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8632U - 烹饪锅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8632U
CN204218632U CN201420664324.0U CN201420664324U CN204218632U CN 204218632 U CN204218632 U CN 204218632U CN 201420664324 U CN201420664324 U CN 201420664324U CN 204218632 U CN204218632 U CN 204218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pot
handle
tool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643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李红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643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8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8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8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内锅、外锅及手柄,所述内锅与外锅相固定,所述外锅设有让位开口,所述手柄部分穿过所述让位开口并固定于所述内锅。让位开口为手柄穿过外锅而固定于内锅提供了通道,便于手柄固定于内锅;手柄固定于内锅可有效解放外锅,使外锅在材料种类和厚度上受限减少,而且利于外锅遮挡手柄与内锅固定的部位,外形更加优化。

Description

烹饪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锅具,属于厨房烹饪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双层锅,具有相固定的外锅和内锅,手柄一般都主要与外锅装配固定,这就要求外锅有足够的强度,从而对外锅设置了很多限制,比如不能选用非金属材料(其强度往往不够且易变形),不能选用一些薄壁材质等缺点,因此,需要一种新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其能较好固定手柄并且有效解放外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内锅、外锅及手柄,所述内锅与外锅相固定,所述外锅设有让位开口,所述手柄部分穿过所述让位开口并固定于所述内锅。
让位开口为手柄穿过外锅而固定于内锅提供了通道,便于手柄固定于内锅;手柄固定于内锅可有效解放外锅,使外锅在材料种类和厚度上受限减少,而且利于外锅遮挡手柄与内锅固定的部位,外形更加优化。
优选的,所述烹饪锅具为电炒锅,所述内锅为金属材质,所述外锅为塑料材质,所述烹饪锅具还包括用以对内锅电磁感应加热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于内锅与外锅之间。
由于外锅为塑料材质,强度往往不够亦而且受热易强度下降,若手柄依靠塑料材质外锅来固定,不够稳定牢靠,因此本设计中手柄固定于内锅可避免塑料材质外锅前述问题的出现;塑料材质外锅不妨碍磁力线穿过,从而不妨碍电磁线圈与电磁炉的电磁耦合,使烹饪锅具的热效率高;塑料外锅质轻,利于烹饪锅具的轻便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综上,本设计有效的规避了外锅的短处,并很好的发挥了外锅的长处,可使烹饪锅具更轻便、手柄固定更稳固、热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内锅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外锅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以使内锅与外锅相互周向定位,内锅上安装手柄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
如此设计,可在装配内锅与外锅时,有效限制内锅与外锅之间相对的周向活动,对内锅与外锅进行周向的初步定位,有利于确保内锅上安装手柄的位置能够到位并保持在到位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便于后续安装手柄等装配动作的高效率进行。
优选的,所述内锅的外侧设有第一突起、第二突起,所述外锅的内侧设有第三突起、第四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三突起在所述烹饪锅具的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第二突起与第四突起在所述烹饪锅具的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内锅上安装手柄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其中,第一突起位于第三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且第二突起位于第一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或者,第三突起位于第一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且第四突起位于第三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
如此设计,可在装配内锅与外锅时,限制内锅相对于外锅周向活动,即周向至少部分重叠的第一突起与第三突起限制内锅相对于外锅向一方向周向活动,周向至少部分重叠的第二突起与第四突起限制内锅相对于外锅向相反方向周向活动,从而可有效限制内锅与外锅之间相对的周向活动范围,对内锅与外锅进行周向的初步定位,有利于确保内锅上安装手柄的位置能够到位并保持在到位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便于后续安装手柄等装配动作的高效率进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以及第四突起两两之间在所述烹饪锅具的周向上皆至少部分重叠,第一突起与第三突起相接触或间隔0.5毫米以内,第二突起与第四突起相接触或间隔0.5毫米以内。
