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6035U -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6035U
CN204216035U CN201420571030.3U CN201420571030U CN204216035U CN 204216035 U CN204216035 U CN 204216035U CN 201420571030 U CN201420571030 U CN 201420571030U CN 204216035 U CN204216035 U CN 204216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furcated
electric elements
negative pole
positive pol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10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郁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10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6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6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60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每个电器元件均具有正、负极导出线,正极导出线的分叉点A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负极导出线的分叉点B以下至少具两条分叉,且分叉点A和分叉点B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支撑。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线路板的制造成本,同时获得了面导电结构的正反两面互相通透的效果,并且在其被裁切分割和/或扭曲时,面导电结构上的电子元器件仍可正常的、相对独立的工作,拓展了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不论是插件式还是贴片式电子元器件,都是以线路板为载体和支撑,并通过锡焊固定并电性连接。这种需要线路板的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成本高,因为线路板的材料和制造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二是不透明,因为线路板一般是不透光的;三是不能任意裁切和扭曲,因为如果被裁切分割或发生扭曲,线路板上的导线就会被切断,或被扭断,要么发生断路,要么发生短路,使整个线路板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省去了线路板的制造成本,同时获得了所述面导电结构的正反两面互相通透的效果,并且在其被裁切分割和/或扭曲时,面导电结构上的电子元器件仍可以正常的、相对独立的继续工作,拓展了应用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包括多个电器元件,每个电器元件均具有正极导出线和负极导出线,所述正极导出线的分叉点A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导出线的分叉点B以下也至少具两条分叉,且所述分叉点A和分叉点B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正极导电面,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负极导电面,所述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支撑,以构成绝缘间隙。
所述正极分叉有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分叉有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两条分叉。
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和负极导出线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所构成的直线与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所构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
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和负极导出线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正极分叉与第一负极分叉相互平行,第二正极分叉与第二负极分叉相互平行,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这种结构的正负极导电面强度更好。
正、负极导电面之间设有绝缘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导出线的分叉点A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导出线的分叉点B以下也至少具两条分叉,且所述分叉点A和分叉点B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正极导电面,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负极导电面,所述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支撑,以构成绝缘间隙,这种结构,各电连接点便于焊接或铆接,省去了线路板,节省了线路板的制造成本,同时获得了所述面导电结构的正反两面互相通透的效果,因每个导出线至少拥有两个方向以上的导线提供连接,当进行面裁切分割时,未被裁切的每个电器元件的回路仍能保持完好,除非电器元件本身遭遇裁切破坏;在发生导电面扭曲时,由于正、负极导电面由导出线构成,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导出线支撑,其自身就具有可扭曲、可延展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器元件的弯折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电器元件的弯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所述正极导出线1的分叉点A101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优选为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导出线2的分叉点B201以下也至少具两条分叉,优选为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两条分叉,且所述分叉点A101和分叉点B201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正极导电面,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负极导电面(当然,在正极导电面、负极导电面的边界,相应的正、负极分叉因没有可连接的近邻的电器元件而终止电连接),所述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1、2支撑,以构成绝缘间隙h。通常情况下,h的取值范围为0.5-10毫米,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的长度为5-100毫米,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的长度为5.5-100.5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1和负极导出线2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所构成的直线与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所构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102、1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202、2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为了增强绝缘性能,正、负极导电面之间在有可能接触的地方可以设置绝缘体,也可以在正、负极分叉上裹设绝缘膜。
实施例2
如图2、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所述正极导出线1的分叉点A101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优选为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导出线2的分叉点B201以下也至少具两条分叉,优选为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两条分叉,且所述分叉点A101和分叉点B201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正极导电面,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负极导电面(当然,在正极导电面、负极导电面的边界,相应的正、负极分叉因没有可连接的近邻的电器元件而终止电连接),所述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1、2支撑,以构成绝缘间隙h。通常情况下,h的取值范围为0.5-10毫米,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的长度为5-100毫米,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的长度为5.5-100.5毫米。
作为优选,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1和负极导出线2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正极分叉102与第一负极分叉202相互平行,第二正极分叉103与第二负极分叉203相互平行,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102、1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202、2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为了增强绝缘性能,正、负极导电面之间在有可能接触的地方可以设置绝缘体,也可以在正、负极分叉上裹设绝缘膜。
上述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器元件可以是各类电子元器件,如各种波长的辐射器件,声波发射器件,感温、感压器件,各种辐射感应器件等,实现多种功能和应用特性。也可用以搭载发光元器件如LED。

Claims (5)

1.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包括多个电器元件,每个电器元件均具有正极导出线(1)和负极导出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出线(1)的分叉点A(101)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导出线(2)的分叉点B(201)以下也至少具两条分叉,且所述分叉点A(101)和分叉点B(201)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正极导电面,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负极导电面,所述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1、2)支撑,以构成绝缘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分叉有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分叉有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两条分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1)和负极导出线(2)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所构成的直线与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所构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102、1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202、2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1)和负极导出线(2)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102)和第二正极分叉(1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负极分叉(202)和第二负极分叉(203)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正极分叉(102)与第一负极分叉(202)相互平行,第二正极分叉(103)与第二负极分叉(203)相互平行,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102、1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202、203)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正、负极导电面之间设有绝缘体。
CN201420571030.3U 2014-09-30 2014-09-30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16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1030.3U CN204216035U (zh) 2014-09-30 2014-09-30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1030.3U CN204216035U (zh) 2014-09-30 2014-09-30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6035U true CN204216035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103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16035U (zh) 2014-09-30 2014-09-30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6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35016A3 (en) High current interconnect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battery module
US20160273751A1 (en) Connector and led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CN203103515U (zh) 一种用于led灯条的无缝隙对接pin线连接装置
CN203395874U (zh) 一种电源与光源的连接装置
CN204612813U (zh) 一种蜂鸣温度计
CN204216035U (zh) 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CN204045775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微型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组合
CN203859259U (zh) 一种连接导线与pcb板的刺破型端子及led模组
CN202813284U (zh) Led球泡灯中连接电源板与光源板的接插件
CN204042782U (zh) 一种连接件以及具有该连接件的led灯具
CN204118299U (zh) 插入式端子片
CN203103705U (zh) 一种led灯条连接用的pin线连接装置
CN204424100U (zh) 铜带快速安装结构及具有铜带快速安装结构的电源转换器
CN203893089U (zh) T系列管式led灯插入式接口装置
CN203984776U (zh) 一种嵌入组合式电子线路板
CN204720477U (zh) 一种led焊盘转换模组
CN204271294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头
CN203950946U (zh) 电源连接器输入模组
CN204005456U (zh) Led贴片
CN203912334U (zh) 一种折叠式双层印刷电路板
CN203446105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
CN208674429U (zh) 连接器
CN204669716U (zh) 一种led双面排线板
CN204131884U (zh) 一种igbt组件
CN204164973U (zh) Led发光模组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