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8184U - 编码器支架 - Google Patents

编码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28184U
CN204228184U CN201420555695.5U CN201420555695U CN204228184U CN 204228184 U CN204228184 U CN 204228184U CN 201420555695 U CN201420555695 U CN 201420555695U CN 204228184 U CN204228184 U CN 204228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mbler
pressing plate
balancing weight
cantilever
cantilever mou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56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涵
姚毅
赵严
邓宋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556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28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28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28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编码器支架,包括固定座和编码器固定板。编码器固定板包括固定悬臂、调节悬臂、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固定悬臂的第一端与固定座铰接,调节悬臂的第一端开有编码器安装环。固定悬臂的第二端与调节悬臂的第二端错位重叠设定长度。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分别位于固定悬臂第二端与调节悬臂第二端错位重叠部分的两侧,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锁紧装置将固定悬臂的第二端与调节悬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本申请在编码器固定板上设置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使编码器压轮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的正压力增大,同时省去弹簧结构,编码器固定板不会发生晃动,保证编码器压轮始终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保持同步。

Description

编码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品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码器支架。
背景技术
印刷品质量检测是检查和认定印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满足客户要求的一个重要过程,做好印刷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可以较好地防止或减少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对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1示出了现有市面上常用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机台101、编码器102和编码器压轮103、图像采集设备104及中央处理器105。检测机台101上的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待检测印刷品106。编码器102通过编码器支架固定于检测机台101上,编码器压轮103套设于编码器的检测轴上。编码器压轮103与待检测印刷品的移动同步,编码器内的检测轴随编码器压轮103转动,编码器102内部的码盘将检测轴的旋转位移转换为脉冲信号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05,中央处理器105根据脉冲信号触发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印刷品检测。
图2示出了现有编码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编码器支架包括固定座201、编码器固定板202和弹簧203。固定座201固定于机台上的专用型材上,编码器固定板202上固定编码器。将编码器上的编码器压轮放置在待检测印刷品表面后,弹簧203拉紧编码器固定板202,使编码器压轮压在待检测印刷品表面上。
由上图中的结构可知,弹簧203的弹簧拉力作用于编码器固定板202的尾端,弹簧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拉紧编码器固定板202,弹簧拉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通过编码器固定板202传递给编码器压轮,以使编码器压轮压在待检测印刷品表面上。由于弹簧拉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较小,编码器压轮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的正压力较小,这就可能出现编码器压轮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不接触,进而出现编码器压轮与待检测印刷品的移动不同步的现象。在此种情况下,编码器的检测轴不发生转动,编码器不再向中央处理器发送脉冲信号,图像采集装置无法进行图像采集,因而造成图像数据的丢失,进而导致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的误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编码器压轮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的正向压力较大,能够保证编码器压轮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始终保持同步的编码器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器支架,包括固定座和编码器固定板,所述编码器固定板包括固定悬臂、调节悬臂、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
所述固定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调节悬臂的第一端开有编码器安装环;
所述固定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的第二端错位重叠设定长度L;
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悬臂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第二端错位重叠部分的两侧,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锁紧装置将所述固定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沿所述固定悬臂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L/2,小于等于L。
优选地,第一配重块上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配重块上开有第二固定槽,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锁紧装置将所述固定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时,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悬臂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第二端的错位重叠部分嵌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围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一端设有铰耳的第一压板、一端设有铰耳的第二压板及连接第一压板铰耳和第二压板铰耳的销轴;
第一压板的一端和第二压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销轴轴心的同一侧;第一压板的另一端和第二压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销轴铰接。
优选地,第一压板铰耳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压板铰耳之间的间隙,第一压板铰耳设置于第二压板铰耳的外侧,所述固定悬臂第一端与第二压板铰耳之间间隙内的销轴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悬臂第一端与第二压板铰耳之间间隙内的销轴铰接部分的两侧设有角接触球轴承。
