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2111U -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2111U
CN204202111U CN201420639927.5U CN201420639927U CN204202111U CN 204202111 U CN204202111 U CN 204202111U CN 201420639927 U CN201420639927 U CN 201420639927U CN 204202111 U CN204202111 U CN 204202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ower fan
spiral case
air channel
exhaus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99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广飞
吴俊鸿
罗永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6399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2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2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21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出风装置及空调器。出风装置包括壳体和在壳体上设置的风道,出风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壳体上与风道配合出风,其特征在于,风道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风机设置在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壳体还包括可活动的蜗壳,蜗壳设置在风机处,蜗壳包括阻挡风机向上出风口送风的第一位置和阻挡风机向下出风口送风的第二位置,蜗壳位于第一位置时,下出风口出风,蜗壳位于第二位置时,上出风口出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调节室温舒适性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的风道与风机控制系统一般仅设有一个风道和一个风机,在进行室温调节时,房间的空调舒适性较差。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如果室内温度与所要调节的温度差别较大,则空调的负荷较大,空调内风机管温较低,此时空调出风温度也相对较低,用户舒适性较低。当制热模式时,如果室内温度与所要调节的温度差别较大,则空调的负荷较大,空调出风温度较高,用户舒适性也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调节室温舒适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包括壳体和在壳体上设置的风道,出风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壳体上与风道配合出风,风道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风机设置在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壳体还包括可活动的蜗壳,蜗壳设置在风机处,蜗壳包括阻挡风机向上出风口送风的第一位置和阻挡风机向下出风口送风的第二位置,蜗壳位于第一位置时,下出风口出风,蜗壳位于第二位置时,上出风口出风。
进一步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蜗壳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排设置在壳体上,第一风机与第一风道配合出风,第一蜗壳与第一风机和第一风道配合控制出风,第二风机与第二风道配合出风,第二蜗壳与第二风机和第二风道配合控制出风。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对竖直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风机设置在风道的中部,蜗壳为圆弧状,蜗壳在风机处绕风机可旋转地设置。
进一步地,风道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共同形成S形的风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为上述的出风装置。
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温度检测器,检测环境温度;处理器,比较温度检测器借测到的检测温度值T1与设定的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与预设温度差值T3,比较检测温度值T1和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与预设温度差值T3的关系,基于比较结果控制第一蜗壳和/或第二蜗壳和/或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蜗壳与风道和风机的配合,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出风方向的变换,进而可以利用空气自身的特性对室内温度进行了调节,使得空调器可以舒适地调节室内温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第二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第二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第三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第四制热模式时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第四制冷模式时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风道;11、上出风口;12、下出风口;10'、第二风道;20、壳体;30、第一蜗壳;30'、第二蜗壳;40、第一风机;40'、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出风装置,包括壳体20和在壳体20上设置的风道,出风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壳体20上与风道配合出风,风道包括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风机设置在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之间,壳体20还包括可活动的蜗壳,蜗壳设置在风机处,蜗壳包括阻挡风机向上出风口11送风的第一位置和阻挡风机向下出风口12送风的第二位置,蜗壳位于第一位置时,下出风口12出风,蜗壳位于第二位置时,上出风口11出风。
根据空气自身的特性,冷空气相对室温空气的密度较大,冷空气在室温空气中会沉降。而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会上升。蜗壳运动至第二位置,风机开启,上出风口11出风。朝上吹出的冷空气会在室温空气中自动沉降,进而调节整个室内的温度变冷。而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的密度较小,热空气在室温空气中会上升。而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会上升。蜗壳运动至第一位置,风机开启,下出风口12出风。朝下吹出的热空气会在室温空气中自动上身,进而调节整个室内的温度变暖。
这样,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蜗壳与风道和风机的配合,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出风方向的变换,进而可以利用空气自身的特性对室内温度进行了调节,使得空调器可以舒适地调节室内温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包括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10',风机包括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蜗壳包括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30',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10'并排设置在壳体20上,第一风机40与第一风道10配合出风,第一蜗壳30与第一风机40和第一风道10配合控制出风,第二风机40'与第二风道10'配合出风,第二蜗壳30'与第二风机40'和第二风道10'配合控制出风。
当用户对于空调制热的需求较低时,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或者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这样,通过第一风机40或者第二风机40'单独工作送热风就可以完成制热,节省了电能。同样的,当用户对于空调制冷的需求较低时,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或者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这样,通过第一风机40或者第二风机40'单独工作送冷风就可以完成制冷,也节省了电能。
