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5150U -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5150U
CN204245150U CN201420584397.9U CN201420584397U CN204245150U CN 204245150 U CN204245150 U CN 204245150U CN 201420584397 U CN201420584397 U CN 201420584397U CN 204245150 U CN204245150 U CN 204245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cylinder
liquid storage
component
core body
atomiz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43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843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5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5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5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入器及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及活动设置在壳体内的雾化器,壳体内部开设有用于存储液体的呈封闭状的储液腔,雾化器包括芯本体、雾化元件及导液件,芯本体的一端设有穿刺件,雾化元件包括吸液件,导液件与穿刺件邻近设置并与吸液件连接设置,芯本体上的穿刺件用于打开储液腔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导液件用于引导液体流至吸液件。通过密封设置其内的储液腔,使用之前储液腔内的液体因密封而不会挥发,可延长吸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导液件连接在储液腔与吸液件之间,可借助毛细力的作用使储液腔内的液体更顺畅地引导至吸液件,可提高雾化效率。

Description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雾化介质输入人体的器械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吸入器是将液体雾化后输入人体的器械设备,例如用于替代香烟的电子烟和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医疗雾化吸入器等。
以电子烟为例,现有的电子烟在组装完成后,内部的烟液为非密封状态,从电子烟组装完成直至用户使用之前这段时间中,烟液会持续挥发,使烟液中的芳香物质气味逐渐消散,导致目前现有电子烟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一种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及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雾化器;
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流通道和用于存储液体的呈封闭状的储液腔;
所述雾化器包括芯本体、雾化元件及导液件,所述芯本体上设置雾化腔和与雾化腔连通的吸液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壳体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芯本体的一端设有穿刺件,所述雾化元件包括吸液件及与吸液件结合设置的加热件,所述吸液件穿设在该吸液孔内,所述导液件与穿刺件邻近设置并与吸液件连接设置;
其中,当雾化器在壳体内朝向储液腔运动时,所述芯本体上的穿刺件用于打开所述储液腔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所述导液件用于当穿刺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后引导所述液体流至吸液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本体呈管状,所述雾化腔设置在该芯本体内,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紧配件,所述紧配件套设在芯本体上并与壳体密封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本体外周设置两个间隔的限位件,所述紧配件设置在两个限位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穿刺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后,所述导液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限位件抵接,所述导液件的另一端与储液腔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本体的雾化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进气口处的进气管,以及设置在出气口处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壳体的气流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出气管上,并用于当穿刺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后隔绝所述储液腔与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本体内设置台阶,所述出气管置于所述台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在进气口处并用于隔绝所述芯本体与进气管。
一种吸入器,包括电源组件及上述任意一种雾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且当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后,所述电源组件抵顶所述雾化器使所述芯本体上的穿刺件打开所述储液腔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并使所述导液件引导所述液体流至吸液件,同时使电源组件与雾化元件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管状结构和第二管状结构,所述第二管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状结构内,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的内部,所述储液腔形成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和所述第一管状结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密封片,所述密封片设置于第一、第二管状结构的一端以用于封闭所述储液腔,所述密封片呈环状而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气流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后,所述导液件与密封片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电源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储液腔之间设有容置腔,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之前,所述雾化器活动设置在该容置腔内。
