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2533U -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2533U
CN204212533U CN201420656134.4U CN201420656134U CN204212533U CN 204212533 U CN204212533 U CN 204212533U CN 201420656134 U CN201420656134 U CN 201420656134U CN 204212533 U CN204212533 U CN 204212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ductor
handle
supported portion
resiliency supported
upright doo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61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建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NEW KBB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61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2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2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25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以及该平滑自动门。在本实用新型中,把手包括可用作开关感应触点的第一和第二导电体、以及将把手柔性化的弹性支撑部。当外部操作力施加于把手外壳时,该外部操作力能够通过把手外壳传递至弹性支撑部、并驱使弹性支撑部在其弹性自由度方向上发生偏移,从而带动把手外壳压迫第二导电体接触第一导电体、并产生感应信号,相应地,该感应信号经编码电路编码后能够被无线发射器发出,以支持控制系统对平滑自动门的门扇实施无线感应式的开闭控制。而且,平滑自动门的把手也支持门扇的手动开闭。由此,上述的把手安装简便、操作简便、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布线或预埋,因而使得配备该把手的平滑自动门适于家用。

Description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能够支持以无线感应方式控制平滑自动门的自动开闭。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该把手的一种平滑自动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滑自动门通常需要支持门扇的自动开闭,相应地,平滑自动门就需要配备相应的触发机构。其中,对于家用的平滑自动门来说,要求这些触发机构的安装简便、操作方便、以及最大程度地减少布线或预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该把手包括:
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其中,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均装设于门扇竖框的侧面,并且,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均与门扇竖框绝缘,以及,第二导电体在远离门扇竖框的方向上与第一导电体分离;
弹性支撑部;其中,弹性支撑体装设于门扇竖框的侧面,并且,弹性支撑部在远离门扇竖框的方向上延伸,以及,弹性支撑部还具有通过弯曲变形朝向第二导电体偏移的弹性自由度;
把手外壳;其中,把手外壳覆盖弹性支撑部,并且,把手外壳具有可随弹性支撑部的偏移而压迫第二导电体接触第一导电体的按压部;
以及,无线发射器和编码电路,其中,无线发射器通过编码电路与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优选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通过绝缘体装设于门扇竖框的侧面。更优地,第一导电体固定于绝缘体的一端;第二导电体的一部分固定于绝缘体的另一端,第二导电体的另一部分在远离门扇竖框的方向上弹性翘起、并与第一导电体相对。进一步地,绝缘体的前述另一端形成有插槽,第二导电体的前述一部分插入在绝缘体的插槽内。
优选地,弹性支撑部具有固定端、自由端、以及连接在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弹性本体,其中:固定端固定于门扇竖框的侧面;弹性本体在远离门扇竖框的方向上从固定端延伸;自由端被弹性本体支撑、并具有向第二导电体偏移的弹性自由度。更优地,弹性支撑部的固定端形成有相对于弹性本体的折弯,并且,折弯的固定端贴附在门扇竖框的侧面、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门扇竖框的侧面。
相应地,把手外壳具有端部、底部、以及连接在端部与底部之间的刚性壳体,其中:端部与弹性支撑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刚性壳体在靠近门扇竖框的方向上延伸从端部延伸;底部通过刚性壳体被悬置,并在靠近第二导电体的一侧形成有前述的按压部。更优地,把手外壳的端部形成有供弹性支撑部的自由端插入的插槽、并通过穿入插槽内的螺钉与弹性支撑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把手外壳的端部的外表面被形成为凹凸棱面。
优选地,门扇竖框的侧面具有型腔,其中,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以及弹性支撑部的固定端均容纳在型腔内,并且,把手外壳的刚性壳体遮挡型腔的开口、并将把手外壳的底部悬置在型腔的开口内。
优选地,按压部的外表面覆有绝缘层。
