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机房送风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机房送风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通信行业目前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无论是较小的无线基站机房,还是大中型机房,整个机房耗电量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国内大多的通信机房都是粗放式的机房热管理模式,造成在机房的耗电量中,用于通风制冷的能耗占到了整个机房耗电量的大约 40 %,有的机房采用粗放的直送风模式,冷量先冷环境、再冷设备,造成较大的制冷能耗浪费,还会造成机房内出现局部热岛,设备得不到有效冷却而出现故障,还有的机房采用全密闭的送风模式,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无法有效利于室外免费冷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机房送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解决机房局部热岛,保证机房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有效利用室外冷源并大幅降低机房制冷能耗的问题。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机房送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环境温度监测器实时监测室外环境温度,并把得到的环境温度值发送至送风模式控制器;
[0006] 送风模式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值,并根据环境温度值确定通信机房的送风模式;
[0007] 送风模式控制器根据送风模式启动相应的操作。
[0008] 优选的,环境温度监测器实时监测室外环境温度,并把得到的环境温度值发送至送风模式控制器,包括:
[0009] 环境温度监测器实时监测室外环境温度,得到环境温度值;
[0010] 环境温度监测器把环境温度值发送至送风模式控制器。
[0011] 优选的,送风模式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值,并根据环境温度值确定通信机房的送风模式,包括:
[0012] 送风模式控制器设定第一至第三温度界限值;
[0013] 送风模式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值;
[0014] 若环境温度值低于第一温度界限值或高于第三温界限度值,则确定送风模式为制冷送风模式;
[0015] 若环境温度值介于第一温度界限值和第三温度界限值之间,则确定送风模式为室外送风模式;
[0016] 其中,第一至第三温度界限值由低到高依次为第一温度界限值、第二温度界限值、 第三温度界限值。
[0017] 优选的,送风模式控制器根据送风模式启动相应的操作,包括:
[0018] 若送风模式为制冷送风模式,则启动空调制冷模式;
[0019] 若送风模式为室外送风模式,则启动室外送风模式。[0020] 优选的,启动空调制冷模式,包括:
[0021] 开启空调制冷,关闭新风阀;
[0022] 若为空调制冷上送风模式,则关闭下送风风阀,开启上送风风阀;
[0023] 若为空调制冷下送风模式,则开启下送风风阀,关闭上送风风阀。
[0024] 优选的,启动室外送风模式,包括:
[0025] 关闭空调制冷;
[0026] 若环境温度值介于第一温度界限值和第二温度界限值之间,则启动室外混合送风模式;
[0027] 若环境温度值介于第二温度界限值和第三温度界限值之间,则启动室外全新风送风模式。
[0028] 优选的,启动室外混合送风模式,包括:
[0029] 关闭空调制冷,根据室外冷空气和室内热空气调节新风阀和回风阀的开度;
[0030] 若为室外混合上送风模式,则关闭下送风风阀,开启上送风风阀;
[0031] 若为室外混合下送风模式,则开启下送风风阀,关闭上送风风阀。
[0032] 优选的,启动室外全新风送风模式,包括:
[0033] 关闭空调制冷,开启新风阀;
[0034] 若为室外全新风上送风模式,则关闭下送风风阀,开启上送风风阀;
[0035] 若为室外全新风下送风模式,则开启下送风风阀,关闭上送风风阀。
[003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机房送风系统,包括:
[0037] 环境温度监测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外环境温度,并把得到的环境温度值发送至送风模式控制器;
[0038] 送风模式控制器,用于接收环境温度值,并根据环境温度值确定通信机房的送风模式,再根据送风模式启动相应的操作。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室外冷源和多种送风模式切换实现了机房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并大幅降低了机房的制冷能耗。
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通信机房送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1]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通信机房送风系统的结构框图;
[004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制冷上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图;
[004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制冷下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图;
[0044]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混合上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图;
[004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混合下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图;
[0046]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全新风上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图;
[0047]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全新风下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49] 图1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通信机房送风方法的流程示意,如图1所示:
[0050] 步骤S101,环境温度监测器实时监测室外环境温度,得到环境温度值,再把得到的环境温度值发送至送风模式控制器。
[0051] 步骤S102,送风模式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值,并根据环境温度值确定通信机房的送风模式。