优选地,第一压板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压板上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与机台中的编码器安装轴卡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锁紧螺钉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编码器支架的编码器固定板由于其上设置的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使其重量较大,因而使得编码器压轮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的正压力随之增大,同时,相较于现有编码器支架,本申请省去了弹簧这一结构,编码器固定板因此不会发生晃动,编码器压轮始终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进而保证编码器压轮始终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保持同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市面上常用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机台上固定编码器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的编码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编码器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对本申请中编码器支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图3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的编码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编码器支架的俯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编码器支架包括固定座1和编码器固定板2。
编码器固定板2包括固定悬臂20、调节悬臂21、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固定悬臂20的第一端与固定座1铰接,调节悬臂21的第一端开有编码器安装环。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错位重叠设定长度L。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分别位于固定悬臂20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第二端错位重叠部分的两侧,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通过锁紧装置将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作为各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例,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沿固定悬臂20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L/2,小于等于L。为均匀地固定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对接固定构成的整体的中心与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错位重合部分的中心重合。
优选地,为使第一配重块22能够与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较好的固定,本申请中的第一配重块22上设有第一固定槽;相应地,第二配重块23上开有能够容置部分固定悬臂的第二固定槽,在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通过锁紧装置将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时,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相对设置,固定悬臂20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第二端的错位重叠部分嵌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围成的空间内。
本申请中的锁紧装置优选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在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围成的空间的外围、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的四个边角处开设通孔。在开设的通孔内穿入锁紧螺栓,并在锁紧螺栓上配置锁紧螺母,使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将固定悬臂20第二端与调节悬臂21第二端的错位重叠部分锁紧。
作为各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固定座1包括第一压板10、第二压板11和销轴12。第一压板10的一端设有铰耳,第二压板11一端设有铰耳,第一压板10的铰耳与第二压板11的铰耳通过销轴12连接,且第一压板10和第二压板11铰接于销轴12轴心的同一侧。第一压板10的另一端和第二压板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13固定连接。本申请中,连接件13优选为锁紧螺钉。
优选地,第一压板10包括两个铰耳,第二压板11也包括两个铰耳。第一压板10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压板11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第一压板10铰耳设置于第二压板11铰耳的外侧,当然,第一压板10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也可小于第二压板11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此时第二压板11铰耳设置于第一压板10铰耳的外侧。当然,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设置两个铰耳只是示例性的,凡是能够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实现铰接的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作为各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例,在第一压板10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压板11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时,本申请中的固定悬臂20第一端与第一压板11的两个铰耳之间间隙内的销轴12铰接;在第一压板10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压板11的两个铰耳之间的间隙时,本申请中的固定悬臂20第一端与第二压板11的两个铰耳之间间隙内的销轴12铰接。
优选地,固定悬臂20第一端与第二压板11铰耳之间间隙内的销轴12铰接部分的两侧设有角接触球轴承14。优选地,角接触球轴承利用销轴和六角螺母固定两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14,可以控制编码器控制板2的旋转角度,并且可以消除固定悬臂20第一端与销轴12之间的轴向间隙,进而减少震动。
当然,固定悬臂20的第一端与第一压板10或第二压板之间的销轴12铰接只是较佳的实施方式,凡是能够使固定悬臂20的第一端与销轴12连接,并能够绕销轴转动的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第一压板10中与第二压板相对的表面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压板11与第一压板10相对的表面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与机台中的编码器安装轴卡合。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内表面为圆弧面。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内表面采用圆弧面,一方面,两圆弧面可与编码器安装轴的外表面完全贴合,增加固定座与编码器安装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两圆弧面产生的摩擦力较大,使固定座的紧固效果较好
下面对编码器支架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编码器固定板的编码器安装环上安装编码器,并将编码器压轮安装于编码器上。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放置在编码器安装轴的两侧,使第一压板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压板的第二卡槽与编码器安装轴卡合,并用锁紧螺钉锁紧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调整调节悬臂与固定悬臂错位重合的长度,使编码器压轮能够正压在待检测印刷品表面,调整结束后,锁紧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锁紧螺母。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自身的重量较重,增大编码器压轮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的正压力。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编码器支架的编码器固定板由于其上设置的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使其重量较大,因而使得编码器压轮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的正压力随之增大,同时,相较于现有编码器支架,本申请省去了弹簧这一结构,编码器固定板因此不会发生晃动,编码器压轮始终作用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进而保证编码器压轮始终与待检测印刷品表面保持同步。此外,本申请编码器固定板的长度可调,便于现场调节,使编码器压轮始终处于理想的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编码器支架,包括固定座(1)和编码器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固定板(2)包括固定悬臂(20)、调节悬臂(21)、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