优选地,多个第一导电体和多个第二导电体沿门扇竖框的延伸方向成对地装设,并且,在每对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位置处对应地装设有一个弹性支撑部,以及,把手外壳在平行于门扇竖框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一体覆盖各弹性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滑自动门,包括至少一扇具有竖框的门扇、以及如上所述的把手。可选地,该平滑自动门进一步包括防撞条,该防撞条装设于门扇竖框的端面。
如上可见,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包括可用作开关感应触点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以及将把手柔性化的弹性支撑部。其中,当外部操作力施加于把手外壳时,该外部操作力能够通过把手外壳传递至弹性支撑部、并驱使弹性支撑部在其弹性自由度方向上发生偏移,从而带动把手外壳压迫第二导电体接触第一导电体、并产生感应信号,相应地,该感应信号经编码电路编码后能够被无线发射器发出,以支持控制系统对平滑自动门的门扇实施无线感应式的开闭控制。
而且,上述的把手只需在门扇竖框增设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以及弹性支撑部,因而安装简便;上述的把手只需对其把手外壳施加操作外力即可触发门扇开闭,即便平滑自动门处于断电状态,施加在把手外壳40也能够通过弹性支撑部30传递至门扇侧框10、并带动门扇平滑移动,以实现手动方式的开闭,因而上述把手的操作简便;以及,上述把手所实现的感应控制采用的是无线发射方式,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布线或预埋。由此,配备上述的把手的平滑自动门适于家用。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横截剖面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弹性支撑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把手外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把手外壳的加工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按压部的优化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自动门控制系统对应于如图8所示电连接关系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的手动操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c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把手在门扇竖框的优选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平滑自动门的把手装设于门扇竖框10,该把手不但包括把手外壳40,而且,还包括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例如铜片)、以及支撑把手外壳40的弹性支撑部30(例如弹性钢片)。其中,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可被用作开关感应触点,而弹性支撑部30则可以使把手柔性化、以便于柔性化的把手能够发生可触发感应触点的形变。由此,该把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被理解为柔性感应把手。
参见图1a和图1b,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均装设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其中,该侧面11可以是门扇竖框10平行于门扇平滑方向X+和X-的面;并且,由于门扇竖框10通常采用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均与门扇竖框10绝缘;以及,第二导电体22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与第一导电体21分离,以保持在图1a中示出的第二导电体22与第一导电体21之间的常态隔离绝缘,并且,第二导电体22还在靠近门扇竖框10的方向Y-具有朝向第一导电体21移动的自由度,以支持图1b中示出的第二导电体22与第一导电体21之间的电接触的实现。
具体地,请在参见图1a和图1b的同时再结合图2a和图2b以及图3a和图3b,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通过绝缘体23装设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以实现二者与门扇竖框10的绝缘,其中:
第一导电体21可以固定于绝缘体23的一端23a(例如远离弹性支撑部30的一端);
第二导电体22的一部分22a可以固定于绝缘体23的另一端23b(例如靠近弹性支撑部30的一端),而第二导电体22的另一部分22b则可以如图1a和图2a中所示的那样,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常态地弹性翘起、并与第一导电体21相对;并且,由于第二导电体22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翘起的另一部分22b处于悬置状态,因此,第二导电体22的另一部分22b还具有在靠近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移动的自由度,以如图1b和图2b中所示的那样在靠近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移动至与第一导电体21电接触的位置处。
而且,为了便于对具有翘起部分22b的第二导电体22的稳定固定,绝缘体23的前述另一端23b可以形成有插槽23c,第二导电体22的前述固定部分22a插入在绝缘体23的插槽23c内。