而当用户对于空调制热的需求较高时,控制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这样,通过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的同时送风就可以满足用户对于高制热需求的需要。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传统的单个风机单独出风时,出风量有限而导致的单位体积的出风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用户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而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同时送风,增大了送风量,这样单位体积的出风温度就避免了过高,用户就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空气温差变化,增强用户的舒适性。同样的,当用户对于空调制冷的需求较高时,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同时送风,增大了送风量,这样单位体积的出风温度就避免了过低,用户就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空气温差变化,增强用户的舒适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10'相对竖直轴线呈轴对称设置。这样,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机设置在风道的中部,蜗壳为圆弧状,蜗壳在风机处绕风机可旋转地设置。圆弧状的蜗壳可以增强蜗壳的导风性能,增强出风效果,而蜗壳在风机处为可旋转地设置,在蜗壳实现导风口切换的基础上使得出风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共同形成S形的风道。这样,可以通过流线型的设置增强风道的导风效果,进而增强出风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出风装置。该空调器利用蜗壳与风道和风机的配合,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出风方向的变换。进而可以利用空气自身的特性对室内温度进行了调节,使得空调器可以舒适地调节室内温度。用户对于空调器调节温度的需求较低时,节省了电能。而当用户对于空调器调节温度的需求较高时,可以避免用户感受到强烈的空气温差变化,增强用户的舒适性。
上述空调器还包括温度检测器和处理器。温度检测器检测环境温度,处理器中存储有预设温度差值T3。处理器接收温度检测器借测到的检测温度值T1,接收设定的调制温度值T2,比较检测温度值T1和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与预设温度差值T3的关系,基于比较结果控制第一蜗壳30和/或第二蜗壳30'和/或第一风机40和/或第二风机40'的工作。这样,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就可以根据温度检测器和处理器智能地调节空调器的工作状态。
制热时,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T3,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或者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这样,通过第一风机40或者第二风机40'单独工作送热风就可以完成制热,节省了电能。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差值T3,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同时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吹出热风,增强了吹风的立体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空调器吹风的需求。
制冷时,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T3,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或者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同样的,通过第一风机40或者第二风机40'单独工作送冷风就可以完成制冷,也节省了电能。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差值T3,控制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同样的,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同时送风,增大了送风量,这样单位体积的出风温度就避免了过低,用户就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空气温差变化,增强用户的舒适性。
这样,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就会根据实际的室温自动调节选择合适的制热方式或者制冷方式,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室温的有效调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控制上述的出风装置。
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制热模式:控制蜗壳运动至第一位置,风机开启;
制冷模式:控制蜗壳运动至第二位置,风机开启。
制热模式时,蜗壳运动至第二位置,风机开启,上出风口11出风。朝上吹出的冷空气会在室温空气中自动沉降,进而调节整个室内的温度变冷。制冷模式时,蜗壳运动至第一位置,风机开启,下出风口12出风。朝下吹出的热空气会在室温空气中自动上身,进而调节整个室内的温度变暖。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利用空气自身的特性对室内温度进行了调节,使得空调器可以舒适地调节室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地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控制上述的出风装置。
该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和第一制冷模式。
第一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或者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这样,通过第一风机40或者第二风机40'单独工作送热风就可以完成制热,节省了电能。
第一制冷模式时:如图1所示,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或者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同样的,通过第一风机40或者第二风机40'单独工作送冷风就可以完成制冷,也节省了电能。
该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
第二制热模式时:如图2所示,控制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这样,通过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的同时送风就可以满足用户对于高制热需求的需要。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传统的单个风机单独出风时,出风量有限而导致的单位体积的出风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用户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而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同时送风,增大了送风量,这样单位体积的出风温度就避免了过高,用户就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空气温差变化,增强用户的舒适性。
第二制冷模式时:如图3所示,控制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同样的,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同时送风,增大了送风量,这样单位体积的出风温度就避免了过低,用户就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空气温差变化,增强用户的舒适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和第三制冷模式。
第三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同时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吹出热风,增强了吹风的立体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空调器吹风的需求。
