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2867U -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2867U
CN204242867U CN201420726910.3U CN201420726910U CN204242867U CN 204242867 U CN204242867 U CN 204242867U CN 201420726910 U CN201420726910 U CN 201420726910U CN 204242867 U CN204242867 U CN 204242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switch
cam
switch
moving contac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69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良春
奚庆博
毕云锋
林涛
穆双
黄滨波
申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VITZR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VITZR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VITZR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VITZR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269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2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2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286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应用在双向环网设备内的负荷开关,大多也都是单侧接通,而为了要实现双向接通时,在这类型双向环网设备中的负荷开关采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组合起来;这种结构存在占用体积大,安装复杂,生产的工艺和零件比较多,一致性不高,且存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同时合上的导致严重事故发生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负荷开关和与负荷开关内的主轴相连用于驱动负荷开关合闸或分闸的操作机构;负荷开关由三个负载开关串联而成;负荷开关内的三个负载开关共用同一根主轴。优点:本负荷开关与传统的负荷开关相比,操作简便,体积减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减少了故障率,本负荷开关结构有利于设备有效工作,且成本低,使用户易学易操作,同时杜绝了双侧同时合闸的误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内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双向环网设备内的负荷开关,大多也都是单侧接通,而为了要实现双向接通时,在这类型双向环网设备中的负荷开关采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组合起来;由于这类型双向环网设备中的负荷开关均设置在真空泡灭弧室内指定的绝缘盒中,采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组合,这种结构存在占用体积大,安装复杂,生产的工艺和零件比较多,一致性不高,且存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同时合上的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应用在双向环网设备内的负荷开关,大多也都是单侧接通,而为了要实现双向接通时,在这类型双向环网设备中的负荷开关采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组合起来;由于这类型双向环网设备中的负荷开关均设置在真空泡灭弧室内指定的绝缘盒中,采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组合,这种结构存在占用体积大,安装复杂,生产的工艺和零件比较多,一致性不高,且存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同时合上的导致严重事故发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采用结构完全相同的三个独立的负载开关串联组合而成来满足双向环网设备内此类开关柜的功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本负荷开关是用模具将绝缘材质一体成形为绝缘开关支架本体,并将铜排,铜触头等导电件与绝缘开关支架本体安装在一起,体积小,安全性能高,动作稳定,生产加工简便,且不会存在两侧同时合上的误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接地操作机构的接地开关,包括负荷开关和与负荷开关内的主轴相连用于驱动负荷开关合闸或分闸的操作机构;
所述负荷开关由三个负载开关串联而成;所述负荷开关内的三个负载开关共用同一根主轴;
所述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
两个连接铜排;所述两个连接铜排固定设置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上端的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上;
两个进线铜排;所述两个进线铜排对称固定在连接铜排上;
两个出线铜排;所述两个出线铜排分别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下端的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上;
两个静触头;所述两个静触头分别对称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的下端,且两个静触头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出线铜排相连;
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两侧板上的轴孔内,所述主轴由设在其一端的操作机构驱动转动;
绝缘动触头外套筒;所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与两个连接铜排摆动式相连;
金属动触头内套筒;所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滑动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的内部,且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外表面与绝缘动触头外套筒的内表面滑动配合;
动触头;所述动触头通过连接块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内腔里,且动触头紧固在连接块上;
绝缘连接套;所述绝缘连接套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下端部;
拨叉;所述拨叉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上,且沿主轴径向设置;所述拨叉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摆动式相连。
进一步改进,所述负载开关还包括固定板和金属隔套;所述固定板与绝缘开关支架本体相连;所述金属隔套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和金属动触头内套筒之间,且金属隔套紧固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通过对称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外表面上的一对转轴套和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铜排上的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与两个连接铜排摆动式相连;所述拨叉通过对称设置在拨叉上端内表面上的一对拨叉转轴套和对称设置在绝缘连接套外表面上的一对绝缘连接套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拨叉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摆动式相连。