仍参见图1a和图1b,弹性支撑体30装设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并且,弹性支撑部30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延伸,以及,弹性支撑部30还具有通过弯曲变形朝向第二导电体22偏移的弹性自由度f。
具体地,请在参见图1a和图1b的同时再结合图4a和图4b,弹性支撑部30可以具有固定端30a、自由端30b、以及连接在固定端30a与自由端30b之间的弹性本体30c,其中:
固定端30a固定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
弹性本体30c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从固定端30a延伸;
自由端30b被弹性本体30c支撑、并利用弹性本体30c的弹性特性而具有向第二导电体22偏移的弹性自由度f。
而且,弹性支撑部30a的固定端30a可以形成有相对于弹性本体30c的折弯,折弯的固定端30a可以贴附在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并通过螺钉61(例如盘头螺钉)固定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
再参见图1a和图1b,把手外壳40覆盖弹性支撑部30,并且,把手外壳40具有可随弹性支撑部30的偏移而压迫第二导电体22向图1b和图2b所示的那样接触第一导电体21的按压部41。
具体地,请在参见图1a和图1b的同时再结合图5a和图5b,把手外壳40具有端部40b、底部40a、以及连接在端部40b与底部40a之间的刚性壳体40c,其中:
端部40b与弹性支撑部30的自由端30b固定连接;其中,该端部40b可以形成有供弹性支撑部30的自由端30b插入的插槽40d、以及与插槽40d联通的螺纹孔62,并通过从插槽40d穿入至螺纹孔62内的螺钉63(例如紧钉螺钉)与弹性支撑部30的自由端30b固定连接,并且,该端部40b的外表面可以被形成为凹凸棱面;
刚性壳体40c在靠近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延伸从端部40b延伸;
底部40a通过刚性壳体40c被悬置,并在靠近第二导电体22的一侧形成有前述的按压部41。
实际应用中,把手外壳40的内部形成有空腔400,尤其是在底部40a的位置处,空腔400的内径最大,由此就容易导致把手外壳40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于底部40a发生形变。为了避免这样的形变缺陷,如图6(图6中省略了螺纹孔62)所示,可以在加工把手外壳40时,于底部40a形成贯穿空腔400的临时支撑片40e,以支撑从把手外壳40的空腔400内部支撑底部40a,由此防止把手外壳40于空腔400内径最大的底部40a所在区域发生形变。由于临时支撑片40e与把手外壳40的底部40a通过薄弱部40f连接,因此,当需要安装把手外壳40,手工撕扯临时支撑片40e即可使薄弱部40f发生断裂,从而将临时支撑片40e从把手外壳40的底部40a脱落。
并且,请在参见图1a和图1b的同时再结合图7,若把手外壳40由例如铝合金等具有导电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则按压部41的外表面可以覆有绝缘层42,以使按压部41所在的把手壳体40与相接触的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绝缘。
另外,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具有型腔C,其中,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以及弹性支撑部30的固定端30a均容纳在型腔C内,并且,把手外壳40的刚性壳体40c遮挡型腔C的开口、并将把手外壳40的底部40a悬置在型腔C的开口内,以避免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以及弹性支撑部30被暴露,从而确保门扇的美观。
如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把手还包括无线发射器51和编码电路52,无线发射器51和编码电路52可以内置于门扇竖框10的任意位置处、并由电池50供电,并且,无线发射器51通过编码电路52与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以使编码电路52能够接收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按照如图1b和图2b所示的方式接触时产生的感应信号S,并且,经编码电路52编码后的感应信号S能够由无线发射器51以无线信号的形态发出。
相应地,如图9所示,自动门控制系统中的无线接收器71即可接收到该感应信号S,且无线接收器71接收到的该感应信号S经解码电路72解码后,能够由开关信号发生器73输出至自动门控制器74,以实现对平滑自动门的自动开闭控制。图9所示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还具有电源70,该电源70向无线接收器71、解码电路72、开关信号发生器73供电,而自动门控制器74可以采用未在图9中示出的独立电源供电。
基于上述结构,当图1b中示出的平行于门扇平滑方向X+和X-的外部操作力F1施加于把手外壳40时,该外部操作力F1能够通过把手外壳传40递至弹性支撑部30、并驱使弹性支撑部30在其弹性自由度f方向上发生偏移,从而带动把手外壳40随之移动,使把手外壳40的按压部41能够压迫第二导电体22接触第一导电体22、并产生感应信号S,相应地,该感应信号S经编码电路52编码后即可被无线发射器51发出,从而使自动门控制系统能够对平滑自动门的门扇实施无线感应式的开闭控制。待外部操作力F1消失后,弹性支撑部30能够带动把手外壳40从如图1b所示的状态回位至如图1a所示的状态。
即,当利用上述的柔性感应把手实现自动开闭时,只需对其把手外壳40施加操作外力F1即可触发门扇开闭。其中,为实现上述的柔性感应把手,只需在门扇竖框10增设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以及弹性支撑部30,因而安装简便。而且,上述柔性感应把手所实现的感应控制采用的是无线发射方式,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布线或预埋。由此,配备上述的柔性感应把手的平滑自动门适于家用。