如此设计,可以比较精确的对内锅与外锅进行周向的初步定位。
优选的,所述内锅设有固定于其锅体外侧的一体式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为固定件的相反两端向内锅外侧弯折形成的折边。
固定件两端形成折边式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结构简单实用。
优选的,所述让位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位于所述第三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
如此设计,让位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利于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隐藏于让位开口的两侧,使锅具外形优化,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位于所述第三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利于固定件的尺寸设计小型化,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向让位开口突出并带有螺孔的螺接部,螺接部位于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以及第三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所述手柄设有与螺接部的螺孔配合的螺钉。
如此设计,可实现利用螺接部两侧的各突起定位内锅与外锅,居中的螺接部进行固定,布局合理;螺接部向让位开口突出,便于穿过让位开口的手柄与其螺接。
所述手柄设有穿过让位开口并抵靠于内锅外表面的前端部,所述内锅的外侧设有至少部分收容于前端部内并带有螺孔的螺接部。
居中的螺接部进行固定,前端部抵靠于内锅外表面,使手柄与内锅配合更紧密,内锅对手柄形成支撑,有利于确保手柄被螺接到位。
优选的,所述手柄设有环绕前端部的抵贴面,所述抵贴面抵贴于外锅的外表面。
如此设置,使得外锅在前端部外围形成对手柄的支撑,利于手柄更稳定地保持固定,并且握持手柄移动本烹饪锅具时手柄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锅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锅具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锅具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锅具外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锅具的局部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烹饪锅具包括内锅1、外锅2、包边圈3、手柄4、锅耳5及电磁线圈(未图示)。包边圈3包覆于内锅1锅沿与外锅2锅沿,内锅1与外锅2通过包边圈3相固定,实际制造时可以采用铆接的方式将包边圈3铆在内锅1锅沿与外锅2锅沿上,从而将内锅1锅沿与外锅2锅沿铆在一起。于一种实施方式中,烹饪锅具为电炒锅,电磁线圈设于内锅1与外锅2之间,用以对内锅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本实施例通常配合电磁炉使用,电磁炉与本实施例的电磁线圈耦合,电磁炉产生交变的感应磁场使本实施例的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进而本实施例的电磁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并作用在内锅1上,实现对内锅1电磁感应加热。本实施例的电磁线圈一般会做成对应内锅1锅底形状的凹形线盘,可产生立体加热的效果。内锅1可为铁质锅或采用铁质锅底,外锅2可以为塑料材质。
内锅1、外锅2的横截面呈圆形,内锅1设有固定于其锅体外侧的一体式的固定件10及让位开口11,固定件10包括第一突起100、第二突起101及螺接部。第一突起100、第二突起101为固定件10的相反两端向内锅1外侧弯折的折边。
外锅2的内侧设有第三突起20、第四突起21,第三突起20与第四突起21皆与外锅2锅体一体成型,分别呈带弯折的片状。第一突起100位于第三突起20与第二突起101之间且第二突起101位于第一突起100与第四突起21之间,第一突起100与第三突起20以及第二突起101与第四突起21在所述烹饪锅具的周向上皆至少部分重叠,于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三突起20位于第一突起100与第四突起21之间且第四突起21位于第三突起20与第二突起101之间。内锅1上安装手柄4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1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100、第二突起101、第三突起20、第四突起21两两之间皆至少部分重叠,第一突起100、第二突起101呈对称设置,第三突起20、第四突起21呈对称设置。上述周向至少部分重叠的设计方式,在装配内锅1与外锅2时,可有效限制内锅1与外锅2之间相对的周向活动范围,对内锅1与外锅2进行周向的初步定位,有利于确保内锅1上安装手柄4的位置能够到位并保持在到位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11),便于后续安装手柄4,提高手柄4安装的效率。优选的,第一突起100与第三突起20相接触或间隔0.5毫米以内,第二突起101与第四突起21相接触或间隔0.5毫米以内,以更精确的初步定位内锅1与外锅2。