第三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一蜗壳30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开启第一风机40,控制第二蜗壳30'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开启第二风机40'。同时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吹出冷风,增强了吹风的立体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空调器吹风的需求。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上述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环境温度测得检测温度值T1,接收设定的调制温度值T2,比较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与预设温度差值T3的大小。
第四制热模式时: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T3,启动第一制热模式,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差值T3,启动第二制热模式。设定第四制热模式后,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就会根据实际的室温自动调节选择合适的制热模式。在实际室温较高时,自动选择第一制热模式节省了电能。而当实际室温较低时,自动选择第二制热模式,可以较快的提升室温。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室温的有效调节。
第四制冷模式时: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T3,启动第一制冷模式,如果检测温度值T1与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差值T3,启动第二制冷模式。在实际室温较低时,自动选择第一制热模式节省了电能。而当实际室温较高时,自动选择第二制热模式,可以较快的降低室温。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室温的有效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温度差值T3可以根据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的运行功率而进行预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出风装置,包括壳体(20)和在所述壳体(20)上设置的风道,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20)上与所述风道配合出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上出风口(11)和所述下出风口(12)之间,所述壳体(20)还包括可活动的蜗壳,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风机处,所述蜗壳包括阻挡所述风机向所述上出风口(11)送风的第一位置和阻挡所述风机向所述下出风口(12)送风的第二位置,所述蜗壳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下出风口(12)出风,所述蜗壳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出风口(11)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10'),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40'),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30'),所述第一风道(10)和所述第二风道(10')并排设置在所述壳体(20)上,所述第一风机(40)与所述第一风道(10)配合出风,所述第一蜗壳(30)与所述第一风机(40)和所述第一风道(10)配合控制出风,所述第二风机(40')与所述第二风道(10')配合出风,所述第二蜗壳(30')与所述第二风机(40')和所述第二风道(10')配合控制出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0)和所述第二风道(10')相对竖直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中部,所述蜗壳为圆弧状,所述蜗壳在所述风机处绕所述风机可旋转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共同形成S形的所述风道。
6.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温度检测器,检测环境温度;
处理器,比较所述温度检测器借测到的检测温度值T1与设定的调制温度值T2的差值与预设温度差值T3之间的关系,基于比较结果控制第一蜗壳(30)和/或第二蜗壳(30')和/或第一风机(40)和/或第二风机(40')的工作。
CN201420639927.5U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2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9927.5U CN204202111U (zh)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9927.5U CN204202111U (zh)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2111U true CN204202111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0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992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2111U (zh)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21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887B (zh) * 2014-10-29 2017-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及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887B (zh) * 2014-10-29 2017-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及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6887A (zh)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及出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180464B (zh) 新风机与空调器联动控制方法
CN102252367B (zh) 出风口在下部的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除霜和除湿方法
CN105650811B (zh) 控制空调室内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74858B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104456735A (zh) 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2538132B (zh) 带有辅助电加热的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
CN105240930A (zh) 风量调节装置及方法和空调柜机
CN106287944A (zh) 空调器
CN10764287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3719057U (zh) 空调器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03090508A (zh) 一种中央空调的换气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566782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5091278A (zh) 送风系统及柜式空调
CN101676646A (zh) 空调器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06568128A (zh) 一种空调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07597A (zh) 一种分区控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02957103A (zh) 室内无尘通风内外循环装置
CN102563802A (zh) 一种通信机房送风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68018A (zh)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
CN202792259U (zh)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CN108375177B (zh)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方法
CN105180286A (zh) 一种天井机空调
CN104515207B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97417B (zh) 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