上述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通过密封设置储液腔,使用之前储液腔内的液体因密封而不会挥发,延长吸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导液件连接在储液腔与吸液件之间,可借助毛细力的作用使储液腔内的液体更顺畅地引导至吸液件,可提高雾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吸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剖视图,其中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固定连接;
图3为图2圈中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入器中的雾化组件未与电源组件固定连接之前的剖视图;
图5为图4圈中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中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中的芯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入器中的电源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吸入器及雾化组件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吸入器及雾化组件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吸入器及雾化组件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吸入器及雾化组件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吸入器及雾化组件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入器包括雾化组件10和电源组件20,在该吸入器使用的过程中,雾化组件10和电源组件20固定连接,电源组件20为雾化组件10提供电能并使存储于雾化组件10内的液体雾化。用户可从雾化组件10的一端(图2所示为顶端)吸入被雾化的液体。本实施例中的吸入器可以作为电子烟使用,也可以作为医疗雾化吸入器或其他仪器设备使用。
参考图4和图5,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10,其中相关结构的状态是与电源组件20固定连接之前的状态。
该雾化组件10包括壳体100以及活动设置在壳体100内的雾化器120。图6中示出了雾化器120的剖视结构。该壳体100呈管状,该雾化器120可沿壳体100的轴向运动。
该壳体100内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流通道101和用于存储液体的呈封闭状的储液腔102。该雾化组件10作为电子烟的部件使用时,该液体为烟油,烟油被雾化后,从气流通道101涌出并呈烟雾状态,给用户以烟叶燃烧后散发烟雾的感觉。该雾化组件10也可作为其他仪器设备的零部件使用,因而存储液体视最终使用环境而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管状结构103和第二管状结构104,所述第二管状结构104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状结构103内,所述气流通道101形成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104的内部,所述储液腔102形成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104和所述第一管状结构103之间。
也就是说,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储液腔102围设在气流通道101外围。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气流通道101和储液腔102可互换位置,即,气流通道101可围设所述储液腔102,在该种情况下,雾化器120的相关构造也需要相应变更设置,此将在下文中介绍雾化器120的具体结构时有所说明。
该第一管状结构103与第二管状结构104可为一体结构。该第一管状结构103的第一端105(图4所示为顶端)以及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一端106(图4所示为顶端)平齐,该第一管状结构103的第二端107(图4所示为底端)以及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二端108(图4所示为底端)平齐。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管状结构103的第一端105以及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一端106之间连接而呈封闭状,该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一端106呈敞开状而构成所述气流通道101的出口110。该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相对的第二端108则构成所述气流通道101的进口111。
所述第一管状结构103的第二端107与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二端108设有密封片113,所述密封片113用于封闭所述储液腔102,所述密封片113呈环状而具有一开口114,所述开口114与气流通道101连通,以使该气流通道101的进口111保持敞开状态。所述密封片113可采用锡箔纸等材料制成。该种密封片113受到尖锐物压迫等外力时可被打开,而在一般受力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片113可将第一管状结构103与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二端107、108之间,以及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二端108同时密封,也即,该密封片113呈片状而非环状,从而将储液腔102密封的同时,也将气流通道101的进口111也密封。该种情形下,该气流通道101的进口111可留待该雾化组件10使用时,也即与电源组件20固定连接时再行打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还包括连接件109,所述连接件109用于与电源组件20连接,所述连接件109与储液腔102之间设有容置腔112,电源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固定连接之前,所述雾化器120活动设置在该容置腔112内。
所述连接件109中空形成通道119,以便在连接电源组件20时,可供电源组件20的构件伸入至该通道119内并用于抵顶雾化器120,因而在电源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固定连接的过程中,实现雾化器120朝向储液腔102移动。
