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插口端子和密集型母线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母线插口端子和密集型母线槽。
背景技术
密集型母线槽是由金属板为保护外壳,主母排、绝缘材料及有关附件组成的母线系统。密集型母线槽的相与相之间、相与外壳之间均紧密贴合,能承受较大的电动应力和热应力,并能将主母排的热量迅速挥发、载流量大。作为工矿、企事业和高层建筑中供配电设备的辅助设备,适用于交流三相四线、三相五线等线路,特别适用于车间、老企业的改造。
现有的主母排上一般均设置有插口块组成母线插口端子,用于连接插脚进行电流传输,现有的插口块一般为铜块,铜块直接与主母排焊接固定。焊接时会产生高温使得主母排严重变形,影响主母排和插口块连接部位的电流传输,另外,由于需要将插口块的底部边缘均与主母排焊接,焊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母线插口端子和密集型母线槽,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母线插口端子,包括:
主母排,主母排为片状,主母排的面积较小的一侧设置有通槽,通槽贯穿主母排;
插口块,插口块嵌设在通槽内,插口块和通槽卡合,插口块与通槽的内壁贴合,插口块的一端伸出通槽。
主母排用于传输电流等,结构与现有的密集型母线槽中的主母排相同,均为长条形的片状;通槽用于固定插口块,通槽贯穿主母排,插口块可以从通槽的一端插入通槽内,使用机械方式使二者卡合,该机械方式可以为用力挤压压入,插口块无法从主母排的面积较小的一侧拔出;插口块嵌设在通槽内且二者卡合,插口块的一端伸出通槽与外接设备连接,主母排内的电流通过插口块传递到外接设备上,插口块的侧面与通槽的侧壁贴合,贴合面积较大,二者之间的电流传递较为稳定。
进一步地,通槽的两个侧壁的靠近底壁的一端均设置有条形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贯穿主母排,插口块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嵌设在第一凹槽内。
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配合是卡合的一种方式,第一凸起嵌入第一凹槽内,由于两个第一凸起之间的距离较大,而通槽顶部的宽度较小,因此第一凸起无法沿通槽的侧壁被拔出,即插口块无法从主母排的面积较小的一侧拔出;另外,由于第一凹槽的内壁和第一凸起的侧壁均为长条形的曲面,第一凹槽贯穿主母排,第一凸起为条形,插口块的第一凸起从第一凹槽的一端嵌入第一凹槽内并与之贴合,可以增大插口块和通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电流流通更加顺畅,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通槽的两个侧壁为曲面,底壁为平面,通槽的远离底壁的一端距离小于通槽的靠近底壁的一端距离,通槽的横截面左右对称。
通槽的两个侧壁为曲面且插口块的底部与通槽贴合,也可以看做二者卡合的另外一种形式,通槽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不等,则插口块无法沿通槽的侧壁方向拔出,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另外,由于通槽的侧壁为曲面,变相增加了通槽和插口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流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插口块和通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氩弧焊区,氩弧焊区贯穿主母排。
使用氩弧焊方式将铜条等熔化填充于插口块和通槽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氩弧焊区,形成的氩弧焊区可以传递电流等,氩弧焊区作为电流流通的主通道,插口块作为辅助通道,使得电流在此处的流通可靠且电阻较小,电能损耗较少;另外,氩弧焊区可以将插口块和通槽的侧壁之间焊接固定,使得焊接后的插口块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无法拔出或晃动,主母排和插口块形成一个整体,使主母排更加稳定,母线插口端子的强度较高,不容易发生晃动,插口块外接其它结构时更加牢固稳定。
进一步地,氩弧焊区为圆柱状,插口块的底部两端与通槽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氩弧焊区。
使用氩弧焊将铜条熔化时会呈水滴状,氩弧焊区为圆柱状,熔化的铜条容易将氩弧焊区充满,减少气泡的产生,保证氩弧焊区的牢固程度及传输电流的效果;插口块的底部两端与通槽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氩弧焊区,两个氩弧焊区共同作为电流流通的主通道,供70%-80%的电流通过,电流流通较为可靠且电阻较小,避免由于电阻较大造成的能源浪费。
进一步地,插口块和通槽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插口块和通槽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得二者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一方面可以减少二者之间的缝隙,提高电流的传输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插口块和通槽之间更加牢固,插口块不容易松动,通过机械方式将插口块嵌入通槽内后,与卡合结构共同作用,插口块无论从哪个方向都难以拔出,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插口块的至少一侧的边缘设置有0.5mm*45°倒角。
正常情况下,由于需要使插口块的底部与通槽的内壁相互贴合,则插口块和通槽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为负数,插口块的端部压入通槽较为困难,在插口块的一侧设置有倒角后,即插口块的两个相邻的面之间增加一个较小的斜面,压入插口块时,通槽的边沿首先与倒角接触并向旁边撑开使插口块进入,并将整个插口块压入通槽即可,插口块的压入更加方便,机械式压入更加方便快捷、结构更加稳定,尤其适用于插口块和通槽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在插口块的两侧的边缘均设置有0.5mm*45°倒角,这样可以使插口块无论从通槽的哪一侧压入都比较方便。
进一步地,通槽的底壁上设置有条形的第二凸起,插口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
