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2068U -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2068U
CN204202068U CN201420617248.8U CN201420617248U CN204202068U CN 204202068 U CN204202068 U CN 204202068U CN 201420617248 U CN201420617248 U CN 201420617248U CN 204202068 U CN204202068 U CN 204202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delivery port
heat
wind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172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PTIMIZED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PTIMIZED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PTIMIZED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PTIMIZED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172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2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2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20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冷热源、双温态单元换热站、热回收除湿新风机以及辐射末端,所述空调冷热源通过管路与双温态单元换热站连接形成一次冷热源回路;所述辐射末端与位于双温态单元换热站上的二次出水口以及二次入水口连接,形成二次冷热源回路;位于热回收除湿新风机内的表冷器通过管路与热回收除湿新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辐射空调系统实现了标准化、整体化、模块化,各模块均在工厂内完成,从而可快速设计,快速施工;由于采用了模块化、标准化集成,整个系统可以实现现场装配式安装,对工人技术性要求降低;确保了工厂的生产质量即可给工程质量带来保障。

Description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换热控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辐射空调系统作为中央空调行业的一项新技术来讲,系统设计难,由于进入中国时间尚短,系统产品资源匮乏,加上蓝领技术工人的缺乏,给实现这一系统的技术带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将整个系统标准化、模块化,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生成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具体包括空调冷热源、双温态单元换热站、热回收除湿新风机以及辐射末端,所述双温态单元换热站包括机架、第一混水罐、第二混水罐以及具有一次进水口、一次出水口、二次进水口、二次出水口的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混水罐具有冷热源进水口、换风机出水口、换热器出水口以及第一旁通口,所述第二混水罐具有换风机回水口、换热器回水口、冷热源出水口以及第二旁通口,所述换热器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入水口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器回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旁通口与第二旁通口通过设有压差旁通阀的管路互相连接;所述空调冷热源通过管路与所述冷热源进水口以及冷热源出水口连接形成一次冷热源回路;所述辐射末端与位于双温态单元换热站上的二次出水口以及二次入水口连接,形成二次冷热源回路;所述热回收除湿换风机包括壳体、热交换芯体以及表冷器,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新风入口以及干风出口,所述热交换芯体置于壳体的中部,热交换芯体的四周被板材分割形成湿风区、除湿区、干风区以及出风区;热交换芯体的内部具有互相进行热交换的若干湿风通道和热回收通道;所述新风入口设置于湿风区对应的壳体部分,所述干风出口设置于出风区对应的壳体部分,所述表冷器置于除湿区内,所述湿风通道连通湿风区与置于除湿区内的表冷器,所述除湿区与干风区连通,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干风区和出风区;驱动空气依次经由湿风区、湿风通道、表冷器、除湿区、干风区、热回收通道、出风区最终自干风出口排出的风机置于壳体内;所述表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换风机出水口以及换风机回水口连接。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混水罐、第二混水罐纵向设置在机架上部,所述换风机出水口设置与第一混水罐的上部,所述换热器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混水罐的下部;所述第一混水罐、第二混水罐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滤网,两者下端均设置有与滤网相对的排污阀。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机架外侧包裹有面板,所述冷热源进水口、换风机出水口、换风机回水口、换热器回水口、二次进水口、二次出水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对应设置在面板上的接口连通;所述二次进水口或者二次出水口与其在面板上对应接口连通的管路中设置有水泵。