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为对称式的分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绝缘开关支架本体采用对称式的分体结构,其作用是,便于拆卸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进一步改进,所述三个负载开关通过两根螺杆同时对称贯穿绝缘开关支架本体的两侧,将三个负载开关相串联;所述每相邻两个负载开关之间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设置在螺杆上。
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的操作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机构也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但是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下述的操作机构,此操作机构可以实现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在本操作机构上实现设备四个状态的操作,且左侧合闸和右侧合闸的操作无法同时出现,有效地避免误操作的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操作机构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由前安装板、后安装板以及连接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的第一支撑柱构成;
转轴,所述的转轴由中心线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的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而成,所述的主动轴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上,从动轴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上;所述从动轴连接负荷开关内的主轴;
设置在支架上可用于驱动主动轴转动的电机;
第一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呈L形,第一连接板的竖直部分固定在主动轴上;
设置在从动轴上的第一凸轮,所述的第一凸轮的上部设置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限位槽,第一凸轮的下部与第一连接板的水平部分连接;
设置在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之间的环形安装板,所述的环形安装板通过第二支撑柱设置在后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滑动轴套;
从动机构,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从动轴上的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所述的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二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之间并且第二凸轮位于环形安装板内,所述的第二凸轮的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第二限位槽;
转动设置在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的两个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限位板靠近环形安装板一端的下部设置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设置在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之间的第三支撑柱,所述的第三支撑柱上设置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的第一扭力弹簧两端的扭臂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的下方;
套装在从动轴上的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两端的扭臂分别延伸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
负荷开关固定架,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通过第四支撑柱固定在环形安装板上,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设置在负荷开关固定架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三微动开关左右对称设置。
本操作机构的优点是:1、本操作机构为一体式接地机构,加工简单,安装简洁方便,且机构之间存在互锁功能,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所以比现有的接地机构安全可靠,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等优点。
2、本操作机构与传统的操作机构相比,操作简便,体积减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减少了故障率,本操作机构的结构有利于设备有效工作,且成本低,使用户易学易操作,同时不会有双侧同时合闸的误操作。
3、本操作机构可以控制本实用新型中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在本操作机构上实现设备4个状态的操作,且左侧合闸和右侧合闸的操作无法同时出现,有效地避免误操作的事故发生。
4、本操作机构可以手动驱动负荷开关的合闸、分闸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负荷开关的合闸、分闸。
本操作机构手动或者有电机驱动主动轴转动,与主动轴固定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一起绕着转轴转动,压缩第二扭力弹簧,从而带动从动机构,然后从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转动从而使得与从动轴连接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的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合闸或者分闸。从动轴上的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一起转动,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一起转动,第二连接板转动到第一微动开关处,推动第一微动开关的动作簧片,第一微动开关闭合,如果是电机驱动的,则电机停止转动,第三微动开关一侧的负荷开关合闸,当第二连接板转动至第二微动开关处时,第二微动开关闭合,负荷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且此时电机停止转动,第二连接板转动至第三微动开关处时,第三微动开关闭合,第一微动开关一侧的负荷开关合闸,且电机停止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中每次只有一个出于闭合状态,其中第二微动开关闭合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均出于断开,也就是该负荷开关处于分闸状态,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其中一个闭合,则该负荷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因此只需要扳动主动轴使其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即可以实现两侧的分闸或者合闸,而不需要设置两个操作机构,显然在一定的空间内设置一个操作机构要比设置两个操作机构更节省空间,整个环网机构内也不至于太过拥挤,便于操作机构的安装。
本操作机构中同时还设置有电机,可以手动扳动主动轴,也可以由电机驱动主动轴转动而不用人工扳动,节省人力,具体操作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形决定手动操作还是电机驱动操作。
5、使用本操作机构给负荷开关带来的联锁状态是:
当负荷开关左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右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
当负荷开关右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左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
当负荷开关左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右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