具体地,该壳体100还包括一外壳115,该外壳115设置在第一管状结构103的外部,且外壳115的第二端116(图4所示为底端)长于第一、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二端107、108。所述连接件109设置在该外壳115的第二端116,所述容置腔112则是大致由密封件113、外壳115及连接件109围设而成的一个区域。该连接件109可防止雾化器120从该容置腔112中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09可为螺纹件,或者卡扣结构等,以实现雾化组件10与电源组件20之间的固定连接。
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115与第一管状结构103分体设置,是两个独立的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壳115与第一管状结构103可一体成型,并可在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二端108的平齐处形成一台阶结构,以用于放置所述密封片113。
可以理解地,所述外壳115与第一管状结构103至少部分可透明,从而方便观察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储量。如果所述储液腔102是设置在第二管状结构104内,则所述第二管状结构104也可至少部分做成透明,以方便观察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储量。
如图4中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状结构103与第二管状结构104的第一端105、106处还可设置吸嘴117,该吸嘴117设置吸孔118与气流通道101连通。
参考图6和图7,所述雾化器120包括芯本体130、雾化元件及导液件122。
所述芯本体130上设置雾化腔131和与雾化腔131连通的吸液孔132,所述雾化腔131与所述壳体100的气流通道101连通,所述芯本体130的第一端133(图6和图7中所示为顶端)设有穿刺件135,当雾化器120在壳体100内朝向储液腔102运动时,所述芯本体130上的穿刺件135用于打开所述储液腔102并伸入至该储液腔102内。
所述雾化元件包括吸液件121及与吸液件121结合设置的加热件(图未示),所述吸液件121穿设在该吸液孔132内。吸液孔132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芯本体130上。吸液件121大致呈杆状,并穿插在上述吸液孔132内。可以理解,吸液孔132也可为多个,且吸液件121的形状也不限定为杆状,例如可以是多条杆状在中点相交形成的支架状。
当电源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固定连接后,所述吸液件121用于吸取储液腔102内的液体,所述加热件与电源组件20电连接,通过电转热的形式加热吸液件121中的液体,以使液体雾化。加热件可为电热丝,并缠绕在该吸液件121上,也可采用穿插等方式将电热丝穿设在吸液件121中实现加热件与吸液件121的结合设置。吸液件121可采用吸液棉、纤维等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本体130呈管状,配合图4及图5所示的壳体100的相关结构,所述雾化腔131设置在该芯本体130内,从而实现雾化腔131与气流通道101的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气流通道101位于第一管状结构103与第二管状结构104之间进,该雾化腔131可设置在该芯本体130与外壳115之间,以实现雾化腔131与气流通道101的连通。
如图7中所示,所述穿刺件135包括基部137及由基部137延伸而出的钩部139,所述钩部139的至少一处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基部137的横截面。
具体地,所述钩部139可呈锥状或者楔形状。所述钩部139具有一小端136和相对的一大端138,小端朝向储液腔102,大端138与基部137连接。小端136呈明显的尖锐状,以利于刺破密封片113,例如可以是近似的圆点状,或者线状。所述基部137呈片状。以图7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基部137与钩部139的连接处具有一明显的尺寸差,基部137各处的横截面均相等。钩部139的大端138的横截面明显大于基部137的横截面,钩部139的横截面由大端138向小端136逐渐减小。同时参考图3,当电源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固定连接后,受到电源组件20的相关结构的抵顶,雾化器120在容置腔112内朝向所述储液腔102运动,使得所述穿刺件135刺破所述密封片113形成穿孔143,且所述穿刺件135的钩部139完全位于储液腔102内,所述穿刺件135的基部137至少部分位于储液腔102内。该穿刺件135的基部137与钩部139的形态结构决定该穿孔143的面积大于所述基部137的横截面积,因此透过该穿孔143与基部137的尺寸差,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可由该穿孔143处畅通无阻地流出,避免因穿刺后受到表面张力等的影响仍然无法顺利流出,从而克服了液体流通不畅,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件122与穿刺件135邻近设置并与吸液件121连接设置,当雾化器120在壳体100内朝向储液腔102运动时,所述芯本体130上的穿刺件135打开所述储液腔102并伸入至该储液腔102内,所述导液件122则可引导所述液体流至吸液件121。该导液件122可由导液棉或者内设微孔结构的材质等制成,该导液件122优选采用软质的材料制成。通过导液件122与穿刺件135邻近设置,可使穿刺件135打开储液腔102后,该导液件122利用毛细力将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引导到该吸液件121上,由此进一步地破坏表面张力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使储液腔102内的液体更顺畅地流至吸液件121上以利雾化。
上述所称“邻近设置”,应可理解透过穿刺件135与导液件122的邻近设置,需要达到如下目的:即当穿刺件135打破密闭该储液腔102的密封片113后,该导液件122可透过毛细力的作用将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导出并流向吸液件121。因此“邻近”应指导液件122具有能够施展毛细力的一定距离范围,此范围至少与导液件122的材质以及储液腔102内的液体种类有关。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122可与穿刺件135直接连接,因此当穿刺件135打破该密封片113后,导液件122会透过穿孔143直接与储液腔102导通。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122也可与穿刺件135预设一定距离,但当穿刺件135打破该密封片113以部分进入储液腔102之后,该导液件122受到密封片113的抵顶而变形,使导液件122朝向穿孔143处延伸,同样可实现导液件122的毛细力的作用。优选地,可预设电源组件20未与雾化组件10固定连接前,导液件122与密封片113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10固定连接后穿刺件135移动的距离,由此可使电源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固定连接后,导液件122受密封片113的抵顶产生变形,并与密封片113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刺件135可为多个并间隔设置在所述芯本体130的第一端133。
