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2上设置一柱形的套筒9,用以覆盖连接点,同时,由套筒9限制夹头2可以张开的最大张开度。根据杠杆原理,通常连接点设置的更靠近夹头2方向,便于操作末端的手柄3,操作夹头2进行较小幅度的启闭。为了较小的限制手柄3的张开度,不阻挡手柄3的张开,可以在套筒9靠近手柄3的一端设置避让槽91,以避让手柄3张开时的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
在拨片5固定端与套筒9之间的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上还配合地设置有切齿8,可将进入切齿8中的缝合线切断。当操作手柄3控制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2张开时,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上的切齿8同时打开,缝合线可进入到切齿8的切口81中,当切齿8的切口81中夹有缝合线时,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2闭合时,切齿8可将缝合线切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切齿8也可以为切刀等可将缝合线切断的部件。
套筒9上具有一凹槽92,凹槽92中设置一挡钩93,可将缝合线绕于凹槽92中,并由挡钩93钩住不脱离套筒9。凹槽92与切齿8之间的套筒9上设置一线槽10,由线槽10将切齿8与凹槽92连通,使经过切齿8的缝合线沿线槽10进入凹槽92中。线槽沿套筒9轴向设置,即由夹头2向手柄3方向延伸。
手柄3结构为分别设置在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末端的一套环31,每个套环可容纳一根手指伸入其中进行控制操作。
在套环与套筒9之间的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上还设置有可配合啮合的卡齿131、132,卡齿131、132用于防止闭合的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误打开,若要打开闭合的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需克服卡齿的阻力,以避免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在送线过程中误打开后,套于套线部4上的缝合线圈从夹头2中脱落。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器械对微创手术缝合后的缝合线进行打结、剪断的操作过程为:
1、上线:将在体内手术缝合后剩余的缝合线在体外打结,形成一缝合线圈,暂不将该缝合线圈拉紧(只在拉紧后才会形成最终的结);通过手柄3打开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使夹头2张开,将该缝合线圈套于套线部4上,并且位于拨片5与第一钳柄11形成的夹缝7之间,通过手柄3闭合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使夹头2闭合,并由卡齿卡紧保证闭合不会被误操作而打开。
将从缝合线圈向外延伸的缝合线经过闭合的切齿8外表面进入线槽10,并由挡钩93钩于凹槽92中,缝合线置于体外的外部端由手持该手术器械的医生把持。
2、送线:沿着从体内延伸出的缝合线向体内推送手术器械,随着套线部4的推送,缝合线圈逐渐沿缝合线向体内移动,直至被推送至体内缝合处适宜打结的位置。
3、打结:拉紧缝合线位于体外的外部端,使缝合线圈由松驰状态变为略紧的小线圈;
通过手柄3控制打开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使夹头2张开,拨片5随第一钳柄11向外运动,将套设在套线部4上的缝合线圈向外拨出,使略紧的小线圈脱离套线部4,并从张开的夹头2上脱离;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张开的同时,切齿8打开,使原本处于切齿8外表面的缝合线进入切齿8的切口81中。
此时,可再次拉紧缝合线,使从套线部4上脱离的小线圈被拉紧形成最终的结。
4、剪线:通过手柄3控制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闭合,切齿8啮合在一起,将已进入到切齿8内的缝合线切断。
实施例2
为了防止在使用该手术器械向体内送线过程中,套在套线部4上的缝合线圈从套线部4滑向侧面的第一钳柄11或第二钳柄12上,较佳地,根据拓扑结构设计套线部4,如图4所示,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2的首端端部侧面分别连接一滑杆112、122,并且两根滑杆的末端可相对运动地搭接在一起,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2运动时,两根滑杆之间的搭接处仍不会分离产生间隙,防止缝合线圈从两根滑杆112、122之间的间隙中脱离滑到第一钳柄11或第二钳柄12上。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为了防止在使用该手术器械向体内送线过程中,套在套线部4上的缝合线圈从套线部4滑向侧面的第一钳柄11或第二钳柄12上,较佳地,根据拓扑结构设计套线部4,如图5所示,将套线部4设计成仅朝向第一钳柄11的首端111端部具有一开口421的半封闭环42,使套线部4与两侧的第一钳柄11或第二钳柄12形成隔离,防止缝合线圈滑向第一钳柄11或第二钳柄1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由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首端为夹头、末端为控制夹头张开或闭合的手柄;
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套线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闭合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相抵靠在一起,形成一封闭的内部空间;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张开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分开形成张开的端口;
第一钳柄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拨片的固定端连接在第一钳柄上,拨片的自由端靠于套线部上,并且不受套线部的限制随第一钳柄的运动而运动;
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配合地设置有可切断缝合线的切线部;切线部随第一钳柄、第二钳柄同时张开或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设置一套筒,套筒上具有一凹槽,凹槽中设置一可将缝合线钩于凹槽中的挡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在切线部与手柄之间的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设置套筒,套筒上具有一凹槽,凹槽中设置一可将缝合线钩于凹槽中的挡钩;
沿套筒轴向设置一将切线部与凹槽连通的线槽,使经过切线部的缝合线沿线槽进入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所述套线部为朝向第一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开口的半封闭拓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所述套线部上套设一可转动的滚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侧面分别连接一滑杆,并且两根滑杆的末端可相对运动地搭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的夹缝由端口向内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套筒套设于连接点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在手柄一侧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还设置有可配合啮合的卡齿。
CN201420678270.3U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46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8270.3U CN204246178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8270.3U CN204246178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6178U true CN204246178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50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827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46178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61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4329A1 (zh) * 2014-11-14 2016-05-19 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打结的方法
WO2016074330A1 (zh) * 2014-11-14 2016-05-19 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打结剪线的方法
CN111317523A (zh) * 2018-12-13 2020-06-23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打结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4329A1 (zh) * 2014-11-14 2016-05-19 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打结的方法
WO2016074330A1 (zh) * 2014-11-14 2016-05-19 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打结剪线的方法
CN111317523A (zh) * 2018-12-13 2020-06-23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打结器
CN111317523B (zh) * 2018-12-13 2024-05-24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打结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6178U (zh)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CN204274550U (zh) 一种普外科手术用止血钳
CN204246177U (zh) 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
CN204246176U (zh)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CN204863386U (zh) 一种可快捷拆线的医用镊
CN204683710U (zh) 一种控制背静脉复合体的手术缝合钳
CN204971403U (zh) 一种泌尿外科手术缝合针
CN204306856U (zh) 一种关节镜手术用半月板缝合针
CN203263456U (zh) 皮瓣游离牵拉器
CN109620396A (zh) 腔镜用食管结扎切割装置
CN107536641B (zh) 一种可远端操作的外科手术电凝钳
CN204033426U (zh)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扩张钳
CN203634228U (zh) 直线切割吻合器
CN208552002U (zh) 离合式骨科扎丝引导器
CN207804294U (zh) 一种腹膜缝合器的钳头
CN207666631U (zh) 一种腹腔镜持针器
CN101897613B (zh) 食管残端环切器
CN206204572U (zh) 便于袖口缝纫的缝纫台
CN104382621B (zh) 用于拆除伤口缝合线的外科拆线剪
CN209422000U (zh) 一种腹腔镜用免电线手术器械
WO2016074331A1 (zh) 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打结剪线的方法
CN202426588U (zh) 医用直线型缝切器
CN205041539U (zh) 一种体表肿瘤摘除定位装置
CN202489987U (zh) 医用直线缝切器械
CN110179512A (zh) 一种微创的静脉血管结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