当负荷开关右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左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
6、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操作机构,解决了现有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中的负荷开关左侧合闸、分闸与右侧合闸、分闸需要两套操作机构才能实现,以及只能单独手动操作或者单独电动操作的技术缺陷。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设置轴套,所述的轴套上径向的开有通孔,从动轴上开有与通孔相对应的盲孔,所述的通孔和盲孔中设置固定销。轴套固定在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上,只需将轴套与从动轴固定即可以实现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与从动轴相固定,并且轴套与从动轴是可拆卸的,也就是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是可以从从动轴上拆卸的,方便更换。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设置在支架的上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小齿轮,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小齿轮,所述的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大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主动轴上设置第二大齿轮,所述的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相啮合。两个大齿轮和两个小齿轮的设置,可以对电机输出的转速进行调解,使转速降低到合适的数值,主动轴转动精度更易控制。
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计数器,所述的计数器设置在支架的上部,所述的主动轴端部设置有连接盘,所述的连接盘与计数器由拉簧连接。主动轴的端部设置与计数器连接的连接盘,连接盘每转动一次,拉簧拉动计数器,使计数器计数增加一,可以很方便的记录两侧总的合闸与分闸的次数。
本实用新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负荷开关与传统的负荷开关相比,操作简便,体积减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减少了故障率,本负荷开关结构有利于设备有效工作,且成本低,使用户易学易操作,同时杜绝了双侧同时合闸的误操作。
2、本负荷开关通过操作机构驱动一根主轴可以控制本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在一个主回路上实现设备四个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负荷开关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负载开关的主视图。
图5是负载开关的剖视图。
图6是负载开关的左侧合闸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负载开关的分闸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负载开关的右侧合闸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操作机构的左视图。
图10是操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反映操作机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反映操作机构中第一凸轮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反映操作机构中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反映操作机构中主动轴与从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N-N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下:
本实施例中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包括:包括负荷开关3和操作机构4;如图1所示。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3和操作机构4通过设置在操作机构4内从动轴4.5一端头的连接套4.5.1与设置在负荷开关3内主轴3.1一端头的连接法兰3.1.1相连,实现了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与操作机构4内的从动轴4.5相连,从而实现了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分闸与右侧合闸、分闸。
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3由三个负载开关串联而成;负荷开关3内的三个负载开关共用同一根主轴3.1。本实施例负荷开关3中的三个负载开关通过两根螺杆3.17同时对称贯穿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的两侧,将三个负载开关相串联;每相邻两个负载开关之间设置有支撑套3.12;支撑套3.12设置在螺杆3.17上。
本实施例中的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两个连接铜排3.7,两个进线铜排3.6,两个出线铜排3.11,两个静触头3.10,主轴3.1,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动触头3.13,绝缘连接套3.16,拨叉3.9,固定板3.2和金属隔套3.14。
如图4-8所示。所述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为对称式的分体结构。两个连接铜排3.7固定设置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的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上。两个进线铜排3.6对称固定在连接铜排3.7上。两个出线铜排3.11分别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的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上。两个静触头3.10分别对称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的下端,且两个静触头3.10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出线铜排3.11相连。主轴3.1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两侧板上的轴孔内,主轴3.1由设在其一端的操作机构4驱动转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与两个连接铜排3.7摆动式相连。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通过对称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外表面上的一对转轴套和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铜排3.7上的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与两个连接铜排3.7摆动式相连。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滑动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部,且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外表面与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表面滑动配合。动触头3.13通过连接块3.15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内腔里,且动触头3.13紧固在连接块3.15上。绝缘连接套3.16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下端部。拨叉3.9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且沿主轴3.1径向设置;所述拨叉3.9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拨叉3.9通过对称设置在拨叉3.9上端内表面上的一对拨叉转轴套和对称设置在绝缘连接套3.16外表面上的一对绝缘连接套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拨叉3.9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固定板3.2与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相连;金属隔套3.14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和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之间,且金属隔套3.14紧固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外表面上。