如图6中所示,所述雾化器120还包括紧配件140,所述紧配件140套设在芯本体130上。所述紧配件140可采用软质并具密封性能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胶等。紧配件140可将雾化器120预固定在壳体100内(如图5所示),并使雾化器120与壳体100密封配合,以在穿刺件135打破储液腔102后,防止液体的泄露(如图3所示)。当雾化器120受电源组件20的相关构件的推顶时,可克服紧配件140与壳体100之间的摩擦力,并使雾化器120朝向储液腔102移动。可以理解,若储液腔102形成在第二管状结构104内,该紧配件140也可不需要与壳体100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本体130外周设置两个间隔的限位件141,所述紧配件140设置在两个限位件141之间。
当穿刺件135伸入至该储液腔102内后,所述导液件12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限位件141抵接,所述导液件122的另一端与储液腔102抵接。具体地,导液件122的一端与靠近芯本体130的第一端133的一个限位件141抵接,而导液件122的另一端与储液腔102的密封片113抵接。
进一步地,如图6中所示,所述芯本体130的雾化腔131设有进气口134和出气口144,所述雾化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进气口134处的进气管150,以及设置在出气口144处的出气管160,所述出气管160与壳体100的气流通道101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10还包括密封件161,所述密封件161套设在所述出气管160上,并用于当穿刺件135伸入至该储液腔102内后隔绝所述储液腔102与气流通道101(如图3中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7中所示,所述芯本体130内设置台阶162。可将所述出气管160置于所述台阶162上。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10还包括绝缘件151,所述绝缘件151设置在进气口134处并用于隔绝所述芯本体130与进气管150。所述进气管150可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芯本体130也可用导电材料制成,当雾化元件的加热丝的两个电极需要与电源组件20电连接时,可使其中一个电极设置在绝缘件151与进气管150之间,使另外一个电极设置在绝缘件151与芯本体130之间,如此使进气管150和芯本体130构成两个电极,以与电源组件20的相关结构电连接。
如图8中所示,电源组件20包括壳体200、设置在壳体200中的连接件201,以及设置在壳体200内的两个隔绝设置的电极部203、204。与进气管150及芯本体130之间的绝缘件151类似设置,两个电极部203、204之间也可采用绝缘件205隔绝。所述电源组件20的连接件201用于与雾化组件10的连接件109配合,使电源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达成固定连接。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01为螺纹件,与图3中所示的雾化组件10中的连接件109螺合。在螺合的过程中,电源组件20的两个电极部203、204分别抵顶雾化组件10中的进气管150与芯本体130,克服紧配件140与壳体100之间的摩擦力,使雾化器120朝向储液腔102运动,最终使芯本体130的穿刺件135刺穿密封片113,打开储液腔102,并使所述导液件122引导所述液体流至吸液件121,同时完成电源组件20与雾化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电源组件20上还可设置开关、模拟灯具等构件,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储液腔102,使用之前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因密封而不会挥发,延长吸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特殊构造的穿刺件135,可使储液腔102被打开后,储液腔102内的液体更顺畅地流至吸液件121,提高雾化效率。再者,通过设置导液件122连接在储液腔102与吸液件121之间,可借助毛细力的作用使储液腔102内的液体更顺畅地引导至吸液件121,亦可提高雾化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及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流通道和用于存储液体的呈封闭状的储液腔;
所述雾化器包括芯本体、雾化元件及导液件,所述芯本体上设置雾化腔和与雾化腔连通的吸液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壳体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芯本体的一端设有穿刺件,所述雾化元件包括吸液件及与吸液件结合设置的加热件,所述吸液件穿设在该吸液孔内,所述导液件与穿刺件邻近设置并与吸液件连接设置;
其中,当雾化器在壳体内朝向储液腔运动时,所述芯本体上的穿刺件用于打开所述储液腔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所述导液件用于当穿刺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后引导所述液体流至吸液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本体呈管状,所述雾化腔设置在该芯本体内,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紧配件,所述紧配件套设在芯本体上并与壳体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本体外周设置两个间隔的限位件,所述紧配件设置在两个限位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当穿刺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后,所述导液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限位件抵接,所述导液件的另一端与储液腔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本体的雾化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进气口处的进气管,以及设置在出气口处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壳体的气流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出气管上,并用于当穿刺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后隔绝所述储液腔与气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本体内设置台阶,所述出气管置于所述台阶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在进气口处并用于隔绝所述芯本体与进气管。
