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3126U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3126U
CN204243126U CN201420729367.2U CN201420729367U CN204243126U CN 204243126 U CN204243126 U CN 204243126U CN 201420729367 U CN201420729367 U CN 201420729367U CN 204243126 U CN204243126 U CN 204243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ole
negative
positive
plate
c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93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
文锋
阮旭松
王占国
刘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E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E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E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E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293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3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3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3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正极铜排、汇流排、正极板、单体电池排组、中间极板、负极弹片、负极板和负极铜排,并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单体电池排组并联组成一级单体电池组,多级单体电池组串联形成动力电池模组,采用激光工艺焊接各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负极的连接采用弹片的形式,防止焊接负极时造成焊穿电芯。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装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根据需要拓展的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通过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组合,为负载提供合适的电压及容量,因此需要将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电池组为负载供电,且动力电池组排布时,对每个单体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组装要求较高,故需要设计一种用电安全、可靠且组装方便的动力电池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电安全、可靠且组装方便的动力电池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
单体电池排组,由多个同一级的单体电池组成;
正极板,位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
负极板,位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
中间极板,位于动力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排组之间,一端为连接固定前一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另一端为连接固定后一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
负极弹片,分别嵌于中间极板以及负极板的负极端面上,与固定于该负极端面上的单体电池排组的负极电连接;
汇流排,分别嵌于正极板另一端以及中间极板的负极端面上,用于并联同一级的单体电池;
正极铜排,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与嵌于正极板另一端的汇流排电连接;
负极铜排,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与嵌于负极板负极端面的负极弹片电连接;
正极柱,连接于正极铜排,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端;
负极柱,连接于负极铜排,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负输出端。
    所述正极端面和负极端面包括与同一级单体电池数量相同的多个用于固定单体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圆槽。
    所述汇流排由与同一级单体电池数量相同的多个焊接盘通过导电片连接并联组成。
    所述正极板、负极板和中间极板的两侧面设有凹槽,另外的两侧面设有可供多个正极板、负极板和中间极板扩展组装的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起,所述中间极板的负极端面的圆槽之间及其侧边上设有供汇流排的导电片通过的通道。
    所述负极弹片包括凸面状的焊接面和设置于焊接面周边上的弹脚。
    所述负极端面的每个圆槽内侧壁设有供负极弹片的弹脚嵌入的侧槽,所述正极端面与负极端面通过中间圆孔相互贯通。
    所述正极板的另一端和负极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穿过并固定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的凸卡。
    所述动力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其四周的绝缘的环氧板和固定环氧板的五金支架。
所述环氧板和五金支架对应正极柱和负极柱的位置上设置了供正极柱和负极柱穿过的极柱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单体电池排组并联组成一级单体电池组,多级单体电池组串联形成动力电池模组,采用激光工艺焊接各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负极的连接采用弹片的形式,防止焊接负极时造成焊穿电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基本组件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极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极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与正、负极铜排连接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环氧板和五金支架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五金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极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极板和中间极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结构图,包括由可组装十五个单体电池组成的单体电池排组1的十五并支架和可组装十八个单体电池组成的单体电池排组1的十八并支架组成,其中十五并支架和十八并支架分别设置三个,所述的每个支架由上到下的组装顺序为:正极铜排7——汇流排6——正极板2——第一级单体电池排组1——汇流排6——负极弹片5——中间极板4——第二级单体电池排组1——汇流排6——负极弹片5——中间极板4——第三级单体电池排组1——汇流排6——负极弹片5——中间极板4——第四级单体电池排组1——负极弹片5——负极板3——负极铜排8,并在负极铜排8和正极铜排7上连接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负输出的负极柱10和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的正极柱9,再用环氧板18将其四周做绝缘处理,然后采用五金支架19组装固定,其中环氧板18和五金支架19对应正极柱9和负极柱10的位置上设置了供正极柱9和负极柱10穿过的极柱孔91。
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正极铜排7和负极铜排8上设置了分别与汇流排6和负极弹片5焊接的焊接孔,以及与正极板2和负极板3卡合固定的卡孔;
所述正极板2设于动力电池模组的正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的第一级单体电池排组1正极的正极端面21,如图3所示,所述正极端面21上设置了与被固定的单体电池数量相同的用于固定单体电池正极的圆槽11,本实施例中十五并支架中的正极板2的正极端面21设置了十五个圆槽11,十八并支架中的正极板2的正极端面21设置了十八个圆槽11,如图4所示,正极板2的另一端设有穿过正极铜排7的卡孔并卡合固定正极铜排7的凸卡17,所述圆槽11中间设置通向正极板2另一端的中间圆孔16,供汇流排6与电池正极连接通电。
所述负极板3设于动力电池模组的负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的第四级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31,如图2所示,所述负极端面31上设置了与被固定的单体电池数量相同的用于固定单体电池负极的圆槽11,本实施例中十五并支架中的负极板3的负极端面31设置了十五个圆槽11,十八并支架中的负极板3的负极端面31设置了十八个圆槽11,如图4所示,负极板3的另一端设有穿过负极铜排8的卡孔并卡合固定负极铜排8的凸卡17,所述圆槽11中间设置通向负极板3另一端的中间圆孔16,供负极弹片5与负极铜排8连接通电。
所述中间极板4设于动力电池模组的各级单体电池排组1之间,其一端为连接固定前一级单体电池排组1负极的负极端面31,另一端为连接固定后一级单体电池排组1正极的正极端面21,所述正极端面21和负极端面31上分别设有圆槽11并通过圆槽11中的中间圆孔16相互贯通。
所述汇流排6嵌于正极板2和正极铜排7之间,以及嵌于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上,与各级单体电池排组1电连接,用于并联同一级的单体电池,如图5所示,汇流排6由多个焊接盘61通过导电片62连接并联组成,焊接盘61的数量与同一级的单体电池数量相同,每个焊接盘61对应电连接一个单体电池,或对应与其连接的上下两级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本实施例中,由三个十五并支架和三个十八并支架组成的动力电池模组,每一级单体电池数量为九十九个,故每个汇流排6包括九十九个焊接盘61。