螺接部向让位开口11突出并带有螺孔,螺接部位于第一突起100与第二突起101之间以及第三突起20与第四突起21之间,手柄4设有与螺接部的螺孔配合的螺钉(未图示)。虽然于本实施方式中手柄4是螺纹连接固定于内锅1上,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铆接的方式将手柄4固定于内锅1。所述让位开口11位于第一突起100与第二突起101之间以及第三突起20与第四突起21之间。
第三突起20、第四突起21分别设有斜边或斜面,用以导引第一突起100与第二突起101进入及第三突起20与第四突起21之间,以便于内锅1与外锅2快速的周向定位。第一突起100与第二突起101位于第三突起20与第四突起21之间,利于一体式的固定件10的周向尺寸设计得更小,固定件10尺寸较小方便其焊接或铆接于内锅1锅体。固定件10呈带有弯折的长条形,螺接部位于第一突起100与第二突起101之间并包括周向相间隔的第一螺接部102与第二螺接部103,第一螺接部102与第一突起100连接的部分、第一螺接部102与第二螺接部103连接的部分、第二螺接部103与第二突起101连接的部分皆焊接于内锅1锅体外侧。如此设计,第一螺接部102两侧与第二螺接部103两侧皆与内锅1锅体进行固定,使得每一个螺接个体(第一螺接部102与第二螺接部103)皆可稳定的固定于内锅1锅体,为手柄4的牢靠固定奠定了基础,顺着固定件10长条形的走向设置两个螺接个体,发挥了固定件10长条形的优点,增加了螺接的点并且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手柄4的稳定螺接。
手柄4设有穿过让位开口11的前端部40,前端部40设有前端面41及收容腔42,螺接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腔42,前端面41环设在螺接部的四周并且抵贴于内锅1的外表面。如此设计,使手柄4与内锅1配合更紧密,有利于确保手柄4被螺接到位。内锅1在螺接部四周的位置形成对手柄4的支撑,相当于在手柄4的螺钉与螺接部的周围设置了桩脚,利于两者的螺接更稳定的保持,并且握持手柄4移动本烹饪锅具时手柄4不易松动。前端面41为对应与内锅1的外表面匹配的凹面,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面41没有构成完整的环形。手柄4还设有环绕前端部40的抵贴面43,抵贴面43抵贴于外锅2的外表面。如此设置,使得外锅2在前端部40外围形成对手柄4的支撑,利于手柄4更稳定地保持固定,并且握持手柄4移动本烹饪锅具时手柄4不易松动。抵贴面43为对应与外锅2的外表面匹配的凹面。
装配本实施方式的烹饪锅具时,先装配内锅1与外锅2,通过第一突起100、第二突起101、第三突起20、第四突起21初步定位内锅1与外锅2,使手柄4安装位置到位,包边圈3内锅1与外锅2铆固,接着手柄4前端穿过让位开口11从而与内锅1螺接固定即可。
对于本发明,内锅1设有第一定位结构(于本实施例中为第一突起100与第二突起101),外锅2设有第二定位结构(于本实施例中为第三突起20与第四突起21),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以使内锅1与外锅2相互周向定位。然而,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还有其他形式,例如,第一定位结构为内锅1锅口处开设的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通孔或缺口,第二定位结构为外锅2相应位置设置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通孔或缺口的配合部,所述内锅1与外锅2之间通过通孔或缺口限制与配合部的周向运动,使内锅1与外锅2达到相互的周向定位,配合部可以是柱子、凸包或翻边等等;再比如,第一定位结构为内锅1外侧的一个内锅突起,第二定位结构为外锅2内侧的两个外锅突起,内锅突起位于两个外锅突起之间并与两个外锅突起周向皆至少部分重合,两个外锅突起限制内锅突起周向运动,使内锅1与外锅2达到相互的周向定位,外锅突起与内锅突起可以为柱子、凸包或折边等等,当然,也可将将内锅突起与两个外锅突起位置对调,内锅突起设于外锅2,两个外锅突起设于内锅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烹饪锅具,包括内锅、外锅及手柄,所述内锅与外锅相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设有让位开口,所述手柄部分穿过所述让位开口并固定于所述内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具为电炒锅,所述内锅为金属材质,所述外锅为塑料材质,所述烹饪锅具还包括用以对内锅电磁感应加热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于内锅与外锅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外锅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以使内锅与外锅相互周向定位,内锅上安装手柄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的外侧设有第一突起、第二突起,所述外锅的内侧设有第三突起、第四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三突起在所述烹饪锅具的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第二突起与第四突起在所述烹饪锅具的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内锅上安装手柄的位置暴露于让位开口;