如图9-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采用的操作机构4包括支架由前安装板4.1、后安装板4.2以及连接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的第一支撑柱4.3构成;计数器4.32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主动轴4.4端部设置有连接盘4.33,连接盘4.33与计数器4.32由拉簧4.34连接。转轴由中心线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的主动轴4.4和从动轴4.5连接而成,主动轴4.4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上,从动轴4.5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从动轴4.5连接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设置在支架上可用于驱动主动轴4.4转动的电机4.6。电机4.6设置在支架的上部,电机4.6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小齿轮4.28,支架上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大齿轮4.29和第二小齿轮4.30,第一小齿轮4.28与第一大齿轮4.29相啮合,主动轴4.4上设置第二大齿轮4.31,第二小齿轮4.30与第二大齿轮4.31相啮合。第一连接板4.7呈L形,第一连接板4.7的竖直部分固定在主动轴4.4上。设置在从动轴4.5上的第一凸轮4.8,第一凸轮4.8的上部设置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限位槽4.9,第一凸轮4.8的下部与第一连接板4.7的水平部分连接。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之间的环形安装板4.10,环形安装板4.10通过第二支撑柱4.11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第二支撑柱4.11上设置滑动轴套4.12;从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板4.15,第二连接板4.15水平设置并位于第一连接板4.7的下方,第二凸轮4.13设置在第一凸轮4.8与第三凸轮4.14之间并且第二凸轮4.13位于环形安装板4.10内,第二凸轮4.13的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第二限位槽4.16。转动设置在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的两个限位板4.17,限位板4.17左右对称设置,限位板4.17靠近环形安装板4.10一端的下部设置限位柱4.18,限位柱4.18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4.16内;设置在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之间的第三支撑柱4.19,第三支撑柱4.19上设置第一扭力弹簧4.20,第一扭力弹簧4.20两端的扭臂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4.17的下方;套装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扭力弹簧4.37,第二扭力弹簧4.37两端的扭臂分别延伸到第二连接板4.15的左右两侧。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设置轴套4.25,轴套4.25上径向的开有通孔4.26,从动轴4.5上开有与通孔4.26相对应的盲孔4.27,通孔4.26和盲孔4.27中设置固定销。负荷开关固定架4.21,负荷开关固定架4.21通过第四支撑柱4.38固定在环形安装板4.10上,负荷开关固定架4.21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4.22、第二微动开关4.23和第三微动开关4.24,第二微动开关4.23设置在负荷开关固定架4.21的底部,第一微动开关4.22与第三微动开关4.24左右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微动开关4.22的信号输出端、第二微动开关4.23的信号输出端和第三微动开关4.24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与电机4.6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操作机构驱动负荷开关实现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过程与右侧合闸过程,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过程与右侧合闸过程的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本实施例就以操作机构驱动负荷开关左侧合闸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左侧合闸状态如图6所示。
操作机构4手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
外部接入的操作手柄顺时针方向扳动主动轴4.4,与主动轴4.4固定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4.7一起绕着主动轴4.4转动,由于第一连接板4.7的水平部分与第一凸轮4.8的底部连接,而第一凸轮4.8是固定在从动轴4.5上的,所以从动轴4.5一起转动,由于从动轴4.5上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与从动轴4.5是固定在一起的,所以从动轴4.5上的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和从动轴4.5一起转动,由于负荷开关3和操作机构4通过设置在操作机构4内从动轴4.5一端头的连接套4.5.1与设置在负荷开关3内主轴3.1一端头的连接法兰3.1.1相连,实现了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与操作机构4内的从动轴4.5相连,从而实现了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分闸与右侧合闸、分闸;因此,从动轴4.5转动,带动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向左侧转动;由于拨叉3.9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主轴3.1转动带动拨叉3.9转动;由于拨叉3.9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拨叉3.9转动拉动绝缘连接套3.16转动,从而带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运动,直到运动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内的动触头3.13与静触头3.10充分接触并到位停止;同时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也跟这进行相应的摆动。同时,由于操作机构4内右侧的一个限位板4.18的圆弧状部分推动滑动轴套4.12绕着第二支撑柱4.11转动并且右侧的限位板4.18向下转动至滑动轴套4.12的下部,与此同步的是左侧的限位板4.18与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一起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接板4.15与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连接,因此第二连接板4.15也顺时针转动,当第二连接板4.15转动至推动第一微动开关4.22的动作簧片时,第一微动开关4.22闭合,负荷开关3左侧合闸完成。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状态如图6所示。