9.一种吸入器,包括电源组件及如权利要求1-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入器的雾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且当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后,所述电源组件抵顶所述雾化器使所述芯本体上的穿刺件打开所述储液腔并伸入至该储液腔内,并使所述导液件引导所述液体流至吸液件,同时使电源组件与雾化元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管状结构和第二管状结构,所述第二管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状结构内,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的内部,所述储液腔形成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和所述第一管状结构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片,所述密封片设置于第一、第二管状结构的一端以用于封闭所述储液腔,所述密封片呈环状而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气流通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入器,其特征在于,当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后,所述导液件与密封片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电源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储液腔之间设有容置腔,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固定连接之前,所述雾化器活动设置在该容置腔内。
CN201420584397.9U 2014-10-10 2014-10-10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Active CN204245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4397.9U CN204245150U (zh) 2014-10-10 2014-10-10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4397.9U CN204245150U (zh) 2014-10-10 2014-10-10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5150U true CN204245150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49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4397.9U Active CN204245150U (zh) 2014-10-10 2014-10-10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51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6778A (zh) * 2014-10-10 2015-02-11 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WO2016054796A1 (zh) * 2014-10-10 2016-04-14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6778A (zh) * 2014-10-10 2015-02-11 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WO2016054796A1 (zh) * 2014-10-10 2016-04-14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6778A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04245149U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104366695B (zh) 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吸入器
CN204409583U (zh) 电子烟及其电子烟装置
US20160278163A1 (en) Inhaler and atomizing assembly thereof
CN104470385B (zh) 电子烟
CN205512366U (zh) 电子烟烟弹及具有该烟弹的雾化器
CN105795522B (zh) 电子烟雾化器
CN204861162U (zh) 电子烟
CN109140367A (zh) 电子香薰蜡烛及香料容器
CN205456055U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CN104366694B (zh) 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吸入器
CN203952432U (zh) 可存储大容量烟液的电子香烟
CN204180941U (zh) 电子烟及其烟嘴盖组件
CN105639733A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控制方法
CN204245150U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110236228A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其注液方法
CN108926039A (zh) 一种容量可调储液装置以及具有容量可调储液装置的电子烟
CN204245152U (zh) 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吸入器
CN109198723A (zh) 竖形微孔雾化器组件以及具有竖形微孔雾化器组件的电子烟
CN105455195B (zh) 电子烟及其空气开关装置
CN204245151U (zh) 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吸入器
CN104544566B (zh) 电子烟
CN210054615U (zh) 一种硅胶塞侧部注油雾化器
CN107319642B (zh) 一种发热片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SMOORE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hu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8 2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AIKEWEI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hu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8 2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ICROVAPOR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guwu community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cwel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hu Dongcai Industrial Zone No. 16 8 2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IKEWEIER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