[0052] 其中,送风模式控制器预先设定第一至第三温度界限值,其中,第一至第三温度界限值由低到高依次为第一温度界限值、第二温度界限值、第三温度界限值,当接收到环境温度值时,判断环境温度值与预先设定的温度界限值进行对比判定以确定送风模式。若环境温度值低于第一温度界限值或高于第三温界限度值,则确定送风模式为制冷送风模式;若环境温度值介于第一温度界限值和第三温度界限值之间,则确定送风模式为室外送风模式。
[0053] 步骤S103,送风模式控制器根据送风模式启动相应的操作。
[0054] 若送风模式为制冷送风模式,则启动空调制冷模式,开启空调制冷,关闭新风阀, 其中,若为空调制冷上送风模式,则关闭下送风风阀,开启上送风风阀;若为空调制冷下送风模式,则开启下送风风阀,关闭上送风风阀。
[0055] 若送风模式为室外送风模式,则启动室外送风模式,关闭空调制冷。
[0056] 若环境温度值介于第一温度界限值和第二温度界限值之间,则启动室外混合送风模式,根据室外冷空气和室内热空气调节新风阀和回风阀的开度,使得室外冷空气与室内的热空气混合后的气流达到合适的送风状态点,其中,若为室外混合上送风模式,则关闭下送风风阀,开启上送风风阀,若为室外混合下送风模式,则开启下送风风阀,关闭上送风风阀。
[0057] 若环境温度值介于第二温度界限值和第三温度界限值之间,则启动室外全新风送风模式,开启新风阀,其中,若为室外全新风上送风模式,则关闭下送风风阀,开启上送风风阀,若为室外全新风下送风模式,则开启下送风风阀,关闭上送风风阀。
[0058] 图2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通信机房送风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包括环境温度监测器和送风模式控制器,环境温度监测器实时监测室外环境温度,并把得到的环境温度值发送至送风模式控制器,送风模式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值,并根据环境温度值确定通信机房的送风模式,再根据不同的送风模式启动相应的操作,其中,主要是通过控制新风阀、上送风风阀和下送风风阀来实现送风模式的切换。
[005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通信机房送风的方法和系统进行阐述,其中,X1, X2、X3分别代表不同的预设温度界限值,并且& < & < X3,图3至图8中各部件分别为:空调1、地板2、新风风管3、新风阀4、静压箱5、回风阀6、回风管7、上送风管道8、回风口 9、通信设备 10、第一风量调节阀11、通信机房12、排风机13、上送风风阀14、下送风风阀15、下送风风管 16、第二风量调节阀17。
[0060] 图3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制冷上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如图3所示,当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T OC1或T > &时,制动关闭下送风风阀15,开启上送风风阀14, 关闭新风阀4,开启空调1制冷,冷空气通过上送风管道8送至通信设备10处,设备换热后, 热空气通过回风口 9回到静压箱5,再流回空调1,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0061] 图4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制冷下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如图4所示,当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T < X1或T > &时,制动关闭上送风风阀14,开启下送风风阀15, 关闭新风阀4,开启空调1制冷,冷空气通过下送风管道16送至通信设备10处,设备换热后,热空气通过回风口 9回到静压箱5,再流回空调1,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0062] 图5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混合上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如图5所示,当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 <T<X2时,关闭空调1制冷,关闭下送风风阀15,开启上送风风阀14,通过监测上送风风阀14处的送风气流温、湿度参数,智能调节新风阀4与回风阀6 的开度,使室外冷空气与回风阀6的混合气流达到合适的送风状态点,并通过上送风管道8 送至通信设备10处,设备换热后,一部分热空气通过回风口 9返回至静压箱5进行混风,另一部分热空气通过排风机13排至室外。
[0063] 图6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混合下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如图6所示,当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 < T < &时,关闭空调1制冷,关闭上送风风阀14,开启下送风风阀15,通过监测下送风风阀15处的送风气流温、湿度参数,智能调节新风阀4与回风阀 6的开度,使室外冷空气与回风阀6的混合气流达到合适的送风状态点,并通过下送风管道 16送至通信设备10处,设备换热后,一部分热空气通过回风口 9返回至静压箱5进行混风, 另一部分热空气通过排风机13排至室外。
[0064] 图7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全新风上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如图7所示, 当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 <Τ<Χ3时,关闭空调1制冷,关闭下送风风阀15,开启上送风风阀14,开启新风阀4,新风通过上送风管道8送至通信设备10处,设备换热后,热空气全部通过排风机13排出室外。
[0065] 图8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全新风下送风模式的流场示意,如图8所示, 当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 <Τ<Χ3时,关闭空调1制冷,关闭上送风风阀14,开启下送风风阀15开启新风阀4,新风通过下送风管道16送至通信设备10处,设备换热后,热空气全部通过排风机13排出室外。
[0066]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风管将冷空气送至设备附近或内部,做到冷量直接冷却设备,降低了以往空调的无效制冷能耗;可依据机房扩容或设备布局变化,进行空调制冷上送风模式或空调制冷下送风模式的切换,也可通过监测室外环境参数的变化,启动机房混合送风模式或全新风送风模式,以降低机房制冷能耗;充分利用室外免费冷空气,配合智能控制策略,保证了送入机房内部空气的温、湿度要求,并大幅降低空调的压缩机制冷能耗。通过调节相应的风量调节装置和空调送风参数,为机房内的通信设备做到按需供冷,可以避免机房出现局部热岛问题,保证所有设备长期稳定的工作。
[0067]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