所述负极弹片5嵌于中间极板4以及负极板3的负极端面31的圆槽11上,与固定在该负极端面31上的单体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每个负极弹片5都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分别设置在每个圆槽11上,如图9所示,负极弹片5由凸面状的焊接面51和设置在焊接面51周边上的弹脚52组成,弹脚52与单体电池电连接,可灵活串联,避免焊接负极造成的焊穿电芯的隐患,所述负极端面31上的圆槽11内侧壁设有供弹脚52嵌入的侧槽15。
所述正极板2、负极板3和中间极板4的两侧面设有凹槽12,另外的两侧面设有可供多个正极板2、负极板3和中间极板4扩展组装的与所述凹槽12匹配的凸起13,本实施例中的三个十五并支架和三个十八并支架之间通过对应的正极板2、负极板3和中间极板4两侧的凹槽12和另外两侧的凸起13连接固定,通过正极板2、负极板3和中间极板4两侧的凹槽12和另外两侧的凸起13可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固定任意数量的支架灵活组装形成各种大小的动力电池模组,所述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的圆槽11之间及其侧边上设有供汇流排6的导电片62通过的通道14,使得汇流排可嵌入负极端面并与固定于正极端面圆槽11中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激光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电池的电极和汇流排6、负极弹片5之间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安全性、可靠性高。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体电池排组(1),由多个同一级的单体电池组成;
正极板(2),位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21);
负极板(3),位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31);
中间极板(4),位于动力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排组之间,一端为连接固定前一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31),另一端为连接固定后一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21);
负极弹片(5),嵌于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和负极板(3)的负极端面(31)上,与固定于该负极端面(31)上的单体电池排组(1)的负极电连接;
汇流排(6),嵌于正极板(2)的另一端以及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上,用于并联同一级的单体电池;
正极铜排(7),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与嵌于正极板(2)另一端的汇流排(6)电连接;
负极铜排(8),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与嵌于负极板(3)负极端面的负极弹片(5)电连接;
正极柱(9),连接于正极铜排(7),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端;
负极柱(10),连接于负极铜排(8),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负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面(21)和负极端面(31)包括与同一级单体电池数量相同的多个用于固定单体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圆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6)由与同一级单体电池数量相同的多个焊接盘(61)通过导电片(62)连接并联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2)、负极板(3)和中间极板(4)的两侧面设有凹槽(12),另外的两侧面设有可供多个正极板(2)、负极板(3)和中间极板(4)扩展组装的与所述凹槽(12)匹配的凸起(13),所述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的圆槽(11)之间及其侧边上设有供汇流排(6)的导电片(62)通过的通道(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弹片(5)包括凸面状的焊接面(51)和设置于焊接面(51)周边上的弹脚(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端面(31)的每个圆槽(11)内侧壁设有供负极弹片(5)的弹脚(52)嵌入的侧槽(15),所述正极端面(21)与负极端面(31)通过中间圆孔(16)相互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2)的另一端和负极板(3)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穿过并固定正极铜排(7)和负极铜排(8)的凸卡(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其四周的绝缘的环氧板(18)和固定环氧板(18)的五金支架(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板(18)和五金支架(19)对应正极柱(9)和负极柱(10)的位置上设置了供正极柱(9)和负极柱(10)穿过的极柱孔(91)。
CN201420729367.2U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Active CN204243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9367.2U CN204243126U (zh)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9367.2U CN204243126U (zh)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3126U true CN204243126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72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9367.2U Active CN204243126U (zh) 2014-11-29 2014-11-29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312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875A (zh) * 2015-06-29 2017-01-11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组连接板的安全结构
CN108520980A (zh) * 2018-06-07 2018-09-11 安徽海锂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块封装装置
CN109360931A (zh) * 2018-09-25 2019-02-19 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27753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10854321A (zh) * 2019-09-20 2020-02-28 杭州乾代科技有限公司 模块化锂电池模组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875A (zh) * 2015-06-29 2017-01-11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组连接板的安全结构
CN11027753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8520980A (zh) * 2018-06-07 2018-09-11 安徽海锂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块封装装置
CN109360931A (zh) * 2018-09-25 2019-02-19 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854321A (zh) * 2019-09-20 2020-02-28 杭州乾代科技有限公司 模块化锂电池模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3140U (zh) 一种简易的动力电池模组
CN204243126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CN111599955B (zh) 一种无模组类铝壳电池模组及铝壳电池
CN102306673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522908A (zh) 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单元模块化结构装置
CN201608237U (zh) 一种蓄电池和一种蓄电池组
CN10559105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
CN202259380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57523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103682478A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多串多并组合体
US10950840B2 (en) Module of primary cells and device for 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CN201467019U (zh) 速插式防水阵列汇流箱
CN204720489U (zh) 一种方便单体电池拆卸的电池组支架
CN201336333Y (zh) 电池组
CN204243052U (zh) 一种太阳电池用叉指状电极结构
CN20213508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电路
CN109244294A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组装配模块
CN105006534A (zh) 用于车载电池包的易拆装电池模组
CN211879486U (zh) 一种软包电芯的极耳固定结构
CN204651384U (zh) 可拼接式电池连接片固定托盘
CN101685886A (zh)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装方法
US20130034771A1 (en) Multi-cell battery
CN209859961U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
CN202363932U (zh) 燃料电池均流供电系统
CN203118975U (zh) 一种用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焊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