操作机构4手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分闸。
逆时针方向扳动主动轴4.4,主动轴4.4转动带动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转动,由于拨叉3.9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主轴3.1转动带动拨叉3.9转动;由于拨叉3.9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拨叉3.9转动拉动绝缘连接套3.16转动,从而带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运动,直到运动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内的动触头3.13与静触头3.10断开;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也跟这进行相应的摆动。同时,从动轴4.5上的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和从动轴4.5一起逆时针转动,右侧的限位板4.18由于被滑动轴套4.12挡住,因此右侧的限位板4.18绕着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之间的转轴相对于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顺时针转动至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和滑动轴套4.12相距一定的距离后脱离滑动轴套4.12的阻挡并在第一扭力弹簧4.20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此整个第二凸轮4.13、第三凸轮4.14、两个限位板4.18回复到正常的状态,此时第一微动开关4.22的动作簧片弹开,负荷开关3左侧分闸完成。负荷开关3的左侧分闸状态如图6所示。
负荷开关的右侧合闸过程与左侧合闸过程的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参照上述的工作过程即可。负荷开关的右侧合闸过程与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过程相似,区别只是扳动主动轴4.4逆时针转动,此处不予详述。负荷开关的右侧分闸过程与负荷开关的左侧分闸过程相似,区别只是扳动主动轴4.4顺时针转动,此处不予详述。
操作机构4电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
操作机构4电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的过程与操作机构4手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分闸的过程,区别是操控电机4.6,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主动轴4.4转动,由于第一微动开关4.22的信号输出端、第二微动开关4.23的信号输出端和第三微动开关4.24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与电机4.6连接,当第一微动开关4.22、第二微动开关4.23和第三微动开关4.24任何一个闭合时,电机均停止转动,其余的动作均与操作机构4电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的过程相同,此处不予详述。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荷开关(3)和与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相连用于驱动负荷开关(3)合闸或分闸的操作机构(4);
所述负荷开关(3)由三个负载开关串联而成;所述负荷开关(3)内的三个负载开关共用同一根主轴(3.1);
所述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
两个连接铜排(3.7);所述两个连接铜排(3.7)固定设置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的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上;
两个进线铜排(3.6);所述两个进线铜排(3.6)对称固定在连接铜排(3.7)上;
两个出线铜排(3.11);所述两个出线铜排(3.11)分别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的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上;
两个静触头(3.10);所述两个静触头(3.10)分别对称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的下端,且两个静触头(3.10)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出线铜排(3.11)相连;
主轴(3.1);所述主轴(3.1)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两侧板上的轴孔内,所述主轴(3.1)由设在其一端的操作机构(4)驱动转动;
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所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与两个连接铜排(3.7)摆动式相连;
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所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滑动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部,且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外表面与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表面滑动配合;
动触头(3.13);所述动触头(3.13)通过连接块(3.15)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内腔里,且动触头(3.13)紧固在连接块(3.15)上;
绝缘连接套(3.16);所述绝缘连接套(3.16)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下端部;
拨叉(3.9);所述拨叉(3.9)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且沿主轴(3.1)径向设置;所述拨叉(3.9)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开关还包括固定板(3.2)和金属隔套(3.14);所述固定板(3.2)与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相连;所述金属隔套(3.14)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和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之间,且金属隔套(3.14)紧固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通过对称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外表面上的一对转轴套和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铜排(3.7)上的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与两个连接铜排(3.7)摆动式相连;所述拨叉(3.9)通过对称设置在拨叉(3.9)上端内表面上的一对拨叉转轴套和对称设置在绝缘连接套(3.16)外表面上的一对绝缘连接套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拨叉(3.9)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为对称式的分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负载开关通过两根螺杆(3.17)同时对称贯穿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的两侧,将三个负载开关相串联;所述每相邻两个负载开关之间设置有支撑套(3.12);所述支撑套(3.12)设置在螺杆(3.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4)包括
支架,所述的支架由前安装板(4.1)、后安装板(4.2)以及连接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的第一支撑柱(4.3)构成;