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一次入水口与换热器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以及一次出水口与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定压罐;所述一次出水口与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中连接有电动球阀。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中部带有自动补水阀的一次补水管、二次补水管,所述一次补水管一端与位于面板上的一次补水接口对应,第二混水罐下部的冷热源出水口与面板上对应接口之间的管路设有与一次补水管另一端相对应的一次补水入口;所述二次补水管的一端与位于面板上的二次补水接口对应,二次补水口与面板上对应接口之间的管路设置有与二次补水管另一端相对应的二次补水入口。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一次补水入口一侧设置有一次手动补水入口,位于面板上的一次补水接口一侧设置有与一次手动补水入口相对的一次手动补水接口;相应地,二次补水入口一侧设置有二次手动补水入口,位于面板上的二次补水接口一侧设置有与二次手动补水入口相对的二次手动补水接口。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辐射末端为毛细管网,所述二次出水口与辐射末端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集分水器。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体由若干具有多个孔道的层板堆叠连接而成,相邻两个层板内的孔道互相交错并且分别连通湿风区与表冷器、干风区与出风区,形成所述的湿风通道和热回收通道。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室内风区以及与室内风区相对的室内风入口,该室内风区内部设置有风机且通过第一阀门与湿风区连通;所述壳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室内风入口相对应的室内风出口,该室内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位于除湿区与干风区之间的板材上设有连通两区的通孔,该通孔处设置有风机;出风区内设置有与所述干风出口相对的风机;所述新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辐射空调系统实现了标准化、整体化、模块化,各模块均在工厂内完成,从而可快速设计,快速施工;由于采用了模块化、标准化集成,整个系统可以实现现场装配式安装,对工人技术性要求降低;确保了工厂的生产质量即可给工程质量带来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温态单元换热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温态单元换热站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温态单元换热站的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热回收除湿换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热交换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作室内风除湿循环时风力流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具体包括空调冷热源A、双温态单元换热站D、热回收除湿新风机B以及辐射末端C,如图2-图4所示,双温态单元换热站D包括机架1、第一混水罐2、第二混水罐3以及具有一次进水口41、一次出水口42、二次进水口43、二次出水口44的板式换热器4,第一混水罐具有冷热源进水口21、换风机出水口22、换热器出水口23以及第一旁通口24,第二混水罐3具有换风机回水口31、换热器回水口32、冷热源出水口33以及第二旁通口34,换热器出水口23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入水口42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出水口42通过管路与换热器回水口32连通;第一旁通口24与第二旁通口34通过设有压差旁通阀5的管路互相连接。
第一混水罐2、第二混水罐3并列纵向设置在机架1上部,换风机出水口设置于第一混水罐的上部,换热器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混水罐的下部;第一混水罐、第二混水罐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滤网6,两者下端均设置有与滤网相对的排污阀61。
机架外侧包裹有面板,冷热源进水口21、换风机出水口22、换风机回水口31、换热器回水口32、二次进水口43、二次出水口44分别通过管路与对应设置在面板上的接口(图中直接表示为相应的进水口、回水口、出水口)连通。二次进水口43(或者二次出水口)与其在面板上对应接口连通的管路中设置有水泵8。
一次入水口与换热器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以及一次出水口与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定压罐9。一次出水口与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中连接有电动球阀7。
机架1上设置有中部带有自动补水阀10的一次补水管11、二次补水管12,一次补水管一端与位于面板上的一次补水接口13对应(实际使用时两者通过软管相连接),类似地,第二混水罐下部的冷热源出水口与面板上对应接口之间的管路设有与一次补水管另一端相对应的一次补水入口;二次补水管12的一端与位于面板上的二次补水接口15对应,二次补水口与面板上对应接口之间的管路设置有与二次补水管另一端相对应的二次补水入口;一次补水入口一侧设置有一次手动补水入口,位于面板上的一次补水接口一侧设置有与一次手动补水入口相对的一次手动补水接口14;相应地,二次补水入口一侧设置有二次手动补水入口,位于面板上的二次补水接口15一侧设置有与二次手动补水入口相对的二次手动补水接口16。
空调冷热源通过管路与所述冷热源进水口以及冷热源出水口连接形成一次冷热源回路;所述辐射末端与位于双温态单元换热站上的二次出水口以及二次入水口连接,形成二次冷热源回路。辐射末端C为毛细管网,二次出水口与辐射末端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集分水器E。