另外,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平滑自动门处于断电状态时,若有平行于门扇平滑方向X+和X-的外部操作力F2(通常大于外部操作力F1)施加在把手外壳40,并且,该外部操作力F2不但能够驱使弹性支撑部30发生弯曲变形,还足以通过发生弯曲变形的弹性支撑部30继续向门扇侧框10传递,则该外部操作力F2即可带动门扇平滑移动,从而利用上述柔性感应把手实施手动开闭。
进一步地,为了使上述的柔性感应把手能够在门扇的高度范围内均能够被触发感应,如图11a所示,可以将多个第一导电体21和多个第二导电体22沿门扇竖框10的延伸方向Z+和Z-成对地装设(图11a中的每处A区域包括图3b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如图11b所示,在每对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的位置处对应地装设有一个弹性支撑部30(图11b中的每处B区域包括图4b中示出的结构),以及,把手外壳40在平行于门扇竖框10的竖直延伸方向Z+和Z-上延伸、并一体覆盖各弹性支撑部30。其中,若把手外壳40由例如铝合金等具有导电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则按压部41的外表面可以在对应每对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的位置处覆有绝缘层42(图11c中的每处C区域包括图7中示出的结构)。
除了上述的柔性感应把手之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平滑自动门,该平滑自动门包括具有门扇竖框10的门扇,并且,该门扇的门扇竖框10还装设有前述实施例中的柔性感应把手。
其中,该平滑自动门可以是采用单扇单开方式,即,包括一扇门扇。或者,该平滑自动门也可以采用双扇双开方式,即,包括两扇门扇,两扇门扇对称地在门扇竖框10装设有前述实施例中的柔性感应把手。
另外,请参见图1a和图1b并结合图5b,该平滑自动门在门扇竖框10的端面12可以进一步装设有防撞条80,该端面12在门扇平滑方向X+和X-上位于与门扇竖框10用于安装门板的门板嵌入面13位于相反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包括:
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其中,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均装设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并且,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均与门扇竖框(10)绝缘,以及,第二导电体(22)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与第一导电体(21)分离;
弹性支撑部(30);其中,弹性支撑体(30)装设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并且,弹性支撑部(30)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延伸,以及,弹性支撑部(30)还具有通过弯曲变形朝向第二导电体(22)偏移的弹性自由度(f);
把手外壳(40);其中,把手外壳(40)覆盖弹性支撑部(30),并且,把手外壳(40)具有可随弹性支撑部(30)的偏移而压迫第二导电体(22)接触第一导电体(21)的按压部(41);
以及,无线发射器(51)和编码电路(52),其中,无线发射器(51)通过编码电路(52)与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通过绝缘体(23)装设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体(21)固定于绝缘体(23)的一端(23a);第二导电体(22)的一部分(22a)固定于绝缘体(23)的另一端(23b),第二导电体(22)的另一部分(22b)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弹性翘起、并与第一导电体(21)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绝缘体(23)的前述另一端(23b)形成有插槽(23c),第二导电体(22)的前述一部分(22a)插入在绝缘体(23)的插槽(23c)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撑部(30)具有固定端(30a)、自由端(30b)、以及连接在固定端(30a)与自由端(30b)之间的弹性本体(30c),其中:
固定端(30a)固定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
弹性本体(30c)在远离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从固定端(30a)延伸;
自由端(30b)被弹性本体(30c)支撑、并具有向第二导电体(22)偏移的弹性自由度(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撑部(30a)的固定端(30a)形成有相对于弹性本体(30c)的折弯,并且,折弯的固定端(30a)贴附在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并通过螺钉(61)固定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把手外壳(40)具有端部(40b)、底部(40a)、以及连接在端部(40b)与底部(40a)之间的刚性壳体(40c),其中:
端部(40b)与弹性支撑部(30)的自由端(30b)固定连接;
刚性壳体(40c)在靠近门扇竖框(10)的方向(Y-)上延伸从端部(40b)延伸;