转轴,所述的转轴由中心线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的主动轴(4.4)和从动轴(4.5)连接而成,所述的主动轴(4.4)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上,从动轴(4.5)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所述从动轴(4.5)连接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
设置在支架上可用于驱动主动轴(4.4)转动的电机(4.6);
第一连接板(4.7),所述的第一连接板(4.7)呈L形,第一连接板(4.7)的竖直部分固定在主动轴(4.4)上;
设置在从动轴(4.5)上的第一凸轮(4.8),所述的第一凸轮(4.8)的上部设置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限位槽(4.9),第一凸轮(4.8)的下部与第一连接板(4.7)的水平部分连接;
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之间的环形安装板(4.10),所述的环形安装板(4.10)通过第二支撑柱(4.11)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4.11)上设置滑动轴套(4.12);
从动机构,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所述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板(4.15),所述的第二连接板(4.15)水平设置并位于第一连接板(4.7)的下方,所述的第二凸轮(4.13)设置在第一凸轮(4.8)与第三凸轮(4.14)之间并且第二凸轮(4.13)位于环形安装板(4.10)内,所述的第二凸轮(4.13)的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第二限位槽(4.16);
转动设置在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的两个限位板(4.17),所述的限位板(4.17)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限位板(4.17)靠近环形安装板(4.10)一端的下部设置限位柱(4.18),所述的限位柱(4.18)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4.16)内;
设置在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之间的第三支撑柱(4.19),所述的第三支撑柱(4.19)上设置第一扭力弹簧(4.20),所述的第一扭力弹簧(4.20)两端的扭臂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4.17)的下方;
套装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扭力弹簧(4.37),第二扭力弹簧(4.37)两端的扭臂分别延伸到第二连接板(4.15)的左右两侧;
负荷开关固定架(4.21),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4.21)通过第四支撑柱(4.38)固定在环形安装板(4.10)上,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4.21)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4.22)、第二微动开关(4.23)和第三微动开关(4.24),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4.23)设置在负荷开关固定架(4.21)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4.22)与第三微动开关(4.24)左右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设置轴套(4.25),所述的轴套(4.25)上径向的开有通孔(4.26),从动轴(4.5)上开有与通孔(4.26)相对应的盲孔(4.27),所述的通孔(4.26)和盲孔(4.27)中设置固定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4.6)设置在支架的上部,电机(4.6)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小齿轮(4.28),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大齿轮(4.29)和第二小齿轮(4.30),所述的第一小齿轮(4.28)与第一大齿轮(4.29)相啮合,所述的主动轴(4.4)上设置第二大齿轮(4.31),所述的第二小齿轮(4.30)与第二大齿轮(4.31)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4)还包括计数器(4.32),所述的计数器(4.32)设置在支架的上部,所述的主动轴(4.4)端部设置有连接盘(4.33),所述的连接盘(4.33)与计数器(4.32)由拉簧(4.34)连接。
CN201420726910.3U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42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6910.3U CN204242867U (zh)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6910.3U CN204242867U (zh)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2867U true CN204242867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7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6910.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42867U (zh)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28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253A (zh) * 2014-11-27 2015-03-11 无锡飞世龙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253A (zh) * 2014-11-27 2015-03-11 无锡飞世龙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CN104409253B (zh) * 2014-11-27 2016-08-17 无锡飞世龙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4472B (zh) 开关设备用电动操动机构
CN104466779A (zh) 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
CN204243599U (zh) 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
CN204391015U (zh) 一种断路器的分合闸模块
CN204189645U (zh) 一种多圈输出式的单电机三工位机构
CN204242867U (zh)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CN203288486U (zh) 环网柜内控制机构
CN202917337U (zh) 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
CN103606473B (zh) 新的齿轮传动双操作孔隔离机构
CN106328423A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操动机构
CN204905076U (zh) 固体绝缘柜三工位模块
CN104409253A (zh) 一种带有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
CN204130377U (zh) 开关设备用两工位操动机构
CN203596287U (zh) 新的齿轮传动双操作孔隔离机构
CN204242923U (zh) 一种负载开关及其由负载开关构成的负荷开关
CN207938514U (zh) 一种输出多转转角的单电机三工位机构
CN103325608B (zh) 环网柜内控制机构
CN204242842U (zh) 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的操作机构
CN202633147U (zh) 双投隔离开关联锁装置
CN204375602U (zh) 固体绝缘环网柜下门联锁装置
CN104409271B (zh) 一种负载开关及其由负载开关构成的负荷开关
CN208767212U (zh) 断路器传动机构及气体柜
CN103646801A (zh) 一种三工位复合隔离接地开关
CN102444354A (zh) 烘箱门开关行程控制器
CN204303669U (zh) 一种相控永磁真空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