其中,第一突起位于第三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且第二突起位于第一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或者,第三突起位于第一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且第四突起位于第三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以及第四突起两两之间在所述烹饪锅具的周向上皆至少部分重叠,第一突起与第三突起相接触或间隔0.5毫米以内,第二突起与第四突起相接触或间隔0.5毫米以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设有固定于其锅体外侧的一体式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为固定件的相反两端向内锅外侧弯折形成的折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开口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位于所述第三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向让位开口突出并带有螺孔的螺接部,螺接部位于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之间以及第三突起与第四突起之间,所述手柄设有与螺接部的螺孔配合的螺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设有穿过让位开口并抵靠于内锅外表面的前端部,所述内锅的外侧设有至少部分收容于前端部内并带有螺孔的螺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设有环绕前端部的抵贴面,所述抵贴面抵贴于外锅的外表面。
CN201420664324.0U 2014-11-07 2014-11-07 烹饪锅具 Active CN204218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4324.0U CN204218632U (zh) 2014-11-07 2014-11-07 烹饪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4324.0U CN204218632U (zh) 2014-11-07 2014-11-07 烹饪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8632U true CN204218632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1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64324.0U Active CN204218632U (zh) 2014-11-07 2014-11-07 烹饪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863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44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09602266A (zh) * 2019-01-24 2019-04-12 贵州大学 一种便携式野外炒菜锅
CN113940552A (zh) * 2021-09-28 2022-01-18 高邮市新潮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铝制不粘锅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及不粘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44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08113447B (zh) * 2016-11-30 2024-0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09602266A (zh) * 2019-01-24 2019-04-12 贵州大学 一种便携式野外炒菜锅
CN109602266B (zh) * 2019-01-24 2020-10-09 贵州大学 一种便携式野外炒菜锅
CN113940552A (zh) * 2021-09-28 2022-01-18 高邮市新潮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铝制不粘锅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及不粘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8632U (zh) 烹饪锅具
CA161428S (en) Cook top
CN205002117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5729038U (zh) 烹饪器具
CN203628656U (zh) 一种带有传火槽加固结构的燃烧器火盖
CN201636940U (zh) 聚能锅垫
CN206251375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695125U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
CN205208645U (zh) 一种厨房灶具装配系统
CN202504998U (zh) 带节能金属圈的锅
CN110360566B (zh) 灶具火盖
CN209495382U (zh) 集成灶
CN203524438U (zh) 磁性盖电饭煲
CN203082889U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头部的上封盖
CN205697155U (zh) 电饭煲内锅及电饭煲
CN207350386U (zh) 一种具有装饰件的电磁炉
CN201615514U (zh) 一种节能双燃烧器的燃气灶
CN202445810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电热锅
CN203099909U (zh) 便携式灶具
CN204136463U (zh) 一种带反射板的榨油机加热锅
CN201308387Y (zh) 电磁炉炊具
CN208154528U (zh) 一种用于炉灶的炉膛及其燃气灶具
CN208447277U (zh) 一种外锅盖穿孔连接的固定结构
CN203215726U (zh) 一种灶具
CN207627198U (zh) 用于锅具副柄处的隔热垫及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0118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