底部(40a)通过刚性壳体(40c)被悬置,并在靠近第二导电体(22)的一侧形成有前述的按压部(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把手外壳(40)的端部(40b)形成有供弹性支撑部(30)的自由端(30b)插入的插槽(40d)、并通过穿入插槽(40d)内的螺钉(63)与弹性支撑部(30)的自由端(30b)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把手外壳(40)的端部(40b)的外表面被形成为凹凸棱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门扇竖框(10)的侧面(11)具有型腔(C),其中,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以及弹性支撑部(30)的固定端(30a)均容纳在型腔(C)内,并且,把手外壳(40)的刚性壳体(40c)遮挡型腔(C)的开口、并将把手外壳(40)的底部(40a)悬置在型腔(C)的开口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按压部(41)的外表面覆有绝缘层(4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导电体(21)和多个第二导电体(22)沿门扇竖框(10)的延伸方向(Z+和Z-)成对地装设,并且,在每对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的位置处对应地装设有一个弹性支撑部(30),以及,把手外壳(40)在平行于门扇竖框(10)的延伸方向(Z+和Z-)上延伸、并一体覆盖各弹性支撑部(30)。
13.一种平滑自动门,包括至少一扇具有竖框(10)的门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防撞条(80),该防撞条(80)装设于门扇竖框(10)的端面(12)。
CN201420656134.4U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12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6134.4U CN204212533U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6134.4U CN204212533U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2533U true CN204212533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1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613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12533U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25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9456A (zh) * 2014-11-05 2015-03-04 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9456A (zh) * 2014-11-05 2015-03-04 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L206406A (en) Flashlight control switch
CN204212533U (zh)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CN104389456A (zh) 一种平滑自动门的把手及该平滑自动门
CN201717166U (zh) 调光器
CN209731037U (zh) 自供电装置
CN209821785U (zh) 一种用于台式电脑的储备电源
CN204885698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插座
CN203218151U (zh) 微动开关
CN203983052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104599476B (zh) 一种遥控器
CN203562357U (zh) 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
CN208566623U (zh) 插装式灯具控制器及灯具
CN109243875B (zh) 一种开合结构的触发装置
CN207503843U (zh) 一种集成化开关装置
CN208014624U (zh) 带微动开关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9042067U (zh) 一种可升降可调节光色温轨道灯
CN209929187U (zh) 门锁限位开关及具有其的塞拉门
CN220604576U (zh) 一种耐用型起动机电磁开关
CN218169303U (zh) 一种轴承安装用套圈加热装置
CN2472338Y (zh) 防水防爆开关
CN221708574U (zh) 一种防爆开关
CN106298311A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高安全性电子开关
CN218215053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机械电气联锁装置
CN109243874B (zh) 一种开关结构的触发装置
CN221324840U (zh) 一种冷柜的触发开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7

Address after: 102200 No. 22 Reservoir Road,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i Jianli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EW KBB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No. 22 Reservoir Road,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2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