所述固定悬臂(20)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铰接,所述调节悬臂(21)的第一端开有编码器安装环;
所述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错位重叠设定长度L;
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悬臂(20)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21)第二端错位重叠部分的两侧,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通过锁紧装置将所述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沿所述固定悬臂(20)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L/2,小于等于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配重块(22)上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配重块(23)上开有第二固定槽,在第一配重块(22)和第二配重块(23)通过锁紧装置将所述固定悬臂(20)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时,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悬臂(20)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悬臂(21)第二端的错位重叠部分嵌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围成的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包括一端设有铰耳的第一压板(10)、一端设有铰耳的第二压板(11)及连接第一压板(10)铰耳和第二压板(11)铰耳的销轴(12);
第一压板(10)的一端和第二压板(1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销轴(12)轴心的同一侧;第一压板(10)的另一端和第二压板(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13)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悬臂(20)的第一端与所述销轴(12)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压板(10)铰耳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压板(11)铰耳之间的间隙,第一压板(10)铰耳设置于第二压板(11)铰耳的外侧,所述固定悬臂(20)第一端与第二压板(11)铰耳之间间隙内的销轴(12)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悬臂(20)第一端与第二压板(11)铰耳之间间隙内的销轴(12)铰接部分的两侧设有角接触球轴承(1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压板(10)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压板(11)上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与机台中的编码器安装轴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为锁紧螺钉。
CN201420555695.5U 2014-09-25 2014-09-25 编码器支架 Active CN204228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5695.5U CN204228184U (zh) 2014-09-25 2014-09-25 编码器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5695.5U CN204228184U (zh) 2014-09-25 2014-09-25 编码器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28184U true CN204228184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5695.5U Active CN204228184U (zh) 2014-09-25 2014-09-25 编码器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281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512A (zh) * 2020-09-29 2021-01-12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自重式转速编码装置
CN117489333A (zh) * 2024-01-03 2024-02-02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种多功能智能井深探测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512A (zh) * 2020-09-29 2021-01-12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自重式转速编码装置
CN117489333A (zh) * 2024-01-03 2024-02-02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种多功能智能井深探测器
CN117489333B (zh) * 2024-01-03 2024-04-05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种多功能智能井深探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82723A1 (zh) 打印机机座及带该机座的打印机以及飞机用数据打印机
CN204228184U (zh) 编码器支架
CN105736529A (zh) 一种悬挂装置用的智能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1844694B (zh) 一种检测输送多张材料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2140758U (zh) 一种多角度旋转及倒伏装置
CN105679182A (zh) 一种悬挂式部件的新型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284453B (zh) 一种用于搬运铝棒的夹具
CN206609396U (zh) 纸板厚度检测结构
CN203845535U (zh) 一种用于送纸机的吸纸滚筒的快速固定装置
CN213536333U (zh) 一种双向自调节第一道皮带清扫器
CN201136184Y (zh) 塑料波纹管开孔机的刀具调整装置
CN206161426U (zh) 一种汽车玻璃密封条耐磨性测试用的玻璃磨头夹具
CN207985224U (zh) 仪器固定机构以及无人机
CN212943746U (zh) 薄膜涂布装置
CN212579456U (zh) 喷头底板垂直调节装置
CN217889434U (zh) 链条维修装置
CN217355888U (zh) 一种用于辅助机电安装的支吊架装置
CN215640148U (zh) 标定设备
CN220186249U (zh) 一种应用于钢板三维智能检测的高速相机角度调节装置
CN213973124U (zh) 一种用于吸管包装设备的印刷机构及印刷组件
CN204496858U (zh) 一种显示屏段差调节装置
CN218654971U (zh) 一种用于离心机的支撑结构及离心机
CN216030359U (zh) 摄像头镜片夹具
CN220673266U (zh) 一种网络布线装置
CN219688424U (zh) 便于调节的皮带托辊的多功能吊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94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ui Yuan Road No. 13, building 7, room 7, floor 701

Patentee after: LUSTER LIGHTTECH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xingshikou road Yiyua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base in C District No. 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USTER LIGHT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94 701, 7 floor, 7 building, 13 Cui Hunan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701, 7 floor, 7 building, 13 Cui Hunan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after: 100094 701, 7 floor, 7 building, 13 Cui Hunan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701, 7 floor, 7 building, 13 Cui Hunan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USTER LIGHTTECH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