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配合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增加插口块和通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流传输效率更高;第二,防止插口块在通槽内活动,保证母线插口端子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的靠近通槽底壁的一端的两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凸起的远离通槽底壁的一端的两侧之间的距离。
第二凸起的上端尺寸较大,下端尺寸较小,插口块只能沿第二凸起的方向滑动,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形成额外的卡合机构,插口块和通槽之间更加稳定,无法拔出。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包括:
至少四个上述的母线插口端子,相邻的两个母线插口端子的主母排贴合,相邻的两个母线插口端子的插口块错位设置;
插脚,插脚设置有按压板和两片金属薄片,按压板为“T”字形,金属薄片分别设置在按压板的两侧并与按压板固定连接,每个插脚的两片金属薄片均能够与插口块的两侧贴合。
密集型母线槽由多个母线插口端子组合,适用于交流三相四线、三相五线等,每一个母线插口端子传递其中的一相,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主母排均贴合,用于承受较大的电动应力和热应力并能将导电排所产生的热量迅速挥发,载流量较大。插脚用于连接外接设备,将插脚插在插口块上,插脚的两个金属薄片夹住插口块进行电流传输。密集型母线槽的外侧可以设置外壳等其它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插口块从通槽的一端插入通槽内,通过机械方式使插口块和主母排的通槽卡合固定,插口块无法从主母排的面积较小的一侧拔出;且由于密集型母线槽会存在多个主母排,且相邻的主母排之间会紧密贴合,则一个主母排上的插口块会被周围的主母排挤压固定,插口块也无法从主母排的面积较大的一侧拔出;因此插口块被完全固定,且不会使主母排变形损坏,保证主母排的正常工作状态,插口块和主母排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另外,由于插口块的侧面和通槽的内壁贴合,贴合面积较大,并且插口块可以弥补主母排上的通槽的空缺,使主母排和插口块形成一个整体传输电流,电流流通较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母线插口端子轴测图;
图2为图1的主母排轴测图;
图3为图1的插口块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的主母排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的插脚轴测图。
主母排101;插口块102;通槽103;第一凹槽104;第一凸起105;氩弧焊区106;第二凸起107;第二凹槽108;按压板109;金属薄片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母线插口端子轴测图;图2为图1的主母排轴测图;图3为图1的插口块轴测图。如图1-图3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母线插口端子,包括主母排101和插口块102,主母排101为片状,主母排101的面积较小的一侧设置有通槽103,通槽103贯穿主母排101;插口块102嵌设在通槽103内,插口块102和通槽103卡合,插口块102与通槽103的内壁贴合,插口块102的一端伸出通槽103。插口块102的厚度与主母排101的厚度相等。该实施例的通槽103是指贯穿主母排101的缺口。
主母排101用于传输电流等,结构与现有的密集型母线槽中的主母排101相同,均为长条形的片状;通槽103用于固定插口块102,通槽103贯穿主母排101,插口块102可以从通槽103的一端插入通槽103内,使用机械方式使二者卡合,该机械方式可以为用力挤压压入,插口块102无法从主母排101的面积较小的一侧拔出;插口块102嵌设在通槽103内且二者卡合,插口块102的一端伸出通槽103与外接设备连接,主母排101内的电流通过插口块102传递到外接设备上,插口块102的侧面与通槽103的侧壁贴合,贴合面积较大,二者之间的电流传递较为稳定。
将插口块102从通槽103的一端插入通槽103内,通过机械方式使插口块102和主母排101的通槽103卡合固定,插口块102无法从主母排101的面积较小的一侧拔出;且由于密集型母线槽会存在多个主母排101,且相邻的主母排101之间会紧密贴合,则一个主母排101上的插口块102会被周围的主母排101挤压固定,插口块102也无法从主母排101的面积较大的一侧拔出;因此插口块102被完全固定,且不会使主母排101变形损坏,保证主母排101的正常工作状态,插口块102和主母排101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另外,由于插口块102的侧面和通槽103的内壁贴合,贴合面积较大,并且插口块102可以弥补主母排101上的通槽103的空缺,使主母排101和插口块102形成一个整体传输电流,电流流通较为可靠。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通槽103的两个侧壁的靠近底壁的一端均设置有条形的第一凹槽104,第一凹槽104贯穿主母排101,插口块102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105,第一凸起105嵌设在第一凹槽104内。
第一凹槽104和第一凸起105配合是卡合的一种方式,第一凸起105嵌入第一凹槽104内,由于两个第一凸起105之间的距离较大,而通槽103顶部的宽度较小,因此第一凸起105无法沿通槽103的侧壁被拔出,即插口块102无法从主母排101的面积较小的一侧拔出;另外,由于第一凹槽104的内壁和第一凸起105的侧壁均为长条形的曲面,第一凹槽104贯穿主母排101,第一凸起105为条形,插口块102的第一凸起105从第一凹槽104的一端嵌入第一凹槽104内并与之贴合,可以增大插口块102和通槽103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电流流通更加顺畅,效果更好。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通槽103的两个侧壁为曲面,底壁为平面,通槽103的远离底壁的一端距离小于通槽103的靠近底壁的一端距离,通槽103的横截面左右对称。