如图5所示,该除湿换风机包括壳体B1、热交换芯体B2以及表冷器B3,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新风入口B11以及干风出口B12,新风入口B11处设置有第三阀门B13;热交换芯体B2置于壳体的中部,热交换芯体的四周被板材分割形成湿风区B41、除湿区B42、干风区B43以及出风区B44;如图6所示,热交换芯体B2由若干具有多个孔道的层板B23堆叠连接而成,相邻两个层板B21内的孔道互相交错并且分别连通湿风区与表冷器、干风区与出风区,形成的湿风通道B21和热回收通道B22。
新风入口B11设置于湿风区B41对应的壳体部分,干风出口B12设置于出风区对应的壳体部分,表冷器3置于除湿区B42内,湿风通道B21连通湿风区B41与置于除湿区内的表冷器B3,位于除湿区与干风区之间的板材上设有连通两区的通孔,该通孔处设置有风机B5,热回收通道B22连通干风区B43和出风区B44;出风区内设置有与干风出口相对的风机B5;在风机驱动下空气依次经由湿风区、湿风通道、表冷器、除湿区、干风区、热回收通道、出风区最终自干风出口排出。
壳体1的上部设有室内风区B6以及与室内风区相对的室内风入口B61,该室内风区内部设置有风机B5且通过第一阀门B62与湿风区B41连通。壳体B1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室内风入口B61相对应的室内风出口B63,该室内风出口B63处设置有第二阀门B64。壳体B1的下部设置有通过管路(图中未画出)与表冷器B3连通的冷热源入口B31及出口B32。冷热源入口B31及出口B32通过管路与所述换风机出水口22以及换风机回水口31连接。
对照图5所示壳体上部的空气流通线路,关闭第一阀门以及第三阀门,开启第二阀门时,热回收除湿换风机可以作为简单的换风机使用。
对照图5中的壳体下部的空气流通线路,在室外空气较为清洁并且室内需要新风时,关闭第一阀门、开启第三阀门时,该热回收除湿换风机能将室外新风除湿回温后送入室内。
对照图7所示壳体内空气流通线路,在室外空气较为污浊或者无需引入新风时,开启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时,热回收除湿换风机能够将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回温循环;
如图8所示,作业时,空调冷热源A与冷热源进水口连接,进入第一混水罐的介质水被稳压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自换风机出水口送入热回收除湿换风机B后再经由第二混水罐回到空调冷热源内,另一部分自换热器出水口进入板式换热器后同样经由第二混水罐回到空调冷热源,形成一次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的二次入水口、二次出水口与空调辐射末端C连接形成二次循环回路,空调辐射末端实现调温功能。由于实际运行中一次循环回路、二次循环回路不可避免地存在介质水流失现象,因此需要适时自外界通过对应补水入口向两个循环回路中补水。当空调辐射末端到达调温效果时,关闭电动球阀7使得板式换热器中的一次水循环截止,第一混水罐内的压力升高导致压差旁通阀5开启,空调冷热源、第一混水罐以及第二混水罐之间开始介质水微循环,减少能量损耗。同样滴,当流经热回收除湿换风机的介质水温度过高时,通常伴随着换风机已经实现了较好的作业效果,相应回路中的电动球阀也会关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辐射空调系统实现了标准化、整体化、模块化,各模块均在工厂内完成,从而可快速设计,快速施工;由于采用了模块化、标准化集成,整个系统可以实现现场装配式安装,对工人技术性要求降低;确保了工厂的生产质量即可给工程质量带来保障。

Claims (10)

1.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冷热源、双温态单元换热站、热回收除湿新风机以及辐射末端,所述双温态单元换热站包括机架、第一混水罐、第二混水罐以及具有一次进水口、一次出水口、二次进水口、二次出水口的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混水罐具有冷热源进水口、换风机出水口、换热器出水口以及第一旁通口,所述第二混水罐具有换风机回水口、换热器回水口、冷热源出水口以及第二旁通口,所述换热器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入水口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器回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旁通口与第二旁通口通过设有压差旁通阀的管路互相连接;所述空调冷热源通过管路与所述冷热源进水口以及冷热源出水口连接形成一次冷热源回路;所述辐射末端与位于双温态单元换热站上的二次出水口以及二次入水口连接,形成二次冷热源回路;所述热回收除湿换风机包括壳体、热交换芯体以及表冷器,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新风入口以及干风出口,所述热交换芯体置于壳体的中部,热交换芯体的四周被板材分割形成湿风区、除湿区、干风区以及出风区;热交换芯体的内部具有互相进行热交换的若干湿风通道和热回收通道;所述新风入口设置于湿风区对应的壳体部分,所述干风出口设置于出风区对应的壳体部分,所述表冷器置于除湿区内,所述湿风通道连通湿风区与置于除湿区内的表冷器,所述除湿区与干风区连通,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干风区和出风区;驱动空气依次经由湿风区、湿风通道、表冷器、除湿区、干风区、热回收通道、出风区最终自干风出口排出的风机置于壳体内;所述表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换风机出水口以及换风机回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水罐、第二混水罐纵向设置在机架上部,所述换风机出水口设置与第一混水罐的上部,所述换热器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混水罐的下部;所述第一混水罐、第二混水罐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滤网,两者下端均设置有与滤网相对的排污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外侧包裹有面板,所述冷热源进水口、换风机出水口、换风机回水口、换热器回水口、二次进水口、二次出水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对应设置在面板上的接口连通;所述二次进水口或者二次出水口与其在面板上对应接口连通的管路中设置有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入水口与换热器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以及一次出水口与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定压罐;所述一次出水口与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中连接有电动球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中部带有自动补水阀的一次补水管、二次补水管,所述一次补水管一端与位于面板上的一次补水接口对应,第二混水罐下部的冷热源出水口与面板上对应接口之间的管路设有与一次补水管另一端相对应的一次补水入口;所述二次补水管的一端与位于面板上的二次补水接口对应,二次补水口与面板上对应接口之间的管路设置有与二次补水管另一端相对应的二次补水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水入口一侧设置有一次手动补水入口,位于面板上的一次补水接口一侧设置有与一次手动补水入口相对的一次手动补水接口;相应地,二次补水入口一侧设置有二次手动补水入口,位于面板上的二次补水接口一侧设置有与二次手动补水入口相对的二次手动补水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末端为毛细管网,所述二次出水口与辐射末端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集分水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体由若干具有多个孔道的层板堆叠连接而成,相邻两个层板内的孔道互相交错并且分别连通湿风区与表冷器、干风区与出风区,形成所述的湿风通道和热回收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室内风区以及与室内风区相对的室内风入口,该室内风区内部设置有风机且通过第一阀门与湿风区连通;所述壳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室内风入口相对应的室内风出口,该室内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除湿区与干风区之间的板材上设有连通两区的通孔,该通孔处设置有风机;出风区内设置有与所述干风出口相对的风机;所述新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
CN201420617248.8U 2014-10-24 2014-10-24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2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7248.8U CN204202068U (zh) 2014-10-24 2014-10-24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7248.8U CN204202068U (zh) 2014-10-24 2014-10-24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2068U true CN204202068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724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2068U (zh) 2014-10-24 2014-10-24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2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778A (zh) * 2014-10-24 2015-03-25 南京优能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778A (zh) * 2014-10-24 2015-03-25 南京优能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8389B (zh) 空气处理机组
CN105042816B (zh)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52066B (zh)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68016A (zh) 除湿新风预处理一体机
CN204373067U (zh) 一种一体化多模式组合型空调机组
CN219140955U (zh)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CN203642387U (zh) 一种用于洁净室的新风机组系统
CN102252378A (zh) 一种全屋式空调新风机组
CN104848589B (zh) 一种可互换的农特产品热泵烘干及冷藏装置
CN202188571U (zh) 一种全屋式空调新风机组
CN202328614U (zh) 一种带旁通的新型家用热回收型新风换气机
CN107747775A (zh) 一种新型的双冷源新风机及空调系统
CN207584951U (zh) 全新风吊顶式空调系统
CN202546960U (zh) 蒸发冷却卧式室外机
CN203757933U (zh) 冷热分区、蒸发冷却与精密空调联动的单元式机房空调
CN204202068U (zh)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CN205014519U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
CN204612236U (zh) 一种可互换的农特产品热泵烘干及冷藏装置
CN104456778A (zh) 装配式辐射空调系统
CN204202052U (zh) 双温态单元换热站
CN207881092U (zh) 除湿新风预处理一体机
CN207350637U (zh) 数据中心用立管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系统
CN203731563U (zh) 一种适用于低矮空间的空调机组
CN105864923A (zh) 一种节能洁净车间系统及洁净车间的空气调节方法
CN102538102B (zh) 用于半导体制冷的蒸发冷却卧式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