通槽103的两个侧壁为曲面且插口块102的底部与通槽103贴合,也可以看做二者卡合的另外一种形式,通槽103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不等,则插口块102无法沿通槽103的侧壁方向拔出,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另外,由于通槽103的侧壁为曲面,变相增加了通槽103和插口块10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流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插口块102和通槽103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两个氩弧焊区106,氩弧焊区106贯穿主母排101,氩弧焊区106为圆柱状,两个氩弧焊区106分别设置在插口块102的底部两端与通槽103的侧壁之间。
使用氩弧焊方式将铜条等熔化填充于插口块102和通槽103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氩弧焊区106,形成的氩弧焊区106可以传递电流等,氩弧焊区106作为电流流通的主通道,插口块102作为辅助通道,使得电流在此处的流通可靠且电阻较小,电能损耗较少;另外,氩弧焊区106可以将插口块102和通槽103的侧壁之间焊接固定,使得焊接后的插口块102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无法拔出或晃动,主母排101和插口块102形成一个整体,使主母排101更加稳定,母线插口端子的强度较高,不容易发生晃动,插口块102外接其它结构时更加牢固稳定。小部分的的焊接不会对母线插口端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使用氩弧焊将铜条熔化时会呈水滴状,氩弧焊区106为圆柱状,熔化的铜条容易将氩弧焊区106充满,减少气泡的产生,保证氩弧焊区106的牢固程度及传输电流的效果;插口块102的底部两端与通槽103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氩弧焊区106,两个氩弧焊区106共同作为电流流通的主通道,供70%-80%的电流通过,电流流通较为可靠且电阻较小,避免由于电阻较大造成的能源浪费。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插口块102和通槽10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尺寸为0.1mm。
插口块102和通槽103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得二者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一方面可以减少二者之间的缝隙,提高电流的传输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插口块102和通槽103之间更加牢固,插口块102不容易松动,通过机械方式将插口块102嵌入通槽103内后,与卡合结构共同作用,插口块102无论从哪个方向都难以拔出,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插口块102的两侧的边缘均设置有0.5mm*45°倒角。
正常情况下,由于需要使插口块102的底部与通槽103的内壁相互贴合,则插口块102和通槽103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为负数,插口块102的端部压入通槽103较为困难,在插口块102的一侧设置有倒角后,即插口块102的两个相邻的面之间增加一个较小的斜面,压入插口块102时,通槽103的边沿首先与倒角接触并向旁边撑开使插口块102进入,并将整个插口块102压入通槽103即可,插口块102的压入更加方便,机械式压入更加方便快捷、结构更加稳定,尤其适用于插口块102和通槽10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在插口块10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0.5mm*45°倒角。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通槽103的底壁上设置有条形的第二凸起107,插口块1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08,第二凸起107与第二凹槽108相互配合。第二凸起107的靠近通槽103底壁的一端的两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凸起107的远离通槽103底壁的一端的两侧之间的距离。
第二凸起107和第二凹槽108配合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增加插口块102和通槽10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流传输效率更高;第二,防止插口块102在通槽103内活动,保证母线插口端子的稳定性。
第二凸起107的上端尺寸较大,下端尺寸较小,插口块102只能沿第二凸起107的方向滑动,与第二凹槽108相互配合形成额外的卡合机构,插口块102和通槽103之间更加稳定,无法拔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的主母排轴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的插脚轴测图。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实施例1中的母线插口端子和插脚,母线插口端子为四个,相邻的两个母线插口端子的主母排101贴合,相邻的两个母线插口端子的插口块102错位设置;插脚设置有按压板109和两片具有弹性的金属薄片110,按压板109为“T”字形,金属薄片110分别设置在按压板109的两侧并与按压板109固定连接,每个插脚的两片金属薄片110均能够与插口块102的两侧贴合。每片金属薄片110均与两个氩弧焊区106的一端贴合,用于传递电流。
密集型母线槽由多个母线插口端子组合,适用于交流三相四线、三相五线等,每一个母线插口端子传递其中的一相,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主母排101均贴合,用于承受较大的电动应力和热应力并能将导电排所产生的热量迅速挥发,载流量较大。插脚用于连接外接设备,将插脚插在插口块102上,插脚的两个金属薄片110夹住插口块102进行电流传输。密集型母线槽的外侧可以设置外壳等其它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